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台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時政要聞 > 正文

時政要聞

見證中原再造新高峰丨讓科研之樹在河南土壤上開花結果——對話省醫學科學院學術副院長、電生理研究所所長郝國梁
更新時間:2023-8-25 12:41:13    來源:大河網-河南日報

  □本報記者 李倩 李曉敏

  與郝國梁短短30分鍾的對話,完全顛覆了記者對科研轉化的理念認知。他語速很快、思路清晰,從對話中記者發現郝國梁有自己獨特的科研“兵法”。

  同行來學他的技術,他傾囊相授,“先進的技術,你不去主動擴散並讓別人也來用,那就永遠停留在自己的實驗室,大家都在低水平上搞研究。”

  從1人發展到70多人的研發團隊,他信心十足,“踏踏實實做科研,本本分分做轉化,不用去包裝宣傳,真正想搞科研的自然願意加入。”

  有人說河南是科學窪地,他卻認為河南有科研土壤,“這幾年明顯感受到河南鼓勵創新創業的好政策,讓想幹事的人心無旁騖,我趕上了好時候。”

  2013年年底,結束牛津大學博士後研究,郝國梁回老家開封探親。開封市委組織部、市科技局等幾個單位負責人登門拜訪,盛情感召下,他決定回鄉創業。

  一個人、一個雙肩包,郝國梁“背回來”了一個世界一流的電生理技術科研平台。

  如果把心髒的左右心房和心室比喻成兩室兩廳的房子,那房屋鋪設的電路就是心髒電生理係統。心髒電生理技術就是檢測、診斷心髒問題的關鍵技術。郝國梁就是把這套電生理技術進行成果轉化、應用到臨床的人。

  2014年,他在開封創立河南省貝威科技有限公司,後又成立了斯高電生理研究院,組建業內頂尖的心髒電生理科研團隊。

  九年磨一劍,團隊研發的多種專業的心髒電生理科研設備,賣到全世界近400個實驗室,在早期心髒疾病篩查、臨床前藥物心髒安全性評價以及抗心律失常藥物研發方麵具備全球領先優勢,並取得“卡脖子”技術突破。

  “擁有從0到1的原創技術,為啥還敢第一個‘吃螃蟹’,冒著風險做轉化?”麵對記者的疑問,郝國梁很堅定,“科研成果如果隻停留在實驗室的理想狀態,把科研成果束之高閣,缺少真正的工業應用,那成果轉化就很難走下去。”

  “必須把科研真正落地,用到實際應用場景中。”郝國梁一直深耕心髒電生理技術,他具有醫學、電子、軟件等多學科交叉背景,做電生理就是為了把書本上的東西、實驗室的成果用出來,去做轉化,解決臨床需求。

  “打通科研、臨床和轉化的壁壘的確很難,但打通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這條路一定是大有可為的。”郝國梁說。

  這幾年,陸續有上千名來自院士團隊、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科研人員來郝國梁所在的團隊學習先進技術、尋求項目合作。

  “你要學什麼,我100%教給你,不怕學會,不怕仿製,歡迎且免費。”郝國梁十分樂意技術分享。

  “一項新技術的研發需要大量燒錢,為啥不獨占技術,躺著賺錢就很舒服,萬一別人複製了怎麼辦?”記者又問。

  郝國梁笑了。“守著技術不開放,寧願累死自己也要餓死同行,這種保守的科研態度即便領先也很難一直往前走。”他補充道,“和同行交流合作,你教給別人1個技術,也許換來5個不同領域技術,在深耕和交叉中能碰撞出更多火花。”

  不光“引進來”,還要“送出去”。8年前,受到家鄉感召的郝國梁同樣惜才愛才,這兩年貝威科技不斷選送優秀員工到牛津大學等一流學府深造。

  郝國梁坦言,前幾年公司招人都很難,“一聽是在內陸的非省會城市,公司又不做市場化宣傳,很多人直接就拒了。”

  變化就在這幾年。“去年公司招了6個高層次人才都是外省的,具有很好的專業背景,有個從北大畢業的同事,如今把全家從山東都搬來開封,落戶定居。”郝國梁欣喜地說。

  “這裏有吸引年輕人做科研的企業文化,幹事創業的氛圍。也許可能幾年不發論文,但我做出的數據是讓人信服的,我做的技術能夠拿得出手,很多同行願意去複製去應用,這就是一種認可。”郝國梁補充。

  談及入駐省醫學科學院的規劃,郝國梁說,這對生物醫藥大健康領域是個難得的機遇,給科研人員幹事創業的好政策,省醫學科學院電生理所實驗室初期規劃4000平方米,計劃打造“六個基地”,前景無限。

  路是一步一步走下去的,科研是一天天做起來的。郝國梁說,他打算把一直想做但需要長周期穩定支持的基礎研究項目,放在省醫學科學院的平台進行,與各大醫院、大學等的科研團隊展開深度合作,努力把電生理打造成河南的一張名片。


文章編輯:劉鳴捷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見證中原再造新高峰丨讓科研之樹在河南土壤上開花結果——對話省醫學科學院學術副院長、電生理研究所所長郝國梁
2023-8-25 12:41:13    來源:大河網-河南日報

  □本報記者 李倩 李曉敏

  與郝國梁短短30分鍾的對話,完全顛覆了記者對科研轉化的理念認知。他語速很快、思路清晰,從對話中記者發現郝國梁有自己獨特的科研“兵法”。

  同行來學他的技術,他傾囊相授,“先進的技術,你不去主動擴散並讓別人也來用,那就永遠停留在自己的實驗室,大家都在低水平上搞研究。”

  從1人發展到70多人的研發團隊,他信心十足,“踏踏實實做科研,本本分分做轉化,不用去包裝宣傳,真正想搞科研的自然願意加入。”

  有人說河南是科學窪地,他卻認為河南有科研土壤,“這幾年明顯感受到河南鼓勵創新創業的好政策,讓想幹事的人心無旁騖,我趕上了好時候。”

  2013年年底,結束牛津大學博士後研究,郝國梁回老家開封探親。開封市委組織部、市科技局等幾個單位負責人登門拜訪,盛情感召下,他決定回鄉創業。

  一個人、一個雙肩包,郝國梁“背回來”了一個世界一流的電生理技術科研平台。

  如果把心髒的左右心房和心室比喻成兩室兩廳的房子,那房屋鋪設的電路就是心髒電生理係統。心髒電生理技術就是檢測、診斷心髒問題的關鍵技術。郝國梁就是把這套電生理技術進行成果轉化、應用到臨床的人。

  2014年,他在開封創立河南省貝威科技有限公司,後又成立了斯高電生理研究院,組建業內頂尖的心髒電生理科研團隊。

  九年磨一劍,團隊研發的多種專業的心髒電生理科研設備,賣到全世界近400個實驗室,在早期心髒疾病篩查、臨床前藥物心髒安全性評價以及抗心律失常藥物研發方麵具備全球領先優勢,並取得“卡脖子”技術突破。

  “擁有從0到1的原創技術,為啥還敢第一個‘吃螃蟹’,冒著風險做轉化?”麵對記者的疑問,郝國梁很堅定,“科研成果如果隻停留在實驗室的理想狀態,把科研成果束之高閣,缺少真正的工業應用,那成果轉化就很難走下去。”

  “必須把科研真正落地,用到實際應用場景中。”郝國梁一直深耕心髒電生理技術,他具有醫學、電子、軟件等多學科交叉背景,做電生理就是為了把書本上的東西、實驗室的成果用出來,去做轉化,解決臨床需求。

  “打通科研、臨床和轉化的壁壘的確很難,但打通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這條路一定是大有可為的。”郝國梁說。

  這幾年,陸續有上千名來自院士團隊、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科研人員來郝國梁所在的團隊學習先進技術、尋求項目合作。

  “你要學什麼,我100%教給你,不怕學會,不怕仿製,歡迎且免費。”郝國梁十分樂意技術分享。

  “一項新技術的研發需要大量燒錢,為啥不獨占技術,躺著賺錢就很舒服,萬一別人複製了怎麼辦?”記者又問。

  郝國梁笑了。“守著技術不開放,寧願累死自己也要餓死同行,這種保守的科研態度即便領先也很難一直往前走。”他補充道,“和同行交流合作,你教給別人1個技術,也許換來5個不同領域技術,在深耕和交叉中能碰撞出更多火花。”

  不光“引進來”,還要“送出去”。8年前,受到家鄉感召的郝國梁同樣惜才愛才,這兩年貝威科技不斷選送優秀員工到牛津大學等一流學府深造。

  郝國梁坦言,前幾年公司招人都很難,“一聽是在內陸的非省會城市,公司又不做市場化宣傳,很多人直接就拒了。”

  變化就在這幾年。“去年公司招了6個高層次人才都是外省的,具有很好的專業背景,有個從北大畢業的同事,如今把全家從山東都搬來開封,落戶定居。”郝國梁欣喜地說。

  “這裏有吸引年輕人做科研的企業文化,幹事創業的氛圍。也許可能幾年不發論文,但我做出的數據是讓人信服的,我做的技術能夠拿得出手,很多同行願意去複製去應用,這就是一種認可。”郝國梁補充。

  談及入駐省醫學科學院的規劃,郝國梁說,這對生物醫藥大健康領域是個難得的機遇,給科研人員幹事創業的好政策,省醫學科學院電生理所實驗室初期規劃4000平方米,計劃打造“六個基地”,前景無限。

  路是一步一步走下去的,科研是一天天做起來的。郝國梁說,他打算把一直想做但需要長周期穩定支持的基礎研究項目,放在省醫學科學院的平台進行,與各大醫院、大學等的科研團隊展開深度合作,努力把電生理打造成河南的一張名片。


文章編輯:劉鳴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