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要聞
夜經濟,是一座城市煙火氣濃度、年輕活力、發展後勁的體現,也是文旅消費擴容的重要抓手。8月11日晚,大象新聞記者在南陽市宛城區白河淯陽橋邊,對當地年輕人進行了隨機采訪,從他們口中,了解了年輕人對南陽文旅文創融合發展的期待。
老中醫夜晚“練攤兒”
當晚近10點,記者搭上了網約車,提出飯後想看看夜景吹吹風。
“去淯陽橋吧,距離最近,也是個網紅打卡地。”司機師傅是位70後,頭發花白。自稱有正式工作,隻是晚上閑著沒事,跑跑車掙點外塊。
介紹起南陽市的夜生活,師傅一路滔滔不絕,“我都快50歲了,白天晚上都不閑著,也不咋吃夜市,偶爾跟著我閨女出去蹭飯。他們年輕人喜歡火鍋、燒烤,也舍得花錢。”他說,今年南陽的夜市地攤特別多,也很熱鬧。十二裏河、府衙夜市,在當地非常有名氣,集中著許多老字號和新特色,東西南北各色菜肴應有盡有,吸引了不少本地人和外地遊客。
“不僅是吃飯,今年連看病都有’夜市’。”司機師傅說,今年入夏以來,每周從周一到周五,南陽中心醫院、南陽市中醫院等七八家醫療單位,都會定點在第一體育健身中心和臥龍崗武侯祠門前廣場“擺攤兒”舉辦“中醫藥夜市”。“現場有老中醫義診抓方,專門傳授小病調理常識。還能體驗艾灸、拔罐、針灸、刮痧、耳穴貼壓、肩頸按摩。不少家長還帶著孩子去學習如何辨認中草藥,特別是八大宛藥。我開車去過一次,非常熱鬧,我有點偏頭疼,醫生說是氣虛,現場給我做了艾灸和肩頸推拿。你別說,效果立竿見影。”
公益圖書館越來越多
五虹連跨式的淯陽橋,橫亙白河遊覽區兩岸,是當地著名的景觀橋和網紅打卡地。是夜,橋上華燈絢麗,橋下槳聲燈影,清風徐來,波光粼粼。
大橋中央,記者邂逅一男一女兩位年輕人。女生擺著pose,炫酷地跨在炫酷的川崎“公路賽”上。男生半蹲在一旁,側身端著一台單反相機給女生拍照。二位年紀相差不大,一看就是00後,細問得知是姑侄關係。
女生說這些年一直在深圳學攝影,這次才回老家沒幾天。侄子平時喜歡玩賽車一類的刺激項目,當晚便相約出門兜風,姑姑教侄子攝影,侄子教姑姑騎摩托。
“每次回老家,都會有欣喜。”女生感慨說,“這淯陽橋是重建的,比以前漂亮多了。還有火車站、武侯祠,跟以前比起來,簡直是天壤之別。我本來還打算在南方安家,這幾年回家鄉多了,感覺還是家鄉好。加上父母年齡也大了,需要照顧,我就想還是回來吧。”
相對姑姑的豪爽,侄子倒顯得靦腆,他說,南陽確實值得三顧,因為這座城市越來越年輕了。
談及南陽的文旅文創,女生說她也發現身邊不少細節的變化,“街頭的‘諸葛書屋’越來越多了,我家門口就新開了一個。南陽是曆史文化名城,古有四聖,近有馮友蘭、二月河這樣的大師,這種公益性的圖書館,很符合我們南陽的氣質。”
一家叫“鈺楠”的茶鋪
沿淯陽橋南行,橋頭連著東西走向的白河大道。東拐百餘米,便可見路南燈紅酒綠,飯店排檔林立,人聲鼎沸。相對清靜些的路北,緊依白河,楊柳堤岸蟬鳴悠悠,輕柔的流行音樂,伴著輕柔的河風,讓匆匆的腳步也不由慢了半拍。
沿街人行道上,地攤兒連著地攤兒。其中一家叫做“鈺楠茶鋪”,一台推車、三四張小桌、10多把折疊椅,占地兒不大,卻座無虛席。
茶鋪主營茶飲和果飲。老板是一位小姑娘,麵目清秀,罩一襲綠色圍裙。泡茶的動作十分麻利,砸冰塊、添茶、充果品、搖杯,一套程序下來,像極了調製雞尾酒。
姑娘名叫郭珂,23歲,當地醫專畢業,出來擺攤兒才20多天。有兩位幫她忙活打雜的,麵目也很年輕,細問才知道是小郭的父母。
郭珂說,沿街擺攤兒的有10多家,有茶鋪,有輕酒吧,還有賣文創文玩的,大部分是當地年輕人和大學生創業。“以前這裏的地攤兒,是傳統賣雜貨的,也不多。我的茶鋪擺出來以後,很受年輕人喜歡,慢慢類似風格的鋪子就多了起來,原先賣雜貨的倒是基本走光了。”
郭珂將自己的鋪麵風格總結為“地攤兒形式、露營風格、慢生活節奏”。
政府支持地攤嗎
當地政府是否支持地攤兒經濟?有哪些具體的措施?一句話問得郭珂有點懵圈。
記者索性問得直白一點:“在這擺攤兒,城管有沒有攆過你們?”
“從來沒有啊。”小郭一家人都笑起來。
小郭媽媽說,政府鼓勵發展夜經濟和地攤兒經濟,對影響市容形象的區域有專門的限製,隻要不涉足區,相對就有很高的自由度。而年輕人思想活躍,擺攤創業總能有新奇新鮮的想法。“你看我們這一排地攤,簡簡單單的,但有燭光、有音樂,一點兒不缺文藝範兒。”媽媽說,當地年輕人可以隨意拚桌玩“天黑請閉眼”遊戲,還會把塔羅牌這樣的洋玩意,改造成中國元素的易經八卦牌。“我們的茶飲貼,印的就有詩經的句子。下一步,我們還準備做手工繪畫,把南陽的四聖文化和山水美景融進去,吸引更多的客人。”
茶飲果飲幾十種,價格從六七元到一二十元不等,可以續杯。郭珂說,來“關照”生意的,80%多是年輕人,以90後、00後居多,每晚接待五六十位左右,大概能掙300塊錢。“還能認識好多新朋友。”
問及對未來的期許,郭珂說:“我就希望我的茶鋪能越開越大,讓這條街越來越熱鬧,讓南陽人都能喝到我做的茶。”
直麵問題不回避
20歲的小王姑娘是鈺楠茶鋪的常客,才從信陽一所大學畢業的她,眼下還沒有找到工作。
小王說是10多天前在小紅書上看到這家茶鋪,於是按圖索驥找到了這裏。很有感覺,此後便常約好友來品茶。
“很喜歡這種慢生活的節奏,吹吹風、聽聽歌、聊聊天、遛遛狗。”小王坦言,自己的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並不能代表其他年輕人,但活出個性卻是年輕人的共性。
談及南陽的文旅文創,小王說自己頗為欣賞朱是西書記年初時對“南陽掙錢襄陽花”一事的處理態度,“發現問題,直麵問題,不回避,也不敷衍,而是主動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我們年輕人就喜歡這樣的風格。”
“這件事在南陽傳得挺開的。”和小王一同飲茶的姑娘,也是00後,她補充說,市委書記能在公開場合公布此事,而不是遮遮掩掩私下冷處理,或者等這件事自然降溫,本身就足以說明“未來看好”。
兩位姑娘對南陽市這幾年的文旅文創成就讚許有加,“網紅打卡地越來越多了,外地人來搞直播介紹三國文化,一呆就是幾個月。”“臥龍崗武侯祠推出了新活動,一個人穿漢服,可以免費帶兩個人遊園。”“旅遊局局長親自扮演諸葛亮搞文旅推介,‘亮亮局長’現在可火了。”
聊天聊得正歡,隔壁的茶桌翻台,3位年輕小夥入了座,鄰居們熱情招呼起來,現場轉瞬間成了一次“南陽市文旅文創融合發展民間研討會”。
年輕人開起“研討會”
“研討會”討論的主題有:南陽的文化個性在哪裏?‘三顧戰略’中的重點放在何處?應該學習的外地經驗有哪些?記者給在座每一位提出了一個相同問題:“如果你是城市管理者,你會如何去抓當地的文旅文創工作?”
26歲的小金自我介紹是西峽人,當地盛產山茱萸。他認為南陽市的山水文化厚重,以西以自然風光取勝,以東以人文景觀為著,東西應該以特色美食、中醫藥為媒介契合協作。“特別是中醫藥,南陽是張仲景的老家,具有得天獨厚的先天優勢。我們是全世界唯一一個有著兩套醫藥體係的國家,中醫藥應該成為我們的底色。不僅惠及當地百姓,也會吸引來更多的外地人和外國人。”
“首先說啊,我為自己是南陽人而自豪。”27歲的小席笑著說,他是南召人,眼下在南陽市學醫。他注意到“三顧戰略”中的“感受康養之樂”,認為根本在於發展當地的中醫藥文化和中醫藥經濟。“從根子上說,南陽最應該啟動中醫藥的改革,從教育層麵入手,守正創新並自成體係。現代醫藥的浪費現象太嚴重了,我們不能依照西醫的做法來規範中醫,因為中醫是辯證的,注重的是因人而異、因情施治。”
或許是二位的談話打開了小王姑娘的思路,她感慨說,相對於諸葛亮,南陽對張仲景的宣傳顯得有點“怠慢”了,“放眼全國,與諸葛亮有關的景區景點,大大小小少說也有幾十個。其實張仲景老人家才是實實在在的南陽本地人,人家也做過大官,還會看病,有思想、有理論、有實踐、有建樹。我覺得諸葛亮的魅力已經足夠大了,南陽最該打造醫聖的影響力。”
“00後”的心聲
記者注意到,幾位年輕人在討論時,最喜歡將南陽與洛陽和襄陽對比。
小金說,南陽在交通上應該向洛陽欒川學習,高速公路該免費的盡量爭取免費;小席說,年初襄陽為啥吸引那麼多南陽人,是因為人家讓放煙花,“咱南陽該突破的時候,也得夠膽”;小王說,洛陽的景區,在磚縫裏撒草籽,在樹枝上掛詩詞卡片,硬是將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給玩通透了,“說白了,細節取勝啊”;小王的朋友說,臥龍崗、醫聖祠就應該學習洛陽的漢服,“裝造、設計、化妝、出租、拍照一套龍。”
來續茶的郭珂也被拉進了“研討會”,她說南陽的“四聖”“五聖”文化早已深入人心,智勝諸葛亮、醫聖張仲景、科聖張衡、商聖範蠡都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人物,後來又加上了一個謀聖薑子牙,“其實不在多,而在於精。我是學醫的,非常讚同幾位哥哥妹妹的說法。既要平衡發展,也要突出重點。”
聽說南陽市即將召開文旅文創融合高質量發展大會,對於這個“大動作”,小夥伴們七嘴八舌顯得都很興奮,郭珂代表發言說:“我最希望能多考慮我們年輕人的想法,多注入我們年輕人喜歡的時尚、前衛、新鮮、新奇,有體驗感的元素。”
“研討會”在陣陣歡聲笑語中落下帷幕。臨走時,小老板郭珂還不忘給自家的“鈺楠茶鋪”做個推介外宣,對記者說:“我特別感謝市委市政府支持我們00後自主創業,希望有機會的話,也請朱書記來我們茶鋪喝杯茶。”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夜經濟,是一座城市煙火氣濃度、年輕活力、發展後勁的體現,也是文旅消費擴容的重要抓手。8月11日晚,大象新聞記者在南陽市宛城區白河淯陽橋邊,對當地年輕人進行了隨機采訪,從他們口中,了解了年輕人對南陽文旅文創融合發展的期待。
老中醫夜晚“練攤兒”
當晚近10點,記者搭上了網約車,提出飯後想看看夜景吹吹風。
“去淯陽橋吧,距離最近,也是個網紅打卡地。”司機師傅是位70後,頭發花白。自稱有正式工作,隻是晚上閑著沒事,跑跑車掙點外塊。
介紹起南陽市的夜生活,師傅一路滔滔不絕,“我都快50歲了,白天晚上都不閑著,也不咋吃夜市,偶爾跟著我閨女出去蹭飯。他們年輕人喜歡火鍋、燒烤,也舍得花錢。”他說,今年南陽的夜市地攤特別多,也很熱鬧。十二裏河、府衙夜市,在當地非常有名氣,集中著許多老字號和新特色,東西南北各色菜肴應有盡有,吸引了不少本地人和外地遊客。
“不僅是吃飯,今年連看病都有’夜市’。”司機師傅說,今年入夏以來,每周從周一到周五,南陽中心醫院、南陽市中醫院等七八家醫療單位,都會定點在第一體育健身中心和臥龍崗武侯祠門前廣場“擺攤兒”舉辦“中醫藥夜市”。“現場有老中醫義診抓方,專門傳授小病調理常識。還能體驗艾灸、拔罐、針灸、刮痧、耳穴貼壓、肩頸按摩。不少家長還帶著孩子去學習如何辨認中草藥,特別是八大宛藥。我開車去過一次,非常熱鬧,我有點偏頭疼,醫生說是氣虛,現場給我做了艾灸和肩頸推拿。你別說,效果立竿見影。”
公益圖書館越來越多
五虹連跨式的淯陽橋,橫亙白河遊覽區兩岸,是當地著名的景觀橋和網紅打卡地。是夜,橋上華燈絢麗,橋下槳聲燈影,清風徐來,波光粼粼。
大橋中央,記者邂逅一男一女兩位年輕人。女生擺著pose,炫酷地跨在炫酷的川崎“公路賽”上。男生半蹲在一旁,側身端著一台單反相機給女生拍照。二位年紀相差不大,一看就是00後,細問得知是姑侄關係。
女生說這些年一直在深圳學攝影,這次才回老家沒幾天。侄子平時喜歡玩賽車一類的刺激項目,當晚便相約出門兜風,姑姑教侄子攝影,侄子教姑姑騎摩托。
“每次回老家,都會有欣喜。”女生感慨說,“這淯陽橋是重建的,比以前漂亮多了。還有火車站、武侯祠,跟以前比起來,簡直是天壤之別。我本來還打算在南方安家,這幾年回家鄉多了,感覺還是家鄉好。加上父母年齡也大了,需要照顧,我就想還是回來吧。”
相對姑姑的豪爽,侄子倒顯得靦腆,他說,南陽確實值得三顧,因為這座城市越來越年輕了。
談及南陽的文旅文創,女生說她也發現身邊不少細節的變化,“街頭的‘諸葛書屋’越來越多了,我家門口就新開了一個。南陽是曆史文化名城,古有四聖,近有馮友蘭、二月河這樣的大師,這種公益性的圖書館,很符合我們南陽的氣質。”
一家叫“鈺楠”的茶鋪
沿淯陽橋南行,橋頭連著東西走向的白河大道。東拐百餘米,便可見路南燈紅酒綠,飯店排檔林立,人聲鼎沸。相對清靜些的路北,緊依白河,楊柳堤岸蟬鳴悠悠,輕柔的流行音樂,伴著輕柔的河風,讓匆匆的腳步也不由慢了半拍。
沿街人行道上,地攤兒連著地攤兒。其中一家叫做“鈺楠茶鋪”,一台推車、三四張小桌、10多把折疊椅,占地兒不大,卻座無虛席。
茶鋪主營茶飲和果飲。老板是一位小姑娘,麵目清秀,罩一襲綠色圍裙。泡茶的動作十分麻利,砸冰塊、添茶、充果品、搖杯,一套程序下來,像極了調製雞尾酒。
姑娘名叫郭珂,23歲,當地醫專畢業,出來擺攤兒才20多天。有兩位幫她忙活打雜的,麵目也很年輕,細問才知道是小郭的父母。
郭珂說,沿街擺攤兒的有10多家,有茶鋪,有輕酒吧,還有賣文創文玩的,大部分是當地年輕人和大學生創業。“以前這裏的地攤兒,是傳統賣雜貨的,也不多。我的茶鋪擺出來以後,很受年輕人喜歡,慢慢類似風格的鋪子就多了起來,原先賣雜貨的倒是基本走光了。”
郭珂將自己的鋪麵風格總結為“地攤兒形式、露營風格、慢生活節奏”。
政府支持地攤嗎
當地政府是否支持地攤兒經濟?有哪些具體的措施?一句話問得郭珂有點懵圈。
記者索性問得直白一點:“在這擺攤兒,城管有沒有攆過你們?”
“從來沒有啊。”小郭一家人都笑起來。
小郭媽媽說,政府鼓勵發展夜經濟和地攤兒經濟,對影響市容形象的區域有專門的限製,隻要不涉足區,相對就有很高的自由度。而年輕人思想活躍,擺攤創業總能有新奇新鮮的想法。“你看我們這一排地攤,簡簡單單的,但有燭光、有音樂,一點兒不缺文藝範兒。”媽媽說,當地年輕人可以隨意拚桌玩“天黑請閉眼”遊戲,還會把塔羅牌這樣的洋玩意,改造成中國元素的易經八卦牌。“我們的茶飲貼,印的就有詩經的句子。下一步,我們還準備做手工繪畫,把南陽的四聖文化和山水美景融進去,吸引更多的客人。”
茶飲果飲幾十種,價格從六七元到一二十元不等,可以續杯。郭珂說,來“關照”生意的,80%多是年輕人,以90後、00後居多,每晚接待五六十位左右,大概能掙300塊錢。“還能認識好多新朋友。”
問及對未來的期許,郭珂說:“我就希望我的茶鋪能越開越大,讓這條街越來越熱鬧,讓南陽人都能喝到我做的茶。”
直麵問題不回避
20歲的小王姑娘是鈺楠茶鋪的常客,才從信陽一所大學畢業的她,眼下還沒有找到工作。
小王說是10多天前在小紅書上看到這家茶鋪,於是按圖索驥找到了這裏。很有感覺,此後便常約好友來品茶。
“很喜歡這種慢生活的節奏,吹吹風、聽聽歌、聊聊天、遛遛狗。”小王坦言,自己的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並不能代表其他年輕人,但活出個性卻是年輕人的共性。
談及南陽的文旅文創,小王說自己頗為欣賞朱是西書記年初時對“南陽掙錢襄陽花”一事的處理態度,“發現問題,直麵問題,不回避,也不敷衍,而是主動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我們年輕人就喜歡這樣的風格。”
“這件事在南陽傳得挺開的。”和小王一同飲茶的姑娘,也是00後,她補充說,市委書記能在公開場合公布此事,而不是遮遮掩掩私下冷處理,或者等這件事自然降溫,本身就足以說明“未來看好”。
兩位姑娘對南陽市這幾年的文旅文創成就讚許有加,“網紅打卡地越來越多了,外地人來搞直播介紹三國文化,一呆就是幾個月。”“臥龍崗武侯祠推出了新活動,一個人穿漢服,可以免費帶兩個人遊園。”“旅遊局局長親自扮演諸葛亮搞文旅推介,‘亮亮局長’現在可火了。”
聊天聊得正歡,隔壁的茶桌翻台,3位年輕小夥入了座,鄰居們熱情招呼起來,現場轉瞬間成了一次“南陽市文旅文創融合發展民間研討會”。
年輕人開起“研討會”
“研討會”討論的主題有:南陽的文化個性在哪裏?‘三顧戰略’中的重點放在何處?應該學習的外地經驗有哪些?記者給在座每一位提出了一個相同問題:“如果你是城市管理者,你會如何去抓當地的文旅文創工作?”
26歲的小金自我介紹是西峽人,當地盛產山茱萸。他認為南陽市的山水文化厚重,以西以自然風光取勝,以東以人文景觀為著,東西應該以特色美食、中醫藥為媒介契合協作。“特別是中醫藥,南陽是張仲景的老家,具有得天獨厚的先天優勢。我們是全世界唯一一個有著兩套醫藥體係的國家,中醫藥應該成為我們的底色。不僅惠及當地百姓,也會吸引來更多的外地人和外國人。”
“首先說啊,我為自己是南陽人而自豪。”27歲的小席笑著說,他是南召人,眼下在南陽市學醫。他注意到“三顧戰略”中的“感受康養之樂”,認為根本在於發展當地的中醫藥文化和中醫藥經濟。“從根子上說,南陽最應該啟動中醫藥的改革,從教育層麵入手,守正創新並自成體係。現代醫藥的浪費現象太嚴重了,我們不能依照西醫的做法來規範中醫,因為中醫是辯證的,注重的是因人而異、因情施治。”
或許是二位的談話打開了小王姑娘的思路,她感慨說,相對於諸葛亮,南陽對張仲景的宣傳顯得有點“怠慢”了,“放眼全國,與諸葛亮有關的景區景點,大大小小少說也有幾十個。其實張仲景老人家才是實實在在的南陽本地人,人家也做過大官,還會看病,有思想、有理論、有實踐、有建樹。我覺得諸葛亮的魅力已經足夠大了,南陽最該打造醫聖的影響力。”
“00後”的心聲
記者注意到,幾位年輕人在討論時,最喜歡將南陽與洛陽和襄陽對比。
小金說,南陽在交通上應該向洛陽欒川學習,高速公路該免費的盡量爭取免費;小席說,年初襄陽為啥吸引那麼多南陽人,是因為人家讓放煙花,“咱南陽該突破的時候,也得夠膽”;小王說,洛陽的景區,在磚縫裏撒草籽,在樹枝上掛詩詞卡片,硬是將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給玩通透了,“說白了,細節取勝啊”;小王的朋友說,臥龍崗、醫聖祠就應該學習洛陽的漢服,“裝造、設計、化妝、出租、拍照一套龍。”
來續茶的郭珂也被拉進了“研討會”,她說南陽的“四聖”“五聖”文化早已深入人心,智勝諸葛亮、醫聖張仲景、科聖張衡、商聖範蠡都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人物,後來又加上了一個謀聖薑子牙,“其實不在多,而在於精。我是學醫的,非常讚同幾位哥哥妹妹的說法。既要平衡發展,也要突出重點。”
聽說南陽市即將召開文旅文創融合高質量發展大會,對於這個“大動作”,小夥伴們七嘴八舌顯得都很興奮,郭珂代表發言說:“我最希望能多考慮我們年輕人的想法,多注入我們年輕人喜歡的時尚、前衛、新鮮、新奇,有體驗感的元素。”
“研討會”在陣陣歡聲笑語中落下帷幕。臨走時,小老板郭珂還不忘給自家的“鈺楠茶鋪”做個推介外宣,對記者說:“我特別感謝市委市政府支持我們00後自主創業,希望有機會的話,也請朱書記來我們茶鋪喝杯茶。”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