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台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時政要聞 > 正文

時政要聞

《成語裏的中國——二十大報告經典成語解讀》第二季 天人合一
更新時間:2023-8-15 21:04:36    來源:新華社


由省委宣傳部、河南廣播電視台聯合製作的係列微視頻《成語裏的中國——二十大報告經典成語解讀》今天播出第二季,一起來看第一集《天人合一》。

“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

天人合一,是中國古代哲學的核心思想之一。這裏的“天”,並不是物理意義上的天體,而是人所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天人合一,從本意上來說,就是指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天地與人類並生、萬物與人類一體的境界。既是一種強調人類與自然界和諧共生的宇宙觀,也是一種追求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平衡的人生觀。

“儒者因明致誠,因誠致明,故天人合一,致學可以成聖,得天而未始遺。”北宋哲學家張載在《正蒙·誠明》中將天人合一作為一個完整的哲學命題進行過論述。他強調通過學習,明察人道世事,通達天道之誠,進而達到超凡入聖,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境界。

天人合一的理念,要求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從而實現與自然和諧相處,融合共生。這種思想與馬克思主義的自然觀、生態觀有內在一致性。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高度,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大力推動生態文明的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和製度創新,形成了係統科學的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曆史趨勢。讓我們攜起手來,秉持生態文明理念,站在為子孫後代負責的高度,共同構建地球生命共同體,共同建設清潔美麗的世界!

天人合一這一傳統思想智慧,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活力。回顧過去十年,中國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生態奇跡和綠色發展奇跡。城市空氣質量改善速度最快,大江大河水質狀況接近發達國家水平,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綠色發展、生態文明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人民群眾充分享受大自然的美麗和饋贈,中華大地展現出一派亮麗新景象。

文章編輯:趙銀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成語裏的中國——二十大報告經典成語解讀》第二季 天人合一
    2023-8-15 21:04:36    來源:新華社


    由省委宣傳部、河南廣播電視台聯合製作的係列微視頻《成語裏的中國——二十大報告經典成語解讀》今天播出第二季,一起來看第一集《天人合一》。

    “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

    天人合一,是中國古代哲學的核心思想之一。這裏的“天”,並不是物理意義上的天體,而是人所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天人合一,從本意上來說,就是指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天地與人類並生、萬物與人類一體的境界。既是一種強調人類與自然界和諧共生的宇宙觀,也是一種追求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平衡的人生觀。

    “儒者因明致誠,因誠致明,故天人合一,致學可以成聖,得天而未始遺。”北宋哲學家張載在《正蒙·誠明》中將天人合一作為一個完整的哲學命題進行過論述。他強調通過學習,明察人道世事,通達天道之誠,進而達到超凡入聖,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境界。

    天人合一的理念,要求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從而實現與自然和諧相處,融合共生。這種思想與馬克思主義的自然觀、生態觀有內在一致性。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高度,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大力推動生態文明的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和製度創新,形成了係統科學的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曆史趨勢。讓我們攜起手來,秉持生態文明理念,站在為子孫後代負責的高度,共同構建地球生命共同體,共同建設清潔美麗的世界!

    天人合一這一傳統思想智慧,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活力。回顧過去十年,中國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生態奇跡和綠色發展奇跡。城市空氣質量改善速度最快,大江大河水質狀況接近發達國家水平,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綠色發展、生態文明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人民群眾充分享受大自然的美麗和饋贈,中華大地展現出一派亮麗新景象。

    文章編輯:趙銀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