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要聞
編者按:他們,要跨過最高的山,探索最遠的海,觸及最閃耀的星辰。他們,“俊”朗健勁,也有“君”子之範。他們的名字用榮耀鑄就,他們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八一建軍節來臨之際,讓我們共同走進優秀河南籍軍人的故事,看他們如何用凡人身軀守護山河錦繡。
大河網訊 “停放在庫內的?還是露天停放的?電台的電池是什麼時候更換的?費用是怎麼結算的?主要維修了哪些內容? ”盛夏時節,軍委審計署某審計中心審計組一行正在北京開展審計調查,擔任主審的河南籍軍人潘朝已經在這裏工作了5個多月。
每一個數據, 每一份文件,每一型裝備,潘朝都要弄得清清楚楚。對於這份為戰鬥力保駕護航的工作,他責任感滿滿,“誰挖戰鬥力的牆角,就跟他鬥到底”。
聚焦備戰打贏,向慢作為“亮紅燈”
“審計中,我們不僅要看錢有沒有花在刀刃上,還要看裝備性能有沒有達到設計指標、能不能滿足部隊備戰打仗需求。可以說,今天的審計和部隊戰鬥力建設息息相關。”潘朝告訴記者,從事審計工作,每當發現問題查實並移送時,他總是感到既欣慰又心酸。
一次,潘朝帶領審計小組到某裝備承製企業進行審計,發現與某型裝備配套的一款軟件存在采購疑點。麵對那些看不會的技術參數、搞不清的設計語言、聽不懂的專業術語,大家都有點發蒙。
潘朝卻越挫越勇,他加班加點“啃下”200多份關於軟件設計采購的文件資料,10多次向軍隊審價專家請教,並對前後幾個版本的技術方案進行詳細比對,步步深入、抽絲剝繭,終於查清問題。在確鑿證據麵前,某軟件設計公司隻得承認在軟件測評時編造技術方案,把軍隊已有的軟件成果以商用軟件名義搞二次收費的事實。
“要看到遠方的風景,就要承受旅途的艱辛”,這是潘朝非常喜歡的一句話。工作中,他也常被戰友們稱為“拚命三郎”。去年有個審計項目,潘朝作為審計小組組長,連續4個月沒有休息,身體拉響“警報”,先是感到頭痛、視力模糊,而後又突發麵癱,隨之又被診斷出顱內長有約2厘米的垂體腺瘤,如不及時治療,很可能導致失明。就這樣,他忍著病痛又幹了半個月,直到問題查實後才進手術室。
“怎樣為部隊提供專業化服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潘朝說,他會帶領同事認真研究典型案例,形成審計情況提示,堅決對劣跡供應商亮“紅燈”。
牢記“國之大者”,為改革決策當好“大參謀”
“以前隻要懂得翻賬本就行,可現在還需要懂得戰備、訓練、裝備製造、工程建設等諸多領域的知識。”作為新時代軍隊審計人員,潘朝主動跳出“為審計而審計”的單純業務視角,注重提升政治站位,強化戰略思維,為推進強軍興軍提供決策依據。
潘朝工作照
潘朝回憶道,在一次工作中,他和戰友們需要對某重點建設單位裝備數量、質量情況進行審計調查,並對該單位裝備建設的整體質效進行評估。
有的同誌很不解:“我們隻要把部隊現有裝備的數量摸清楚、質量問題搞明白不就行了嗎,為什麼還管這麼寬?”
潘朝耐心解釋說:“就事論事的審計方式已經無法適應形勢任務,單個裝備可能沒有問題,但集成起來可能就會暴露出短板弱項。如能提出有針對性的審計建議,那是審計的真正價值所在。”潘朝帶著大家查閱裝備建設的總體方案,對建設意圖、目標規劃等進行係統梳理,數十次到一線調研,對比分析裝備在訓練、演習中的評估參數,最終發現了不少突出矛盾問題,向有關軍兵種提出進一步加強加快有關裝備體係建設的建議,得到機關部門的充分認可。
預防風險隱患,勇當財經規範“吹哨人”
“審計要做好常態化‘經濟體檢’工作,不僅要查病,更要治已病、防未病。”潘朝認為,通過審計發現問題和漏洞,促進相關部門建章立製,促進軍費用在刀刃上,最大限度地保護幹部,才是他們工作的出發點。
審計是通過監督“錢袋子”來服務“槍杆子”,提高對戰鬥力的貢獻率。記者了解到,近年來,潘朝始終著眼改革強軍目標大局,帶領審計人員先後查出多個行業領域存在的深層次問題,總結梳理的關於加強軍糧供應製度改革、油料供應管理正規化建設、醫療領域行業治理等多個富有建設性的大建議,為護航改革強軍提供了重要支撐。
從事審計工作10年來,潘朝先後完成40餘項重大審計任務,提出建設性意見建議500多條,3次被表彰為優秀基層幹部標兵、優秀共產黨員,連續6年被評為優秀基層幹部、“四有”優秀軍官,榮立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
“作為一名軍隊審計戰線的黨員幹部,無論啥時候都要牢記黨旗下的誓言,對得起胸前佩戴的黨員徽章。”這是潘朝的真情告白,也是一名軍隊“紅色經濟衛士”的真實寫照。(董蕾)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編者按:他們,要跨過最高的山,探索最遠的海,觸及最閃耀的星辰。他們,“俊”朗健勁,也有“君”子之範。他們的名字用榮耀鑄就,他們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八一建軍節來臨之際,讓我們共同走進優秀河南籍軍人的故事,看他們如何用凡人身軀守護山河錦繡。
大河網訊 “停放在庫內的?還是露天停放的?電台的電池是什麼時候更換的?費用是怎麼結算的?主要維修了哪些內容? ”盛夏時節,軍委審計署某審計中心審計組一行正在北京開展審計調查,擔任主審的河南籍軍人潘朝已經在這裏工作了5個多月。
每一個數據, 每一份文件,每一型裝備,潘朝都要弄得清清楚楚。對於這份為戰鬥力保駕護航的工作,他責任感滿滿,“誰挖戰鬥力的牆角,就跟他鬥到底”。
聚焦備戰打贏,向慢作為“亮紅燈”
“審計中,我們不僅要看錢有沒有花在刀刃上,還要看裝備性能有沒有達到設計指標、能不能滿足部隊備戰打仗需求。可以說,今天的審計和部隊戰鬥力建設息息相關。”潘朝告訴記者,從事審計工作,每當發現問題查實並移送時,他總是感到既欣慰又心酸。
一次,潘朝帶領審計小組到某裝備承製企業進行審計,發現與某型裝備配套的一款軟件存在采購疑點。麵對那些看不會的技術參數、搞不清的設計語言、聽不懂的專業術語,大家都有點發蒙。
潘朝卻越挫越勇,他加班加點“啃下”200多份關於軟件設計采購的文件資料,10多次向軍隊審價專家請教,並對前後幾個版本的技術方案進行詳細比對,步步深入、抽絲剝繭,終於查清問題。在確鑿證據麵前,某軟件設計公司隻得承認在軟件測評時編造技術方案,把軍隊已有的軟件成果以商用軟件名義搞二次收費的事實。
“要看到遠方的風景,就要承受旅途的艱辛”,這是潘朝非常喜歡的一句話。工作中,他也常被戰友們稱為“拚命三郎”。去年有個審計項目,潘朝作為審計小組組長,連續4個月沒有休息,身體拉響“警報”,先是感到頭痛、視力模糊,而後又突發麵癱,隨之又被診斷出顱內長有約2厘米的垂體腺瘤,如不及時治療,很可能導致失明。就這樣,他忍著病痛又幹了半個月,直到問題查實後才進手術室。
“怎樣為部隊提供專業化服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潘朝說,他會帶領同事認真研究典型案例,形成審計情況提示,堅決對劣跡供應商亮“紅燈”。
牢記“國之大者”,為改革決策當好“大參謀”
“以前隻要懂得翻賬本就行,可現在還需要懂得戰備、訓練、裝備製造、工程建設等諸多領域的知識。”作為新時代軍隊審計人員,潘朝主動跳出“為審計而審計”的單純業務視角,注重提升政治站位,強化戰略思維,為推進強軍興軍提供決策依據。
潘朝工作照
潘朝回憶道,在一次工作中,他和戰友們需要對某重點建設單位裝備數量、質量情況進行審計調查,並對該單位裝備建設的整體質效進行評估。
有的同誌很不解:“我們隻要把部隊現有裝備的數量摸清楚、質量問題搞明白不就行了嗎,為什麼還管這麼寬?”
潘朝耐心解釋說:“就事論事的審計方式已經無法適應形勢任務,單個裝備可能沒有問題,但集成起來可能就會暴露出短板弱項。如能提出有針對性的審計建議,那是審計的真正價值所在。”潘朝帶著大家查閱裝備建設的總體方案,對建設意圖、目標規劃等進行係統梳理,數十次到一線調研,對比分析裝備在訓練、演習中的評估參數,最終發現了不少突出矛盾問題,向有關軍兵種提出進一步加強加快有關裝備體係建設的建議,得到機關部門的充分認可。
預防風險隱患,勇當財經規範“吹哨人”
“審計要做好常態化‘經濟體檢’工作,不僅要查病,更要治已病、防未病。”潘朝認為,通過審計發現問題和漏洞,促進相關部門建章立製,促進軍費用在刀刃上,最大限度地保護幹部,才是他們工作的出發點。
審計是通過監督“錢袋子”來服務“槍杆子”,提高對戰鬥力的貢獻率。記者了解到,近年來,潘朝始終著眼改革強軍目標大局,帶領審計人員先後查出多個行業領域存在的深層次問題,總結梳理的關於加強軍糧供應製度改革、油料供應管理正規化建設、醫療領域行業治理等多個富有建設性的大建議,為護航改革強軍提供了重要支撐。
從事審計工作10年來,潘朝先後完成40餘項重大審計任務,提出建設性意見建議500多條,3次被表彰為優秀基層幹部標兵、優秀共產黨員,連續6年被評為優秀基層幹部、“四有”優秀軍官,榮立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
“作為一名軍隊審計戰線的黨員幹部,無論啥時候都要牢記黨旗下的誓言,對得起胸前佩戴的黨員徽章。”這是潘朝的真情告白,也是一名軍隊“紅色經濟衛士”的真實寫照。(董蕾)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