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時政要聞 > 正文

時政要聞

向著新目標 奮楫再出發——省委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第二期讀書班側記
更新時間:2023-6-29 8:37:14    來源:大河網

  □本報記者 劉嬋 張笑聞

  夏日炎炎,驕陽似火。在省委黨校,學習的氛圍同樣火熱。6月25日至28日,省委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第二期讀書班在這裏舉辦。

  在全省第一批主題教育總體時間過半、各項工作紮實推進的關鍵時刻,此次讀書班聚焦“重實踐、建新功”,圍繞“以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南實踐”開展學習研討,持續以學鑄魂、以學增智、以學正風、以學促幹,切實解決實踐層麵的問題,真正錘煉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本領。

  學有所感,全麵深入理解中國式現代化

  6月25日的專題黨課開宗明義:中國式現代化是強國建設、民族複興的唯一正確道路,我們必須倍加珍惜、始終堅持。

  在為期4天的讀書班上,第一批主題教育單位黨組(黨委)主要負責同誌等“關鍵少數”,通過專題黨課、專題輔導、集體研討、個人自學等多種形式的學習,對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有了更全麵、係統、深刻的理解。

  “在全省主題教育縱深推進的關鍵時期,省委舉辦第二期讀書班,正當其時。”省交通運輸廳黨組書記、廳長高建立表示,經過認真學習研討、聆聽專家授課,對結合交通職責定位、如何以高質量發展當好現代化開路先鋒有了更加深入的體會。

  “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目的就在於運用,在於把這一思想的世界觀、方法論和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轉化為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省委組織部副部長、省委老幹部局局長呂娜說。

  “理論學習切忌淺嚐輒止、囫圇吞棗、不求甚解。”一位學員在筆記本上,工工整整記下自己的學習心語。在一次次深入探討、授課解惑中,學員們對思想的領悟在思索中深化,對規律的認知在碰撞中升華。

  學有所得,對標先進奮力實現彎道超車

  在結業式上,有幾位學員在交流發言中都提到了我省黨政代表團赴廣東、湖北學習考察的學習之旅、合作之旅。

  “廣東區域創新綜合能力連續6年全國第一,湖北科技創新綜合實力位居中部首位,硬實力強勁。”目睹豫粵兩省在抓創新促發展方麵取得的成績後,學員們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使命感、緊迫感愈發強烈。

  不進則退,慢進亦退,不創新必退。“必須把創新‘當成天大的事來辦’,把製造業這個‘吃飯’的家當做優做強,在營商環境這個‘軟實力’上不斷加碼,我省的高質量發展才有出路、才有前途。”省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馬健說。

  在省商務廳黨組書記、廳長王振利的彙報材料上,“開放”“消費”“招商”等關鍵詞出現次數最多。

  “通過這次學習和廣東考察之行,我深刻感受到要把製度型開放作為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舉措,以產業招商為構建現代化產業體係提供支撐,把擴大消費作為拉動經濟發展的第一動力,加快建設開放強省。”王振利表示。

  學有所用,善作善成推進新型工業化

  近年來,河南在“六新”領域頻頻布局:前瞻打造“河南鏈”,超硬材料創下多項“第一”,加快建設“鄭汴洛濮”氫走廊……解答現代化河南建設“新”的方程式,迫切需要大家有新思路、新辦法、新作為,才可能有百尺竿頭的更進一步。

  “推進新型工業化,關鍵要靠新基建、新技術、新材料、新裝備、新產品、新業態來帶動引領、增勢賦能,作為國企,我們責無旁貸。”中國平煤神馬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毛說,將進一步聚焦集成電路、碳基新材料、高強尼龍、新能源等優勢和潛力產業,持續向中高端領域轉型升級。

  在新賽道跑出加速度,人才是重要支撐。河南科技大學黨委書記王洪彬表示:要抓住新型工業化建設這一重大機遇,發揮產學研合作緊密的優勢,主動作為,在農機裝備、先進製造、新材料等領域引育更多一流人才、產出更多成果,為河南發展增添動能。

  宏偉藍圖,展現光明前景;偉大征程,召喚新的進發。整裝再出發,既需要久久為功、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定力,也需要敢作敢為、直掛雲帆濟滄海的魄力。在現代化河南建設新征程上,我們每個人都是答卷人、見證者。

文章編輯:趙銀岷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向著新目標 奮楫再出發——省委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第二期讀書班側記
2023-6-29 8:37:14    來源:大河網

  □本報記者 劉嬋 張笑聞

  夏日炎炎,驕陽似火。在省委黨校,學習的氛圍同樣火熱。6月25日至28日,省委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第二期讀書班在這裏舉辦。

  在全省第一批主題教育總體時間過半、各項工作紮實推進的關鍵時刻,此次讀書班聚焦“重實踐、建新功”,圍繞“以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南實踐”開展學習研討,持續以學鑄魂、以學增智、以學正風、以學促幹,切實解決實踐層麵的問題,真正錘煉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本領。

  學有所感,全麵深入理解中國式現代化

  6月25日的專題黨課開宗明義:中國式現代化是強國建設、民族複興的唯一正確道路,我們必須倍加珍惜、始終堅持。

  在為期4天的讀書班上,第一批主題教育單位黨組(黨委)主要負責同誌等“關鍵少數”,通過專題黨課、專題輔導、集體研討、個人自學等多種形式的學習,對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有了更全麵、係統、深刻的理解。

  “在全省主題教育縱深推進的關鍵時期,省委舉辦第二期讀書班,正當其時。”省交通運輸廳黨組書記、廳長高建立表示,經過認真學習研討、聆聽專家授課,對結合交通職責定位、如何以高質量發展當好現代化開路先鋒有了更加深入的體會。

  “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目的就在於運用,在於把這一思想的世界觀、方法論和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轉化為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省委組織部副部長、省委老幹部局局長呂娜說。

  “理論學習切忌淺嚐輒止、囫圇吞棗、不求甚解。”一位學員在筆記本上,工工整整記下自己的學習心語。在一次次深入探討、授課解惑中,學員們對思想的領悟在思索中深化,對規律的認知在碰撞中升華。

  學有所得,對標先進奮力實現彎道超車

  在結業式上,有幾位學員在交流發言中都提到了我省黨政代表團赴廣東、湖北學習考察的學習之旅、合作之旅。

  “廣東區域創新綜合能力連續6年全國第一,湖北科技創新綜合實力位居中部首位,硬實力強勁。”目睹豫粵兩省在抓創新促發展方麵取得的成績後,學員們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使命感、緊迫感愈發強烈。

  不進則退,慢進亦退,不創新必退。“必須把創新‘當成天大的事來辦’,把製造業這個‘吃飯’的家當做優做強,在營商環境這個‘軟實力’上不斷加碼,我省的高質量發展才有出路、才有前途。”省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馬健說。

  在省商務廳黨組書記、廳長王振利的彙報材料上,“開放”“消費”“招商”等關鍵詞出現次數最多。

  “通過這次學習和廣東考察之行,我深刻感受到要把製度型開放作為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舉措,以產業招商為構建現代化產業體係提供支撐,把擴大消費作為拉動經濟發展的第一動力,加快建設開放強省。”王振利表示。

  學有所用,善作善成推進新型工業化

  近年來,河南在“六新”領域頻頻布局:前瞻打造“河南鏈”,超硬材料創下多項“第一”,加快建設“鄭汴洛濮”氫走廊……解答現代化河南建設“新”的方程式,迫切需要大家有新思路、新辦法、新作為,才可能有百尺竿頭的更進一步。

  “推進新型工業化,關鍵要靠新基建、新技術、新材料、新裝備、新產品、新業態來帶動引領、增勢賦能,作為國企,我們責無旁貸。”中國平煤神馬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毛說,將進一步聚焦集成電路、碳基新材料、高強尼龍、新能源等優勢和潛力產業,持續向中高端領域轉型升級。

  在新賽道跑出加速度,人才是重要支撐。河南科技大學黨委書記王洪彬表示:要抓住新型工業化建設這一重大機遇,發揮產學研合作緊密的優勢,主動作為,在農機裝備、先進製造、新材料等領域引育更多一流人才、產出更多成果,為河南發展增添動能。

  宏偉藍圖,展現光明前景;偉大征程,召喚新的進發。整裝再出發,既需要久久為功、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定力,也需要敢作敢為、直掛雲帆濟滄海的魄力。在現代化河南建設新征程上,我們每個人都是答卷人、見證者。

文章編輯:趙銀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