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要聞
佩香囊是端午節傳統習俗之一,端午香包的製作技藝也是一項傳承已久非物質文化遺產,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位“香包奶奶”。
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香包傳承人 蘆愛玲:端午節到了,咱們大家一起做一個端午香包。
用這根線對著這根線,看成了吧。
學員 李愛華:蘆老師講的特別仔細,備課認真,像她這麼大的年齡,PPT做的非常好。
學員 胡嶺恩:今天跟著蘆老師學會了端午香包的製作、感覺收獲滿滿,準備回去後給每個家人都做一個。
我叫蘆愛玲,今年67歲了,從小看著奶奶做香包長大的,六、七歲第一次跟我母親用五彩線纏小粽子香包,我繼承了奶奶做香包布藝玩偶的技藝。
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香包傳承人 蘆愛玲:在最早的時期,人們發現田野有芳香氣味的植物上它沒有蚊蟲,就把芳香的那些植物給它收集在一起,用布包起來放在身上,隨身攜帶防蚊蟲,這就是最早的香包。
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香包傳承人 蘆愛玲:(記者)這些都是你自己做的嗎?
是呀,尤其時候這個小動物的香包,特別受三歲以下的孩子喜歡,但是這些孩子呢因為年齡太小,他不願意把香包帶在身上,怎麼辦呢?我就把香包和玩具結合了起來。
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香包傳承人 蘆愛玲:這是我今年專門設計的一對,叫無憂兔,它抱的是紅蘿卜、這個抱的是白菜,有吃有花。
在不斷的創新中,我逐步地把這項民間傳統技藝運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比如項鏈、耳環、手鏈等這些可以戴在我們身上,讓古老的香包為現代所用。
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香包傳承人 蘆愛玲:我現在最大的心願就是把這門手藝傳承下去,我每星期都會去學校和社區給他們上課,還經常做一些公益演講,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我有義務有責任把香包文化傳遞給每一個人。
最近有一件事讓我非常開心,就是我要收第四個徒弟了,她們都非常熱愛中國傳統文化,我也願意把這項民間技藝傳給她們。
學員 崔棟:整個學習的過程,會讓我感覺到中國文化的一種親近感,包括它的博大精深性,我是非常希望以身作則地把香包從古至今的這種文化的文脈也好,或者發展也好,去傳承下去。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佩香囊是端午節傳統習俗之一,端午香包的製作技藝也是一項傳承已久非物質文化遺產,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位“香包奶奶”。
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香包傳承人 蘆愛玲:端午節到了,咱們大家一起做一個端午香包。
用這根線對著這根線,看成了吧。
學員 李愛華:蘆老師講的特別仔細,備課認真,像她這麼大的年齡,PPT做的非常好。
學員 胡嶺恩:今天跟著蘆老師學會了端午香包的製作、感覺收獲滿滿,準備回去後給每個家人都做一個。
我叫蘆愛玲,今年67歲了,從小看著奶奶做香包長大的,六、七歲第一次跟我母親用五彩線纏小粽子香包,我繼承了奶奶做香包布藝玩偶的技藝。
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香包傳承人 蘆愛玲:在最早的時期,人們發現田野有芳香氣味的植物上它沒有蚊蟲,就把芳香的那些植物給它收集在一起,用布包起來放在身上,隨身攜帶防蚊蟲,這就是最早的香包。
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香包傳承人 蘆愛玲:(記者)這些都是你自己做的嗎?
是呀,尤其時候這個小動物的香包,特別受三歲以下的孩子喜歡,但是這些孩子呢因為年齡太小,他不願意把香包帶在身上,怎麼辦呢?我就把香包和玩具結合了起來。
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香包傳承人 蘆愛玲:這是我今年專門設計的一對,叫無憂兔,它抱的是紅蘿卜、這個抱的是白菜,有吃有花。
在不斷的創新中,我逐步地把這項民間傳統技藝運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比如項鏈、耳環、手鏈等這些可以戴在我們身上,讓古老的香包為現代所用。
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香包傳承人 蘆愛玲:我現在最大的心願就是把這門手藝傳承下去,我每星期都會去學校和社區給他們上課,還經常做一些公益演講,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我有義務有責任把香包文化傳遞給每一個人。
最近有一件事讓我非常開心,就是我要收第四個徒弟了,她們都非常熱愛中國傳統文化,我也願意把這項民間技藝傳給她們。
學員 崔棟:整個學習的過程,會讓我感覺到中國文化的一種親近感,包括它的博大精深性,我是非常希望以身作則地把香包從古至今的這種文化的文脈也好,或者發展也好,去傳承下去。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