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輿論關切必須實事求是|焦點網談
更新時間:2023-6-18 10:13:34 來源:今豫網言
是鼠頭,不是鴨脖!6月17日,“江西工職院‘6·1’食品安全事件”聯合調查組通報,據專家判定,異物為老鼠類齧齒動物頭部。南昌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已吊銷涉事食堂食品經營許可證,對涉事企業和法定代表人頂格處罰。下一步,將依法依規嚴肅處理江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南昌高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昌東分局等相關責任單位、涉事企業和責任人,並在全省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整治,抓好源頭治理,切實保障人民群眾食品安全。
實際上,辨別是鼠頭還是鴨脖並不難,但因為相關單位捂蓋子、和稀泥,不作為、亂作為,竟成為一樁懸而不決的疑案,以至於要依靠省級聯合調查組驅散迷霧、還原真相。回顧此次事件,不僅浪費了大量社會資源和行政資源,而且嚴重損害了部門公信和地方形象,可謂損失慘重、教訓深刻。
一
在移動互聯網條件下,科學引導網絡輿論,是擺在各級領導幹部麵前的現實課題,更是檢驗治理能力和工作作風的現實考題。可是在實踐中,一些地方和部門麵對輿情卻顯得手足無措,錯誤百出。遇到問題“捂蓋子”。在麵對突發問題時,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解決問題,而是試圖“解決”提出問題的人。問題是,如果不能及時還原真相,難免會使小事拖大、矛盾激化,即使當事人迫於壓力而改口,也很難贏得輿論的支持,甚至是成為相關部門“捂字當頭”的又一佐證。回應全靠“一張嘴”。互聯網上一些事件發生後,很容易引起民眾的猜測、懷疑和恐慌。政府信息越透明,表態越及時,謠言就越無處藏身。但如果回應全靠“一張嘴”,沒有真憑實據來平息輿論,一件事情的質疑還會持續質疑下去。如果不回應公眾最關切的關鍵信息,最終事情可能會淡下去,但不會消失。因為互聯網是有記憶的,給地方帶來的公信力損傷是持續的。
息事寧人“瞎糊弄”。及時、準確、客觀、全麵,是回應突發公共事件的基本準則。現實中,因為某些部門迷戀於捂蓋子,往往會錯失及時發布的時間和機會。待到小事拖大之後,傳言四起、公信受損,蓋子實在捂不住了,相關部門不得不倉皇回應。由此,很容易將錯就錯、避重就輕,試圖以糊弄式回應安撫公共情緒。然而,伴隨著事態的不斷擴大,涉事部門的一舉一動都會充分暴露在公共視野中,糊弄式回應很容易被戳破,並因此導致矛盾進一步升級。倉促結論“亂作為”。當涉事部門和網絡輿論各執一詞的時候,相關監督管理部門的及時介入,是平息輿論風波的關鍵環節。職能部門不能隻是對事件作壁上觀,不作為;更不能不分青紅皂白替涉事單位“背書”,亂作為。有態度,沒辦法;有結論,沒證據。職能部門的這種表現,是導致事態不斷惡化,讓事故演變為輿論風波的一個重要因素。罔顧事實“反常識”。麵對輿情危機的不斷擴大,涉事部門及時止損的最好方式永遠是即刻披露事實真相,以紮實的調查去支撐觀點,以誠懇的態度去尋求理解。但是,有些部門或礙於麵子,或出於對部門形象的維護,罔顧事實真相和公眾情感,選擇硬剛公共情緒,終不免一步錯、步步錯,乃至滿盤皆輸、無可挽回。
中國曆史上曾有指鹿為馬的典故,在大眾心目中,這種事情是荒誕而且可怕的。眾目睽睽之下,如果重現指鹿為馬的悲劇,無視大眾的智商與眼睛,帶來的公信力傷害是非常大的。無論在什麼職位上做領導和負責人,都要十分清楚:回應輿論關切必須實事求是。一旦遇到事情,實事求是是最安全、風險最小的做法和選擇,事情越敏感,越要這樣。“欲蓋”往往“彌彰”,“怕事”難免“惹事”,實事求是才是化解矛盾、平息紛爭的最佳途徑。
實事。在信息無處不在、無所不及、無人不用的當下,“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這句話格外真切。沒有什麼事情能瞞過群眾的眼睛,也沒有什麼比試圖捂住群眾的眼睛更加容易激化矛盾。察實情、辦實事,以事實為依托,用證據去說話,才能及時回應輿論關切,有效化解輿論紛爭。求是。麵對紛繁蕪雜的信息,求是既是一種方法論,也是一種基本功。很多時候,公眾想要得到的不僅僅是一個觀點,更是想要看到支撐觀點的事實和邏輯。“求”得穩健,才能抽絲剝繭,將事實真相呈現於公眾麵前。“求”得清楚,才能講得明白,進而達成共識,引導輿論。共情。網友關注熱點事件,不僅僅是想了解事實真相,同時也是樸素正義的自然流露。對於相關部門來說,正是拉近網民距離,凝聚網絡共識的有利時機。要拉近距離而不是製造距離,首先就要了解網友訴求、安撫網友情緒,而不是居高臨下,試圖以聲勢壓倒對方。每一次熱點事件,都不失為對走好網絡群眾路線的一次檢驗。關鍵在於,能否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這一麵,以共情的方式與群眾同頻共振,進而切切實實履行好黨和人民賦予我們的職責。“民生利益無小事”,這絕不是一句輕飄飄的口號。麵對民生與民聲,既要主動作為,更要善作善為,這不僅是能力問題,更是態度問題。隻有真正將公眾利益放在心上,才能主動將責任扛在肩上,有效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網絡清朗與社會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