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台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時政要聞 > 正文

時政要聞

央媒觀豫丨由“馬路市場”走向“國際農都”——中國農加會25年觀察
更新時間:2023-9-5 20:49:46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9月6日,第25屆中國農產品加工業投資貿易洽談會(以下簡稱“中國農加會”)即將在河南駐馬店市開幕,這個被譽為農產品加工業“風向標”的國際盛會將迎八方來客。

  2016年9月6日,觀眾在“農洽會”展廳參觀選購農產品。新華社記者 朱祥 攝

  從1998年開始,中國農加會從一個“馬路市場”發展到現在擁有5.4萬平方米展區的國際交流大平台,參展商品由初級產品轉變為精深加工產品、智能化集成化農產品加工設備。25年來,它見證了中國農產品加工業的產業升級,助力駐馬店市建成千億級加工產業集群,推動了這座農業大市的三產融合發展。

  6月7日,在河南駐馬店西平縣老王坡高標準農田,收割機將剛收獲的小麥裝車。全國人吃的每27個饅頭中,就有一個來自駐馬店。新華社發(趙永濤攝)

  從“馬路市場”到國際交流大平台

  “第一屆當時叫全國鄉鎮企業東西合作經貿洽談會,在火車站廣場上搭了一些棚子就舉辦了,就是個‘馬路市場’,賣什麼的都有,主要是花生、芝麻、紅薯、小磨油、麵粉等未加工或粗加工的產品,還有賣衣服鞋襪的。當時展會也少,老百姓覺得很稀奇,都來這裏趕集。”從1998年就參加布展工作的駐馬店市退休幹部梁長庚說。

  之後,全國鄉鎮企業東西合作經貿洽談會更名為全國農產品加工業投資貿易洽談會,2013年更名為中國農產品加工業投資貿易洽談會,由農業農村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主辦,會址常設在駐馬店市。

  據統計,從1998年到2021年(2022年未舉辦),在中國農加會上,累計簽約重點項目12430個,合同資金9195.9億元,項目質量和投資規模逐年提升。大會累計有565家科研單位院所、339名行業專家參會,共發布農產品科技成果6542項,轉化成果856項。

  “現在,不光有國內企業參展,也有國外企業參展,中國農加會已經發展成為國內外企業交流合作的一個平台。除了優質農產品展示和貿易、特色農產品產銷對接,我們還舉辦農產品加工業高質量發展論壇、農產品加工業科研成果展示發布等活動,每年參會企業5000家以上,參會客商和觀眾3萬人以上,其中境外客商1000多人。”駐馬店市農業農村局對外交流中心主任翟建鋒說,他從2011年起參加中國農加會的布展工作。

  翟建鋒說,現在參展的商品一是品牌化,例如三全、思念、今麥郎、五得利等大品牌;二是精深加工,高端產品多,以麵粉為例,烘焙粉、有機嬰幼兒混合營養麵、果蔬粉等高端麵粉是展區的主角;三是品類多,不僅有糧食加工產品,還有從中提取的藥物、化工產品等;四是農業全產業鏈展示,包括農業種植、打藥、施肥、收割機械以及農產品加工設備等。

  辦好一個會,激活一座城。現在,中國農加會正與中國(駐馬店)國際農產品加工產業園競相發力,成為駐馬店市推動農產品加工業高質量發展的“雙引擎”,為該市打造“國際農都”貢獻力量。

  2015年9月6日,嘉賓和觀眾在“農洽會”展廳參觀選購農產品。新華社記者 李博 攝

  助力“千年驛站”

  建成千億級加工產業集群

  駐馬店是國內唯一沿用古驛站名稱的地級市,這裏從秦漢開始就是交通要道和重要驛站,又因皇帝駐蹕而有著“皇家驛站”的美譽,如今很多企業的門口都遠比古時驛站繁忙得多。

  在駐馬店市金玉鋒生物科技公司門口的公路上,一邊是幾十米長準備進廠出售的玉米車隊,另一邊是準備進廠拉澱粉、葡萄糖、果糖等產品的車隊,車輛進進出出,把廠區門口的路磨得光亮。

  金玉鋒公司辦公室主任於雪瑩指著數十米高的倉庫說:“每個倉庫可儲存玉米1.2萬噸,我們有8個這樣的倉庫,但即使儲滿也僅夠用16天,因為每天消耗玉米6000噸,所以幾乎每天都在收購玉米。”

  據於雪瑩介紹,作為河南省投資建設規模最大的玉米精深加工產業項目,駐馬店項目總投資106億元,目前隻是一期項目建成投產了。全部建成投產後,年加工轉化玉米將達600萬噸,年產160萬噸玉米澱粉、80萬噸果葡糖漿、50萬噸賴氨酸、20萬噸蘇氨酸等,將對當地及周邊地區的玉米實現“吃幹榨淨”。

  “我們來河南、來駐馬店建廠,主要看中的是駐馬店市周邊充足的玉米及良好的營商環境。”於雪瑩說。

  河南素有“中國糧倉”之稱,小麥產量占全國的四分之一,全省2022年的玉米產量達2275萬噸。駐馬店市的小麥年產量由2000年的230多萬噸躍升至2022年519萬噸,總產約占河南的1/7、全國的1/27。形象地說,全國人吃的每27個饅頭中,就有一個來自駐馬店。

  緊握糧食這張“王牌”,駐馬店市積極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建成農產品加工超兩千億產業集群。

  近年來,借助於中國農加會這一極具權威性和影響力的5A級展會,駐馬店市吸引了一批優質農產品加工企業來這裏投資興業。據統計,駐馬店市的農產品加工企業由10年前的1282家,發展到1750家;總產值由10年前的841億元,增長到2218億元,農產品加工業已成為全市第一大支柱產業。

  五得利麵粉集團2019年開始在駐馬店市遂平縣建廠,2021年10月份投產。在遂平縣工廠,長185米的全球最大單體麵粉加工車間正在晝夜不停地生產,每天有6000噸小麥經過高精度、全封閉的自動化生產係統變成麵粉,再通過智能化“無人倉庫”轉運分撥。

  在駐馬店市正陽縣的魯花集團灌裝車間,全自動生產線每小時可產6000桶食用油。正陽魯花濃香花生油有限公司經理王文說:“這是魯花集團在國內投資最大、產能最高、設備最先進的工廠,年加工花生能力30萬噸。”

  現在,一個61平方公裏的我國首個中國國際農產品加工產業園正在這座“千年驛站”崛起,目前已經彙聚了今麥郎、陳克明食品、思念食品、中花糧油等86家知名企業,形成了百億級的食品產業集群。

  2016年9月6日,嘉賓和觀眾在“農洽會”展廳參觀農產品。新華社記者 朱祥 攝

  三產融合煥發勃勃生機

  優質的農業資源吸引著高端農產品加工企業入駐駐馬店,這些高端產業的發展又帶動著農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與此同時,高效的農業服務應運而生,一二三產業的良性互動正煥發著勃勃生機。

  在駐馬店市西平縣老王坡3萬畝高標準農田裏,玉米、花生和高粱長勢喜人。智能化設備安放在農田裏,工作人員在辦公室就可以調取各個點位的氣象、墒情、蟲情數據,並根據數據情況開展灌溉、打藥等工作,3萬畝農田僅需要4個人來管理。

  這片高標準農田的每畝投入達到6000元,遠遠高於一般高標準農田。那麼錢從哪裏來?原來,一種新的投資運營機製正引導資金流入農田。西平縣將這塊地整體流轉給河南水利投資公司運營15年,公司先期投入,靠種糧收益回本。河南水投項目負責人萬裏陽說,他們測算過,通過集約種田,每畝每年可增利200元,未來運營麵積將達8萬畝。

  據了解,十多年來,駐馬店累計投入100多億元,建成高標準農田1032.7萬畝,占耕地麵積的74.6%。僅西平縣,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就新增糧食生產能力2.2億斤。

  在西平縣二郎鎮張堯村高標準農田裏,有一塊麥田被稱作“小麥擂台”,來自全國的60多個品種的小麥在這裏做對比試驗,最後選出適宜的當家品種。

  西平縣原本不是小麥高產區,也不是強筋小麥的最佳適生地,但20多年來,靠對比試驗和技術改良,西平縣先後更新了五代當家品種,實現小麥單產、品質、效益同步提升。2018年,西平小麥拿下了“國家地理標誌產品”這塊金牌。目前,西平40萬噸強筋小麥,70%達到二級以上標準,成為方便麵企業和特種麵粉生產企業的“搶手貨”。

  目前,駐馬店市糧食良種覆蓋率達98%,農業主推技術到位率96%,耕地地力以每年0.2%的速度提升。

  良田吸引農產品加工企業入駐,同時,它們又改變著農田。西平縣蘆廟鄉宋營村村民李義勇種了20多年菜,可自從5年前成了當地知名速凍食品企業今三麥的包菜供應商,他的種植方式完全變了。

  6月7日,在河南省駐馬店市西平縣老王坡高標準農田,收割機收割成熟的小麥。新華社發(趙永濤攝)

  “今三麥對包菜的品質要求非常嚴格,他們不僅在工廠裏對送去的包菜進行嚴格的農藥殘留檢測,還到我的地裏檢測水質、土壤、空氣等。現在,我打藥都用生物農藥或者殘留非常少的農藥,而且現在用有機肥比較多,每季每畝大概2噸。”李義勇說,標準高了,價格也提高了,總體還是劃算。他今年種了800畝包菜,其中八成送往今三麥。

  今三麥食品有限公司行政總監李紅霞說,公司發展了一部分訂單農業,開展標準化種植,目的就是在源頭上做好品控。

  大規模的農業種植需要專業化的農業服務。正陽縣的花生種植麵積170多萬畝,產量50多萬噸,連續20年成為“全國花生生產第一大縣”。目前,正陽花生的生產已實現全程機械化,38家企業入駐正陽花生機械產業園,年產6萬多台花生機械,遠銷蘇丹、印尼等國家。當地還建立了花生現貨交易中心、花生產品電商物流中心和電商物流服務站。

  花生從種到收需要很多特殊農機,規模較小的農戶購買機器不劃算,正陽縣正美農業科技公司總經理牛超看到了商機,在賣農機的基礎上增加了賣服務,他成立了“正陽牛”綜合農事服務隊,組織500多台農機,成立170多個植保無人機分隊,每年的植保作業量超過400萬畝次。

  “我們現在正在推動整村土地的農事服務,這樣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農民隻管外出打工,家裏的地我們為他打理好。”牛超說。(新華每日電訊記者 劉金輝)

微信截圖_20230905124711.jpg

文章編輯:劉鳴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央媒觀豫丨由“馬路市場”走向“國際農都”——中國農加會25年觀察
    2023-9-5 20:49:46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9月6日,第25屆中國農產品加工業投資貿易洽談會(以下簡稱“中國農加會”)即將在河南駐馬店市開幕,這個被譽為農產品加工業“風向標”的國際盛會將迎八方來客。

      2016年9月6日,觀眾在“農洽會”展廳參觀選購農產品。新華社記者 朱祥 攝

      從1998年開始,中國農加會從一個“馬路市場”發展到現在擁有5.4萬平方米展區的國際交流大平台,參展商品由初級產品轉變為精深加工產品、智能化集成化農產品加工設備。25年來,它見證了中國農產品加工業的產業升級,助力駐馬店市建成千億級加工產業集群,推動了這座農業大市的三產融合發展。

      6月7日,在河南駐馬店西平縣老王坡高標準農田,收割機將剛收獲的小麥裝車。全國人吃的每27個饅頭中,就有一個來自駐馬店。新華社發(趙永濤攝)

      從“馬路市場”到國際交流大平台

      “第一屆當時叫全國鄉鎮企業東西合作經貿洽談會,在火車站廣場上搭了一些棚子就舉辦了,就是個‘馬路市場’,賣什麼的都有,主要是花生、芝麻、紅薯、小磨油、麵粉等未加工或粗加工的產品,還有賣衣服鞋襪的。當時展會也少,老百姓覺得很稀奇,都來這裏趕集。”從1998年就參加布展工作的駐馬店市退休幹部梁長庚說。

      之後,全國鄉鎮企業東西合作經貿洽談會更名為全國農產品加工業投資貿易洽談會,2013年更名為中國農產品加工業投資貿易洽談會,由農業農村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主辦,會址常設在駐馬店市。

      據統計,從1998年到2021年(2022年未舉辦),在中國農加會上,累計簽約重點項目12430個,合同資金9195.9億元,項目質量和投資規模逐年提升。大會累計有565家科研單位院所、339名行業專家參會,共發布農產品科技成果6542項,轉化成果856項。

      “現在,不光有國內企業參展,也有國外企業參展,中國農加會已經發展成為國內外企業交流合作的一個平台。除了優質農產品展示和貿易、特色農產品產銷對接,我們還舉辦農產品加工業高質量發展論壇、農產品加工業科研成果展示發布等活動,每年參會企業5000家以上,參會客商和觀眾3萬人以上,其中境外客商1000多人。”駐馬店市農業農村局對外交流中心主任翟建鋒說,他從2011年起參加中國農加會的布展工作。

      翟建鋒說,現在參展的商品一是品牌化,例如三全、思念、今麥郎、五得利等大品牌;二是精深加工,高端產品多,以麵粉為例,烘焙粉、有機嬰幼兒混合營養麵、果蔬粉等高端麵粉是展區的主角;三是品類多,不僅有糧食加工產品,還有從中提取的藥物、化工產品等;四是農業全產業鏈展示,包括農業種植、打藥、施肥、收割機械以及農產品加工設備等。

      辦好一個會,激活一座城。現在,中國農加會正與中國(駐馬店)國際農產品加工產業園競相發力,成為駐馬店市推動農產品加工業高質量發展的“雙引擎”,為該市打造“國際農都”貢獻力量。

      2015年9月6日,嘉賓和觀眾在“農洽會”展廳參觀選購農產品。新華社記者 李博 攝

      助力“千年驛站”

      建成千億級加工產業集群

      駐馬店是國內唯一沿用古驛站名稱的地級市,這裏從秦漢開始就是交通要道和重要驛站,又因皇帝駐蹕而有著“皇家驛站”的美譽,如今很多企業的門口都遠比古時驛站繁忙得多。

      在駐馬店市金玉鋒生物科技公司門口的公路上,一邊是幾十米長準備進廠出售的玉米車隊,另一邊是準備進廠拉澱粉、葡萄糖、果糖等產品的車隊,車輛進進出出,把廠區門口的路磨得光亮。

      金玉鋒公司辦公室主任於雪瑩指著數十米高的倉庫說:“每個倉庫可儲存玉米1.2萬噸,我們有8個這樣的倉庫,但即使儲滿也僅夠用16天,因為每天消耗玉米6000噸,所以幾乎每天都在收購玉米。”

      據於雪瑩介紹,作為河南省投資建設規模最大的玉米精深加工產業項目,駐馬店項目總投資106億元,目前隻是一期項目建成投產了。全部建成投產後,年加工轉化玉米將達600萬噸,年產160萬噸玉米澱粉、80萬噸果葡糖漿、50萬噸賴氨酸、20萬噸蘇氨酸等,將對當地及周邊地區的玉米實現“吃幹榨淨”。

      “我們來河南、來駐馬店建廠,主要看中的是駐馬店市周邊充足的玉米及良好的營商環境。”於雪瑩說。

      河南素有“中國糧倉”之稱,小麥產量占全國的四分之一,全省2022年的玉米產量達2275萬噸。駐馬店市的小麥年產量由2000年的230多萬噸躍升至2022年519萬噸,總產約占河南的1/7、全國的1/27。形象地說,全國人吃的每27個饅頭中,就有一個來自駐馬店。

      緊握糧食這張“王牌”,駐馬店市積極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建成農產品加工超兩千億產業集群。

      近年來,借助於中國農加會這一極具權威性和影響力的5A級展會,駐馬店市吸引了一批優質農產品加工企業來這裏投資興業。據統計,駐馬店市的農產品加工企業由10年前的1282家,發展到1750家;總產值由10年前的841億元,增長到2218億元,農產品加工業已成為全市第一大支柱產業。

      五得利麵粉集團2019年開始在駐馬店市遂平縣建廠,2021年10月份投產。在遂平縣工廠,長185米的全球最大單體麵粉加工車間正在晝夜不停地生產,每天有6000噸小麥經過高精度、全封閉的自動化生產係統變成麵粉,再通過智能化“無人倉庫”轉運分撥。

      在駐馬店市正陽縣的魯花集團灌裝車間,全自動生產線每小時可產6000桶食用油。正陽魯花濃香花生油有限公司經理王文說:“這是魯花集團在國內投資最大、產能最高、設備最先進的工廠,年加工花生能力30萬噸。”

      現在,一個61平方公裏的我國首個中國國際農產品加工產業園正在這座“千年驛站”崛起,目前已經彙聚了今麥郎、陳克明食品、思念食品、中花糧油等86家知名企業,形成了百億級的食品產業集群。

      2016年9月6日,嘉賓和觀眾在“農洽會”展廳參觀農產品。新華社記者 朱祥 攝

      三產融合煥發勃勃生機

      優質的農業資源吸引著高端農產品加工企業入駐駐馬店,這些高端產業的發展又帶動著農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與此同時,高效的農業服務應運而生,一二三產業的良性互動正煥發著勃勃生機。

      在駐馬店市西平縣老王坡3萬畝高標準農田裏,玉米、花生和高粱長勢喜人。智能化設備安放在農田裏,工作人員在辦公室就可以調取各個點位的氣象、墒情、蟲情數據,並根據數據情況開展灌溉、打藥等工作,3萬畝農田僅需要4個人來管理。

      這片高標準農田的每畝投入達到6000元,遠遠高於一般高標準農田。那麼錢從哪裏來?原來,一種新的投資運營機製正引導資金流入農田。西平縣將這塊地整體流轉給河南水利投資公司運營15年,公司先期投入,靠種糧收益回本。河南水投項目負責人萬裏陽說,他們測算過,通過集約種田,每畝每年可增利200元,未來運營麵積將達8萬畝。

      據了解,十多年來,駐馬店累計投入100多億元,建成高標準農田1032.7萬畝,占耕地麵積的74.6%。僅西平縣,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就新增糧食生產能力2.2億斤。

      在西平縣二郎鎮張堯村高標準農田裏,有一塊麥田被稱作“小麥擂台”,來自全國的60多個品種的小麥在這裏做對比試驗,最後選出適宜的當家品種。

      西平縣原本不是小麥高產區,也不是強筋小麥的最佳適生地,但20多年來,靠對比試驗和技術改良,西平縣先後更新了五代當家品種,實現小麥單產、品質、效益同步提升。2018年,西平小麥拿下了“國家地理標誌產品”這塊金牌。目前,西平40萬噸強筋小麥,70%達到二級以上標準,成為方便麵企業和特種麵粉生產企業的“搶手貨”。

      目前,駐馬店市糧食良種覆蓋率達98%,農業主推技術到位率96%,耕地地力以每年0.2%的速度提升。

      良田吸引農產品加工企業入駐,同時,它們又改變著農田。西平縣蘆廟鄉宋營村村民李義勇種了20多年菜,可自從5年前成了當地知名速凍食品企業今三麥的包菜供應商,他的種植方式完全變了。

      6月7日,在河南省駐馬店市西平縣老王坡高標準農田,收割機收割成熟的小麥。新華社發(趙永濤攝)

      “今三麥對包菜的品質要求非常嚴格,他們不僅在工廠裏對送去的包菜進行嚴格的農藥殘留檢測,還到我的地裏檢測水質、土壤、空氣等。現在,我打藥都用生物農藥或者殘留非常少的農藥,而且現在用有機肥比較多,每季每畝大概2噸。”李義勇說,標準高了,價格也提高了,總體還是劃算。他今年種了800畝包菜,其中八成送往今三麥。

      今三麥食品有限公司行政總監李紅霞說,公司發展了一部分訂單農業,開展標準化種植,目的就是在源頭上做好品控。

      大規模的農業種植需要專業化的農業服務。正陽縣的花生種植麵積170多萬畝,產量50多萬噸,連續20年成為“全國花生生產第一大縣”。目前,正陽花生的生產已實現全程機械化,38家企業入駐正陽花生機械產業園,年產6萬多台花生機械,遠銷蘇丹、印尼等國家。當地還建立了花生現貨交易中心、花生產品電商物流中心和電商物流服務站。

      花生從種到收需要很多特殊農機,規模較小的農戶購買機器不劃算,正陽縣正美農業科技公司總經理牛超看到了商機,在賣農機的基礎上增加了賣服務,他成立了“正陽牛”綜合農事服務隊,組織500多台農機,成立170多個植保無人機分隊,每年的植保作業量超過400萬畝次。

      “我們現在正在推動整村土地的農事服務,這樣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農民隻管外出打工,家裏的地我們為他打理好。”牛超說。(新華每日電訊記者 劉金輝)

    微信截圖_20230905124711.jpg

    文章編輯:劉鳴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