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台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時政要聞 > 正文

時政要聞

央媒觀豫丨100年,初見驚豔,再見依然
更新時間:2023-8-25 21:12:49    來源:新華社

  蓮花綻放

  仙鶴引吭

  一百年前的今天

  它們的出土驚動四方

  被譽為“青銅時代的絕唱”

  1923年8月25日

  河南新鄭李家樓一處菜園內

  伴隨著春秋時期鄭公大墓的意外發現

  眾多珍貴文物出土

  其中

  一對蓮鶴方壺驚豔眾人

  其造型、花紋裝飾及大小幾乎完全一樣

  壺,是商周時代酒具的一種

  蓮鶴方壺通高117厘米

  重128.56斤

  是一件巨大的盛酒器

  壺體四麵各裝飾有一隻翼龍

  底座兩隻卷尾獸勾首顧盼、張口吐舌

  似乎傾其全力承托重器

  它濃重、莊嚴、雄偉、肅穆

  令人心生敬畏

  同時

  方壺頂部的雙層鏤空蓮瓣舒展盛開

  引頸欲鳴的仙鶴振翅欲飛

  為這件青銅酒器帶來了

  自由、靈動、清新、俊逸

  “這無疑是蓮鶴方壺最出彩的部分”

  河南博物院研究館員曹漢剛說

  一件青銅禮器,兩種風格對撞

  春秋戰國時期思想自由、百家爭鳴的

  時代背景和時代風貌躍然於此

  河南博物院院長馬蕭林說

  “鄭國是中原文化南遷和楚地文化北漸的第一驛站

  蓮鶴方壺就是中原晉文化和南方荊楚文化

  交融碰撞的結果

  既有中原商周青銅器的肅穆威嚴

  又有楚地的流動飛揚”

  郭沫若曾這樣點評它:

  “此鶴初突破上古時代之鴻蒙

  正躊躇滿誌,睥睨一切

  而欲作更高更遠之飛翔”

  郭沫若先生最終為其定名為

  “蓮鶴方壺”

  一朵蓮

  一隻鶴

  組成了它的名字

  出土於動蕩年代

  它注定身世坎坷

  1937年7月7日

  “盧溝橋事變”爆發

  在戰爭的硝煙裏

  以蓮鶴方壺為代表的珍貴文物

  輾轉多地、顛沛流離

  馬蕭林為我們講述了它們的曲折經曆:

  1937年,為免遭日寇劫掠,蓮鶴方壺等館藏文物被緊急運往武漢;

  1938年,在硝煙烽火中,這批文物又被運往重慶;

  1950年,河南省文保代表與文化部代表共赴重慶,接收河南存渝古物;

  隨後,一件蓮鶴方壺被調往北京保存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另一件則收藏在河南博物院,成為河南博物院“鎮院之寶”……

  至此,曆經戰火、幾經輾轉,國寶安於北京、河南兩地。



 今年8月25日

  正值蓮鶴方壺出土百年

  兩件國寶於河南博物院展廳內“線上合體”

  裸眼3D技術讓身處北京、河南兩地的

  蓮鶴方壺跨越時空聚首

  吸引觀眾駐足凝望

  馬蕭林說

  我們通過還原文物出土後的百年滄桑

  展現文物之美及其背後的曆史文化價值

  見證中國文物保護事業的發展與變遷

  2000多年前

  一對青銅器上的

  “展翅”與“盛放”

  成為“青銅時代的絕唱”

  直至今日

  蓮鶴方壺上依舊蓮瓣舒放,鶴鳴九皋

  訴說著中華文脈永續傳承

  記者:史林靜 袁月明

文章編輯:劉鳴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央媒觀豫丨100年,初見驚豔,再見依然
    2023-8-25 21:12:49    來源:新華社

      蓮花綻放

      仙鶴引吭

      一百年前的今天

      它們的出土驚動四方

      被譽為“青銅時代的絕唱”

      1923年8月25日

      河南新鄭李家樓一處菜園內

      伴隨著春秋時期鄭公大墓的意外發現

      眾多珍貴文物出土

      其中

      一對蓮鶴方壺驚豔眾人

      其造型、花紋裝飾及大小幾乎完全一樣

      壺,是商周時代酒具的一種

      蓮鶴方壺通高117厘米

      重128.56斤

      是一件巨大的盛酒器

      壺體四麵各裝飾有一隻翼龍

      底座兩隻卷尾獸勾首顧盼、張口吐舌

      似乎傾其全力承托重器

      它濃重、莊嚴、雄偉、肅穆

      令人心生敬畏

      同時

      方壺頂部的雙層鏤空蓮瓣舒展盛開

      引頸欲鳴的仙鶴振翅欲飛

      為這件青銅酒器帶來了

      自由、靈動、清新、俊逸

      “這無疑是蓮鶴方壺最出彩的部分”

      河南博物院研究館員曹漢剛說

      一件青銅禮器,兩種風格對撞

      春秋戰國時期思想自由、百家爭鳴的

      時代背景和時代風貌躍然於此

      河南博物院院長馬蕭林說

      “鄭國是中原文化南遷和楚地文化北漸的第一驛站

      蓮鶴方壺就是中原晉文化和南方荊楚文化

      交融碰撞的結果

      既有中原商周青銅器的肅穆威嚴

      又有楚地的流動飛揚”

      郭沫若曾這樣點評它:

      “此鶴初突破上古時代之鴻蒙

      正躊躇滿誌,睥睨一切

      而欲作更高更遠之飛翔”

      郭沫若先生最終為其定名為

      “蓮鶴方壺”

      一朵蓮

      一隻鶴

      組成了它的名字

      出土於動蕩年代

      它注定身世坎坷

      1937年7月7日

      “盧溝橋事變”爆發

      在戰爭的硝煙裏

      以蓮鶴方壺為代表的珍貴文物

      輾轉多地、顛沛流離

      馬蕭林為我們講述了它們的曲折經曆:

      1937年,為免遭日寇劫掠,蓮鶴方壺等館藏文物被緊急運往武漢;

      1938年,在硝煙烽火中,這批文物又被運往重慶;

      1950年,河南省文保代表與文化部代表共赴重慶,接收河南存渝古物;

      隨後,一件蓮鶴方壺被調往北京保存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另一件則收藏在河南博物院,成為河南博物院“鎮院之寶”……

      至此,曆經戰火、幾經輾轉,國寶安於北京、河南兩地。



     今年8月25日

      正值蓮鶴方壺出土百年

      兩件國寶於河南博物院展廳內“線上合體”

      裸眼3D技術讓身處北京、河南兩地的

      蓮鶴方壺跨越時空聚首

      吸引觀眾駐足凝望

      馬蕭林說

      我們通過還原文物出土後的百年滄桑

      展現文物之美及其背後的曆史文化價值

      見證中國文物保護事業的發展與變遷

      2000多年前

      一對青銅器上的

      “展翅”與“盛放”

      成為“青銅時代的絕唱”

      直至今日

      蓮鶴方壺上依舊蓮瓣舒放,鶴鳴九皋

      訴說著中華文脈永續傳承

      記者:史林靜 袁月明

    文章編輯:劉鳴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