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要聞
我國14億多人口整體邁進現代化社會,規模超過現有發達國家人口的總和,艱巨性和複雜性前所未有,發展途徑和推進方式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點。
——習近平
□何言
“河南是經濟大省、人口大省,在全國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
5月10日至13日,河南省黨政代表團赴粵鄂學習考察。河南學習兄弟省份,兄弟省份也在打量河南。
人口大省,經濟大省。這是基本省情,也是顯著標識。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深刻指出:我們始終從國情出發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既不好高騖遠,也不因循守舊,保持曆史耐心,堅持穩中求進、循序漸進、持續推進。
“人口發展是關係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大事”,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提出,必須著力提高人口整體素質,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
當今世界,實現工業化的發達國家和地區的人口總和不到10億人。我國14億多人口要整體邁入現代化社會,其規模超過現有發達國家人口的總和,將徹底改寫現代化的世界版圖,在人類曆史上是一件有深遠影響的大事。
人類曆史上規模最大的現代化,是難度最大的現代化,也是最偉大的現代化。
中國式現代化照亮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夢想,也點燃中原大地1億盞希望。
小朋友希望課業多彩,大學生憧憬高質量就業,中年人追求發展平台,老年人渴望醫養完備……對於1億人口的河南來說,中國式現代化張開眼睛看得到,踮起腳尖能夠著,伸出手來能觸摸,它氤氳於生活中,激蕩在追夢之路上。
省委書記樓陽生指出,要立足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努力走出人口大省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
人口大省如何建設現代化,這個問題需要辯證看。
大,有大的難處。
大山大河大平原、地區差異懸殊、老齡化問題嚴峻……任何事情、政策,乘上1億人口就是大問題。河南麵臨著巨大人口規模整體邁進現代化的艱巨性、繁重性和複雜性。
2022年,鄭州人均GDP超過10萬元,而有的省轄市不到5萬元;全省常住人口9872萬人,60歲以上人口占比18.9%;全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484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及城鎮一半。
高標準農田裏,大數據勾勒出農業現代化的“掌紋”,無人機噴灑出道道彩虹;太行山間,麥田星羅棋布,麥客揮舞鐮刀,一滴汗水摔八瓣。城鄉差距、區域差距比較大,產業層次偏低,供需匹配度不高……難,難在不平衡。
人均生產總值、城鎮化率、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全員勞動生產率、人均可支配收入……這些指標,我省目前均處在全國平均線之下。人均主要指標與全國平均水平有差距,創新能力不夠強,發展質量和效益不夠高……難,難在不充分。
如意湖畔,光影舞動、車水馬龍,一派現代化氣息。大山深處,黃土坡上,地坑窯洞,仍有老鄉簡樸過活。協同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資源能源利用和生態保護治理還有差距。難,難在不協調。
人口整體素質水平與未來高質量發展要求不適應,農民基數大與新型城鎮化發展步伐不適應,高端人才供給與轉型升級需求不適應,幹部能力作風與現代化治理體係要求不適應……難,難在不適應。
惟其艱難,方顯勇毅;惟其篤行,彌足珍貴;惟其磨礪,始得玉成。
大,更有大的好處。
大裏麵有“穩”。2022年全省糧食種植麵積10778.35千公頃,糧食產量6789.37萬噸。立足打造全國重要糧食生產核心區,率先開展大規模高標準農田建設,耕種收全程機械化,手機變身新農具,直播變成新農活……中原熟、天下足,“國之大者”依然“風雨不動糧如山”。
河南工業門類齊全、體係完備,擁有41個工業行業大類中的40個、207個中類中的197個,形成了裝備製造、現代食品2個萬億級產業集群及節能環保、智能電力等19個千億級產業集群。去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61345.05億元,躍上新台階;工業增加值突破2萬億元;外貿進出口總值超過8500億元。麵對超預期因素衝擊,經濟引擎依舊動能十足。
大裏麵有“新”。“五一”期間,各大景點人頭攢動,文旅市場持續火熱,消費潛能不斷釋放……商超景點的人山人海背後,湧動著經濟活力與發展信心。1億人口,2200多萬人的中等收入群體,“1000萬+”經營主體……超大規模市場孕育深厚增長潛力,湧動著澎湃發展新動力。
“按照河南省新型城鎮化發展規劃,到2035年城鎮化率將達到72%,屆時將有近7000萬人居住在城鎮。優化人口與空間資源配置,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可以形成新的經濟增長極。”河南省人口學會會長、河南衛生健康幹部學院副院長張原震說。
大裏麵有“高”。“七人普”結果顯示,全省常住人口中擁有大學文化程度的人口為1166.99萬人,同比“六人普”增長93.98%,人口素質和人口質量越來越高。
當中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後,“人口紅利”正在轉向“人才紅利”“工程師紅利”。完善創業培訓、創業擔保貸款、創業孵化、創業輔導“四位一體”創業服務體係,重點打造“河南碼農”“河南護工”“豫農技工”“河南織女”等人力資源品牌,統籌各級各類職業技能競賽……5700多萬勞動適齡人口和超過1300萬的技能人才,都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人人持證、技能河南”高高揚起,更多人過上好日子。
大裏麵有“強”。“三個一批”項目建設活動壓茬推進、滾動實施、接續發力,投資拉動和產業帶動效應持續釋放,已經成為新時代河南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鮮明標識和亮麗名片。前六期“三個一批”項目中“六新”項目占比超7成,2022年全省高技術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2.3%、8%。在鄭州,新興的空中樞紐正在加速形成;在洛陽,綜合保稅區已順利融入鐵海聯運高效通道;在新鄉,中歐班列(中豫號·新鄉)順利啟程,城市的“國際範兒”更加閃耀……由“汗水經濟”向“智慧經濟”轉型勢不可擋,中原發展未來可期。
嵩山、神農種業、黃河、龍門等八大省實驗室掛牌運行,去年全省研發經費投入和技術合同成交額均突破1000億元,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萬家,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2.2萬家,河南創新發展已全麵起勢。
善戰者,求之於勢。勢,是走向,是力量,是底氣。
河南,承東啟西、連南貫北,人流、物流、信息流在這裏交彙、集散,既是區域經濟合作不可或缺的紐帶、承接產業轉移的新基地,更是全國統一大市場的關鍵環,機遇之門已經打開。
1億人口的發展中內陸大省,人口規模巨大,意味著可資借鑒的經驗有限,創新之路必須蹚出。
省情,決定了河南現代化之路的艱巨與複雜。“兩個確保”從實際出發想問題、作決策、謀發展,“十大戰略”充分考慮了河南人口規模巨大且人均發展水平較低的事實,富有科學性、前瞻性和正確性。
走出人口大省高質量發展新路,是國家使命,也是時代榮光。
省長王凱指出,現代化河南建設已經站在了新的起點之上,到了可以大有作為也應該大有作為的關鍵期,“奮勇爭先、更加出彩”其時已至、其勢將起。
大河南,如何走出高質量發展新路?
問題在當下,答案向未來。
堅定扛牢現代化河南建設的曆史重任,錨定“兩個確保”、深入實施“十大戰略”,更加奮發有為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南實踐,就要堅持以發展為第一要務,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堅定走好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華山一條路”,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係,把我省人口規模優勢、經濟體量優勢、區位交通優勢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勝勢。
“現在當焊工,隻用點按鈕、看參數就行了,都是機器幹活。”在奇瑞汽車河南有限公司5G焊接車間,魏娜挽著漂亮發髻,在焊花中穿梭。原來車間內“咣咣咣”的噪聲,變成了有節奏的“嘀嘀嘀”響;黑黢黢、油乎乎的車床,變成了高顏值的智能設備。
車間嬗變,折射河南蝶變。
現代化河南是一艘巨輪,人民立場就如同輪舵,高質量發展決定航速,創新理念是動力源。
堅守人民立場,把好“河南號”方向。千頭萬緒的事,說到底是千家萬戶的事。教育、就業、醫療、養老、住房……這些細小的事,乘以1億,就是天大的事。大力發展優質高等教育,高質量推進“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就能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南實踐。多到困難多、群眾意見集中、工作打不開局麵的地方去,著力解決急難愁盼問題,塑造“萬人助萬企”金字招牌,就能在實幹中強能力、硬作風,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
錨定高質量發展,提升“河南號”速度。立足規模市場資源優勢,實施“四個拉動”,強化“項目為王”,滾動開展“三個一批”活動,河南正在打造製度型開放創新“中原特區”。
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係,深入實施優勢再造、換道領跑、數字化轉型等戰略,傳統產業“優中培新”,新興產業“有中育新”,未來產業“無中生有”……更多河南企業將在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中,占據中高端、成為關鍵環。
秉持創新理念,澎湃“河南號”動力。能不能如期全麵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關鍵看科技自立自強。
省科學院重建重振與科研同步推進,鄭大河大“雙航母”乘風破浪,多所高校發力“雙一流”建設,推進高校結構布局、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優化……做實創新的“裏子”,讓“專精特新”領異標新,昂起創新的龍頭,挺起高質量發展的脊梁。
時間長河靜謐無聲,卻在不經意間擦出令人驚豔的閃光,照亮跋涉的夢想。
5月18日,天氣晴好,早上起了陣陣微風。
開封河南化工技師學院內,年輕教師薑雨荷正在指導學生苦練技術。她在獲得世界技能大賽特別賽化學實驗室技術項目金牌後,又指導學生取得了河南省第二屆職業技能大賽的冠軍。
鄭州龍子湖智慧島上,高宇飛正在嵩山實驗室內跟同事交流項目進展。他和妻子張亞萌博士畢業後,一個在嵩山實驗室做研究員,一個在醫院從事科研工作。
同在龍子湖智慧島上班的苑景坤和李荔枝,也是一對博士夫妻。有感於老家河南招才引智的誠意,他們放棄了外地的豐厚待遇,在哈工大鄭州研究院施展才華。
希望積沙成塔,夢想聚流成海,無數中原兒女,正在奮鬥中書寫美麗人生。
傍晚,華燈初上。站在鄭東新區CBD大玉米58層向南北俯瞰,中州大道上的車流長龍延展向視野的盡頭。這座大都市的超千萬人口,占河南人口十分之一強。
這1億盞希望,智慧和汗水點亮。
策劃:劉雅鳴 孫德中
統籌:張學文
執筆:李兵 薛世君 丁新偉 逯彥萃 悅連城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我國14億多人口整體邁進現代化社會,規模超過現有發達國家人口的總和,艱巨性和複雜性前所未有,發展途徑和推進方式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點。
——習近平
□何言
“河南是經濟大省、人口大省,在全國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
5月10日至13日,河南省黨政代表團赴粵鄂學習考察。河南學習兄弟省份,兄弟省份也在打量河南。
人口大省,經濟大省。這是基本省情,也是顯著標識。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深刻指出:我們始終從國情出發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既不好高騖遠,也不因循守舊,保持曆史耐心,堅持穩中求進、循序漸進、持續推進。
“人口發展是關係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大事”,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提出,必須著力提高人口整體素質,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
當今世界,實現工業化的發達國家和地區的人口總和不到10億人。我國14億多人口要整體邁入現代化社會,其規模超過現有發達國家人口的總和,將徹底改寫現代化的世界版圖,在人類曆史上是一件有深遠影響的大事。
人類曆史上規模最大的現代化,是難度最大的現代化,也是最偉大的現代化。
中國式現代化照亮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夢想,也點燃中原大地1億盞希望。
小朋友希望課業多彩,大學生憧憬高質量就業,中年人追求發展平台,老年人渴望醫養完備……對於1億人口的河南來說,中國式現代化張開眼睛看得到,踮起腳尖能夠著,伸出手來能觸摸,它氤氳於生活中,激蕩在追夢之路上。
省委書記樓陽生指出,要立足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努力走出人口大省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
人口大省如何建設現代化,這個問題需要辯證看。
大,有大的難處。
大山大河大平原、地區差異懸殊、老齡化問題嚴峻……任何事情、政策,乘上1億人口就是大問題。河南麵臨著巨大人口規模整體邁進現代化的艱巨性、繁重性和複雜性。
2022年,鄭州人均GDP超過10萬元,而有的省轄市不到5萬元;全省常住人口9872萬人,60歲以上人口占比18.9%;全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484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及城鎮一半。
高標準農田裏,大數據勾勒出農業現代化的“掌紋”,無人機噴灑出道道彩虹;太行山間,麥田星羅棋布,麥客揮舞鐮刀,一滴汗水摔八瓣。城鄉差距、區域差距比較大,產業層次偏低,供需匹配度不高……難,難在不平衡。
人均生產總值、城鎮化率、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全員勞動生產率、人均可支配收入……這些指標,我省目前均處在全國平均線之下。人均主要指標與全國平均水平有差距,創新能力不夠強,發展質量和效益不夠高……難,難在不充分。
如意湖畔,光影舞動、車水馬龍,一派現代化氣息。大山深處,黃土坡上,地坑窯洞,仍有老鄉簡樸過活。協同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資源能源利用和生態保護治理還有差距。難,難在不協調。
人口整體素質水平與未來高質量發展要求不適應,農民基數大與新型城鎮化發展步伐不適應,高端人才供給與轉型升級需求不適應,幹部能力作風與現代化治理體係要求不適應……難,難在不適應。
惟其艱難,方顯勇毅;惟其篤行,彌足珍貴;惟其磨礪,始得玉成。
大,更有大的好處。
大裏麵有“穩”。2022年全省糧食種植麵積10778.35千公頃,糧食產量6789.37萬噸。立足打造全國重要糧食生產核心區,率先開展大規模高標準農田建設,耕種收全程機械化,手機變身新農具,直播變成新農活……中原熟、天下足,“國之大者”依然“風雨不動糧如山”。
河南工業門類齊全、體係完備,擁有41個工業行業大類中的40個、207個中類中的197個,形成了裝備製造、現代食品2個萬億級產業集群及節能環保、智能電力等19個千億級產業集群。去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61345.05億元,躍上新台階;工業增加值突破2萬億元;外貿進出口總值超過8500億元。麵對超預期因素衝擊,經濟引擎依舊動能十足。
大裏麵有“新”。“五一”期間,各大景點人頭攢動,文旅市場持續火熱,消費潛能不斷釋放……商超景點的人山人海背後,湧動著經濟活力與發展信心。1億人口,2200多萬人的中等收入群體,“1000萬+”經營主體……超大規模市場孕育深厚增長潛力,湧動著澎湃發展新動力。
“按照河南省新型城鎮化發展規劃,到2035年城鎮化率將達到72%,屆時將有近7000萬人居住在城鎮。優化人口與空間資源配置,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可以形成新的經濟增長極。”河南省人口學會會長、河南衛生健康幹部學院副院長張原震說。
大裏麵有“高”。“七人普”結果顯示,全省常住人口中擁有大學文化程度的人口為1166.99萬人,同比“六人普”增長93.98%,人口素質和人口質量越來越高。
當中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後,“人口紅利”正在轉向“人才紅利”“工程師紅利”。完善創業培訓、創業擔保貸款、創業孵化、創業輔導“四位一體”創業服務體係,重點打造“河南碼農”“河南護工”“豫農技工”“河南織女”等人力資源品牌,統籌各級各類職業技能競賽……5700多萬勞動適齡人口和超過1300萬的技能人才,都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人人持證、技能河南”高高揚起,更多人過上好日子。
大裏麵有“強”。“三個一批”項目建設活動壓茬推進、滾動實施、接續發力,投資拉動和產業帶動效應持續釋放,已經成為新時代河南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鮮明標識和亮麗名片。前六期“三個一批”項目中“六新”項目占比超7成,2022年全省高技術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2.3%、8%。在鄭州,新興的空中樞紐正在加速形成;在洛陽,綜合保稅區已順利融入鐵海聯運高效通道;在新鄉,中歐班列(中豫號·新鄉)順利啟程,城市的“國際範兒”更加閃耀……由“汗水經濟”向“智慧經濟”轉型勢不可擋,中原發展未來可期。
嵩山、神農種業、黃河、龍門等八大省實驗室掛牌運行,去年全省研發經費投入和技術合同成交額均突破1000億元,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萬家,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2.2萬家,河南創新發展已全麵起勢。
善戰者,求之於勢。勢,是走向,是力量,是底氣。
河南,承東啟西、連南貫北,人流、物流、信息流在這裏交彙、集散,既是區域經濟合作不可或缺的紐帶、承接產業轉移的新基地,更是全國統一大市場的關鍵環,機遇之門已經打開。
1億人口的發展中內陸大省,人口規模巨大,意味著可資借鑒的經驗有限,創新之路必須蹚出。
省情,決定了河南現代化之路的艱巨與複雜。“兩個確保”從實際出發想問題、作決策、謀發展,“十大戰略”充分考慮了河南人口規模巨大且人均發展水平較低的事實,富有科學性、前瞻性和正確性。
走出人口大省高質量發展新路,是國家使命,也是時代榮光。
省長王凱指出,現代化河南建設已經站在了新的起點之上,到了可以大有作為也應該大有作為的關鍵期,“奮勇爭先、更加出彩”其時已至、其勢將起。
大河南,如何走出高質量發展新路?
問題在當下,答案向未來。
堅定扛牢現代化河南建設的曆史重任,錨定“兩個確保”、深入實施“十大戰略”,更加奮發有為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南實踐,就要堅持以發展為第一要務,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堅定走好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華山一條路”,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係,把我省人口規模優勢、經濟體量優勢、區位交通優勢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勝勢。
“現在當焊工,隻用點按鈕、看參數就行了,都是機器幹活。”在奇瑞汽車河南有限公司5G焊接車間,魏娜挽著漂亮發髻,在焊花中穿梭。原來車間內“咣咣咣”的噪聲,變成了有節奏的“嘀嘀嘀”響;黑黢黢、油乎乎的車床,變成了高顏值的智能設備。
車間嬗變,折射河南蝶變。
現代化河南是一艘巨輪,人民立場就如同輪舵,高質量發展決定航速,創新理念是動力源。
堅守人民立場,把好“河南號”方向。千頭萬緒的事,說到底是千家萬戶的事。教育、就業、醫療、養老、住房……這些細小的事,乘以1億,就是天大的事。大力發展優質高等教育,高質量推進“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就能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南實踐。多到困難多、群眾意見集中、工作打不開局麵的地方去,著力解決急難愁盼問題,塑造“萬人助萬企”金字招牌,就能在實幹中強能力、硬作風,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
錨定高質量發展,提升“河南號”速度。立足規模市場資源優勢,實施“四個拉動”,強化“項目為王”,滾動開展“三個一批”活動,河南正在打造製度型開放創新“中原特區”。
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係,深入實施優勢再造、換道領跑、數字化轉型等戰略,傳統產業“優中培新”,新興產業“有中育新”,未來產業“無中生有”……更多河南企業將在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中,占據中高端、成為關鍵環。
秉持創新理念,澎湃“河南號”動力。能不能如期全麵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關鍵看科技自立自強。
省科學院重建重振與科研同步推進,鄭大河大“雙航母”乘風破浪,多所高校發力“雙一流”建設,推進高校結構布局、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優化……做實創新的“裏子”,讓“專精特新”領異標新,昂起創新的龍頭,挺起高質量發展的脊梁。
時間長河靜謐無聲,卻在不經意間擦出令人驚豔的閃光,照亮跋涉的夢想。
5月18日,天氣晴好,早上起了陣陣微風。
開封河南化工技師學院內,年輕教師薑雨荷正在指導學生苦練技術。她在獲得世界技能大賽特別賽化學實驗室技術項目金牌後,又指導學生取得了河南省第二屆職業技能大賽的冠軍。
鄭州龍子湖智慧島上,高宇飛正在嵩山實驗室內跟同事交流項目進展。他和妻子張亞萌博士畢業後,一個在嵩山實驗室做研究員,一個在醫院從事科研工作。
同在龍子湖智慧島上班的苑景坤和李荔枝,也是一對博士夫妻。有感於老家河南招才引智的誠意,他們放棄了外地的豐厚待遇,在哈工大鄭州研究院施展才華。
希望積沙成塔,夢想聚流成海,無數中原兒女,正在奮鬥中書寫美麗人生。
傍晚,華燈初上。站在鄭東新區CBD大玉米58層向南北俯瞰,中州大道上的車流長龍延展向視野的盡頭。這座大都市的超千萬人口,占河南人口十分之一強。
這1億盞希望,智慧和汗水點亮。
策劃:劉雅鳴 孫德中
統籌:張學文
執筆:李兵 薛世君 丁新偉 逯彥萃 悅連城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