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讓網暴者付出代價|焦點網談
更新時間:2023-6-4 18:03:04 來源:今豫網言
武漢校內被撞亡男孩的母親跳樓墜亡,這是一場讓人難過心痛的悲劇。在這位母親生命的最後幾天裏,除了遭受喪子劇痛,還遭受到來自網絡的諸多惡評。甚至在這位母親去世之後,“鍵盤俠”又將矛頭轉向男孩父親。目前,該事件具體情況正在調查中,但這位母親生前所遭受的網暴令人痛心。“惡言一句六月寒”,字字如刀句句如箭紮人心窩,讓任何一個有良知的人都不禁感到憤怒。絕不能讓網暴者繼續作惡,必須讓網絡暴力者付出代價。
“舌上有龍泉,殺人不見血。”網絡暴力的形式和方式多種多樣,大致分為以下幾種類型。以“正義”為名的審判。比如,杭州一女士取快遞,被人偷拍並偽造“少婦出軌”不雅聊天記錄,由此收到大量謾罵信息。還有,因懷疑廣東陸豐高中一女生偷竊服裝,店主將監控視頻截圖發至微博求“人肉搜索”,個人隱私信息曝光被辱罵後,該女生選擇了跳河自殺。這是屬於由部分網民正義感“爆棚”所製造的網暴,他們自認為站在道德高地上,理所應當“伸張正義”“替天行道”,但我們要思考,自己看到的就是事實就是全部真相嗎?動不動就喊打喊殺的“樸素正義”能夠繞開法律嗎?侵犯他人隱私甚至傷及無辜真是我們想要的結果嗎?追求正義不能脫離法治的軌道,私刑暴力的土壤也無法催生真正的正義。以“爭論”為名的歧視。比如,家住虹口的上海女孩因為疫情被隔離在小區無法給父親送飯,買菜小哥幫助了她而且不要感謝,最後女孩隻好給他的手機充值200元話費,但卻被一些網民抨擊,“200 元?善良這麼廉價嗎?”“人家不顧一切幫助你,你像打發乞丐”,被網暴的女孩終是沒有撐住而跳樓自殺。這本是一個溫暖的故事,卻遭受到如此惡劣的網絡暴力。此外,網絡上的性別歧視、地域歧視、學曆歧視、年齡歧視等也時有發生。一言不合,立馬開罵。從觀點爭論,到人身攻擊。這樣的網民真是要爭個孰是孰錯嗎?大多不過為了宣泄情緒罷了。網絡暴力早已脫離了理性的探討,而變成了“毀滅性”的輿論扭曲力量,他們帶著刻板偏見試圖消滅所有不同聲音、不同行為,他們缺乏對別人經曆與情感的共情能力,既可憎可恨又可憐可悲。以“指點”為名的羞辱。比如,杭州一女孩因粉色頭發遭到大規模網暴,導致抑鬱嚴重竟以自殺來證清白。還有一位開拖拉機自駕的“網紅”不堪“黑粉”持續半年的網暴,喝農藥自盡。而一名被遺棄的15歲少年曾遭數千條惡語攻擊,他在海邊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網暴,往往是用最惡毒的話往最弱者最大的軟肋上捅最狠的刀子”,這種肆無忌憚的惡意惡言惡行必須受到懲罰。
網絡暴力有著穿透虛擬、直刺現實的特點,不單單橫行在網絡上,還會蔓延到現實生活中。通過“人肉搜索”,電話、社交賬號被曝光,騷擾電話和消息瞬間湧入,所在學校、單位、住址被曝光,收到大量舉報信、惡意郵件,個人照片被曝光並篡改加工,甚至連親戚朋友的信息都會被“人肉”出來。這種壓力是難以想象的。有一位受害者描繪那種可怕的感覺,“網暴是疼的,似乎你怎麼解釋都沒有人願意聽,他們將最惡意的詞扔在你身上,想不看卻又忍不住將他們所予鮮血淋漓地吞下,四肢發寒,連皮膚都是疼的,淩晨三點都疼得睡不著。”這讓人聽起來毛骨悚然,那網暴發生的複雜根源到底是什麼呢?網暴者難以溯源主體使之缺乏道德約束。成為網絡施暴者的門檻很低,動動鍵盤即釋放出唇槍舌劍,騷擾嘲笑、造謠辱罵張口就來,寬於律己、苛於待人,道德水準下降並不會產生什麼心理負擔,是因為網暴者難以溯源主體,不需要像現實中那樣要考慮影響、承擔責任。而且,這些網絡暴徒還有法不責眾和盲從跟風心態,盡管網絡交流中九成以上都是善意聲音,但那一成的惡意聲音也是會互相影響的,並由此顯得格外刺眼刺耳。同時,尋找施暴者和維權的過程往往非常艱難,等待判決的過程十分漫長、成本十分高昂。平台社會責任的缺位使之成為網絡暴力的“共犯”。在不同事件、不同角度、不同利益條件下,每個人的主觀感受不同,更有網暴者認為,“我的言論並不是網絡暴力,這是思想表達,言論自由是自己的權利”,因此有時導致一些網暴無法被清晰精準快速地研判鎖定。再加上個別網絡平台追逐話題流量,缺乏有力有效監管,對有些網暴沒有做出及時嚴肅處理,導致用戶的合法權益保障不夠到位。也有一些平台為遏製網暴做出探索,這值得鼓勵,比如,B站獨有的“答題轉正”功能是對用戶進行深度教育的過程,抖音上線“發文警示”功能對風險內容進行攔截,知乎配有“瓦力保鏢”功能對被係統識別出的不良評論進行折疊或刪除等等。網絡的複雜性使之陷於觀點論戰。網絡是一個大廣場,很多人隻願意說而不願意聽,再加上智能算法的運用,推送的都是自己喜歡的,越來越助於形成信息繭房,這樣會加劇“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其實,網絡歡迎各種思維的交流碰撞創新融合,隻是需要理性與溫和作為底色,不需要偏頗偏激、涉黃涉暴、造謠傳謠、低俗媚俗的網暴言語。該如何評判呢?“如何判斷一句話你該不該說,一個簡單的標準:這句話,你是否希望你的孩子看到,希不希望有人對你的孩子說這樣的話,如果不希望,就不要發。”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每一句網暴,都有可能是壓垮受害人的最後那一根稻草。網暴不僅衝破了道德的底線,也逾越了法律的紅線,必須多方發揮作用,勇於重拳出擊,切切實實打疼“網暴者”。執法部門要出手。法律更應該保護好人,不讓好人寒心,才可以造就更多的好人。對於網絡暴力,無論是民法典、治安管理處罰法,還是刑法都有相應的處理措施。從民事責任說,民事主體享有名譽權。如果實施侵權行為,要承擔消除影響、恢複名譽、賠禮道歉等民事責任。從行政責任說,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最高可以處10天的行政拘留。從刑事責任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製或者剝奪政治權利。武漢這起網暴事件已造成嚴重後果,激起了民憤。目前,多個發布惡意言論的賬號已被平台禁言,其中有的賬號被永久禁言。依規依法查處惡意網暴者,讓他們付出代價,感受到疼,這樣才能形成震懾效應。
網站平台要履責。“網絡暴力就像網絡花園中的雜草,需要及時清除,才能長滿健康的莊稼。”一些由網暴誘發的悲劇發生後,往往一夜之間,涉事平台的網暴現場被打掃的幹幹淨淨,端的是“甩得一手好鍋”。但凡涉事平台能及時對低俗謾罵、惡意攻擊評論審核預警,網暴事件也不會如此頻繁地出現。去年,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的《關於進一步壓實網站平台信息內容管理主體責任的意見》明確,網站平台是信息內容管理第一責任人,承擔主體責任。平台應該對信息內容呈現結果負責,嚴防違法信息生產傳播,自覺防範和抵製傳播不良信息,確保信息內容安全。建設良好網絡秩序,要全鏈條覆蓋、全口徑管理,規範用戶網上行為,遏製各類網絡亂象,維護清朗網絡空間。一方麵,平台要優化算法和分發邏輯,對於網暴者,平台要及時采取刪帖、禁言、封號等方式,斬斷傳播鏈,盡最大努力減輕網暴的惡劣影響。另一方麵,平台要進一步健全完善監測、發現、處置、辟謠等全流程工作機製,特別是強化技術手段溯源能力,進而規範流程,提高效率,既便於對不良信息發布者追責,也能夠實現對網民應有的責任約束。
廣大網友要自律。從武漢年輕媽媽墜樓這一網暴事件中,我們也看到很多官方媒體、自媒體和網友對此暴行猛烈譴責,是非公道自在人心,對網暴這一過街老鼠,人人都不能也不該視而不見,需要發出自己義正言辭的聲音。作為普通網民的我們,要在自己謹言善行的基礎上,為刹住這股惡風做出更多努力與鬥爭,不然會有更多人受到攻擊,或許下一個就是自己。網暴這種現象,是與推進網絡法治建設,營造風清氣正網絡空間相悖的。隻有當正義之聲壓倒網暴惡聲,才能讓受害者感受到大眾的撐腰支持,才會保持麵對人生的堅強與勇氣。對於網暴者,我們強烈譴責;對於放任縱容網暴的互聯網平台,更要綜合運用執法約談、責令整改、處置賬號、移動應用程序下架、暫停功能或更新、關閉網站、罰款、處理責任人、通報等多種處置處罰手段,對涉事互聯網平台依法予以嚴處。必須把網暴這一網絡戾氣怪物關進籠子裏,讓“按鍵傷人”不再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