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台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時政要聞 > 正文

時政要聞

央媒觀豫丨高素質農民培育的安陽經驗
更新時間:2023-8-31 10:57:54    來源:農民日報

 鄉村振興,人才是支撐。培養一支高素質鄉村人才隊伍,是推進鄉村振興的動力來源。

  近年來,河南省安陽市聚焦鄉村振興和現代農業發展人才需求,開展高素質農民培育工程,共培育各類高素質農民1.6萬餘人。安陽市農業農村局局長何輝說:“安陽市高度重視高素質農民培育,始終把培育高素質農民作為發展現代農業的基礎性、戰略性工作來推進,加快構建高素質農民隊伍。通過培訓,培養了一支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高素質農民隊伍,使他們成為農村創新創業先行者、領頭雁,為安陽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注入了新活力。”

  以賽促學 打造高素質農民的“練兵場”

  “我們當地種植貢杏曆史超過百年。我聯合周邊26戶農戶把千畝荒山變成千畝果園,成立了集采摘、研學等於一體的龍安區龍馬家庭農場。後來新增農產品加工和鄉村旅遊項目,在增加農場收入的同時,帶動了周邊更多農戶共同致富。”

  “我們成立了滑縣首家‘駱駝背上’電子商務平台,線上電商結合線下實體,以基地帶動農戶、通過電商平台推動農業發展。尤其是通過研發鎖鮮技術,生產的特色產品休閑燒雞及其分割產品一經推出就廣受好評。”

  近日,在安陽市2023年高素質農民創業創新大賽上,來自全市各縣區的33名新農人同台競技,激情洋溢地向專家評委、公眾介紹各自的創業創新項目,展現了新時代背景下新農民的活力。

  據了解,安陽市連續舉辦兩屆高素質農民創業創新大賽,眾多高素質農民通過PPT路演模式同台競技,並在與行業評審專家的交流碰撞中發現不足、尋找方法,進而經過培育成長為農業領域的佼佼者。

  安陽市農業農村局三級調研員龍福慶介紹:“通過大賽,不但檢閱和展示了全市高素質農民培育成效,展現新時代新農民新風采,在全社會營造關心支持高素質農民發展的良好氛圍,同時搭建了抱團發展、協作發展、互補發展的交流合作平台。”

  是比賽,更是合作的平台。安陽眾興種養專業合作社魏軍濤、安陽市山海家庭農場張凱琳和安陽金禾田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郭永紅在去年大賽中相識相惜,賽後更是結成對子、相互學習、交流經驗,從個人的單打獨鬥,成為團隊的扶持助力集體發展。

  在今年的賽場上,林州市王府家園石磨香油傳承人王晗雪以“守得一盤石,磨得萬家香”為主題亮相賽場,她說:“通過參加大賽,不僅開闊了幹事創業的眼界、激發了學習技能的熱情,而且能通過大賽搭建創業創新平台,與其他參賽者交流學習,尋找合作夥伴,協作發展、互補發展,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以學促用 建設高素質農民的“加油站”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為確保高素質農民實訓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安陽在全市遴選了13所設施環境好、示範能力強的高素質農民培育實訓基地,充分發揮“土專家、田秀才”在實踐操作中的優勢作用,通過聆聽基地創始人的農業夢想創造史,實地觀摩農業新技術、新品種帶來的視覺效果,親自動手操作新型農業生產模具,將理論上的知識轉化為實踐,讓他們成為學得好、幹得好、帶得好的“三好”農民。

  在湯陰縣五陵鎮的麥多生態農場,溫室大棚內一條條綠色的藤蔓上掛滿了黃色的小花,嫩葉間花生粒般大小的青番茄若隱若現。據了解,麥多生態農場采用新型能源沼氣、有機肥料、有機果蔬相結合的生態循環模式,把“養殖-種植-加工-沼氣-肥業”有機結合在一起,帶動了農業增產增收。其生產的“鑫麥多”西紅柿和“沼白菜”遠近聞名,來農場取經的農民更是絡繹不絕。

  於是,麥多生態農場被選為高素質農民實訓基地,農場負責人韓玉祥作為高素質農民的代表,以自身的經曆向農民傳遞了10年農業創業者的曆程。韓玉祥說:“在農場現場觀摩講課,學員們能看得見摸得著,針對生產中、經營中的疑問即時就能獲得解答。我們想把農場的循環農業模式推廣給更多人,帶動更多農戶增產增收增效,大家共同致富。”

  截至目前,麥多生態農場迎來4000多人觀摩學習,與10多家農業生產基地達成合作。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安陽市,更多的高素質農民通過培訓,重新審視自身、找到了新的發展方向。

  殷都區安豐鄉郭家屯村升旺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李愛芳,通過參加培訓掌握了農產品深加工、銷售電商一體化發展,把自己經營的合作社從單一生產香菇建設成升旺香菇醬坊,並通過和互聯網“牽手”解決了香菇醬銷路,大大提高香菇附加值。

  安陽眾興種養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魏軍濤通過培訓後,對合作社發展有了新規劃和定位,他結合自身發展製定“四鏈”發展模式,即“農業種植品種技術鏈+科技指導服務鏈+產業化經營指導管理鏈+推廣本地區優勢穀子循環經濟產業鏈”,成長為當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領頭雁”。

  安陽市農業農村局科技教育科科長韓保兵說:“近年來,我們在高素質農民培育上,注重學以致用、典型引領,在實踐教學中用身邊鮮活的實例來激發高素質農民創新發展的熱情,提升高素質農民綜合素質,帶動農業產業發展,實現農業持續增效,農民致富增收。”

  以點促麵 培育鄉村振興的“排頭兵”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近年來,安陽市圍繞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和保障重要農副產品供給、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等重點領域,培育了一大批高素質農民,推動人才振興進而促進鄉村振興。

  安陽市一方麵精心遴選培育對象,建立完善培訓體係。通過建立培育對象數據庫、精準遴選培育對象,以種糧大戶、養殖大戶、畜牧養殖場主、農業園區等帶頭人為重點培育對象,開展農村適用型人才培訓。另一方麵,千方百計創新培訓手段,分產業、分類型開設培訓專題班,製定差異化培訓計劃;圍繞鄉村振興工作需求,分人群製訂培訓計劃。最終實現依托高素質農民培育計劃,統籌推進新型農業經營服務主體能力提升、“種養加銷”能手技能培訓、農村創新創業者培養、鄉村治理及社會事業發展帶頭人培育“四類並進”培養行動。

  “非常感謝縣裏提供這次寶貴的學習機會。通過學習,掌握最新蔬菜種植技術要領,回去以後帶領其他農戶提升蔬菜品質,共同增收致富。”參加完內黃縣蔬菜產業技術和專業農機手高素質農民培訓班的蔬菜種植大戶劉朝陽說。

  在內黃縣,當地通過多形式、多途徑宣傳高素質農民的成功做法與先進經驗,營造科教興農、學習先進的輿論氛圍,引導農民向愛學習、善學習轉變。每到招生季,當地農民都是積極主動報名參加技能培訓,人傳人、人帶人。產業帶動區域發展,培育引領示範帶動理念,內黃縣圍繞當地蔬菜、果樹、農機特色產業,開設專題培育班,培訓一批又一批高素質農民,極大地促進了當地特色產業的發展。

  “毋輕涓涓水,積之江河盈。亦有星星火,燎原勢竟成。”截至目前,安陽累計培育各類高素質農民1.6萬人,湧現出了一大批在全省乃至全國聞名遐邇的高素質農民典型代表。隨著一位位高素質農民在鄉村振興中大顯身手,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畫卷正在豫北大地繪就。(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張培奇 王帥傑 範亞旭)

微信截圖_20230831082520.png

文章編輯:李潤生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央媒觀豫丨高素質農民培育的安陽經驗
2023-8-31 10:57:54    來源:農民日報

 鄉村振興,人才是支撐。培養一支高素質鄉村人才隊伍,是推進鄉村振興的動力來源。

  近年來,河南省安陽市聚焦鄉村振興和現代農業發展人才需求,開展高素質農民培育工程,共培育各類高素質農民1.6萬餘人。安陽市農業農村局局長何輝說:“安陽市高度重視高素質農民培育,始終把培育高素質農民作為發展現代農業的基礎性、戰略性工作來推進,加快構建高素質農民隊伍。通過培訓,培養了一支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高素質農民隊伍,使他們成為農村創新創業先行者、領頭雁,為安陽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注入了新活力。”

  以賽促學 打造高素質農民的“練兵場”

  “我們當地種植貢杏曆史超過百年。我聯合周邊26戶農戶把千畝荒山變成千畝果園,成立了集采摘、研學等於一體的龍安區龍馬家庭農場。後來新增農產品加工和鄉村旅遊項目,在增加農場收入的同時,帶動了周邊更多農戶共同致富。”

  “我們成立了滑縣首家‘駱駝背上’電子商務平台,線上電商結合線下實體,以基地帶動農戶、通過電商平台推動農業發展。尤其是通過研發鎖鮮技術,生產的特色產品休閑燒雞及其分割產品一經推出就廣受好評。”

  近日,在安陽市2023年高素質農民創業創新大賽上,來自全市各縣區的33名新農人同台競技,激情洋溢地向專家評委、公眾介紹各自的創業創新項目,展現了新時代背景下新農民的活力。

  據了解,安陽市連續舉辦兩屆高素質農民創業創新大賽,眾多高素質農民通過PPT路演模式同台競技,並在與行業評審專家的交流碰撞中發現不足、尋找方法,進而經過培育成長為農業領域的佼佼者。

  安陽市農業農村局三級調研員龍福慶介紹:“通過大賽,不但檢閱和展示了全市高素質農民培育成效,展現新時代新農民新風采,在全社會營造關心支持高素質農民發展的良好氛圍,同時搭建了抱團發展、協作發展、互補發展的交流合作平台。”

  是比賽,更是合作的平台。安陽眾興種養專業合作社魏軍濤、安陽市山海家庭農場張凱琳和安陽金禾田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郭永紅在去年大賽中相識相惜,賽後更是結成對子、相互學習、交流經驗,從個人的單打獨鬥,成為團隊的扶持助力集體發展。

  在今年的賽場上,林州市王府家園石磨香油傳承人王晗雪以“守得一盤石,磨得萬家香”為主題亮相賽場,她說:“通過參加大賽,不僅開闊了幹事創業的眼界、激發了學習技能的熱情,而且能通過大賽搭建創業創新平台,與其他參賽者交流學習,尋找合作夥伴,協作發展、互補發展,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以學促用 建設高素質農民的“加油站”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為確保高素質農民實訓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安陽在全市遴選了13所設施環境好、示範能力強的高素質農民培育實訓基地,充分發揮“土專家、田秀才”在實踐操作中的優勢作用,通過聆聽基地創始人的農業夢想創造史,實地觀摩農業新技術、新品種帶來的視覺效果,親自動手操作新型農業生產模具,將理論上的知識轉化為實踐,讓他們成為學得好、幹得好、帶得好的“三好”農民。

  在湯陰縣五陵鎮的麥多生態農場,溫室大棚內一條條綠色的藤蔓上掛滿了黃色的小花,嫩葉間花生粒般大小的青番茄若隱若現。據了解,麥多生態農場采用新型能源沼氣、有機肥料、有機果蔬相結合的生態循環模式,把“養殖-種植-加工-沼氣-肥業”有機結合在一起,帶動了農業增產增收。其生產的“鑫麥多”西紅柿和“沼白菜”遠近聞名,來農場取經的農民更是絡繹不絕。

  於是,麥多生態農場被選為高素質農民實訓基地,農場負責人韓玉祥作為高素質農民的代表,以自身的經曆向農民傳遞了10年農業創業者的曆程。韓玉祥說:“在農場現場觀摩講課,學員們能看得見摸得著,針對生產中、經營中的疑問即時就能獲得解答。我們想把農場的循環農業模式推廣給更多人,帶動更多農戶增產增收增效,大家共同致富。”

  截至目前,麥多生態農場迎來4000多人觀摩學習,與10多家農業生產基地達成合作。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安陽市,更多的高素質農民通過培訓,重新審視自身、找到了新的發展方向。

  殷都區安豐鄉郭家屯村升旺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李愛芳,通過參加培訓掌握了農產品深加工、銷售電商一體化發展,把自己經營的合作社從單一生產香菇建設成升旺香菇醬坊,並通過和互聯網“牽手”解決了香菇醬銷路,大大提高香菇附加值。

  安陽眾興種養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魏軍濤通過培訓後,對合作社發展有了新規劃和定位,他結合自身發展製定“四鏈”發展模式,即“農業種植品種技術鏈+科技指導服務鏈+產業化經營指導管理鏈+推廣本地區優勢穀子循環經濟產業鏈”,成長為當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領頭雁”。

  安陽市農業農村局科技教育科科長韓保兵說:“近年來,我們在高素質農民培育上,注重學以致用、典型引領,在實踐教學中用身邊鮮活的實例來激發高素質農民創新發展的熱情,提升高素質農民綜合素質,帶動農業產業發展,實現農業持續增效,農民致富增收。”

  以點促麵 培育鄉村振興的“排頭兵”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近年來,安陽市圍繞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和保障重要農副產品供給、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等重點領域,培育了一大批高素質農民,推動人才振興進而促進鄉村振興。

  安陽市一方麵精心遴選培育對象,建立完善培訓體係。通過建立培育對象數據庫、精準遴選培育對象,以種糧大戶、養殖大戶、畜牧養殖場主、農業園區等帶頭人為重點培育對象,開展農村適用型人才培訓。另一方麵,千方百計創新培訓手段,分產業、分類型開設培訓專題班,製定差異化培訓計劃;圍繞鄉村振興工作需求,分人群製訂培訓計劃。最終實現依托高素質農民培育計劃,統籌推進新型農業經營服務主體能力提升、“種養加銷”能手技能培訓、農村創新創業者培養、鄉村治理及社會事業發展帶頭人培育“四類並進”培養行動。

  “非常感謝縣裏提供這次寶貴的學習機會。通過學習,掌握最新蔬菜種植技術要領,回去以後帶領其他農戶提升蔬菜品質,共同增收致富。”參加完內黃縣蔬菜產業技術和專業農機手高素質農民培訓班的蔬菜種植大戶劉朝陽說。

  在內黃縣,當地通過多形式、多途徑宣傳高素質農民的成功做法與先進經驗,營造科教興農、學習先進的輿論氛圍,引導農民向愛學習、善學習轉變。每到招生季,當地農民都是積極主動報名參加技能培訓,人傳人、人帶人。產業帶動區域發展,培育引領示範帶動理念,內黃縣圍繞當地蔬菜、果樹、農機特色產業,開設專題培育班,培訓一批又一批高素質農民,極大地促進了當地特色產業的發展。

  “毋輕涓涓水,積之江河盈。亦有星星火,燎原勢竟成。”截至目前,安陽累計培育各類高素質農民1.6萬人,湧現出了一大批在全省乃至全國聞名遐邇的高素質農民典型代表。隨著一位位高素質農民在鄉村振興中大顯身手,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畫卷正在豫北大地繪就。(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張培奇 王帥傑 範亞旭)

微信截圖_20230831082520.png

文章編輯:李潤生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