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要聞
對於伏羲等民族共同祖先的確認與尊崇,是一個文化現象。太昊伏羲是一個神話人物,也是一個曆史人物。翻開各民族的曆史,我們都會毫無例外地發現:任何一個民族,其源頭總是充滿神秘超驗的諸神世界,因為這是一個“民神雜糅,不可方物”的時期。因為在人類的理性意識、曆史意識尚未發育成熟的時候,人隻能在自己的感性世界中描繪萬物,因而人的觀念無一例外地被神主宰著,所以難以將先民所描繪的曆史與神話分開。伏羲與女媧兄妹二人成婚,繁衍人類,他們是中國古史係統的人類始祖。在這個意義上,伏羲傳說既是各民族曆史的總源頭,又是各民族心理認同的歸宿,對於維係中華民族大家庭具有巨大價值。
遠古時代圖騰出現於伏羲氏族時期,首創了有明確記載的龍圖騰。到了黃帝與炎帝時期,他們又創造了自己氏族的圖騰,黃帝以有熊為圖騰、炎帝以牛為圖騰。如果說龍圖騰是中國圖騰之根,那麼,熊和牛等圖騰,則是氏族分化、融合發展,文化多樣性與不斷繁榮的象征。
中國曆史研究會1950年出版的《中國通史簡編》記載:“中國中部黃河南北,是平原肥沃的地區。住在周圍的各民族都想遷徙進來,因此,那裏成了各種族鬥爭的舞台,也成了不同文化相互影響的場所。”“黃帝族則經過長期鬥爭,逐步成為中原最強盛、最龐大的部族,其他民族或被驅逐,或被同化。”
大約華夏集團從陝西、甘肅一帶的黃土原上,陸續東遷,走到河南、山東、河北邊界的大平原上,首先同土著的東夷集團相接觸。始而相爭,繼而相安,血統與文化逐漸交互錯雜。
黃帝與炎帝兩大部族是爭奪中原的最強大對手,但同時又是情同手足的兄弟。如果說炎帝平和務實,厚德載物;那麼黃帝則氣吞山河,懷抱萬裏。據《商子》記載,在炎帝的部落裏,“男耕而食,女織而衣,刑政不用而治,甲兵不起於王。”然而從母係社會向父係社會的過渡已經開始了“軒轅之時,神農氏衰”。於是黃帝起,以自己的文治武功使華夏文明發生了質變。一是修德,“撫萬民,度四方”。二是“振兵”,“習用幹戈”。中華民族部族間相互鬥爭、征戰都是難免的,但大團結、大融合、大一統卻是永久的主流傾向。炎、黃二帝的爭鬥並沒有妨礙他們最終的團結與融合,由此而繁衍出了大華夏的一統民族。
黃帝部落依托最早的農耕文明崛起於黃土高坡之時,黃帝和他的部族隻是一個強大的部落——有熊氏部落,還不能稱其為華夏族。直到黃帝部落與苗族、黎族、羌族等多個民族相融合,並取各部族圖騰的一部分而塑造出一個嶄新的圖騰——“龍”。
由於各地各族的融合進一步加快,以血脈為基礎的原始部落逐漸被跨地域的部落聯盟所取代,出現了“華夏”的概念。正如《說文》解釋的,“華,榮也”。夏,大也。至此,一幅部族爭戰、兼並,而後融合、同化,共同創造精神主宰——龍圖騰的畫卷已展示在我們麵前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對於伏羲等民族共同祖先的確認與尊崇,是一個文化現象。太昊伏羲是一個神話人物,也是一個曆史人物。翻開各民族的曆史,我們都會毫無例外地發現:任何一個民族,其源頭總是充滿神秘超驗的諸神世界,因為這是一個“民神雜糅,不可方物”的時期。因為在人類的理性意識、曆史意識尚未發育成熟的時候,人隻能在自己的感性世界中描繪萬物,因而人的觀念無一例外地被神主宰著,所以難以將先民所描繪的曆史與神話分開。伏羲與女媧兄妹二人成婚,繁衍人類,他們是中國古史係統的人類始祖。在這個意義上,伏羲傳說既是各民族曆史的總源頭,又是各民族心理認同的歸宿,對於維係中華民族大家庭具有巨大價值。
遠古時代圖騰出現於伏羲氏族時期,首創了有明確記載的龍圖騰。到了黃帝與炎帝時期,他們又創造了自己氏族的圖騰,黃帝以有熊為圖騰、炎帝以牛為圖騰。如果說龍圖騰是中國圖騰之根,那麼,熊和牛等圖騰,則是氏族分化、融合發展,文化多樣性與不斷繁榮的象征。
中國曆史研究會1950年出版的《中國通史簡編》記載:“中國中部黃河南北,是平原肥沃的地區。住在周圍的各民族都想遷徙進來,因此,那裏成了各種族鬥爭的舞台,也成了不同文化相互影響的場所。”“黃帝族則經過長期鬥爭,逐步成為中原最強盛、最龐大的部族,其他民族或被驅逐,或被同化。”
大約華夏集團從陝西、甘肅一帶的黃土原上,陸續東遷,走到河南、山東、河北邊界的大平原上,首先同土著的東夷集團相接觸。始而相爭,繼而相安,血統與文化逐漸交互錯雜。
黃帝與炎帝兩大部族是爭奪中原的最強大對手,但同時又是情同手足的兄弟。如果說炎帝平和務實,厚德載物;那麼黃帝則氣吞山河,懷抱萬裏。據《商子》記載,在炎帝的部落裏,“男耕而食,女織而衣,刑政不用而治,甲兵不起於王。”然而從母係社會向父係社會的過渡已經開始了“軒轅之時,神農氏衰”。於是黃帝起,以自己的文治武功使華夏文明發生了質變。一是修德,“撫萬民,度四方”。二是“振兵”,“習用幹戈”。中華民族部族間相互鬥爭、征戰都是難免的,但大團結、大融合、大一統卻是永久的主流傾向。炎、黃二帝的爭鬥並沒有妨礙他們最終的團結與融合,由此而繁衍出了大華夏的一統民族。
黃帝部落依托最早的農耕文明崛起於黃土高坡之時,黃帝和他的部族隻是一個強大的部落——有熊氏部落,還不能稱其為華夏族。直到黃帝部落與苗族、黎族、羌族等多個民族相融合,並取各部族圖騰的一部分而塑造出一個嶄新的圖騰——“龍”。
由於各地各族的融合進一步加快,以血脈為基礎的原始部落逐漸被跨地域的部落聯盟所取代,出現了“華夏”的概念。正如《說文》解釋的,“華,榮也”。夏,大也。至此,一幅部族爭戰、兼並,而後融合、同化,共同創造精神主宰——龍圖騰的畫卷已展示在我們麵前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