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要聞
北緯32度,南北地理分界線和南北氣候過渡帶,大別山橫貫南部,淮河穿境而過,特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自然生態條件使得河南省信陽市息縣成了優質紅薯的黃金種植帶。
“紅薯麵,紅薯饃,離了紅薯不能活。”曾經作為國人“拳頭口糧”的紅薯,隨著農業生產水平的發展,已成為大家口中的小雜糧。然而,在息縣,紅薯卻以另一種方式演繹著主角:全縣紅薯種植麵積達20萬畝,年產60多萬噸,以紅薯為原料的各類產品產值達15億元,其中,以豫道農業生產的優質紅薯粉條為原料的酸辣粉產業,得到迅速發展。
把準方向,方可行穩致遠。息縣縣委、縣政府立足紅薯大縣的實際,將紅薯產業作為群眾脫貧致富的主要產業進行大力扶持,高規格成立紅薯產業專班和薯業協會,每年投入財政資金近2000萬元,培育打造集育種、種植、加工、銷售於一體的紅薯全產業鏈。
“當前,正舉全縣之力打造‘雙基地雙小鎮’,即中國紅薯研發基地和紅薯小鎮、打造中國酸辣粉創新基地和酸辣粉小鎮,力爭在五年內實現年產值50億元、十年內打造出百億級產業集群。”息縣縣委書記、縣長管保臣介紹,通過龍頭企業的帶動,讓紅薯逐步發展成為大產業,讓更多群眾在紅薯產業鏈上增收致富。
搶抓優勢,紅薯延伸出了產業鏈
近日,在息縣東嶽鎮一處紅薯基地內,年過半百的邱莊村村民邱冬漢來到這裏查看紅薯的長勢情況。“過去的紅薯是‘救命口糧’,如今的紅薯是增收‘金疙瘩’,每年我都會留足土地種紅薯,有收購商兜底,不愁銷路。”幾年前,邱冬漢結束多年在外打工的生涯,回到老家種地,把日子過得有模有樣。
地處千裏淮河上遊的息縣,氣候濕潤,淮河過境75.4公裏,河之南蔥翠秀麗,河之北坦蕩寬廣,自古以來良田沃野、物產富饒。紅薯作為息縣特色農作物之一,有著種植曆史悠久、產量高、品質優、營養價值豐富等特點。其中,東嶽鎮因具有土地土層深厚、養分充足、通氣性強等特點,更加適宜種植紅薯。
為促進紅薯產業發展,2019年,東嶽鎮組織成立了息縣紅薯協會,注冊的“東嶽紅”商標先後獲得了國家級“名特優新”農產品標誌。“東嶽紅”品牌打響後,村民種植的積極性不斷提升,之前一部分原本撂荒的田地陸續被種上紅薯。“大部分紅薯畝產5000斤以上,純收入5000元左右。”嚐到種植紅薯甜頭的東嶽鎮羅樓村脫貧戶馬守青滿臉喜悅,“紅薯種植,旱澇保收。”
在東嶽鎮李莊村,村民靠著種紅薯並手工製作紅薯粉條贏得了名聲。為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效益,李莊村“兩委”組織村裏掌握傳統手工工藝的村民發展粉條加工產業,建起了粉條加工廠,日加工紅薯可達200噸,不僅為村民提供了工作崗位、助農增收,而且把當地產的優質紅薯粉條憑借電商銷往全國各地。
紅薯雖小,如今在息縣卻成了大產業,越來越多的村民通過種紅薯實現致富,從東嶽鎮向外輻射種植紅薯20多萬畝,“東嶽紅”已發展成為4個大係列,18個品種。“除正常線上線下銷售紅薯,紅薯協會還與豫道公司強強聯合,組團發展。”東嶽鎮黨委書記李西偉說,“豫道公司把基地建在東嶽的田間地頭,東嶽的紅薯粉專供豫道公司,並由他們兜底,目前加工成的酸辣粉等產品,銷往了全國。”
李西偉口中的豫道公司是位於息縣的河南豫道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該公司負責人趙豪是土生土長的息縣人,為回饋家鄉,2015年他返鄉投身到紅薯產業中。“在一產上,我們讓群眾參與到紅薯產業開發項目,直接、間接帶動農戶種植紅薯約5萬畝;在二產上,已建設擁有6萬平方米的標準化廠房,可生產上百種產品,日產能近百噸,以優質紅薯粉條為原料的酸辣粉在同行業中處於領先地位。”趙豪自信地說。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以來,東嶽鎮與豫道公司喜結“扶貧緣”,簽訂產業扶貧項目協議,探索出不同的幫扶模式:對無勞動力的貧困戶,公司流轉其土地耕種,貧困戶收取流轉費;想種紅薯的貧困戶,公司提供技術、種苗、生產資料,產品按約定價收購;身體好的貧困戶可自願到公司務工,月務工收入3000元,身體不好的貧困戶,可到公司打短工,實行日薪製。
政企同心,攜手拓寬酸辣粉產業
一塊紅薯,撬動一條大產業鏈。走進位於息縣縣城的豫道示範店內,酸辣粉、薯條、烤紅薯等產品琳琅滿目,讓人目不暇接,前來選購的顧客絡繹不絕。“僅紅薯粉絲我們就開發了28個品種,深受消費者喜愛。”趙豪介紹,線上銷售在各大電商平台均開設有旗艦店鋪,自主研發的“遇到酸辣粉”“重慶小麵”在速食類目銷量排名一直處於前列。
鄉村要發展,產業是關鍵。豫道酸辣粉作為息縣紅薯產業化特色產品之一,曾一連數日位列抖音直播平台酸辣粉類目榜首,創造了單日10萬單的成績,數據顯示,豫道酸辣粉消費複購率達40%。豫道酸辣粉的火爆出圈,讓息縣紅薯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持續提升,息縣縣委、縣政府敏銳地察覺到酸辣粉產業發展前景廣闊,又與當地紅薯產業相得益彰,對以豫道公司為主的紅薯產業鏈上的企業進行全力扶持。
2022年10月,《河南省酸辣粉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出台,提出到2025年全省酸辣粉產值達300億元,要將河南打造為全國酸辣粉知名生產基地,並著重指出要大力支持信陽息縣發展紅薯全產業鏈。《計劃》出台後,信陽市、息縣迅速行動,提出以豫道為“龍頭”,打造“雙基地雙小鎮”的目標,項目一期313畝,預計今年可實現投產使用。
有了政策加持,息縣紅薯產業得到迅速提升。根據市場需求,息縣引進優良品種,培訓科學種植知識,為農民增收創造條件;先後10餘次邀請浙江大學、河南工業大學、河南省農科院的農業科研專家現場指導,高薪聘請紅薯專家長期駐地,指導農戶種植,為穩產高產高效做好技術保障工作;豫道公司也與薯農簽訂最低限價收購合同,保證種植戶的紅薯或紅薯初加工澱粉敞開收購,保證薯農利益。
在各項政策的推動下,豫道公司緊抓紅薯做文章,已經發展為集紅薯育苗、種植、儲存、精深加工及銷售為一體的全產業鏈企業。截至目前,該公司僅在東嶽鎮就擁有500畝紅薯育苗基地1個,帶動紅薯初加工工廠4個,帶動農戶戶均增收7000元,不僅改變了當地的農業種植結構,助推地方特色經濟發展,還帶動了農民就業增收。
針對紅薯產業的發展,趙豪介紹,布局分三期,一期為第四代塗布工藝紅薯粉條生產線,生產即食方便粉絲、非油炸方便麵等產品,全部為非油炸健康食品,其中“遇到酸辣粉”已成為“網紅”產品;二期為低溫油炸和蒸煮工藝休閑食品生產線,主要生產薯幹、薯條、薯片、蜜餞等綠色健康休閑食品;三期與浙江大學生命科學院合作建立紅薯研發中心,布局以紅薯膳食纖維、紅薯肽等為主的大健康產品。
提檔升級,打造百億級產業集群
爽滑勁道的酸辣粉,吸引越來越多“吃貨”的味蕾。今年3月,豫道公司牽手奧運冠軍田亮讓息縣和豫道酸辣粉再度火了一把,熱度持續增加。
為提升品牌影響力,豫道公司主動出擊,依靠電商與具有強大消費能力的目標人群零距離接觸,蹚出一條銷售新渠道。而通過簽約奧運冠軍田亮擔任品牌形象代言人,則為助推品牌文化和產品優勢,持續增強大眾好感度,旨在把豫道酸辣粉推向國際舞台。
在息縣產業集聚區的豫道食品廠區內,工人們緊張忙碌,多家快遞公司應接不暇,裝運著各種紅薯加工產品。“我們將陸續推出紅薯冰淇淋、冰凍烤紅薯、紅薯巧克力等新產品,圍繞紅薯‘吃幹榨淨’,拉長拉寬產業鏈條,讓更多的人受益於紅薯產業,借鄉村振興的快車,讓群眾穩定增收。”趙豪說,同時還搶抓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的政策機遇,以產業聯動,爭取三年內實現帶動紅薯種植50萬畝,示範帶動農民50萬人的階段性工作目標。
目前,隨著息縣方便食品、休閑食品和薯源膳食纖維保健品“三駕馬車”的產能和銷售規模釋放,豫道公司、今三麥食品息縣分公司、息縣宏升糧食等企業迅速發展。未來,息縣酸辣粉小鎮建成後,將通過以豫道公司為龍頭的產業資源整合,將澱粉生產、調味料生產、設備製造、脫水蔬菜等相關產業整合到半徑2公裏的小鎮中,讓龍頭企業帶動全產業鏈配套。屆時,將形成以小鎮為原點、以龍頭為軸心、以優秀配套企業為延伸的格局,吸引更多的優秀企業投資、優秀人才落戶,形成“虹吸效應”的局麵。
當前,息縣打造的“雙基地雙小鎮”,全力向五年內實現年產值50億元、十年內打造出百億級產業集群方向前進。“接下來,圍繞建設紅薯全產業鏈,息縣將加快延鏈、補鏈、強鏈,加速酸辣粉小鎮項目建設,完善酸辣粉小鎮配套設施,創新酸辣粉宣傳銷售模式,助力息縣酸辣粉產業提檔升級。並從酸辣粉產業基地建設、產品研發、產品包裝、品牌創建、銷售渠道、政策支持六個方麵著手,力爭將息縣酸辣粉產業培育成為特色鮮明、輻射麵大、帶動性強的百億級支柱產業。”管保臣說,“我們有信心,也有決心為全省酸辣粉產業高質量發展作出息縣貢獻。”
時下的息縣大地上,淮河兩岸草木青翠,一座以酸辣粉產業而興起的現代化食品集群小鎮雛形初現,不久的將來,“雙基地雙小鎮”將會成為息縣一張閃閃發光的名片。(記者:張培奇、範亞旭、王帥傑)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北緯32度,南北地理分界線和南北氣候過渡帶,大別山橫貫南部,淮河穿境而過,特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自然生態條件使得河南省信陽市息縣成了優質紅薯的黃金種植帶。
“紅薯麵,紅薯饃,離了紅薯不能活。”曾經作為國人“拳頭口糧”的紅薯,隨著農業生產水平的發展,已成為大家口中的小雜糧。然而,在息縣,紅薯卻以另一種方式演繹著主角:全縣紅薯種植麵積達20萬畝,年產60多萬噸,以紅薯為原料的各類產品產值達15億元,其中,以豫道農業生產的優質紅薯粉條為原料的酸辣粉產業,得到迅速發展。
把準方向,方可行穩致遠。息縣縣委、縣政府立足紅薯大縣的實際,將紅薯產業作為群眾脫貧致富的主要產業進行大力扶持,高規格成立紅薯產業專班和薯業協會,每年投入財政資金近2000萬元,培育打造集育種、種植、加工、銷售於一體的紅薯全產業鏈。
“當前,正舉全縣之力打造‘雙基地雙小鎮’,即中國紅薯研發基地和紅薯小鎮、打造中國酸辣粉創新基地和酸辣粉小鎮,力爭在五年內實現年產值50億元、十年內打造出百億級產業集群。”息縣縣委書記、縣長管保臣介紹,通過龍頭企業的帶動,讓紅薯逐步發展成為大產業,讓更多群眾在紅薯產業鏈上增收致富。
搶抓優勢,紅薯延伸出了產業鏈
近日,在息縣東嶽鎮一處紅薯基地內,年過半百的邱莊村村民邱冬漢來到這裏查看紅薯的長勢情況。“過去的紅薯是‘救命口糧’,如今的紅薯是增收‘金疙瘩’,每年我都會留足土地種紅薯,有收購商兜底,不愁銷路。”幾年前,邱冬漢結束多年在外打工的生涯,回到老家種地,把日子過得有模有樣。
地處千裏淮河上遊的息縣,氣候濕潤,淮河過境75.4公裏,河之南蔥翠秀麗,河之北坦蕩寬廣,自古以來良田沃野、物產富饒。紅薯作為息縣特色農作物之一,有著種植曆史悠久、產量高、品質優、營養價值豐富等特點。其中,東嶽鎮因具有土地土層深厚、養分充足、通氣性強等特點,更加適宜種植紅薯。
為促進紅薯產業發展,2019年,東嶽鎮組織成立了息縣紅薯協會,注冊的“東嶽紅”商標先後獲得了國家級“名特優新”農產品標誌。“東嶽紅”品牌打響後,村民種植的積極性不斷提升,之前一部分原本撂荒的田地陸續被種上紅薯。“大部分紅薯畝產5000斤以上,純收入5000元左右。”嚐到種植紅薯甜頭的東嶽鎮羅樓村脫貧戶馬守青滿臉喜悅,“紅薯種植,旱澇保收。”
在東嶽鎮李莊村,村民靠著種紅薯並手工製作紅薯粉條贏得了名聲。為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效益,李莊村“兩委”組織村裏掌握傳統手工工藝的村民發展粉條加工產業,建起了粉條加工廠,日加工紅薯可達200噸,不僅為村民提供了工作崗位、助農增收,而且把當地產的優質紅薯粉條憑借電商銷往全國各地。
紅薯雖小,如今在息縣卻成了大產業,越來越多的村民通過種紅薯實現致富,從東嶽鎮向外輻射種植紅薯20多萬畝,“東嶽紅”已發展成為4個大係列,18個品種。“除正常線上線下銷售紅薯,紅薯協會還與豫道公司強強聯合,組團發展。”東嶽鎮黨委書記李西偉說,“豫道公司把基地建在東嶽的田間地頭,東嶽的紅薯粉專供豫道公司,並由他們兜底,目前加工成的酸辣粉等產品,銷往了全國。”
李西偉口中的豫道公司是位於息縣的河南豫道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該公司負責人趙豪是土生土長的息縣人,為回饋家鄉,2015年他返鄉投身到紅薯產業中。“在一產上,我們讓群眾參與到紅薯產業開發項目,直接、間接帶動農戶種植紅薯約5萬畝;在二產上,已建設擁有6萬平方米的標準化廠房,可生產上百種產品,日產能近百噸,以優質紅薯粉條為原料的酸辣粉在同行業中處於領先地位。”趙豪自信地說。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以來,東嶽鎮與豫道公司喜結“扶貧緣”,簽訂產業扶貧項目協議,探索出不同的幫扶模式:對無勞動力的貧困戶,公司流轉其土地耕種,貧困戶收取流轉費;想種紅薯的貧困戶,公司提供技術、種苗、生產資料,產品按約定價收購;身體好的貧困戶可自願到公司務工,月務工收入3000元,身體不好的貧困戶,可到公司打短工,實行日薪製。
政企同心,攜手拓寬酸辣粉產業
一塊紅薯,撬動一條大產業鏈。走進位於息縣縣城的豫道示範店內,酸辣粉、薯條、烤紅薯等產品琳琅滿目,讓人目不暇接,前來選購的顧客絡繹不絕。“僅紅薯粉絲我們就開發了28個品種,深受消費者喜愛。”趙豪介紹,線上銷售在各大電商平台均開設有旗艦店鋪,自主研發的“遇到酸辣粉”“重慶小麵”在速食類目銷量排名一直處於前列。
鄉村要發展,產業是關鍵。豫道酸辣粉作為息縣紅薯產業化特色產品之一,曾一連數日位列抖音直播平台酸辣粉類目榜首,創造了單日10萬單的成績,數據顯示,豫道酸辣粉消費複購率達40%。豫道酸辣粉的火爆出圈,讓息縣紅薯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持續提升,息縣縣委、縣政府敏銳地察覺到酸辣粉產業發展前景廣闊,又與當地紅薯產業相得益彰,對以豫道公司為主的紅薯產業鏈上的企業進行全力扶持。
2022年10月,《河南省酸辣粉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出台,提出到2025年全省酸辣粉產值達300億元,要將河南打造為全國酸辣粉知名生產基地,並著重指出要大力支持信陽息縣發展紅薯全產業鏈。《計劃》出台後,信陽市、息縣迅速行動,提出以豫道為“龍頭”,打造“雙基地雙小鎮”的目標,項目一期313畝,預計今年可實現投產使用。
有了政策加持,息縣紅薯產業得到迅速提升。根據市場需求,息縣引進優良品種,培訓科學種植知識,為農民增收創造條件;先後10餘次邀請浙江大學、河南工業大學、河南省農科院的農業科研專家現場指導,高薪聘請紅薯專家長期駐地,指導農戶種植,為穩產高產高效做好技術保障工作;豫道公司也與薯農簽訂最低限價收購合同,保證種植戶的紅薯或紅薯初加工澱粉敞開收購,保證薯農利益。
在各項政策的推動下,豫道公司緊抓紅薯做文章,已經發展為集紅薯育苗、種植、儲存、精深加工及銷售為一體的全產業鏈企業。截至目前,該公司僅在東嶽鎮就擁有500畝紅薯育苗基地1個,帶動紅薯初加工工廠4個,帶動農戶戶均增收7000元,不僅改變了當地的農業種植結構,助推地方特色經濟發展,還帶動了農民就業增收。
針對紅薯產業的發展,趙豪介紹,布局分三期,一期為第四代塗布工藝紅薯粉條生產線,生產即食方便粉絲、非油炸方便麵等產品,全部為非油炸健康食品,其中“遇到酸辣粉”已成為“網紅”產品;二期為低溫油炸和蒸煮工藝休閑食品生產線,主要生產薯幹、薯條、薯片、蜜餞等綠色健康休閑食品;三期與浙江大學生命科學院合作建立紅薯研發中心,布局以紅薯膳食纖維、紅薯肽等為主的大健康產品。
提檔升級,打造百億級產業集群
爽滑勁道的酸辣粉,吸引越來越多“吃貨”的味蕾。今年3月,豫道公司牽手奧運冠軍田亮讓息縣和豫道酸辣粉再度火了一把,熱度持續增加。
為提升品牌影響力,豫道公司主動出擊,依靠電商與具有強大消費能力的目標人群零距離接觸,蹚出一條銷售新渠道。而通過簽約奧運冠軍田亮擔任品牌形象代言人,則為助推品牌文化和產品優勢,持續增強大眾好感度,旨在把豫道酸辣粉推向國際舞台。
在息縣產業集聚區的豫道食品廠區內,工人們緊張忙碌,多家快遞公司應接不暇,裝運著各種紅薯加工產品。“我們將陸續推出紅薯冰淇淋、冰凍烤紅薯、紅薯巧克力等新產品,圍繞紅薯‘吃幹榨淨’,拉長拉寬產業鏈條,讓更多的人受益於紅薯產業,借鄉村振興的快車,讓群眾穩定增收。”趙豪說,同時還搶抓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的政策機遇,以產業聯動,爭取三年內實現帶動紅薯種植50萬畝,示範帶動農民50萬人的階段性工作目標。
目前,隨著息縣方便食品、休閑食品和薯源膳食纖維保健品“三駕馬車”的產能和銷售規模釋放,豫道公司、今三麥食品息縣分公司、息縣宏升糧食等企業迅速發展。未來,息縣酸辣粉小鎮建成後,將通過以豫道公司為龍頭的產業資源整合,將澱粉生產、調味料生產、設備製造、脫水蔬菜等相關產業整合到半徑2公裏的小鎮中,讓龍頭企業帶動全產業鏈配套。屆時,將形成以小鎮為原點、以龍頭為軸心、以優秀配套企業為延伸的格局,吸引更多的優秀企業投資、優秀人才落戶,形成“虹吸效應”的局麵。
當前,息縣打造的“雙基地雙小鎮”,全力向五年內實現年產值50億元、十年內打造出百億級產業集群方向前進。“接下來,圍繞建設紅薯全產業鏈,息縣將加快延鏈、補鏈、強鏈,加速酸辣粉小鎮項目建設,完善酸辣粉小鎮配套設施,創新酸辣粉宣傳銷售模式,助力息縣酸辣粉產業提檔升級。並從酸辣粉產業基地建設、產品研發、產品包裝、品牌創建、銷售渠道、政策支持六個方麵著手,力爭將息縣酸辣粉產業培育成為特色鮮明、輻射麵大、帶動性強的百億級支柱產業。”管保臣說,“我們有信心,也有決心為全省酸辣粉產業高質量發展作出息縣貢獻。”
時下的息縣大地上,淮河兩岸草木青翠,一座以酸辣粉產業而興起的現代化食品集群小鎮雛形初現,不久的將來,“雙基地雙小鎮”將會成為息縣一張閃閃發光的名片。(記者:張培奇、範亞旭、王帥傑)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