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要聞
本報記者 張體義 見習記者 張魏
“行走河南·讀懂中國”考古發現集中采訪團8月10日來到了古都安陽。
在殷墟遺址博物館,記者感受到了展出文物帶來的商代人生活氣息;在殷墟王陵遺址,記者見到了大小深淺不一的祭祀坑;在洹北商城遺址,記者看到了深深的城壕。
殷墟遺址博物館所在的殷墟宮殿宗廟區曆史上被稱為小屯村,這是最早被稱為殷墟的地方。20世紀30年代發掘出土商代王陵後,殷墟的範圍就包括了宮殿區和王陵區,1961年國務院公布的殷墟保護範圍約24平方公裏。近年來,隨著洹北商城遺址、辛店鑄銅遺址等重大發現的公布,殷墟的麵積已經超過了36平方公裏,人們越來越喜歡用“大邑商”來稱呼商代晚期的這座都城。
以小屯村為中心,殷墟的“漣漪”逐漸擴大,從殷墟到大邑商,主要歸功於考古。
因為考古,殷墟成為中國曆史上第一個有文獻可考、並為考古學和甲骨文所證實的都城遺址,是中國商朝晚期都城遺址,2006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在殷墟遺址博物館,記者看到了大量的卜辭甲骨片。
1928年開始的殷墟考古是從尋找甲骨文開始的,百年考古共有3次甲骨文重大發現,內容涉及商代政治與生活的各方麵,是重建殷商信史的直接史料。近年來考古出土的甲骨文雖然較少,但發現的相關遺物卻極為重要。2009年在王裕口村南發現的貞人墓地,以考古發掘的方法確認了甲骨文中貞人的遺存,這在殷墟尚屬首次。
河南省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所長李立新說,殷墟甲骨文的發現把中華文明向前推進了近1000年,對於研究國家文明起源具有重大意義。
在洹北商城遺址東南角長達19米的祭祀溝前,記者看到考古工作者正在細致地清理祭祀溝中的骨骼。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站副研究員王迪說,在洹北商城發現殷墟時期的大型祭祀溝還屬首次,目前正在尋找祭祀溝與周邊遺存的關係。
近年來,在傳統認知的洹北商城、殷墟區域之外又不斷有新的重要考古發現,特別是與洹北商城同時期的陶家營環壕聚落、與殷墟大體同時期的辛店超大型鑄銅作坊遺址的發現引起廣泛關注。陶家營、辛店、邵家棚等遺址如同殷墟不同等級的“衛星城”,它們的發現大大突破了傳統認知的殷墟範圍,也呈現出三級甚至更多的聚落結構形式,這也許就是甲骨文、金文中的“大邑商”。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站研究員嶽占偉說,甲骨文中,常有“大邑商”“天邑商”等記載,“大邑商”一般來說指的是商代都城。近年來的考古發現表明,商代人聚族而居,是“低密度城市”,大邑商的範圍可能會超過目前認為的殷墟36平方公裏。
弄清楚大邑商的麵貌,需要大範圍的調查,也需要局部的深入發掘,點與麵相互結合。
持續進行的殷墟商王陵及周邊遺存考古入選“2022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經係統勘探與發掘,確認王陵西部大墓區及東部祭祀區分別有兩個方形壕溝環繞,並在東區新發現460餘座祭祀坑。方形環壕是目前所知最早的陵墓“兆溝”,這改變了以前對商王陵陵園的認知。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站研究員牛世山說,目前的工作目標是搞清楚整個洹河北岸地區的規劃,搞清楚商王陵區的範圍,搞清楚從小屯宮殿區到王陵區之間的交通幹道,工作進展比較順利。
近年來,在新理念、新方法的指引下,殷墟考古進入了新時代、新階段,新發現、新成果不斷。殷墟考古走出了單一器物學框架,邁入了透物見人、見思想、見精神等新階段,逐步揭示出甲骨文所記載的“大邑商”的風貌,殷墟考古也由此進入了新時代。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站副站長何毓靈研究員表示,雖然殷墟考古與研究取得了眾多成果,但在殷墟大邑商布局、方國考古、甲骨文、以商為代表的中國文明早期發展源流與內部驅動力等課題上,還需要進一步深化、完善。今後將深入挖掘殷墟文化內涵,為殷墟保護、展示、利用、活化等提供更堅實的支撐。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本報記者 張體義 見習記者 張魏
“行走河南·讀懂中國”考古發現集中采訪團8月10日來到了古都安陽。
在殷墟遺址博物館,記者感受到了展出文物帶來的商代人生活氣息;在殷墟王陵遺址,記者見到了大小深淺不一的祭祀坑;在洹北商城遺址,記者看到了深深的城壕。
殷墟遺址博物館所在的殷墟宮殿宗廟區曆史上被稱為小屯村,這是最早被稱為殷墟的地方。20世紀30年代發掘出土商代王陵後,殷墟的範圍就包括了宮殿區和王陵區,1961年國務院公布的殷墟保護範圍約24平方公裏。近年來,隨著洹北商城遺址、辛店鑄銅遺址等重大發現的公布,殷墟的麵積已經超過了36平方公裏,人們越來越喜歡用“大邑商”來稱呼商代晚期的這座都城。
以小屯村為中心,殷墟的“漣漪”逐漸擴大,從殷墟到大邑商,主要歸功於考古。
因為考古,殷墟成為中國曆史上第一個有文獻可考、並為考古學和甲骨文所證實的都城遺址,是中國商朝晚期都城遺址,2006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在殷墟遺址博物館,記者看到了大量的卜辭甲骨片。
1928年開始的殷墟考古是從尋找甲骨文開始的,百年考古共有3次甲骨文重大發現,內容涉及商代政治與生活的各方麵,是重建殷商信史的直接史料。近年來考古出土的甲骨文雖然較少,但發現的相關遺物卻極為重要。2009年在王裕口村南發現的貞人墓地,以考古發掘的方法確認了甲骨文中貞人的遺存,這在殷墟尚屬首次。
河南省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所長李立新說,殷墟甲骨文的發現把中華文明向前推進了近1000年,對於研究國家文明起源具有重大意義。
在洹北商城遺址東南角長達19米的祭祀溝前,記者看到考古工作者正在細致地清理祭祀溝中的骨骼。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站副研究員王迪說,在洹北商城發現殷墟時期的大型祭祀溝還屬首次,目前正在尋找祭祀溝與周邊遺存的關係。
近年來,在傳統認知的洹北商城、殷墟區域之外又不斷有新的重要考古發現,特別是與洹北商城同時期的陶家營環壕聚落、與殷墟大體同時期的辛店超大型鑄銅作坊遺址的發現引起廣泛關注。陶家營、辛店、邵家棚等遺址如同殷墟不同等級的“衛星城”,它們的發現大大突破了傳統認知的殷墟範圍,也呈現出三級甚至更多的聚落結構形式,這也許就是甲骨文、金文中的“大邑商”。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站研究員嶽占偉說,甲骨文中,常有“大邑商”“天邑商”等記載,“大邑商”一般來說指的是商代都城。近年來的考古發現表明,商代人聚族而居,是“低密度城市”,大邑商的範圍可能會超過目前認為的殷墟36平方公裏。
弄清楚大邑商的麵貌,需要大範圍的調查,也需要局部的深入發掘,點與麵相互結合。
持續進行的殷墟商王陵及周邊遺存考古入選“2022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經係統勘探與發掘,確認王陵西部大墓區及東部祭祀區分別有兩個方形壕溝環繞,並在東區新發現460餘座祭祀坑。方形環壕是目前所知最早的陵墓“兆溝”,這改變了以前對商王陵陵園的認知。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站研究員牛世山說,目前的工作目標是搞清楚整個洹河北岸地區的規劃,搞清楚商王陵區的範圍,搞清楚從小屯宮殿區到王陵區之間的交通幹道,工作進展比較順利。
近年來,在新理念、新方法的指引下,殷墟考古進入了新時代、新階段,新發現、新成果不斷。殷墟考古走出了單一器物學框架,邁入了透物見人、見思想、見精神等新階段,逐步揭示出甲骨文所記載的“大邑商”的風貌,殷墟考古也由此進入了新時代。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站副站長何毓靈研究員表示,雖然殷墟考古與研究取得了眾多成果,但在殷墟大邑商布局、方國考古、甲骨文、以商為代表的中國文明早期發展源流與內部驅動力等課題上,還需要進一步深化、完善。今後將深入挖掘殷墟文化內涵,為殷墟保護、展示、利用、活化等提供更堅實的支撐。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