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端新聞記者 卞瑞鶴
獲嘉縣,地處黃河故道,作為中國同盟文化的發源地,曾經風雲際會。在鄉村振興如火如荼全麵推進當下,獲嘉縣依然長袖善舞,出彩出圈。
【建設高標準農田,確保糧食豐收豐產】
7月14日,“鄉村振興看河南”采訪團前往獲嘉縣,沿途莊稼長勢喜人,仿佛給田野鋪上了綠色地毯。上午10點半,到達中原農穀(獲嘉)數據中心大廳時,獲嘉縣縣委書記趙明俊已在這裏等候。
該數據大廳是獲嘉縣推進中原農穀高標準農田示範區建設,建立的多功能要素為一體的綜合性、數字化公共服務平台。一樓大廳屏幕上,以文圖並茂地展示著中原農穀獲嘉擔當、高標準農田示範區建設獲嘉實踐、高標準農田基礎建設三部曲和農業科技獲嘉成果。
作為中原農穀的西區,獲嘉縣的主要功能定位是小麥、大豆的良種繁育,並承擔著30萬畝高標準農田示範區建設、小麥大豆良種和花木種苗龍頭企業培育,以及現代農機裝備產業園建設三大任務。
高標準農田是糧食生產的基礎,也是國家糧食安全的保障,被視為“一朝投入,千秋受益”的大事。趙明俊極介紹,在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上,獲嘉縣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設計、高質量建設,實現了“物聯網、林網、路網、電網、水網”五網融合和全域農業生產環境的“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預警、智能決策”,全方位為糧食生產保駕護航。
數據中心二樓,是一處視野寬闊的觀光台,站在上麵舉目遠眺,隻見田野平坦如砥,道路縱橫交織,河渠首尾相接,莊稼蔥蘢翠綠。
“今年5月底的連陰雨天氣,在我們高標準農田示範區的小麥,產量和質量幾乎都沒有受到影響。”望著美麗田園,獲嘉縣副縣長徐林鋒介紹,“在保證國家糧食安全方麵,高標準農田發揮了重要作用,保證了農戶的最大收益。”
【加大智能化研發,助力農機裝備邁向高端】
獲嘉縣所承擔的中原農穀的三大任務,其中一項是現代農機裝備產業園建設,新鄉市花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花溪科技)是領軍企業。
“我們的主要領域是打捆機,年銷售額一個多億。位居河南龍頭地位,在全國屬頭部企業。” 在花溪科技,公司董事長孟家毅向記者介紹。車間裏,近百台嶄新的打捆機有序排列,像一個個整裝待發的鋼鐵戰士。
別看規模不大,現如今花溪科技已經成了“中原農穀”智能農機裝備的一張靚麗名片。15年來,花溪科技專注於秸稈收獲打捆機的研發、製造和銷售,逐步從一個靠租賃場地起家的農機作坊,成長為北交所上市企業和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孟家毅年紀不大,30歲出頭的他懷揣遠大夢想,對企業的發展進行著深遠的規劃。公司自成立以來,始終堅守“讓農業收獲更簡單”的初心使命,懷抱“成為打捆機行業百年企業”的遠大願景,秉持“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定位,擇高而立,邁向高端。
近年來,花溪科技加強全球化戰略布局,以國際先進技術為標杆,通過“對標-跟隨-超越-引領”這一持續創新突破的過程,贏得了應有的行業地位。2022年,公司打捆機市場占有率連續8年河南第一,連續3年全國第一。公司曆時3年自主研製的一款高密度6道繩打捆機,填補了我國在大型高密度打捆機領域的空白,被央視稱為“農業科技新成果”。
“我們要加大智能化青儲秸稈包裹一體機的研發力度,完善產業鏈條,形成產品矩陣,大幅提高市場占有率,實現打捆機行業絕對龍頭。” 談到未來發展,孟家毅信心滿滿。
【精細化基層治理,讓更多鄉村“美出圈”】
公園隨處可見,花草夾道相迎,道路筆直平坦,庭院整潔美麗,村史館麵積不大,展列的老粗布帶著濃濃鄉愁……位於獲嘉縣位莊鄉的後漁池村,這段時間“出圈”了。
後魚池村不大,3個村民小組1600多口人,北依太行,南望黃河,早些年因地勢低窪,長年積水,多生魚類而得名。近年來,村裏以“五星”支部創建為引領,按照“解難題、促穩定”“抓整治、優環境”“挖潛力、促增收”的思路,使一個信訪問題不斷、集體經濟薄弱的後進村發展成為幹群和諧、環境優美、產業發展、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基層治理,必作於細、必作於精。”采訪中,趙明俊給出了後漁池村的蝶變密碼。
如何全麵推進鄉村振興?對於這個問題,趙明俊介紹最多的是紮實做好鄉村治理。在獲嘉縣,推行的“3533”黨群代表議事會,有效解決了推動鄉村振興過程中的各類問題,化解了群眾糾紛,實現了農村共建共治共享;“五級網格”,以“細”“實”“暢”的特點,激活了基層治理的“毛細血管”,實現了“人在網中走、事在網中辦、網格全覆蓋、一網管全部”;“三通一規範”“三通一入地”,統籌推進了鄉村基礎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實現了鄉村由表及裏的全麵提升……
“總而言之,我們的目標就是‘鄉村發展快,群眾得實惠’。”趙明俊說,“後漁池村是獲嘉縣基層治理的受益者,也是鄉村發展的縮影和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