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時政要聞 > 正文

時政要聞

古村研學煥新顏——“美麗鄉村 設計河南”係列調研之四
更新時間:2023-6-19 10:24:13    來源:大河網-河南日報

俯瞰欒川縣潭頭鎮大王廟村古村落。受訪者供圖

  “棋局”因“設計”而走活

  ●打造仿古商業街,將村中留守婦女做的傳統布鞋、手工藝人做的泥陶等開發成特色文創產品向外推廣

  ●打造具有民國風和窯洞風相結合的四合院高端民宿

  ●對當地農民種植的小米、玉米等優質農產品進行品牌化經營,帶動周邊農副產品發展,通過線上、線下銷售模式,僅2022年銷售額就達80餘萬元

  □本報記者 田宜龍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吉小平 本報通訊員 李秀一

  6月17日,走進欒川縣潭頭鎮大王廟村,曆史的滄桑與厚重撲麵而來。牌坊矗立村頭,石獅鎮守古橋,古樹掩映老宅,步道曲徑通幽,一座廣場後,國立河南大學抗戰時期潭頭辦學舊址紀念館映入眼簾。這座沉寂多年的古村落,通過設計提升又重新進入大眾視野,吸引遊客來到這裏,聽它訴說一段悠久古老的曆史。

  大王廟,曆史上曾叫“文曲村”,以石橋、古樹、老井、老宅而名揚鄉裏,出了不少文化名人。抗戰時期,國立河南大學曾在此流亡辦學。大王廟也因此獲評“中國傳統村落”。

  “大王廟的開發不可謂不下功夫,卻一直不溫不火。”潭頭鎮黨委書記李向珂坦言,當地在古村落保護修複、村莊基礎設施提升方麵投入了大量資源,大王廟的形象和硬件都得到極大提升,然而囿於業態和運營缺失,卻一直藏在深閨人未識。

  去年開春,一紙“來欒川,做綠水青山合夥人”的鄉村運營招募令麵向全國發布。得知鄉村運營招募的消息,長期關注研學領域的石彩芳第一時間奔赴老家考察。遍訪山村之後,石彩芳選擇了大王廟,認為大王廟的文化仿佛就是為研學基地量身定製的。

  “‘研學’二字一語點破了夢中人。”李向珂說,以前的思維有點“軸”,就死死盯住鄉村遊的大盤子;研學,則是向一個細分領域發力,抓住了,定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很快,雙方一拍即合,石彩芳順利簽約成為大王廟的鄉村運營師。

  “起初隻是想做研學基地,但是來的時間長了,對村子的感情也越來越深。”石彩芳笑著說。在發展研學的同時,對村子進行了整體規劃設計,打造特色民宿和自然景觀,全麵挖掘鄉村文化價值、美學價值、生態價值和經濟價值。

  大王廟村的“棋局”因“設計”而走活——打造仿古商業街,將村中留守婦女做的傳統布鞋、手工藝人做的泥陶等開發成特色文創產品向外推廣;打造具有民國風和窯洞風相結合的四合院高端民宿;對當地農民種植的小米、玉米等優質農產品進行品牌化經營,帶動周邊農副產品發展,通過線上、線下銷售模式,僅2022年銷售額就達80餘萬元。

  鄉親們沒想到,農事研學讓農產品賣出了好價錢;紅色研學以紅色劇本殺的形式,盤活了閑置的河大潭頭辦學紀念館、鄉愁民俗館。如今,村民們在家門口就能就業分紅,集體經濟收入更是打著滾往上翻。

  “方法不對頭,累死老黃牛;方法對了頭,一步一層樓。”大王廟村黨支部書記楊國鋒感慨地說。

  在大王廟村百芳研學基地,石彩芳正忙著籌備紅色研學活動,布置網紅打卡點。“我們希望以研學活動為契機,帶動全村資源活起來,形成良好的示範帶動效應,讓家鄉成為更多人的‘詩和遠方’。”談及未來,石彩芳信心滿滿。

  如今,古樸的村落因設計而煥發新顏,滄桑與厚重中迸發出新的活力。

文章編輯:劉鳴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古村研學煥新顏——“美麗鄉村 設計河南”係列調研之四
    2023-6-19 10:24:13    來源:大河網-河南日報

    俯瞰欒川縣潭頭鎮大王廟村古村落。受訪者供圖

      “棋局”因“設計”而走活

      ●打造仿古商業街,將村中留守婦女做的傳統布鞋、手工藝人做的泥陶等開發成特色文創產品向外推廣

      ●打造具有民國風和窯洞風相結合的四合院高端民宿

      ●對當地農民種植的小米、玉米等優質農產品進行品牌化經營,帶動周邊農副產品發展,通過線上、線下銷售模式,僅2022年銷售額就達80餘萬元

      □本報記者 田宜龍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吉小平 本報通訊員 李秀一

      6月17日,走進欒川縣潭頭鎮大王廟村,曆史的滄桑與厚重撲麵而來。牌坊矗立村頭,石獅鎮守古橋,古樹掩映老宅,步道曲徑通幽,一座廣場後,國立河南大學抗戰時期潭頭辦學舊址紀念館映入眼簾。這座沉寂多年的古村落,通過設計提升又重新進入大眾視野,吸引遊客來到這裏,聽它訴說一段悠久古老的曆史。

      大王廟,曆史上曾叫“文曲村”,以石橋、古樹、老井、老宅而名揚鄉裏,出了不少文化名人。抗戰時期,國立河南大學曾在此流亡辦學。大王廟也因此獲評“中國傳統村落”。

      “大王廟的開發不可謂不下功夫,卻一直不溫不火。”潭頭鎮黨委書記李向珂坦言,當地在古村落保護修複、村莊基礎設施提升方麵投入了大量資源,大王廟的形象和硬件都得到極大提升,然而囿於業態和運營缺失,卻一直藏在深閨人未識。

      去年開春,一紙“來欒川,做綠水青山合夥人”的鄉村運營招募令麵向全國發布。得知鄉村運營招募的消息,長期關注研學領域的石彩芳第一時間奔赴老家考察。遍訪山村之後,石彩芳選擇了大王廟,認為大王廟的文化仿佛就是為研學基地量身定製的。

      “‘研學’二字一語點破了夢中人。”李向珂說,以前的思維有點“軸”,就死死盯住鄉村遊的大盤子;研學,則是向一個細分領域發力,抓住了,定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很快,雙方一拍即合,石彩芳順利簽約成為大王廟的鄉村運營師。

      “起初隻是想做研學基地,但是來的時間長了,對村子的感情也越來越深。”石彩芳笑著說。在發展研學的同時,對村子進行了整體規劃設計,打造特色民宿和自然景觀,全麵挖掘鄉村文化價值、美學價值、生態價值和經濟價值。

      大王廟村的“棋局”因“設計”而走活——打造仿古商業街,將村中留守婦女做的傳統布鞋、手工藝人做的泥陶等開發成特色文創產品向外推廣;打造具有民國風和窯洞風相結合的四合院高端民宿;對當地農民種植的小米、玉米等優質農產品進行品牌化經營,帶動周邊農副產品發展,通過線上、線下銷售模式,僅2022年銷售額就達80餘萬元。

      鄉親們沒想到,農事研學讓農產品賣出了好價錢;紅色研學以紅色劇本殺的形式,盤活了閑置的河大潭頭辦學紀念館、鄉愁民俗館。如今,村民們在家門口就能就業分紅,集體經濟收入更是打著滾往上翻。

      “方法不對頭,累死老黃牛;方法對了頭,一步一層樓。”大王廟村黨支部書記楊國鋒感慨地說。

      在大王廟村百芳研學基地,石彩芳正忙著籌備紅色研學活動,布置網紅打卡點。“我們希望以研學活動為契機,帶動全村資源活起來,形成良好的示範帶動效應,讓家鄉成為更多人的‘詩和遠方’。”談及未來,石彩芳信心滿滿。

      如今,古樸的村落因設計而煥發新顏,滄桑與厚重中迸發出新的活力。

    文章編輯:劉鳴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