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要聞
如果平橋區是一本畫冊,那麼閃耀在山水之間的“美麗鄉村”便是它最靚麗的章節。
“看新集,遊郝堂,中國鄉建看信陽。”“平橋遊一遊,遠離憂與愁,一杯茶,一口酒,見了老鄉不想走。”提到美麗鄉村建設,信陽市平橋區的孫先生滿嘴順口溜。在他心裏,平橋區的一山一水、一村一景都有萬般風情。“熱情的老鄉還會邀請你品嚐他們種的果子,釀的美酒,醃的醬菜,泡的綠茶……”
大埠口·豫見江南田園綜合體項目。人民網 程明輝攝
綠樹濃蔭,曲徑通幽。盛夏時節,平橋區明港鎮新集村籠罩在一片清涼之中。小布瓦、清水牆、狗頭門樓木格窗,一棟棟充滿韻律的豫南民居整潔明麗,微風吹過,空氣中隱隱飄散著美酒的清香。
“嚐嚐我釀造的高粱酒,這可是信陽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在賀家老酒非遺工坊,傳承人何建成捧出一壇純糧老酒,給客人們逐一滿上。抿上一小口,酒香濃鬱,口感醇厚。
新集村,這是一座“被幹淨喚醒的村莊”,如今頭頂國家“美麗宜居村莊”“環境整治示範村”“特色景觀旅遊名鎮名村”等諸多光環。
然而,誰能想到新集村曾是典型的“髒亂村”,隻要有坑的地方,不是汙水坑,就是垃圾坑。汙水靠蒸發,垃圾靠風刮。2014年以來,該村從“搞幹淨、放整齊”做起,通過盤活廢棄的“空心院落”,改造出“三院七坊”等一批文化設施,提升了鄉村文化品位;大力發展生態觀光農業,打造出3000多畝的油菜花、荷花、紅高粱和紫雲英等觀光帶,形成了“四季有花,換季有果”的田園景色;積極培育農家餐飲、民宿、文創產品、特色農產品等,豐富了遊客出遊體驗。
孩子們在胡寨村馬媽媽農場裏種植水培蔬菜。受訪者供圖
“短短幾年,田園變公園,產品變商品,民房變客房。”新集村美麗鄉村建設指揮部吳金輝自豪地說,“去年春季到秋季,約有十萬遊客來到這裏品嚐農家美食,品味濃鬱鄉愁,體驗別致民宿,尋找童年的記憶和家鄉的味道。”
柔莖柄圓蓋,碧綠出清泚。夏日,是郝堂村最美的季節。尋一茶社,沏上一壺綠茶,賞接天蓮葉,聽鳥鳴啁啾。這裏青山巍巍,溪水潺潺,村舍民居自然散落,荷塘古樹相映成趣。青石路旁,老鄉正在叫賣瓜果特產;溪流之上,遊客忙著戲水捉魚。
郝堂村荷花飄香,民居如畫。受訪者供圖
“郝堂村三麵環山,一麵環水,也被300多畝的荷塘和小溪環繞,整體環境儼然一幅濃墨淡彩的水墨丹青,就如山水畫一樣。”郝堂村第一書記王亞男介紹,“郝堂是一座‘畫家畫出來的小村’”。
據介紹,2011年,畫家孫君偶然來到郝堂村,在挨家挨戶走訪過程中,他根據每戶村民原有房屋的位置和特點,為他們作出改造設計並得到廣泛認可。
在改造過程中,郝堂村充分利用鄉村山水風光、曆史人文等特色,秉承著“三尊四不”原則,即尊重自然環境、尊重村莊肌理、尊重群眾意願,不挖山、不扒房、不砍樹、不填塘,在保留村莊原始風貌的同時,引入了現代設施和功能,促進農業、文化、旅遊產業縱深融合發展,郝堂從一個即將消失的小村落蝶變成聞名全國的美麗鄉村。
五裏鎮大堰村鄉建博覽園一角。受訪者供圖
鄉村美了,設施完善了,遊客隨之絡繹不絕,村民自製的辣椒醬等特產也成了熱銷產品。2014年,郝堂村被住建部列入全國第一批“美麗宜居村莊示範”名單,被農業部確定為全國“美麗鄉村”首批創建試點鄉村。
“六一”期間,在平昌關鎮胡寨村馬媽媽農場,孩子們化身小小農夫,饒有興致地體驗水培蔬菜種植,有的負責運送,有的負責栽培,蔬菜大棚內一派忙碌景象。
“為什麼離開土地也能種菜,太神奇了!”“長熟後,我要嚐嚐自己種的菜好吃不好吃。”“能不能一邊種菜,一邊養魚養蝦呢?”“糧食和水果能不能用水培呀?”……栽培過程中,孩子們的好奇心被紛紛激發。
“這裏既是特色現代農場,也是中小學生社會實踐教育基地。”農場負責人馬超表示,“研學課堂讓孩子參與其中,學在其中,樂在其中,並在生態自然體係下,學會自立、自強、自信、自理等綜合素養。”
據了解,馬媽媽農場成立於2012年,從種植水稻、小麥開始,經過十餘年的發展,已完成從傳統農業轉型到特色農業、現代農業,並逐步融合升級為集鄉村旅遊為一體的新型農業綜合體,實現了胡寨村“傳統農業”與“生態休閑旅遊農業”發展的無縫對接。
在平橋區出山店水庫北壩頭甘岸辦事處孔莊、徐堂兩村,有一賞花好去處。每逢節假日,這裏遊人如織。
這就是集農業、文化、旅遊於一體的“大埠口·豫見江南”田園綜合體項目,走進園區,仿佛置身於花海之中。
七大花海是項目的靈魂。880畝的櫻花園,萬株櫻樹搖曳生姿;300餘畝的荷花園,泛舟入景,如在畫中;560餘畝的月季園,姹紫嫣紅,芳香襲人;100餘畝的薰衣草園,紫色浪漫令人流連忘返……
“我們的主題定位是‘四季花海、豫見江南’體現‘水有靈、花為媒’兩大特色。”信陽豫見江南旅遊公司監事陳誠介紹,今年“五一”期間,僅前三天,遊客便達到34000多人。
據了解,大埠口·豫見江南田園綜合體項目總占地2858畝,圍繞宜遊、宜商、宜居、宜業四篇文章,滿足信陽及周邊城市城鄉居民的休閑與娛樂、運動與健康、婚慶與研學、度假和養老的生活需求,打造具有煙雨水鄉、北國江南、江南北國特色的農旅、文旅、紅旅於一體的旅遊景區,助力鄉村旅遊發展。
塘連塘、河連河、湖連湖,塘、堰、庫、井星羅棋布。來過五裏鎮大堰村的遊客,無不為其水而心動,其因地製宜建設的“十裏水鄉”生態旅遊特色鎮更是成了平橋區“美麗鄉村”建設的一麵鏡子。
然而,五裏鎮並未就此止步。
新集村盤活廢棄院落,改建的拙匠書舍。人民網 程明輝攝
“未來美麗鄉村什麼樣,應該如何建?這是我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五裏鎮黨委委員、副鎮長肖國南表示,基於此,該鎮建設了鄉建博覽園,吸引了20餘家企業入駐,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試圖探索未來鄉村建設的發展路徑。
別致典雅的豫南小院,穩重大氣的鄉村別墅……數十座風格迥異的鄉村建築錯落有致地分布在水係和綠地之間,鄉建博覽園設計別出心裁,令人耳目一新。
“這些都屬於裝配式建築,快的話,一天可以建成一套房,而且建築材料可以回收再利用,充分體現了環保、低碳、可循環的綠色建造理念。”肖國南說,“我們有信心建設更好的美麗鄉村,真正實現‘中國鄉建看信陽’。”
美麗鄉村不勝枚舉。近年來,信陽市平橋區以“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為出發點,從村莊規劃、住房改造、鄉村旅遊等方麵進行全域化打造,以點帶麵開啟村莊“美顏模式”,已創建省級人居環境整治示範村25個、“四美鄉村”66個、“五美庭院”6223個。
“通過挖掘城鄉文旅資源,提升全域旅遊獨特魅力,如今平橋已成為山水如畫、鄉村如詩、田園如歌的鄉村旅遊目的地,讓遊客看到了‘鄉景’、聽到了‘鄉音’、找到了‘鄉愁’,‘詩和遠方’相得益彰。”平橋區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局長翟聖東說。(程明輝)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如果平橋區是一本畫冊,那麼閃耀在山水之間的“美麗鄉村”便是它最靚麗的章節。
“看新集,遊郝堂,中國鄉建看信陽。”“平橋遊一遊,遠離憂與愁,一杯茶,一口酒,見了老鄉不想走。”提到美麗鄉村建設,信陽市平橋區的孫先生滿嘴順口溜。在他心裏,平橋區的一山一水、一村一景都有萬般風情。“熱情的老鄉還會邀請你品嚐他們種的果子,釀的美酒,醃的醬菜,泡的綠茶……”
大埠口·豫見江南田園綜合體項目。人民網 程明輝攝
綠樹濃蔭,曲徑通幽。盛夏時節,平橋區明港鎮新集村籠罩在一片清涼之中。小布瓦、清水牆、狗頭門樓木格窗,一棟棟充滿韻律的豫南民居整潔明麗,微風吹過,空氣中隱隱飄散著美酒的清香。
“嚐嚐我釀造的高粱酒,這可是信陽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在賀家老酒非遺工坊,傳承人何建成捧出一壇純糧老酒,給客人們逐一滿上。抿上一小口,酒香濃鬱,口感醇厚。
新集村,這是一座“被幹淨喚醒的村莊”,如今頭頂國家“美麗宜居村莊”“環境整治示範村”“特色景觀旅遊名鎮名村”等諸多光環。
然而,誰能想到新集村曾是典型的“髒亂村”,隻要有坑的地方,不是汙水坑,就是垃圾坑。汙水靠蒸發,垃圾靠風刮。2014年以來,該村從“搞幹淨、放整齊”做起,通過盤活廢棄的“空心院落”,改造出“三院七坊”等一批文化設施,提升了鄉村文化品位;大力發展生態觀光農業,打造出3000多畝的油菜花、荷花、紅高粱和紫雲英等觀光帶,形成了“四季有花,換季有果”的田園景色;積極培育農家餐飲、民宿、文創產品、特色農產品等,豐富了遊客出遊體驗。
孩子們在胡寨村馬媽媽農場裏種植水培蔬菜。受訪者供圖
“短短幾年,田園變公園,產品變商品,民房變客房。”新集村美麗鄉村建設指揮部吳金輝自豪地說,“去年春季到秋季,約有十萬遊客來到這裏品嚐農家美食,品味濃鬱鄉愁,體驗別致民宿,尋找童年的記憶和家鄉的味道。”
柔莖柄圓蓋,碧綠出清泚。夏日,是郝堂村最美的季節。尋一茶社,沏上一壺綠茶,賞接天蓮葉,聽鳥鳴啁啾。這裏青山巍巍,溪水潺潺,村舍民居自然散落,荷塘古樹相映成趣。青石路旁,老鄉正在叫賣瓜果特產;溪流之上,遊客忙著戲水捉魚。
郝堂村荷花飄香,民居如畫。受訪者供圖
“郝堂村三麵環山,一麵環水,也被300多畝的荷塘和小溪環繞,整體環境儼然一幅濃墨淡彩的水墨丹青,就如山水畫一樣。”郝堂村第一書記王亞男介紹,“郝堂是一座‘畫家畫出來的小村’”。
據介紹,2011年,畫家孫君偶然來到郝堂村,在挨家挨戶走訪過程中,他根據每戶村民原有房屋的位置和特點,為他們作出改造設計並得到廣泛認可。
在改造過程中,郝堂村充分利用鄉村山水風光、曆史人文等特色,秉承著“三尊四不”原則,即尊重自然環境、尊重村莊肌理、尊重群眾意願,不挖山、不扒房、不砍樹、不填塘,在保留村莊原始風貌的同時,引入了現代設施和功能,促進農業、文化、旅遊產業縱深融合發展,郝堂從一個即將消失的小村落蝶變成聞名全國的美麗鄉村。
五裏鎮大堰村鄉建博覽園一角。受訪者供圖
鄉村美了,設施完善了,遊客隨之絡繹不絕,村民自製的辣椒醬等特產也成了熱銷產品。2014年,郝堂村被住建部列入全國第一批“美麗宜居村莊示範”名單,被農業部確定為全國“美麗鄉村”首批創建試點鄉村。
“六一”期間,在平昌關鎮胡寨村馬媽媽農場,孩子們化身小小農夫,饒有興致地體驗水培蔬菜種植,有的負責運送,有的負責栽培,蔬菜大棚內一派忙碌景象。
“為什麼離開土地也能種菜,太神奇了!”“長熟後,我要嚐嚐自己種的菜好吃不好吃。”“能不能一邊種菜,一邊養魚養蝦呢?”“糧食和水果能不能用水培呀?”……栽培過程中,孩子們的好奇心被紛紛激發。
“這裏既是特色現代農場,也是中小學生社會實踐教育基地。”農場負責人馬超表示,“研學課堂讓孩子參與其中,學在其中,樂在其中,並在生態自然體係下,學會自立、自強、自信、自理等綜合素養。”
據了解,馬媽媽農場成立於2012年,從種植水稻、小麥開始,經過十餘年的發展,已完成從傳統農業轉型到特色農業、現代農業,並逐步融合升級為集鄉村旅遊為一體的新型農業綜合體,實現了胡寨村“傳統農業”與“生態休閑旅遊農業”發展的無縫對接。
在平橋區出山店水庫北壩頭甘岸辦事處孔莊、徐堂兩村,有一賞花好去處。每逢節假日,這裏遊人如織。
這就是集農業、文化、旅遊於一體的“大埠口·豫見江南”田園綜合體項目,走進園區,仿佛置身於花海之中。
七大花海是項目的靈魂。880畝的櫻花園,萬株櫻樹搖曳生姿;300餘畝的荷花園,泛舟入景,如在畫中;560餘畝的月季園,姹紫嫣紅,芳香襲人;100餘畝的薰衣草園,紫色浪漫令人流連忘返……
“我們的主題定位是‘四季花海、豫見江南’體現‘水有靈、花為媒’兩大特色。”信陽豫見江南旅遊公司監事陳誠介紹,今年“五一”期間,僅前三天,遊客便達到34000多人。
據了解,大埠口·豫見江南田園綜合體項目總占地2858畝,圍繞宜遊、宜商、宜居、宜業四篇文章,滿足信陽及周邊城市城鄉居民的休閑與娛樂、運動與健康、婚慶與研學、度假和養老的生活需求,打造具有煙雨水鄉、北國江南、江南北國特色的農旅、文旅、紅旅於一體的旅遊景區,助力鄉村旅遊發展。
塘連塘、河連河、湖連湖,塘、堰、庫、井星羅棋布。來過五裏鎮大堰村的遊客,無不為其水而心動,其因地製宜建設的“十裏水鄉”生態旅遊特色鎮更是成了平橋區“美麗鄉村”建設的一麵鏡子。
然而,五裏鎮並未就此止步。
新集村盤活廢棄院落,改建的拙匠書舍。人民網 程明輝攝
“未來美麗鄉村什麼樣,應該如何建?這是我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五裏鎮黨委委員、副鎮長肖國南表示,基於此,該鎮建設了鄉建博覽園,吸引了20餘家企業入駐,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試圖探索未來鄉村建設的發展路徑。
別致典雅的豫南小院,穩重大氣的鄉村別墅……數十座風格迥異的鄉村建築錯落有致地分布在水係和綠地之間,鄉建博覽園設計別出心裁,令人耳目一新。
“這些都屬於裝配式建築,快的話,一天可以建成一套房,而且建築材料可以回收再利用,充分體現了環保、低碳、可循環的綠色建造理念。”肖國南說,“我們有信心建設更好的美麗鄉村,真正實現‘中國鄉建看信陽’。”
美麗鄉村不勝枚舉。近年來,信陽市平橋區以“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為出發點,從村莊規劃、住房改造、鄉村旅遊等方麵進行全域化打造,以點帶麵開啟村莊“美顏模式”,已創建省級人居環境整治示範村25個、“四美鄉村”66個、“五美庭院”6223個。
“通過挖掘城鄉文旅資源,提升全域旅遊獨特魅力,如今平橋已成為山水如畫、鄉村如詩、田園如歌的鄉村旅遊目的地,讓遊客看到了‘鄉景’、聽到了‘鄉音’、找到了‘鄉愁’,‘詩和遠方’相得益彰。”平橋區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局長翟聖東說。(程明輝)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