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台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時政要聞 > 正文

時政要聞

沿著南水北調中線看發展丨搬得出能致富!看河南各地“移民村”如何變身“宜民村”
更新時間:2023-8-27 12:15:12    來源:大河網

大河網訊 一條條平坦的硬化道路直通農家;一棟棟嶄新的樓房花草環繞;一項項富民產業紅紅火火……8月23日—26日,“沿著南水北調中線看發展”網絡主題采訪團走進了河南省內南水北調中線上的移民新村。

“我們都挺好”,這是采訪團在活動期間聽得最多的一句話。村民臉上洋溢著的幸福笑容,讓一個個移民新村奏響了“安居、樂業、致富”的交響曲。

移得出也穩得住——

“來了新家就沒有後悔的”

“剛移民時就怕以後日子不好過,可沒想到來了新家就沒有後悔的。”2011年6月19日,在李景蘭23歲那年,作為南水北調丹江口庫區第二批移民的她跟隨家人一起從南陽市淅川縣大石橋鄉清豐嶺村搬進了南陽市宛城區的新家。

“搬家前,我們家的經濟條件就不是特別好。弟弟年紀小,父親生病也需要人照顧。說實在話,我當時很有心理壓力。”可沒多久,日漸向好的新生活就給李景蘭打了一針“強心劑”,她告訴記者:“現在弟弟在外麵打工,我在村上開的廠裏做些簡單的流水線工作,惠民政策能照顧到我爸。”

李景蘭曾有的顧慮並非移民的個例,而能讓“李景蘭”們既來之也安之的原因,正是南陽市宛城區紅泥灣鎮清豐嶺村以產業振興促移民村鄉村振興的不斷探索,和村裏如火如荼的發展。

據清豐嶺村黨支部書記杜長敏介紹,多渠道招商引資、吸引項目落地是能讓移民群眾得實惠的工作重點。如今,清豐嶺村已形成彙金膨化係列食品加工項目、丹水人家食品有限公司、河南智楷鋰電科技有限公司等項目和產業,為當地經濟發展和移民增收致富搭建了平台,移民人均純收入已由搬遷前的4200元增長到現在的22600元以上。

南陽市宛城區彙金食品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工人在生產辣條。

房子變美了,口袋變“鼓”了,精神頭也越來越足了。8月的宛城大地上,移民新村生產車間裏的村民們工作起來幹勁十足,一個個印有生產地址為清豐嶺村的零食、電池、艾草貼等產品正準備發往全國各地。

穩得住也可致富——

“搬到這裏,算是搬到‘福窩’了”

2009年8月25日,266戶馬川村村民從南陽市淅川縣丹江口水庫南岸的盛灣鎮一次完成了全村整體搬遷,這是馬川村第七次因為丹江口水庫移民。

既要讓村民在新家留得下來,也要讓他們的新生活過得芝麻開花節節高。這一點,平頂山市寶豐縣周莊鎮馬川新村曆任黨支部書記都牢記於心。

珍稀菌產業園

“珍稀菌可是俺村的一個寶。”馬川新村現任黨支部書記全雙超告訴記者,在推進鄉村振興的進程中,平頂山市寶豐縣瞄準了珍稀菌產業市場前景好、收益快的優勢,因地製宜,整合移民、扶貧、交通、水利等領域的政策資金,引進珍稀菌種植產業。2020年以來,寶豐縣在馬川新村興建了移民後扶產業園,以弘亞菌業、源泉農業等4家現代化龍頭企業為引領,帶動村民搞珍稀食用菌生產。

“我們從淅川整體搬遷至此,算是搬進‘福窩’了。”全雙超說,隨著珍稀菌產業的迅猛發展,全村266戶村民不僅以土地入股園區,還在園區有活幹,村集體每年也能分紅30餘萬元。

馬川新村街頭

采訪當日,恰好又是一年的8月25日,馬川新村村民搬進新家的第14個年頭。當記者問起全雙超,現在的家和淅川的家哪個好時,他憨憨地笑著說,“都挺好。”

行程結束前,“沿著南水北調中線看發展”網絡主題采訪團看到村民們正在蔬菜大棚裏采收生長旺盛的菜苗,要為羊肚菌種植做足準備。

可致富就能發展——

“如今的收入是搬遷前的近五倍”

“全國婦聯基層組織建設示範村”“國家 AAA 級旅遊景區”“河南省生態村”“河南省移民鄉村旅遊試點村”......這個擁有眾多頭銜的“明星村”,是平頂山市郟縣白廟鄉馬灣新村。

2010年8月,為配合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建設,丹江口庫區南陽市淅川縣盛灣鎮馬灣、王溝、馬溝3個自然村388戶1672人移民到了如今的馬灣新村。

劉玉柱家

移民能不能後續發展,關鍵在於產業支撐、能不能讓村民致富。當“沿著南水北調中線看發展”網絡主題采訪團來到村民劉玉柱家時,劉玉柱正在打理院門口的盆栽。這個讓劉玉柱深感“提前20年住上”的小院幹淨整潔,綠意蔥蘢。

其實,對於劉玉柱來說,新家的好不止在房子舒適,更是日子實實在在地越過越紅火了,他說:“我們村離郟縣縣城隻有1公裏,年輕人騎著電動車就能去縣城裏工作,年紀大的去村裏產業園拔個草一天也能收入幾十塊錢。”

不難發現,收入的提高是南水北調移民感知新生活幸福度的一個可量化指標。據馬灣新村黨支部書記劉海泉介紹,近年來,馬灣新村采用“公司+村集體經濟”的模式建成了占地近 1000 畝的馬灣生態農業產業園,通過農旅融合發展,馬灣新村形成了生態旅遊、農耕體驗、休閑采摘於一體的產業鏈。2022年時,馬灣新村人均收入已經達到了17000元,是搬遷前的近五倍,村集體收入更是達到47萬元。

遊客在馬灣生態農業產業園進行體驗和采摘

記者留意到,馬灣新村裏停了不少“外地車”,慕名前來馬灣生態農業產業園開展農耕研學活動的團隊絡繹不絕。在推進農旅融合發展的路上,馬灣新村找到了一條富有特色和區位優勢的光明大道。

為了一渠清水,南陽市淅川縣渠首的村民們離開了祖祖輩輩生活的土地,來到新的地方建設新家園、開創新生活,憧憬著、謀劃著更加興旺美好的未來。(董蕾)

文章編輯:劉鳴捷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沿著南水北調中線看發展丨搬得出能致富!看河南各地“移民村”如何變身“宜民村”
2023-8-27 12:15:12    來源:大河網

大河網訊 一條條平坦的硬化道路直通農家;一棟棟嶄新的樓房花草環繞;一項項富民產業紅紅火火……8月23日—26日,“沿著南水北調中線看發展”網絡主題采訪團走進了河南省內南水北調中線上的移民新村。

“我們都挺好”,這是采訪團在活動期間聽得最多的一句話。村民臉上洋溢著的幸福笑容,讓一個個移民新村奏響了“安居、樂業、致富”的交響曲。

移得出也穩得住——

“來了新家就沒有後悔的”

“剛移民時就怕以後日子不好過,可沒想到來了新家就沒有後悔的。”2011年6月19日,在李景蘭23歲那年,作為南水北調丹江口庫區第二批移民的她跟隨家人一起從南陽市淅川縣大石橋鄉清豐嶺村搬進了南陽市宛城區的新家。

“搬家前,我們家的經濟條件就不是特別好。弟弟年紀小,父親生病也需要人照顧。說實在話,我當時很有心理壓力。”可沒多久,日漸向好的新生活就給李景蘭打了一針“強心劑”,她告訴記者:“現在弟弟在外麵打工,我在村上開的廠裏做些簡單的流水線工作,惠民政策能照顧到我爸。”

李景蘭曾有的顧慮並非移民的個例,而能讓“李景蘭”們既來之也安之的原因,正是南陽市宛城區紅泥灣鎮清豐嶺村以產業振興促移民村鄉村振興的不斷探索,和村裏如火如荼的發展。

據清豐嶺村黨支部書記杜長敏介紹,多渠道招商引資、吸引項目落地是能讓移民群眾得實惠的工作重點。如今,清豐嶺村已形成彙金膨化係列食品加工項目、丹水人家食品有限公司、河南智楷鋰電科技有限公司等項目和產業,為當地經濟發展和移民增收致富搭建了平台,移民人均純收入已由搬遷前的4200元增長到現在的22600元以上。

南陽市宛城區彙金食品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工人在生產辣條。

房子變美了,口袋變“鼓”了,精神頭也越來越足了。8月的宛城大地上,移民新村生產車間裏的村民們工作起來幹勁十足,一個個印有生產地址為清豐嶺村的零食、電池、艾草貼等產品正準備發往全國各地。

穩得住也可致富——

“搬到這裏,算是搬到‘福窩’了”

2009年8月25日,266戶馬川村村民從南陽市淅川縣丹江口水庫南岸的盛灣鎮一次完成了全村整體搬遷,這是馬川村第七次因為丹江口水庫移民。

既要讓村民在新家留得下來,也要讓他們的新生活過得芝麻開花節節高。這一點,平頂山市寶豐縣周莊鎮馬川新村曆任黨支部書記都牢記於心。

珍稀菌產業園

“珍稀菌可是俺村的一個寶。”馬川新村現任黨支部書記全雙超告訴記者,在推進鄉村振興的進程中,平頂山市寶豐縣瞄準了珍稀菌產業市場前景好、收益快的優勢,因地製宜,整合移民、扶貧、交通、水利等領域的政策資金,引進珍稀菌種植產業。2020年以來,寶豐縣在馬川新村興建了移民後扶產業園,以弘亞菌業、源泉農業等4家現代化龍頭企業為引領,帶動村民搞珍稀食用菌生產。

“我們從淅川整體搬遷至此,算是搬進‘福窩’了。”全雙超說,隨著珍稀菌產業的迅猛發展,全村266戶村民不僅以土地入股園區,還在園區有活幹,村集體每年也能分紅30餘萬元。

馬川新村街頭

采訪當日,恰好又是一年的8月25日,馬川新村村民搬進新家的第14個年頭。當記者問起全雙超,現在的家和淅川的家哪個好時,他憨憨地笑著說,“都挺好。”

行程結束前,“沿著南水北調中線看發展”網絡主題采訪團看到村民們正在蔬菜大棚裏采收生長旺盛的菜苗,要為羊肚菌種植做足準備。

可致富就能發展——

“如今的收入是搬遷前的近五倍”

“全國婦聯基層組織建設示範村”“國家 AAA 級旅遊景區”“河南省生態村”“河南省移民鄉村旅遊試點村”......這個擁有眾多頭銜的“明星村”,是平頂山市郟縣白廟鄉馬灣新村。

2010年8月,為配合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建設,丹江口庫區南陽市淅川縣盛灣鎮馬灣、王溝、馬溝3個自然村388戶1672人移民到了如今的馬灣新村。

劉玉柱家

移民能不能後續發展,關鍵在於產業支撐、能不能讓村民致富。當“沿著南水北調中線看發展”網絡主題采訪團來到村民劉玉柱家時,劉玉柱正在打理院門口的盆栽。這個讓劉玉柱深感“提前20年住上”的小院幹淨整潔,綠意蔥蘢。

其實,對於劉玉柱來說,新家的好不止在房子舒適,更是日子實實在在地越過越紅火了,他說:“我們村離郟縣縣城隻有1公裏,年輕人騎著電動車就能去縣城裏工作,年紀大的去村裏產業園拔個草一天也能收入幾十塊錢。”

不難發現,收入的提高是南水北調移民感知新生活幸福度的一個可量化指標。據馬灣新村黨支部書記劉海泉介紹,近年來,馬灣新村采用“公司+村集體經濟”的模式建成了占地近 1000 畝的馬灣生態農業產業園,通過農旅融合發展,馬灣新村形成了生態旅遊、農耕體驗、休閑采摘於一體的產業鏈。2022年時,馬灣新村人均收入已經達到了17000元,是搬遷前的近五倍,村集體收入更是達到47萬元。

遊客在馬灣生態農業產業園進行體驗和采摘

記者留意到,馬灣新村裏停了不少“外地車”,慕名前來馬灣生態農業產業園開展農耕研學活動的團隊絡繹不絕。在推進農旅融合發展的路上,馬灣新村找到了一條富有特色和區位優勢的光明大道。

為了一渠清水,南陽市淅川縣渠首的村民們離開了祖祖輩輩生活的土地,來到新的地方建設新家園、開創新生活,憧憬著、謀劃著更加興旺美好的未來。(董蕾)

文章編輯:劉鳴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