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要聞
□本報記者 張體義 見習記者 張魏
8月12日,“行走河南·讀懂中國”考古發現集中采訪來到古都洛陽。
五都薈洛,是洛陽獨有的城市標簽,沿洛河分布著偃師二裏頭遺址、偃師商城遺址、洛陽東周王城遺址、漢魏洛陽城遺址、隋唐洛陽城遺址。每一處都城遺址都見證了曆史的風雲變幻,也訴說著古代都城營建的文化故事。
當日,記者踏訪了“最早的中國”偃師二裏頭遺址,“最強盛的王朝”隋唐洛陽城遺址。從二裏頭遺址的“多網格布局”到隋唐洛陽城的109坊,城市文明在寬廣的街道上流淌、延續。
雖然下著蒙蒙細雨,前來二裏頭夏都遺址博物館、考古遺址公園參觀的觀眾熱情絲毫不減。行走在二裏頭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內,離離青草下埋藏的就是赫赫夏都,宮殿區、作坊區等展示景觀是一代又一代考古工作者心血的結晶。
在中華文明探源研究中,二裏頭遺址是探究夏文化的關鍵點。在中華文明發展進程中,夏代開啟了以中原地區為中心的王朝時代,中華文明也完成了由多元到一體的偉大轉型。
經過多年的考古發掘研究,學界普遍認為二裏頭遺址是夏代中晚期的都城,這是中國乃至東亞地區最早具有明確規劃的都城。考古發現的主幹道及其兩側牆垣,揭示二裏頭都城為宮城居中、顯貴拱衛、分層規劃、分區而居、區外設牆、居葬合一的多網格式布局。其嚴謹、清晰、規整的布局,顯示出當時的統治格局秩序井然,社會結構層次明顯、等級有序,有成熟發達的規劃思想、統治製度和模式,這是二裏頭進入王朝國家的最重要標誌。
“二裏頭都邑多網格式布局入選202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新發現的更多道路及牆垣,豐富了二裏頭都邑多網格式布局的內涵,是後期城市布局‘裏坊製’的雛形。”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二裏頭工作隊隊長趙海濤說。
“裏坊製”就是采用縱向橫向的道路把城市規整地劃分成方格網狀。考古發現和曆史文獻證明,裏坊製是我國古代城市規劃最主要的方式。
東周王城“前朝後市,左祖右社”,漢魏洛陽城裏坊超過300座。隋唐洛陽城繼承了傳統的都城規劃思想,由郭城、皇城、宮城三重城和東城、含嘉倉城、回洛倉城以及上陽宮等部分組成。郭城內呈棋盤方格路網格局,有3市109坊,是當時全世界最繁華的國際化大都市。隋唐洛陽城在世界文明發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平麵布局、建築形製不僅對中國後世影響深遠,而且對東亞各國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定鼎門、應天門,這是隋唐洛陽城中軸線上的關鍵節點。記者登臨應天門闕樓,遠眺龍門,北望天街、明堂,如同穿越時空感受到了“神都”洛陽的盛世景象。
在定鼎門遺址博物館內,洛陽市考古研究院隋唐研究室副主任屈昆傑向記者介紹了裏坊考古的新收獲。寧人坊和明教坊是進入定鼎門後臨街的坊,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和象征意義。通過文物勘探發現坊內有十字街、環坊牆道路及曲巷。在寧人坊的東南角發現一處方形建築遺址,台基為夯土築成,出土了佛教造像、佛珠、鎏金銅佛像等,種種跡象表明裏麵有佛寺,這和文獻記載可以相互印證。
裏坊製到宋代後逐漸被街巷製代替,但是我們今天語言中的“鄰裏”“裏弄”“街坊”“坊間”等許多常用詞語,都和“裏坊”的概念一脈相承,裏坊製積澱下的規劃、建築、飲食、出行等文化都以一種自然的方式延續了下來。
裏坊是封閉的,隋唐洛陽城卻是開放的國際性城市,路開西域,駝印東來。記者在定鼎門前看到一排排在原址基礎上複原的駱駝腳印。仿佛看到當年西域商人領著駝隊,穿過定鼎門,走向遠方,留下駝鈴聲聲。
“五都薈洛”不僅展示著洛陽在中華文明發展進程中的地位和成就,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具有時代性的內在精神氣質也為今天的洛陽增添了自信和活力,按照“顛覆性創意、沉浸式體驗、年輕化消費、移動端傳播”的新發展理念,洛陽文旅文創融合的腳步越來越鏗鏘有力。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本報記者 張體義 見習記者 張魏
8月12日,“行走河南·讀懂中國”考古發現集中采訪來到古都洛陽。
五都薈洛,是洛陽獨有的城市標簽,沿洛河分布著偃師二裏頭遺址、偃師商城遺址、洛陽東周王城遺址、漢魏洛陽城遺址、隋唐洛陽城遺址。每一處都城遺址都見證了曆史的風雲變幻,也訴說著古代都城營建的文化故事。
當日,記者踏訪了“最早的中國”偃師二裏頭遺址,“最強盛的王朝”隋唐洛陽城遺址。從二裏頭遺址的“多網格布局”到隋唐洛陽城的109坊,城市文明在寬廣的街道上流淌、延續。
雖然下著蒙蒙細雨,前來二裏頭夏都遺址博物館、考古遺址公園參觀的觀眾熱情絲毫不減。行走在二裏頭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內,離離青草下埋藏的就是赫赫夏都,宮殿區、作坊區等展示景觀是一代又一代考古工作者心血的結晶。
在中華文明探源研究中,二裏頭遺址是探究夏文化的關鍵點。在中華文明發展進程中,夏代開啟了以中原地區為中心的王朝時代,中華文明也完成了由多元到一體的偉大轉型。
經過多年的考古發掘研究,學界普遍認為二裏頭遺址是夏代中晚期的都城,這是中國乃至東亞地區最早具有明確規劃的都城。考古發現的主幹道及其兩側牆垣,揭示二裏頭都城為宮城居中、顯貴拱衛、分層規劃、分區而居、區外設牆、居葬合一的多網格式布局。其嚴謹、清晰、規整的布局,顯示出當時的統治格局秩序井然,社會結構層次明顯、等級有序,有成熟發達的規劃思想、統治製度和模式,這是二裏頭進入王朝國家的最重要標誌。
“二裏頭都邑多網格式布局入選202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新發現的更多道路及牆垣,豐富了二裏頭都邑多網格式布局的內涵,是後期城市布局‘裏坊製’的雛形。”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二裏頭工作隊隊長趙海濤說。
“裏坊製”就是采用縱向橫向的道路把城市規整地劃分成方格網狀。考古發現和曆史文獻證明,裏坊製是我國古代城市規劃最主要的方式。
東周王城“前朝後市,左祖右社”,漢魏洛陽城裏坊超過300座。隋唐洛陽城繼承了傳統的都城規劃思想,由郭城、皇城、宮城三重城和東城、含嘉倉城、回洛倉城以及上陽宮等部分組成。郭城內呈棋盤方格路網格局,有3市109坊,是當時全世界最繁華的國際化大都市。隋唐洛陽城在世界文明發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平麵布局、建築形製不僅對中國後世影響深遠,而且對東亞各國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定鼎門、應天門,這是隋唐洛陽城中軸線上的關鍵節點。記者登臨應天門闕樓,遠眺龍門,北望天街、明堂,如同穿越時空感受到了“神都”洛陽的盛世景象。
在定鼎門遺址博物館內,洛陽市考古研究院隋唐研究室副主任屈昆傑向記者介紹了裏坊考古的新收獲。寧人坊和明教坊是進入定鼎門後臨街的坊,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和象征意義。通過文物勘探發現坊內有十字街、環坊牆道路及曲巷。在寧人坊的東南角發現一處方形建築遺址,台基為夯土築成,出土了佛教造像、佛珠、鎏金銅佛像等,種種跡象表明裏麵有佛寺,這和文獻記載可以相互印證。
裏坊製到宋代後逐漸被街巷製代替,但是我們今天語言中的“鄰裏”“裏弄”“街坊”“坊間”等許多常用詞語,都和“裏坊”的概念一脈相承,裏坊製積澱下的規劃、建築、飲食、出行等文化都以一種自然的方式延續了下來。
裏坊是封閉的,隋唐洛陽城卻是開放的國際性城市,路開西域,駝印東來。記者在定鼎門前看到一排排在原址基礎上複原的駱駝腳印。仿佛看到當年西域商人領著駝隊,穿過定鼎門,走向遠方,留下駝鈴聲聲。
“五都薈洛”不僅展示著洛陽在中華文明發展進程中的地位和成就,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具有時代性的內在精神氣質也為今天的洛陽增添了自信和活力,按照“顛覆性創意、沉浸式體驗、年輕化消費、移動端傳播”的新發展理念,洛陽文旅文創融合的腳步越來越鏗鏘有力。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