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要聞
從左到右依次為 金子涵 王智豪 李亞鵬 蘇翔宇 趙金旗 插圖/周鴻斌
核心提示
“走!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去。”如今,越來越多的優秀青年學子,有了更為多元化的就業選擇。他們有的深入基層、紮根一線,有的學以致用、創新創業,有的駐守邊疆、甘灑熱血,在火熱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讓我們走近幾名高校畢業生,傾聽他們的人生選擇與青春故事。
破“堿”重生育“金果”
□本報記者 馮軍福
7月5日,在蘭考縣三義寨鄉100多畝的鹽堿地裏,到處花草覆蓋,一片鬱鬱蔥蔥,紫色的、黃色的小花點綴其間,不少花枝已開始掛果。
“再過半個多月,這些黑枸杞就成熟了。”種植基地負責人趙金旗笑著對記者說,“在鹽堿地裏種黑枸杞,這條創業路走對了!”
趙金旗今年22歲,是河南職業技術學院園林專業的學生,同時也是一名年輕的創業者。2018年,還在讀中職的他便開啟了創業之路,立誌讓蘭考鹽堿地上長出“金果”。
“這些次生鹽堿地不種可惜,而種上小麥、玉米等作物,不但收成少,還很辛苦。”趙金旗是土生土長的蘭考人,對家鄉有著深厚的感情。為了改變鹽堿地“種而不長、耕而不豐”的現狀,他帶領團隊開始了破“堿”重生的創業曆程。
進入大學後,學校創業指導老師尹霞得知趙金旗返鄉創業的故事後,深受感動,便忙著為他找專家、出謀劃策,進行一對一“把脈問診”。
“我也是蘭考人,看到這群孩子這麼努力上進,也想為家鄉出份力。”尹霞說。
“為了支持學生創業,學校給創業團隊提供了5000元創業扶持資金,還有免費的辦公場地支持,以及3萬至5萬元的創新創業項目成長激勵金。”該校創業學院院長張琳介紹。
在學校老師和農業專家的幫助下,趙金旗經過對比實驗,發現耐鹽堿黑枸杞種植價值最高,不僅能治理鹽堿、防風固沙,還能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此後,他帶領團隊成員深入尋訪甘肅種植基地,從當地引進黑枸杞品種,並成功選育出適種於中原大地的“裕蘭一號”高抗耐鹽堿黑枸杞,其關鍵指標花青素含量遠超新疆野生黑枸杞近2.5倍。
除了培育新品種外,趙金旗還在改良管護技術上不斷下功夫。他發明的低溫保鮮運輸裝置,解決了黑枸杞運輸過程中擠壓爛果的問題,果實損耗降低了13%。目前,團隊已授權實用新型專利4項、軟著1項;累計建立自有苗圃28畝,年產苗木36萬株,自種基地268畝。
創業路上,不忘鄉梓。“目前,我們已經和蘭考584名農戶簽訂種植協議,免費給他們供苗,實行集中收購,降低農戶種植風險。”趙金旗說,今後將繼續向鹽堿地要收益,在荒地建糧倉,以奮鬥書寫無愧於時代的青春華章。
新農人的“莓”好事業
□本報記者 史曉琪
濟源、欒川、山東聊城,馬不停蹄幾地跑,鑽進悶熱的草莓育苗大棚一待就是幾個小時,這就是王智豪這個夏天的工作常態。
“常見的紅顏和章姬草莓10月中下旬上市,地頭批發價是80元到120元一斤,晚1個月到11月中下旬上市,地頭批發價就降到了15元到18元一斤。我們幾地跑著搞高山育苗、冷藏育苗,就是為了讓鄉親們的草莓早上市,多賺錢。”7月5日,河南農業大學畢業生王智豪自豪地說,“我們的草莓促早種植技術全國領先。”
王智豪本科、研究生的專業成績都名列前茅,實習期間表現也很突出,就業時有多種選擇。
為啥選擇到農村就業創業?王智豪笑了:“初一時父母讓我幫忙種土豆,我貪玩不想幹活挨了一頓揍,那時候就想要是有機器幫我幹活就好了。”小小少年懵懵懂懂的夢想,隨著時光的沉澱、學識的增加日益清晰而堅定。特別是本科期間到信陽農村實習,讓他對農業農村農民的感情越發深厚,更加堅定了紮根基層參與鄉村振興的理想。
“我們是大學生,要發揮專業特長,幹農民‘想幹幹不了、幹了幹不好、幹了不劃算’的事兒,領著鄉親們奔向更好的生活。”本著這樣的想法,王智豪埋頭苦幹。那些睡在田間地頭的經曆,那些鑽研技術廢寢忘食的日子,都成了逐夢路上的小插曲。
如今,王智豪擔任商丘市睢縣五河灣鄉村振興示範區河南鳳彩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創建了省級草莓研發平台——河南省草莓新品種培育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引進篩選草莓新品種120多個,是我省草莓圈的大名人。他不僅實現了自己的夢想,還帶動30多名大學畢業生就業創業,帶動4000多名農民增收致富。
王智豪帶領的由平均年齡不足30歲的返鄉大學生構成的青創團隊,還在智慧農業技術裝備研發上大膽探索,研發出灌溉機器人、植保機器人,把科技創新成果應用到田間地頭,為糧食安全和鄉村振興貢獻了青年力量。
前不久,王智豪獲得2022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基層就業卓越獎。他說:“心懷星辰大海,哪裏都是舞台。新時代的農村充滿希望,大有可為。”
“鏗鏘玫瑰”綻放邊疆
□本報記者 馮軍福
大學畢業前,鄭州師範學院學生金子涵選擇了一條特殊的就業路——參軍入伍。
一年前,金子涵毅然剪去長發,脫下裙裝穿戎裝,成了新疆喀什某部隊戰士。
“我就想當兵,這是我一直以來的夢想。”今年22歲的金子涵,看起來有些文弱,一說話卻語氣堅定。2018年,她考取鄭州師範學院社會工作專業,成為大學本科生。2022年9月,在父母的支持下,她在新鄉市原陽縣應征入伍,經過一番選拔,成為我國陸軍某部隊的一名女兵。
遠離家鄉,來到邊疆,金子涵直言“從不後悔”。她說,自己以前其實挺戀家的,剛開始也會想家抹眼淚,後來她開始寫信、寫日記,有的寫給父母,有的寫給自己。一字一句、一言一語,把每天的成長記錄下來,感覺特別有成就感。
雖然從小就能吃苦,也做好了充分的心理準備,但剛到部隊,她便感受到軍營的不一樣。“就拿站軍姿來說,半小時起步,站完兩條腿累得酸疼,雙手也腫了一圈。”金子涵說,冬天站崗時,頭發、睫毛上都掛滿了冰碴子;夏天訓練一上午,挽起袖子的胳膊便曬出了反差色。
她至今仍記得第一次站夜崗時的情景。那是個寒冷的冬夜,當被戰友從睡夢中叫醒時,整個人還是蒙的,但冰冷的空氣很快讓她清醒。站在祖國邊疆的大地上,望著遠處無邊無際的黑暗,點點燈火像散落在銀河中的星光,她的內心陡然生出“守護國土”的自豪感。“就是在那一刻,我真正體會到了成為一名軍人的意義。”金子涵說。
為了苦練專業和體能,每天除了3公裏的常規訓練外,金子涵還要背著5公斤的背囊負重跑,手上和腳上也都磨出了血泡。她說,和其他同學就業相比,部隊的訓練雖然艱苦,但這裏讓她得到很多鍛煉,覺得以前遇到的挫折和困難都不算什麼。
從大學校園到軍營,金子涵以青春之肩扛起保家衛國的重任,把最美芳華獻給祖國邊疆。“我不後悔自己的選擇,能為國家、為部隊奉獻青春,我感到很幸福!”金子涵說。
我在新疆采石油
□本報記者 史曉琪
“想了一個晚上,我決定到新疆工作,第二天就坐上火車走了。”7月4日,電話那端,河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應屆畢業生李亞鵬說話幹脆利索,有著河南人的直爽和年輕人的熱血,讓人不由感歎“年輕真好”。
李亞鵬就職的單位巴州奧通油田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對他來說並不陌生。大三那年,他就在那裏實習。畢業找工作時,父親對他說:“男孩子就要出去闖一闖,邊疆需要年輕人,工作崗位你也熟悉順手,可以考慮一下。”家人支持,他也喜歡,就這樣,又一個河南學子奔赴邊疆。
從河南到新疆,李亞鵬坐了30多個小時的火車。看著車窗外的風景,他暗暗下定決心:來了就要好好幹!
李亞鵬的崗位是給石油勘探井進行漏水修複,以提高出油率。把聚合物和水配成黏稠的膠,工作辛苦而枯燥;出門麵對的,大都是沙漠和戈壁灘。
“說真的,有那麼一瞬間也後悔過,不過現在我已經確定不會離開這裏了。”李亞鵬說,堅持過最初那段時間,適應了環境和氣候,看到自己所學能發揮價值,還是很有成就感的。
在熟悉他的人眼中,李亞鵬是一個有恒心有目標的人。而他覺得,這種理性“來自學校的培養,學校很注重提升我們的職業規劃意識”。
“我們學校共有1000多家校企深度融合的實習就業基地,同學們通過實習提升專業實踐能力、就業競爭力的同時,拓展了職業生涯探索的深度和廣度,職業認知更精準,職業體驗更真實,職業目標更清晰。”河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招生就業處處長劉彥華說,學校還組建了由企業專家、就業導師、頂崗實習指導老師等組成的學習、成長、就業全鏈條指導團隊,幫助同學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成才觀、就業觀。
“作為青年人,我經常思考怎樣實現自己的價值。把青春和夢想安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是我無悔的選擇。”李亞鵬說。
當好工程“把關人”
□本報記者 曹萍
7月5日,烈日當空,在南水北調安陽市西部調水工程水冶鎮施工現場,蘇翔宇戴著安全帽、手拿儀器,順著爬梯小心翼翼地下到深達10米的閥井內檢查設備。不到10分鍾,他再次回到地麵時,豆大的汗珠順著臉頰往下淌。
穿梭於施工現場,緊盯各個環節,采樣、檢測,作為河南省水利第一工程局集團有限公司的質檢員,蘇翔宇整天“泡”在工地上,為工程質量嚴格把關。
“最近大家都沒少曬‘日光浴’,雖然辛苦些,但能夠讓更多安陽市民喝上甘甜的丹江水,很有成就感。”蘇翔宇神情激動、話語樸實。
如今幹勁十足的工作狀態,是兩年前初到工作崗位時的蘇翔宇不曾想到的。
蘇翔宇是河南水利與環境職業學院水利工程係的畢業生。大三進行頂崗實習時,在學校老師的推薦和幫助下,他應聘到了現在的公司。
“當初一聽要到工地上去,心裏還是有點抵觸的,總覺得沒那麼光鮮,工作也會比較枯燥。”蘇翔宇坦言,抱著先完成實習的心態,他加入了項目組。
到了項目組後,公司就給他分配了一個老師“手把手”帶他。跟著經驗豐富的老師深入現場,接觸各個環節,他才發現,自己“看不上”的工地其實並不簡單,這裏麵大有學問、技術含量很高,自己的水平還差得很遠。
聽老師講述他參與過的各種工程、遇到的趣事,自己用所學技術解決施工難題,漸漸地,蘇翔宇感受到了其中的樂趣。
“從設計、施工到成本核算、質量把控,一個工程的完成包含了很多內容,有太多東西要在實踐中去學習和磨練。”蘇翔宇從被動接受到開始主動鑽研。
仿佛推開了一扇新的大門,工地上的風吹日曬、遠離繁華的枯燥乏味在蘇翔宇看來都不再是問題,他一心撲在自我技能提升上,想得最多的問題就是“如何讓自己學得更快、掌握得更好”。
有了奮鬥方向的蘇翔宇,目標越來越清晰:“我現在正在準備二級建造師考試,未來要踏踏實實學習,不斷提升技術,紮根水利事業,在苦幹、實幹中實現自己的理想。”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從左到右依次為 金子涵 王智豪 李亞鵬 蘇翔宇 趙金旗 插圖/周鴻斌
核心提示
“走!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去。”如今,越來越多的優秀青年學子,有了更為多元化的就業選擇。他們有的深入基層、紮根一線,有的學以致用、創新創業,有的駐守邊疆、甘灑熱血,在火熱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讓我們走近幾名高校畢業生,傾聽他們的人生選擇與青春故事。
破“堿”重生育“金果”
□本報記者 馮軍福
7月5日,在蘭考縣三義寨鄉100多畝的鹽堿地裏,到處花草覆蓋,一片鬱鬱蔥蔥,紫色的、黃色的小花點綴其間,不少花枝已開始掛果。
“再過半個多月,這些黑枸杞就成熟了。”種植基地負責人趙金旗笑著對記者說,“在鹽堿地裏種黑枸杞,這條創業路走對了!”
趙金旗今年22歲,是河南職業技術學院園林專業的學生,同時也是一名年輕的創業者。2018年,還在讀中職的他便開啟了創業之路,立誌讓蘭考鹽堿地上長出“金果”。
“這些次生鹽堿地不種可惜,而種上小麥、玉米等作物,不但收成少,還很辛苦。”趙金旗是土生土長的蘭考人,對家鄉有著深厚的感情。為了改變鹽堿地“種而不長、耕而不豐”的現狀,他帶領團隊開始了破“堿”重生的創業曆程。
進入大學後,學校創業指導老師尹霞得知趙金旗返鄉創業的故事後,深受感動,便忙著為他找專家、出謀劃策,進行一對一“把脈問診”。
“我也是蘭考人,看到這群孩子這麼努力上進,也想為家鄉出份力。”尹霞說。
“為了支持學生創業,學校給創業團隊提供了5000元創業扶持資金,還有免費的辦公場地支持,以及3萬至5萬元的創新創業項目成長激勵金。”該校創業學院院長張琳介紹。
在學校老師和農業專家的幫助下,趙金旗經過對比實驗,發現耐鹽堿黑枸杞種植價值最高,不僅能治理鹽堿、防風固沙,還能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此後,他帶領團隊成員深入尋訪甘肅種植基地,從當地引進黑枸杞品種,並成功選育出適種於中原大地的“裕蘭一號”高抗耐鹽堿黑枸杞,其關鍵指標花青素含量遠超新疆野生黑枸杞近2.5倍。
除了培育新品種外,趙金旗還在改良管護技術上不斷下功夫。他發明的低溫保鮮運輸裝置,解決了黑枸杞運輸過程中擠壓爛果的問題,果實損耗降低了13%。目前,團隊已授權實用新型專利4項、軟著1項;累計建立自有苗圃28畝,年產苗木36萬株,自種基地268畝。
創業路上,不忘鄉梓。“目前,我們已經和蘭考584名農戶簽訂種植協議,免費給他們供苗,實行集中收購,降低農戶種植風險。”趙金旗說,今後將繼續向鹽堿地要收益,在荒地建糧倉,以奮鬥書寫無愧於時代的青春華章。
新農人的“莓”好事業
□本報記者 史曉琪
濟源、欒川、山東聊城,馬不停蹄幾地跑,鑽進悶熱的草莓育苗大棚一待就是幾個小時,這就是王智豪這個夏天的工作常態。
“常見的紅顏和章姬草莓10月中下旬上市,地頭批發價是80元到120元一斤,晚1個月到11月中下旬上市,地頭批發價就降到了15元到18元一斤。我們幾地跑著搞高山育苗、冷藏育苗,就是為了讓鄉親們的草莓早上市,多賺錢。”7月5日,河南農業大學畢業生王智豪自豪地說,“我們的草莓促早種植技術全國領先。”
王智豪本科、研究生的專業成績都名列前茅,實習期間表現也很突出,就業時有多種選擇。
為啥選擇到農村就業創業?王智豪笑了:“初一時父母讓我幫忙種土豆,我貪玩不想幹活挨了一頓揍,那時候就想要是有機器幫我幹活就好了。”小小少年懵懵懂懂的夢想,隨著時光的沉澱、學識的增加日益清晰而堅定。特別是本科期間到信陽農村實習,讓他對農業農村農民的感情越發深厚,更加堅定了紮根基層參與鄉村振興的理想。
“我們是大學生,要發揮專業特長,幹農民‘想幹幹不了、幹了幹不好、幹了不劃算’的事兒,領著鄉親們奔向更好的生活。”本著這樣的想法,王智豪埋頭苦幹。那些睡在田間地頭的經曆,那些鑽研技術廢寢忘食的日子,都成了逐夢路上的小插曲。
如今,王智豪擔任商丘市睢縣五河灣鄉村振興示範區河南鳳彩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創建了省級草莓研發平台——河南省草莓新品種培育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引進篩選草莓新品種120多個,是我省草莓圈的大名人。他不僅實現了自己的夢想,還帶動30多名大學畢業生就業創業,帶動4000多名農民增收致富。
王智豪帶領的由平均年齡不足30歲的返鄉大學生構成的青創團隊,還在智慧農業技術裝備研發上大膽探索,研發出灌溉機器人、植保機器人,把科技創新成果應用到田間地頭,為糧食安全和鄉村振興貢獻了青年力量。
前不久,王智豪獲得2022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基層就業卓越獎。他說:“心懷星辰大海,哪裏都是舞台。新時代的農村充滿希望,大有可為。”
“鏗鏘玫瑰”綻放邊疆
□本報記者 馮軍福
大學畢業前,鄭州師範學院學生金子涵選擇了一條特殊的就業路——參軍入伍。
一年前,金子涵毅然剪去長發,脫下裙裝穿戎裝,成了新疆喀什某部隊戰士。
“我就想當兵,這是我一直以來的夢想。”今年22歲的金子涵,看起來有些文弱,一說話卻語氣堅定。2018年,她考取鄭州師範學院社會工作專業,成為大學本科生。2022年9月,在父母的支持下,她在新鄉市原陽縣應征入伍,經過一番選拔,成為我國陸軍某部隊的一名女兵。
遠離家鄉,來到邊疆,金子涵直言“從不後悔”。她說,自己以前其實挺戀家的,剛開始也會想家抹眼淚,後來她開始寫信、寫日記,有的寫給父母,有的寫給自己。一字一句、一言一語,把每天的成長記錄下來,感覺特別有成就感。
雖然從小就能吃苦,也做好了充分的心理準備,但剛到部隊,她便感受到軍營的不一樣。“就拿站軍姿來說,半小時起步,站完兩條腿累得酸疼,雙手也腫了一圈。”金子涵說,冬天站崗時,頭發、睫毛上都掛滿了冰碴子;夏天訓練一上午,挽起袖子的胳膊便曬出了反差色。
她至今仍記得第一次站夜崗時的情景。那是個寒冷的冬夜,當被戰友從睡夢中叫醒時,整個人還是蒙的,但冰冷的空氣很快讓她清醒。站在祖國邊疆的大地上,望著遠處無邊無際的黑暗,點點燈火像散落在銀河中的星光,她的內心陡然生出“守護國土”的自豪感。“就是在那一刻,我真正體會到了成為一名軍人的意義。”金子涵說。
為了苦練專業和體能,每天除了3公裏的常規訓練外,金子涵還要背著5公斤的背囊負重跑,手上和腳上也都磨出了血泡。她說,和其他同學就業相比,部隊的訓練雖然艱苦,但這裏讓她得到很多鍛煉,覺得以前遇到的挫折和困難都不算什麼。
從大學校園到軍營,金子涵以青春之肩扛起保家衛國的重任,把最美芳華獻給祖國邊疆。“我不後悔自己的選擇,能為國家、為部隊奉獻青春,我感到很幸福!”金子涵說。
我在新疆采石油
□本報記者 史曉琪
“想了一個晚上,我決定到新疆工作,第二天就坐上火車走了。”7月4日,電話那端,河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應屆畢業生李亞鵬說話幹脆利索,有著河南人的直爽和年輕人的熱血,讓人不由感歎“年輕真好”。
李亞鵬就職的單位巴州奧通油田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對他來說並不陌生。大三那年,他就在那裏實習。畢業找工作時,父親對他說:“男孩子就要出去闖一闖,邊疆需要年輕人,工作崗位你也熟悉順手,可以考慮一下。”家人支持,他也喜歡,就這樣,又一個河南學子奔赴邊疆。
從河南到新疆,李亞鵬坐了30多個小時的火車。看著車窗外的風景,他暗暗下定決心:來了就要好好幹!
李亞鵬的崗位是給石油勘探井進行漏水修複,以提高出油率。把聚合物和水配成黏稠的膠,工作辛苦而枯燥;出門麵對的,大都是沙漠和戈壁灘。
“說真的,有那麼一瞬間也後悔過,不過現在我已經確定不會離開這裏了。”李亞鵬說,堅持過最初那段時間,適應了環境和氣候,看到自己所學能發揮價值,還是很有成就感的。
在熟悉他的人眼中,李亞鵬是一個有恒心有目標的人。而他覺得,這種理性“來自學校的培養,學校很注重提升我們的職業規劃意識”。
“我們學校共有1000多家校企深度融合的實習就業基地,同學們通過實習提升專業實踐能力、就業競爭力的同時,拓展了職業生涯探索的深度和廣度,職業認知更精準,職業體驗更真實,職業目標更清晰。”河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招生就業處處長劉彥華說,學校還組建了由企業專家、就業導師、頂崗實習指導老師等組成的學習、成長、就業全鏈條指導團隊,幫助同學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成才觀、就業觀。
“作為青年人,我經常思考怎樣實現自己的價值。把青春和夢想安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是我無悔的選擇。”李亞鵬說。
當好工程“把關人”
□本報記者 曹萍
7月5日,烈日當空,在南水北調安陽市西部調水工程水冶鎮施工現場,蘇翔宇戴著安全帽、手拿儀器,順著爬梯小心翼翼地下到深達10米的閥井內檢查設備。不到10分鍾,他再次回到地麵時,豆大的汗珠順著臉頰往下淌。
穿梭於施工現場,緊盯各個環節,采樣、檢測,作為河南省水利第一工程局集團有限公司的質檢員,蘇翔宇整天“泡”在工地上,為工程質量嚴格把關。
“最近大家都沒少曬‘日光浴’,雖然辛苦些,但能夠讓更多安陽市民喝上甘甜的丹江水,很有成就感。”蘇翔宇神情激動、話語樸實。
如今幹勁十足的工作狀態,是兩年前初到工作崗位時的蘇翔宇不曾想到的。
蘇翔宇是河南水利與環境職業學院水利工程係的畢業生。大三進行頂崗實習時,在學校老師的推薦和幫助下,他應聘到了現在的公司。
“當初一聽要到工地上去,心裏還是有點抵觸的,總覺得沒那麼光鮮,工作也會比較枯燥。”蘇翔宇坦言,抱著先完成實習的心態,他加入了項目組。
到了項目組後,公司就給他分配了一個老師“手把手”帶他。跟著經驗豐富的老師深入現場,接觸各個環節,他才發現,自己“看不上”的工地其實並不簡單,這裏麵大有學問、技術含量很高,自己的水平還差得很遠。
聽老師講述他參與過的各種工程、遇到的趣事,自己用所學技術解決施工難題,漸漸地,蘇翔宇感受到了其中的樂趣。
“從設計、施工到成本核算、質量把控,一個工程的完成包含了很多內容,有太多東西要在實踐中去學習和磨練。”蘇翔宇從被動接受到開始主動鑽研。
仿佛推開了一扇新的大門,工地上的風吹日曬、遠離繁華的枯燥乏味在蘇翔宇看來都不再是問題,他一心撲在自我技能提升上,想得最多的問題就是“如何讓自己學得更快、掌握得更好”。
有了奮鬥方向的蘇翔宇,目標越來越清晰:“我現在正在準備二級建造師考試,未來要踏踏實實學習,不斷提升技術,紮根水利事業,在苦幹、實幹中實現自己的理想。”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