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要聞
5月23日,浚縣小河鎮,河南省誼發牧業有限責任公司年出欄4萬頭無特定病原種豬場飼喂區,當通體烏黑的豫農黑豬的電子耳標靠近智能飼喂設備時,其身份信息會被係統自動識別,便可吃到專門為它準備的定量營養餐。
“我們與河南農業大學生豬創新團隊共同承擔了河南省農業良種聯合攻關‘生豬種質創新及新品種培育(豫農黑豬)’項目,選育的豫農黑豬已經進入六世代,很快就可以進行品種審定了。”誼發牧業董事長原泉水自豪地說。
中國是世界豬肉消費第一大國,然而,中國用於繁育商品豬的種豬近九成依賴進口品種。
“20世紀80年代,中國開始從國外引進‘杜長大’(美國杜洛克豬、丹麥長白豬、英國大約克豬),雜交形成外三元豬。國外白豬長得快,平均6個月就能出欄;飼養成本低,每增重1公斤僅需消耗2—3公斤飼料。本土黑豬瘦肉率低,長得慢、數量少,平均1年才能出欄,每增重1公斤需要消耗4—5公斤飼料。所以來自國外的洋白豬逐漸成為生豬養殖業的主流,也占據了老百姓的餐桌。”原泉水坦言,外來優良品種豬的選育仍是公司的主營業務和盈利增長點。
不過,進口的洋豬也有缺點。國外種豬能提供繁育時間周期隻有3—4年,3代之後,品種的優勢基本上都會退化,還需要從國外購買新的種豬。引種—退化—再引種,對國外種豬依存度大,不少種豬企業逐漸淪為外國育種公司的經銷商。
那麼,為什麼真正敢於嚐試做本土種豬育種的企業如鳳毛麟角?原因就在於培育本土種豬的難度太大了。
且不說育種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要育種總得有種質資源。國外種豬占據主導地位後,本土黑豬飼養量急劇下降,種群數量暴跌,甚至一些地方品種麵臨滅絕。手裏沒有掌握足夠的種質資源,創新從何談起?
“專注育種19年,我們是河南生豬領域僅有的2家國家畜禽種業陣型企業之一。前期河南農大生豬創新團隊光選種質資源就用了三四年時間,最終決定選用二花臉豬、山東萊蕪豬、南陽黑豬和美國杜洛克豬進行雜交。”誼發牧業育種部負責人張永前說,杜洛克豬生長速度快、萊蕪豬和南陽黑豬肉質好、二花臉豬繁殖性能高,通過雜交把各自的優點選育聚合形成了現在的豫農黑豬。
“從開始雜交到選育六世代,豫農黑豬已經培育10年了。每一代選育都要從3000頭種豬裏選出300頭,第一代選育側重整齊度,把毛色、外觀、形狀不符合要求的剔除掉,從第二代開始做種豬生產性能測定,關注的指標包括產仔數、肉質和生長速度。”張永前說,第六代種豬性能比第一代有了明顯提高,不僅毛色、外觀統一,繁殖性能也顯著提高,初產每胎產仔數可達13頭以上。
曆經10年風雨,豫農黑豬將來能否與國外種豬同台競技?
“完全可以。”張永前說,與外來豬相比,豫農黑豬肌間脂肪高,口感更好,“選育過程中發現,豫農黑豬比外來豬更耐貯藏,儲藏3個月豬肉的香味鮮味都不會流失。”
不過豫農黑豬最終想走向市場還要過很多關口。現在品種還未審定,即使審定了,黑豬的飼養成本比外來白豬每頭要高出300—500元,反映到肉價上也會高出不少,要讓老百姓接受黑豬的價格和營養價值也需要時間。
“我們將加快推進豫農黑豬的選育與審定,品種審定後與國外種豬再進行雜交,這個品種有可能會超越白豬各方麵優勢,既降低飼養和生產成本,又能打破國外豬的壟斷地位,有效解決生豬種源‘卡脖子’問題,助力實現種業振興。”原泉水說。
專家點評
努力破解種豬育種“卡脖子”難題
□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
豬專業委員會委員
河南農業大學教授 李新建
良種是畜牧業的基礎和“芯片”,種業是國家戰略性基礎性核心產業,是推進現代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也是推動鄉村振興的強力支撐。豫農黑豬新品種培育出發點就在於確保國家種業安全、推進現代農業發展。
以往的育種項目,高校和科研院所憑借其強大的人才和技術儲備獨領風騷,良種聯合攻關項目則要求必須有企業參與,甚至是占據主導地位。在豫農黑豬培育過程中,河南農業大學為首席科學家單位,總體負責豫農黑豬新品種培育過程總的技術設計、指導及育種體係構建;河南省誼發牧業有限責任公司負責豫農黑豬群體組建,群體飼養管理,育種方案執行等。
雙方將充分發揮技術資源優勢和獨特種源優勢,建立全基因組選種選配技術平台,構建“育繁推一體化”的商業育種模式,加強產學研推聯合融合,提高創新聯合攻關效率,攻堅克難,努力破解種豬育種“卡脖子”問題,加強示範應用和本土種豬品牌打造,為中國優質豬肉安全奠定堅實根基,為種業振興、產業升級發展增添強勁動力。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5月23日,浚縣小河鎮,河南省誼發牧業有限責任公司年出欄4萬頭無特定病原種豬場飼喂區,當通體烏黑的豫農黑豬的電子耳標靠近智能飼喂設備時,其身份信息會被係統自動識別,便可吃到專門為它準備的定量營養餐。
“我們與河南農業大學生豬創新團隊共同承擔了河南省農業良種聯合攻關‘生豬種質創新及新品種培育(豫農黑豬)’項目,選育的豫農黑豬已經進入六世代,很快就可以進行品種審定了。”誼發牧業董事長原泉水自豪地說。
中國是世界豬肉消費第一大國,然而,中國用於繁育商品豬的種豬近九成依賴進口品種。
“20世紀80年代,中國開始從國外引進‘杜長大’(美國杜洛克豬、丹麥長白豬、英國大約克豬),雜交形成外三元豬。國外白豬長得快,平均6個月就能出欄;飼養成本低,每增重1公斤僅需消耗2—3公斤飼料。本土黑豬瘦肉率低,長得慢、數量少,平均1年才能出欄,每增重1公斤需要消耗4—5公斤飼料。所以來自國外的洋白豬逐漸成為生豬養殖業的主流,也占據了老百姓的餐桌。”原泉水坦言,外來優良品種豬的選育仍是公司的主營業務和盈利增長點。
不過,進口的洋豬也有缺點。國外種豬能提供繁育時間周期隻有3—4年,3代之後,品種的優勢基本上都會退化,還需要從國外購買新的種豬。引種—退化—再引種,對國外種豬依存度大,不少種豬企業逐漸淪為外國育種公司的經銷商。
那麼,為什麼真正敢於嚐試做本土種豬育種的企業如鳳毛麟角?原因就在於培育本土種豬的難度太大了。
且不說育種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要育種總得有種質資源。國外種豬占據主導地位後,本土黑豬飼養量急劇下降,種群數量暴跌,甚至一些地方品種麵臨滅絕。手裏沒有掌握足夠的種質資源,創新從何談起?
“專注育種19年,我們是河南生豬領域僅有的2家國家畜禽種業陣型企業之一。前期河南農大生豬創新團隊光選種質資源就用了三四年時間,最終決定選用二花臉豬、山東萊蕪豬、南陽黑豬和美國杜洛克豬進行雜交。”誼發牧業育種部負責人張永前說,杜洛克豬生長速度快、萊蕪豬和南陽黑豬肉質好、二花臉豬繁殖性能高,通過雜交把各自的優點選育聚合形成了現在的豫農黑豬。
“從開始雜交到選育六世代,豫農黑豬已經培育10年了。每一代選育都要從3000頭種豬裏選出300頭,第一代選育側重整齊度,把毛色、外觀、形狀不符合要求的剔除掉,從第二代開始做種豬生產性能測定,關注的指標包括產仔數、肉質和生長速度。”張永前說,第六代種豬性能比第一代有了明顯提高,不僅毛色、外觀統一,繁殖性能也顯著提高,初產每胎產仔數可達13頭以上。
曆經10年風雨,豫農黑豬將來能否與國外種豬同台競技?
“完全可以。”張永前說,與外來豬相比,豫農黑豬肌間脂肪高,口感更好,“選育過程中發現,豫農黑豬比外來豬更耐貯藏,儲藏3個月豬肉的香味鮮味都不會流失。”
不過豫農黑豬最終想走向市場還要過很多關口。現在品種還未審定,即使審定了,黑豬的飼養成本比外來白豬每頭要高出300—500元,反映到肉價上也會高出不少,要讓老百姓接受黑豬的價格和營養價值也需要時間。
“我們將加快推進豫農黑豬的選育與審定,品種審定後與國外種豬再進行雜交,這個品種有可能會超越白豬各方麵優勢,既降低飼養和生產成本,又能打破國外豬的壟斷地位,有效解決生豬種源‘卡脖子’問題,助力實現種業振興。”原泉水說。
專家點評
努力破解種豬育種“卡脖子”難題
□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
豬專業委員會委員
河南農業大學教授 李新建
良種是畜牧業的基礎和“芯片”,種業是國家戰略性基礎性核心產業,是推進現代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也是推動鄉村振興的強力支撐。豫農黑豬新品種培育出發點就在於確保國家種業安全、推進現代農業發展。
以往的育種項目,高校和科研院所憑借其強大的人才和技術儲備獨領風騷,良種聯合攻關項目則要求必須有企業參與,甚至是占據主導地位。在豫農黑豬培育過程中,河南農業大學為首席科學家單位,總體負責豫農黑豬新品種培育過程總的技術設計、指導及育種體係構建;河南省誼發牧業有限責任公司負責豫農黑豬群體組建,群體飼養管理,育種方案執行等。
雙方將充分發揮技術資源優勢和獨特種源優勢,建立全基因組選種選配技術平台,構建“育繁推一體化”的商業育種模式,加強產學研推聯合融合,提高創新聯合攻關效率,攻堅克難,努力破解種豬育種“卡脖子”問題,加強示範應用和本土種豬品牌打造,為中國優質豬肉安全奠定堅實根基,為種業振興、產業升級發展增添強勁動力。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