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要聞
中國青年網濮陽7月17日電7月15日,“鄉村振興看河南”網絡主題宣傳活動采訪團走進濮陽市南樂縣、清豐縣,實地感受濮陽鄉村振興的強大勢能。
從蔬菜大棚超過2萬餘座的福堪鎮,到發展特色種養帶動870戶群眾穩定增收的企業,再到一心為民謀發展的“蘑菇書記”趙玉甫……河南省濮陽市鄉村振興幹勁十足,特色產業百花齊放。
福堪鎮是南樂縣最偏遠的鄉鎮,地處冀魯豫三省交界處。上世紀末福堪人通過到山東壽光等地學習交流,引進西瓜種植栽培技術,成功種植西瓜、豆角等各種瓜果蔬菜。從最初的簡易塑料大棚到如今的智能化溫室大棚,一代代福堪人不斷探索、引進新技術,將瓜果蔬菜產業做成了富民興鎮的大產業。
蔬菜種子實現全自動化播種。張香麗 攝
“馬村現代化農業產業基地共有各類大棚136座,其中簡易拱棚33座,冬暖式鋼架大棚92座,智能化育苗溫室11座,主要種植2K吊藤西瓜、紫光圓茄、螺絲椒等十餘種瓜果蔬菜,年銷售額達8000餘萬元,提供崗位3000餘個,人均增收達5500餘元,村集體收入達到70餘萬元。”福堪鎮黨委副書記石亞軍說。
育秧大棚裏,70歲的老楊正為一排排的茄苗噴水。張香麗 攝
2022年,該園區在南樂縣範圍內率先成立福堪鎮果蔬產業發展委員會,把周邊6個村吸收到產業發展委員會,形成了統一種植、統一技術、統一銷售的“三統一”的新發展思路,實現了福堪鎮果蔬產業從過去的“各自為戰”到現在的“抱團取暖、幫帶發展”的新跨越。
截至目前,福堪鎮蔬菜種植麵積超過3萬畝,蔬菜專業村已達15個;蔬菜大棚2萬餘座,現代化農業園區5個,交易額過億元蔬菜交易市場1個,大型物流配送中心一處。目前,福堪鎮已成為三省交界處瓜果蔬菜集生產、初加工、交易、物流一條龍服務新中心。
在南樂縣東寺莊村,返鄉創業者王豔豔成立的河南恒牧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辦得紅紅火火。車間內,經過6次醒麵6次抻麵等工序,一根根手工掛麵被製作完成;蔬菜大棚裏,一串串陽光玫瑰顆粒飽滿;鋼架保溫羊舍裏,一隻隻湖羊正在悠閑地吃著草料;大棚上,一排排光伏發電板整齊排列。
羊舍裏的湖羊。張香麗 攝
“當時了解到老家有很多空閑的土地,每年僅除草費,都要花掉100萬,就想著回來把這些土地都利用起來,不僅省去了除草費,還能賺錢,何樂而不為呢?”王豔豔說。
2017年,王豔豔回到東寺莊村老家,並注冊成立河南恒牧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正式開啟返鄉創業的新征程。經過幾年的發展,她將恒牧集團發展成了集農產品加工、種植、養殖等於一體的集團公司。
一串串陽光玫瑰顆粒飽滿。張香麗 攝
在幫扶模式上,該公司與384戶脫貧戶簽訂協議,進行湖羊托管,脫貧戶隻需購買湖羊,公司負責養殖售賣,每年定期給簽約脫貧戶分紅800元;將羊舍每年15.2萬元的租金作為幫扶基金,實行差異化幫扶,298戶脫貧戶每年戶均受益500餘元;托管脫貧戶土地38戶58畝,每戶每畝每年保底收益1200元;帶動50戶脫貧戶在種養項目上轉移就業,每月增加務工收入1500元;農、光、牧齊發展,共帶動了周邊870戶群眾穩定增收。
在清豐縣馬莊橋鎮趙家村,黨支部書記趙玉甫每天都要到食用菌基地看看。在他心裏,在大棚裏安靜成長的菌菇們是他的“寶貝”。
一排排食用菌大棚整齊有序。張香麗 攝
2017年,我國脫貧攻堅進入攻堅拔寨的衝刺期,一個在清豐縣範圍內推廣種植食用菌的帶貧產業規劃誕生了。作為馬莊橋鎮唯一的以農業為主的貧困村,又具有蔬菜種植基礎的趙家村,被選為項目落腳地。
近年來,在趙玉甫的帶領下,趙家村一座座食用菌大棚拔地而起。截至目前,該村共建設食用菌大棚650座,配套規劃建設菌包廠、冷庫、烘幹房、大地密碼電子商務平台、食用菌技術培訓學校等,是集生產、加工、銷售於一體的全產業鏈食用菌基地。
大棚裏菌包整齊排列。張香麗 攝
該基地與廣東薪界生物有限公司合作組建河南豐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設日產7萬包茶樹菇菌包生產線,實現周年生產,年產茶樹菇菌包1500萬包、鮮菇8000噸,年產值9000萬元,帶動趙家周邊群眾務工400餘人,每人每月實現務工收入3000元。
不僅長得好,更要賣得好,得讓鄉親們嚐到“甜頭”。2018年,村裏開始通過電商銷售蘑菇,從一開始的兩個人兩台電腦,發展到現在的160人,每年相關產品的銷售額達2.5億元。
新鮮采摘的茶樹菇。張香麗 攝
“我們剛做電商時,一天隻有幾個訂單,快遞員嫌少,都不願來收貨。去年,我們這兒的‘攬收王’一個人就掙了30多萬元。同時,電商還大大帶動了紙塑包裝、保鮮冷藏、冷鏈物流等相關產業的發展。”趙玉甫說。
基地辦公區南邊,是一座標準化菇棚。棚頂,片片藍色光伏板整齊排列,陽光通過光伏板轉化為電能,源源不斷地為大棚裏的空調供能。掀開門簾,一排排、一層層鋼架上,鵝黃色的茶樹菇爭先恐後地撐開小傘,濃鬱的蘑菇香氣撲麵而來。
“這是今年引進的‘菌光互補’項目,項目一期投資2.6億元,在基地的300個大棚上安裝太陽能光伏板,光伏板與食用菌在土地租賃和設施投入上實現成本共擔、單位麵積土地高效多層次利用,實現‘一地生多金’。”趙玉甫說。(張香麗)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中國青年網濮陽7月17日電7月15日,“鄉村振興看河南”網絡主題宣傳活動采訪團走進濮陽市南樂縣、清豐縣,實地感受濮陽鄉村振興的強大勢能。
從蔬菜大棚超過2萬餘座的福堪鎮,到發展特色種養帶動870戶群眾穩定增收的企業,再到一心為民謀發展的“蘑菇書記”趙玉甫……河南省濮陽市鄉村振興幹勁十足,特色產業百花齊放。
福堪鎮是南樂縣最偏遠的鄉鎮,地處冀魯豫三省交界處。上世紀末福堪人通過到山東壽光等地學習交流,引進西瓜種植栽培技術,成功種植西瓜、豆角等各種瓜果蔬菜。從最初的簡易塑料大棚到如今的智能化溫室大棚,一代代福堪人不斷探索、引進新技術,將瓜果蔬菜產業做成了富民興鎮的大產業。
蔬菜種子實現全自動化播種。張香麗 攝
“馬村現代化農業產業基地共有各類大棚136座,其中簡易拱棚33座,冬暖式鋼架大棚92座,智能化育苗溫室11座,主要種植2K吊藤西瓜、紫光圓茄、螺絲椒等十餘種瓜果蔬菜,年銷售額達8000餘萬元,提供崗位3000餘個,人均增收達5500餘元,村集體收入達到70餘萬元。”福堪鎮黨委副書記石亞軍說。
育秧大棚裏,70歲的老楊正為一排排的茄苗噴水。張香麗 攝
2022年,該園區在南樂縣範圍內率先成立福堪鎮果蔬產業發展委員會,把周邊6個村吸收到產業發展委員會,形成了統一種植、統一技術、統一銷售的“三統一”的新發展思路,實現了福堪鎮果蔬產業從過去的“各自為戰”到現在的“抱團取暖、幫帶發展”的新跨越。
截至目前,福堪鎮蔬菜種植麵積超過3萬畝,蔬菜專業村已達15個;蔬菜大棚2萬餘座,現代化農業園區5個,交易額過億元蔬菜交易市場1個,大型物流配送中心一處。目前,福堪鎮已成為三省交界處瓜果蔬菜集生產、初加工、交易、物流一條龍服務新中心。
在南樂縣東寺莊村,返鄉創業者王豔豔成立的河南恒牧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辦得紅紅火火。車間內,經過6次醒麵6次抻麵等工序,一根根手工掛麵被製作完成;蔬菜大棚裏,一串串陽光玫瑰顆粒飽滿;鋼架保溫羊舍裏,一隻隻湖羊正在悠閑地吃著草料;大棚上,一排排光伏發電板整齊排列。
羊舍裏的湖羊。張香麗 攝
“當時了解到老家有很多空閑的土地,每年僅除草費,都要花掉100萬,就想著回來把這些土地都利用起來,不僅省去了除草費,還能賺錢,何樂而不為呢?”王豔豔說。
2017年,王豔豔回到東寺莊村老家,並注冊成立河南恒牧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正式開啟返鄉創業的新征程。經過幾年的發展,她將恒牧集團發展成了集農產品加工、種植、養殖等於一體的集團公司。
一串串陽光玫瑰顆粒飽滿。張香麗 攝
在幫扶模式上,該公司與384戶脫貧戶簽訂協議,進行湖羊托管,脫貧戶隻需購買湖羊,公司負責養殖售賣,每年定期給簽約脫貧戶分紅800元;將羊舍每年15.2萬元的租金作為幫扶基金,實行差異化幫扶,298戶脫貧戶每年戶均受益500餘元;托管脫貧戶土地38戶58畝,每戶每畝每年保底收益1200元;帶動50戶脫貧戶在種養項目上轉移就業,每月增加務工收入1500元;農、光、牧齊發展,共帶動了周邊870戶群眾穩定增收。
在清豐縣馬莊橋鎮趙家村,黨支部書記趙玉甫每天都要到食用菌基地看看。在他心裏,在大棚裏安靜成長的菌菇們是他的“寶貝”。
一排排食用菌大棚整齊有序。張香麗 攝
2017年,我國脫貧攻堅進入攻堅拔寨的衝刺期,一個在清豐縣範圍內推廣種植食用菌的帶貧產業規劃誕生了。作為馬莊橋鎮唯一的以農業為主的貧困村,又具有蔬菜種植基礎的趙家村,被選為項目落腳地。
近年來,在趙玉甫的帶領下,趙家村一座座食用菌大棚拔地而起。截至目前,該村共建設食用菌大棚650座,配套規劃建設菌包廠、冷庫、烘幹房、大地密碼電子商務平台、食用菌技術培訓學校等,是集生產、加工、銷售於一體的全產業鏈食用菌基地。
大棚裏菌包整齊排列。張香麗 攝
該基地與廣東薪界生物有限公司合作組建河南豐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設日產7萬包茶樹菇菌包生產線,實現周年生產,年產茶樹菇菌包1500萬包、鮮菇8000噸,年產值9000萬元,帶動趙家周邊群眾務工400餘人,每人每月實現務工收入3000元。
不僅長得好,更要賣得好,得讓鄉親們嚐到“甜頭”。2018年,村裏開始通過電商銷售蘑菇,從一開始的兩個人兩台電腦,發展到現在的160人,每年相關產品的銷售額達2.5億元。
新鮮采摘的茶樹菇。張香麗 攝
“我們剛做電商時,一天隻有幾個訂單,快遞員嫌少,都不願來收貨。去年,我們這兒的‘攬收王’一個人就掙了30多萬元。同時,電商還大大帶動了紙塑包裝、保鮮冷藏、冷鏈物流等相關產業的發展。”趙玉甫說。
基地辦公區南邊,是一座標準化菇棚。棚頂,片片藍色光伏板整齊排列,陽光通過光伏板轉化為電能,源源不斷地為大棚裏的空調供能。掀開門簾,一排排、一層層鋼架上,鵝黃色的茶樹菇爭先恐後地撐開小傘,濃鬱的蘑菇香氣撲麵而來。
“這是今年引進的‘菌光互補’項目,項目一期投資2.6億元,在基地的300個大棚上安裝太陽能光伏板,光伏板與食用菌在土地租賃和設施投入上實現成本共擔、單位麵積土地高效多層次利用,實現‘一地生多金’。”趙玉甫說。(張香麗)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