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要聞
編者按丨五四青年節,一個洋溢著希望的節日,一個靠奮鬥不負韶華的節日。
青年是整個社會力量中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他們意氣風發、逐夢前行,在創新高地、在改革前沿、在田間地頭,在每個平凡又不凡的崗位上,積極進取、奮力奔跑。
今天,讓我們走近河南青年的優秀代表,聆聽他們正青春的奮鬥故事。
“為逐夢太空保駕護航”
講述者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中國電科22所載人航天搜救回收技術團隊成員宋磊、張永宏等
“護送”神舟十六號、“迎接”神舟十五號,這是我們團隊30位年輕人最近的主要任務。北京、酒泉、廣州……大家分散在天南海北,堅守在各自“戰位”,調試設備、模擬測試。
中國電科22所載人航天搜救回收技術團隊在神舟十三號返回搜救現場提供支持保障。受訪者供圖
在22所,我們團隊代號“921”,這是20世紀90年代初國家載人航天工程的代號,是一個光榮的名字。伴隨著國家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戰略實施,“921”人創造了我國航天器著陸回收史上的多個第一:研發了第一台“車載定向儀”、第一台“船載定向儀”、第一台“機載定向儀”,保障了神舟係列曆次發射和返回任務以及嫦娥、實踐等係列航天器的著陸回收任務,為逐夢太空保駕護航。
保駕護航的底氣,是我們自主研發的定向儀。它外觀上看像是一個小小的禮帽,裝備在運輸機、直升機、搜索車輛、救助船舶等多樣化搜索平台上,能夠接收航天器發出的“呼叫”信號,繼而判斷航天器的準確位置,了解艙內航天員狀態,形象地說,就是給航天器精準定位的“慧眼”。
你見過隆冬淩晨的草原嗎?我們見過。2020年12月,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2公斤珍貴月壤成功返回地球,這是我國首次實施地外天體采樣返回。嫦娥五號回家采用的是半彈道跳躍式,就像“打水漂”;又加上是在冬天的淩晨,精準跟蹤難度很大,對無線電定向設備要求更高。我們在草原連續奮戰了30多天,檢修巡視設備,調試優化算法,開展綜合演練和模擬搜救演練……當看到我們的設備引導直升機空中搜索分隊和地麵分隊在雪地裏找到返回器的那一刻,心裏暖和和的。
科技攻堅分秒必爭。2020年年底,所裏接到了要保障神舟十二號的任務,而留給我們的時間窗口不到半年。研發中出現了一個難題:裝備的20多個模塊獨立測試都運轉良好,但拚在一起卻始終達不到要求。那段時間,睡覺是“奢侈品”,吃飯時泡麵加礦泉水成標配。最終,我們從上百條參數中“揪出”了有問題的一條。
隨著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我們承擔載人航天發射與回收任務的頻率越來越高,項目一個接著一個,有時還得交叉進行,麵臨的也多是“卡脖子”難題。從嚴寒到酷暑、從荒漠到大洋,我們長年堅守在各自“戰位”,很少有閑下來的時候。團隊裏七成都是35歲以下的年輕人,有的才成家、有的剛有了孩子,我們覺得最虧欠的就是家人。
讓我們願意這樣努力下去的,是“責任感”,這可不是唱高調。2008年7月,神舟七號發射之前,我們承擔了在海上應急濺落區部署返回艙搜索救援力量的任務。大中午驕陽似火,大家在駕駛艙臨時休息,忽然聽到外麵有人在喊,走出去一看,原來是22所載人航天工程任務第一任總工程師戴鹿村順著架子爬上了20多米的桅杆頂端。原來,他擔心下午有雷雨,爬上去檢查天線狀態。老人家當時已經60多歲,這不就是“責任感”嘛。老一輩科研工作者是我們的榜樣。
能夠成為“921”的一員,見證並參與祖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太幸運了。20年前,我們仿製國外同類設備;現在,我們自主研發的設備已經演化到第三代,核心指標全麵領先,形成了海陸空三位一體的搜救網絡。這條從模仿、跟蹤到突破、超越的創新發展之路越走越通暢。
如果你仔細觀察我們出任務的現場照片,定會看到國旗在我們身後飄揚。我們肩負的是國家任務、保障的是“國之大者”,“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將一直鼓舞著我們向前進。(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周曉荷 通訊員黃琳整理)
“搞農業科研要多去農業生產一線”
講述者河南省農業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科室副主任 王璟
我是陝西人,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就讀碩博期間,一直跟著導師做牛的遺傳育種。2014年9月,我博士畢業來到河南省農科院工作,陰差陽錯被分到了養豬研究室。當時我想,雖然研究的物種變了,但實驗室環節的操作流程差別不大,生產應用部分的知識和經驗慢慢積累補足就好。沒想到,第一次去豬場采樣就鬧了笑話。
我清楚地記得,那是2015年5月1日,我早早做好了實驗設計,興奮地跟著團隊去生產一線采樣。到豬場挑好豬,放到操作台上一刀下去,才發現連豬的公母都沒分清。
8年過去了,領導和同事偶爾還會拿這件事打趣我。那頭被“冤殺”的小豬也一直提醒著我,還有太多要學習的東西。搞農業科研就要多去農業生產一線,那裏有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因此每次去外地出差,我都要求先去豬場看看,隻有實地看了豬的生長情況,做好數據記錄和樣本采集,心才算踏實。
這些年,我一直在做淮南豬的選育工作。淮南豬是河南省地方優良品種,與國外豬種相比,具有肉色鮮紅、肌內脂肪含量高、肌纖維直徑小等優點。但由於生長速度慢、瘦肉率低等經濟效益指標限製,在規模化、集約化生產模式中很難找到淮南豬的位置。
如何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讓淮南豬在我國優質豬肉生產中發揮更大的作用?近年來,我和團隊一直在思考和解答這道題。我們與位於新縣的河南興銳農牧科技有限公司對接,圍繞淮南豬優良肉質性狀解析及新品種選育開展研究。
首先是要摸清種群的親緣關係。以前的黑豬都是農戶散養,親緣關係不明確,我們通過微衛星標記等方式,準確得到豬群的遺傳結構圖譜,為指導淮南豬育種奠定了科學基礎。隨後,隨著省級淮南豬保種場獲批,我們以規模化散養新模式生產的優質淮南豬為基礎,創建了“嘿豬”品牌,打開了淮南豬高端生態肉品市場。
生物育種是現代農業的“芯片”,中國人要想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生物育種行業就必須實現自立自強、自主可控。生豬育種是個長期的過程,在前期準備充足的情況下,育成一個新品種至少需要8年時間。未來,我們將向著育種更深處前行,做好淮南豬新品種的培育,力爭讓淮南豬肉食品香飄萬裏。(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師喆整理)
“五四”青年節前夕,鄭州地鐵軌道青年檢修工人在地鐵軌道內進行軌道設備檢修、鋼軌打磨和探傷工作,他們守護在寂靜的隧道中,與580攝氏度的火花“共舞”,守護地鐵運營安全。 聶冬晗 劉彥峰 攝
“回村是正確的選擇”
講述者鶴壁市山城區石林鎮三家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 張桂芳
“95後的你,為啥會選擇放棄城市的工作回來當村支書?”這是我回村以來,被問及最多的問題。
1997年出生的我,為啥要當村支書?我也曾多次問過自己。隨著在村裏工作的時間越來越長,我的答案也越發清晰:因為責任,一份青年人回饋家鄉應有的責任和擔當。
我的家鄉三家村位於石林鎮西北部,常住人口隻有400多人,其中60歲以上的老人占多數。產業基礎差、村集體債務多、村莊事務難處理……當選後,一係列“疑難雜症”一股腦地擺在我麵前,對於村子該如何發展,我絲毫沒有頭緒,前倆月幾乎天天哭。
哭,明顯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在同事們的幫助下,我慢慢調整好自己的狀態,開始逐一解決村裏的曆史遺留問題,並為三家村的發展謀求新的出路。
聽說輝縣市張村鄉小屯村靠繪製塗鴉牆出了名,我也萌生了把三家村打造成“彩虹村”、以鄉村旅遊帶動鄉村發展的念頭。在征得村民們的同意後,我們說幹就幹。
2021年5月,在鄰村畫師的助力下,三家村從“灰頭土臉”變得“五彩斑斕”,成了“彩虹村”。當年7月被媒體報道後,我們村不僅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打卡,也吸引一些項目,其中包括村裏目前的重點產業——蜜本南瓜種植。
去年,我們正式引進了蜜本南瓜種植,共流轉了村內400多畝土地,大部分是撂荒的土地,這是三家村第一次實現規模化、規範化種植,還為村民提供了30多個就業崗位。僅去年,村裏就給村民發放土地流轉費18萬元。
嚐到網絡“甜頭”的我,於今年3月份在短視頻平台分享了自己回鄉當村支書的經曆。視頻一經發布,短短兩天內點讚量便高達百萬次,不少網友私信我,幫助我為村子的發展出謀劃策。目前,我們與一位鄉賢達成合作意向,計劃在村內流轉100畝土地用於種植小米。
看著村裏的變化,我覺得回村是一個很正確的選擇。未來,我希望帶領三家村走上現代農業發展之路,讓村民的腰包鼓起來、生活美起來!(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陳晨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蔣曉芳整理)
“為鄉親們打開通向新世界的大門”
講述者2023年“河南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商城縣原耕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總經理 楊淑娟
這個“五一”節,我過得格外開心,很榮幸獲得了2023年“河南青年五四獎章”,這個榮譽是給我這個回鄉創業的“90後”最好的褒獎。
我從學校畢業後就職於阿裏巴巴從事電商工作,2016年,抱著為家鄉做點事情的想法,我和幾位小夥伴回到商城縣創業。這裏地處大別山腹地,生態優良,物產豐富,農副產品品質好,我們相信能做出點成績。
當時,鄉親們對電商還不太熟悉,我們的到來為鄉親們打開了通向新世界的大門,僅僅一年多時間,我們就通過電商將幾十種優質農產品銷售到全國各地,提升了商城地方特色農產品的價值,為農戶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
公司發展壯大的時候,正逢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關鍵階段,我們打造“互聯網+合作社+農戶”模式,為當地建設扶貧車間、培育電商人才,建立標準化生產線、舉辦農產品展銷會,讓商城縣電商遍地開花。
有個例子能看出電商的作用。商城縣的糍粑、老鴨湯非常有名,但過去都是各家農戶自己生產,沒有檢測認證,我們籌建了標準化生產線,辦理了食品生產許可證,讓消費者買得放心,吃得安心,從而讓商城特色農產品暢銷全國,從根本上解決農產品外銷難題。
還有一件特別自豪的事,就是為家鄉培育了“稻鴨米”。3年前我和團隊結合本地生態優勢,謀劃了“稻鴨共作”產業項目,建立標準化稻鴨共作示範基地,引進優質稻米品種,打造高端米品牌。目前已發展“稻鴨米”1.2萬畝,全部實現訂單式種植,全程可溯,每公斤“稻鴨米”可以賣到20元以上,“稻鴨共作”成為商城縣脫貧致富惠民產業。
電商不僅僅是在網上賣貨,還有很強的綜合帶動作用。我們去年在當地發起建設了一個電商產業園,涵蓋了電商上下遊產業鏈,目前已入駐16家企業,年銷售額超過2億元。
美麗鄉村建設離不開年輕人的參與,我很自豪選擇了回鄉創業,能夠把個人的發展融入鄉村振興的大潮,讓自己的青春別樣紅。(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陳輝整理)
“誌願者一直是我不變的身份”
講述者周口市青年誌願者協會會長 王歡
2008年起,我就紮根在誌願服務工作一線。
2016年,在到西華縣葉埠口鄉棗崗村開展愛心幫扶時,我有幸和這裏的村民結緣。2018年,我被村民們選為村黨支部書記。進村工作的第一天,我就決心要做些有意義的事情,對得起村民們的信任、配得上自己身上的紅馬甲。
在征求村民意見的基礎上,我帶領村民通過“農戶+黨支部+合作社”模式,成立了“西華縣青創蛋雞養殖合作社”,幫助36名年輕人返鄉創業的同時,還吸引了216戶村民加入,一起致富奔小康。
這些年,不論工作崗位如何變化,誌願者一直是我不變的身份。我帶領誌願者組織開展了“周伴童行——幸福童年關懷計劃一對一物質資助加情感關懷”誌願助學活動,使100多名困境兒童和家庭得到資助;帶領誌願者開展“讓夢起航——特殊群體創業就業誌願服務項目”,為殘障群體提供就業培訓,3年幫助近300名殘障人士成功就業。
隻要有時間,我就會走進學校、醫院、鄉鎮(街道),義務為共青團幹部、社區幹部、醫務工作者等講解誌願服務理念、解讀誌願服務條例、進行誌願服務培訓,幫助他們設計誌願服務項目,使更多人加入誌願服務工作中。
在幫助他人的同時,我也有幸獲得了第24屆河南青年五四獎章、第十一屆中國青年誌願者優秀個人獎、2021年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2022年河南省最美誌願者等榮譽,我所帶領的團隊還獲得了河南省學雷鋒誌願服務“四個100”優秀誌願服務組織等稱號。
幫助他人,快樂自己。我和團隊的誌願者們將一往無前,踐行誌願精神、貢獻青春力量,用更多有意義的誌願行動展現新時代青年的責任擔當。(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金京藝整理)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編者按丨五四青年節,一個洋溢著希望的節日,一個靠奮鬥不負韶華的節日。
青年是整個社會力量中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他們意氣風發、逐夢前行,在創新高地、在改革前沿、在田間地頭,在每個平凡又不凡的崗位上,積極進取、奮力奔跑。
今天,讓我們走近河南青年的優秀代表,聆聽他們正青春的奮鬥故事。
“為逐夢太空保駕護航”
講述者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中國電科22所載人航天搜救回收技術團隊成員宋磊、張永宏等
“護送”神舟十六號、“迎接”神舟十五號,這是我們團隊30位年輕人最近的主要任務。北京、酒泉、廣州……大家分散在天南海北,堅守在各自“戰位”,調試設備、模擬測試。
中國電科22所載人航天搜救回收技術團隊在神舟十三號返回搜救現場提供支持保障。受訪者供圖
在22所,我們團隊代號“921”,這是20世紀90年代初國家載人航天工程的代號,是一個光榮的名字。伴隨著國家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戰略實施,“921”人創造了我國航天器著陸回收史上的多個第一:研發了第一台“車載定向儀”、第一台“船載定向儀”、第一台“機載定向儀”,保障了神舟係列曆次發射和返回任務以及嫦娥、實踐等係列航天器的著陸回收任務,為逐夢太空保駕護航。
保駕護航的底氣,是我們自主研發的定向儀。它外觀上看像是一個小小的禮帽,裝備在運輸機、直升機、搜索車輛、救助船舶等多樣化搜索平台上,能夠接收航天器發出的“呼叫”信號,繼而判斷航天器的準確位置,了解艙內航天員狀態,形象地說,就是給航天器精準定位的“慧眼”。
你見過隆冬淩晨的草原嗎?我們見過。2020年12月,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2公斤珍貴月壤成功返回地球,這是我國首次實施地外天體采樣返回。嫦娥五號回家采用的是半彈道跳躍式,就像“打水漂”;又加上是在冬天的淩晨,精準跟蹤難度很大,對無線電定向設備要求更高。我們在草原連續奮戰了30多天,檢修巡視設備,調試優化算法,開展綜合演練和模擬搜救演練……當看到我們的設備引導直升機空中搜索分隊和地麵分隊在雪地裏找到返回器的那一刻,心裏暖和和的。
科技攻堅分秒必爭。2020年年底,所裏接到了要保障神舟十二號的任務,而留給我們的時間窗口不到半年。研發中出現了一個難題:裝備的20多個模塊獨立測試都運轉良好,但拚在一起卻始終達不到要求。那段時間,睡覺是“奢侈品”,吃飯時泡麵加礦泉水成標配。最終,我們從上百條參數中“揪出”了有問題的一條。
隨著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我們承擔載人航天發射與回收任務的頻率越來越高,項目一個接著一個,有時還得交叉進行,麵臨的也多是“卡脖子”難題。從嚴寒到酷暑、從荒漠到大洋,我們長年堅守在各自“戰位”,很少有閑下來的時候。團隊裏七成都是35歲以下的年輕人,有的才成家、有的剛有了孩子,我們覺得最虧欠的就是家人。
讓我們願意這樣努力下去的,是“責任感”,這可不是唱高調。2008年7月,神舟七號發射之前,我們承擔了在海上應急濺落區部署返回艙搜索救援力量的任務。大中午驕陽似火,大家在駕駛艙臨時休息,忽然聽到外麵有人在喊,走出去一看,原來是22所載人航天工程任務第一任總工程師戴鹿村順著架子爬上了20多米的桅杆頂端。原來,他擔心下午有雷雨,爬上去檢查天線狀態。老人家當時已經60多歲,這不就是“責任感”嘛。老一輩科研工作者是我們的榜樣。
能夠成為“921”的一員,見證並參與祖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太幸運了。20年前,我們仿製國外同類設備;現在,我們自主研發的設備已經演化到第三代,核心指標全麵領先,形成了海陸空三位一體的搜救網絡。這條從模仿、跟蹤到突破、超越的創新發展之路越走越通暢。
如果你仔細觀察我們出任務的現場照片,定會看到國旗在我們身後飄揚。我們肩負的是國家任務、保障的是“國之大者”,“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將一直鼓舞著我們向前進。(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周曉荷 通訊員黃琳整理)
“搞農業科研要多去農業生產一線”
講述者河南省農業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科室副主任 王璟
我是陝西人,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就讀碩博期間,一直跟著導師做牛的遺傳育種。2014年9月,我博士畢業來到河南省農科院工作,陰差陽錯被分到了養豬研究室。當時我想,雖然研究的物種變了,但實驗室環節的操作流程差別不大,生產應用部分的知識和經驗慢慢積累補足就好。沒想到,第一次去豬場采樣就鬧了笑話。
我清楚地記得,那是2015年5月1日,我早早做好了實驗設計,興奮地跟著團隊去生產一線采樣。到豬場挑好豬,放到操作台上一刀下去,才發現連豬的公母都沒分清。
8年過去了,領導和同事偶爾還會拿這件事打趣我。那頭被“冤殺”的小豬也一直提醒著我,還有太多要學習的東西。搞農業科研就要多去農業生產一線,那裏有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因此每次去外地出差,我都要求先去豬場看看,隻有實地看了豬的生長情況,做好數據記錄和樣本采集,心才算踏實。
這些年,我一直在做淮南豬的選育工作。淮南豬是河南省地方優良品種,與國外豬種相比,具有肉色鮮紅、肌內脂肪含量高、肌纖維直徑小等優點。但由於生長速度慢、瘦肉率低等經濟效益指標限製,在規模化、集約化生產模式中很難找到淮南豬的位置。
如何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讓淮南豬在我國優質豬肉生產中發揮更大的作用?近年來,我和團隊一直在思考和解答這道題。我們與位於新縣的河南興銳農牧科技有限公司對接,圍繞淮南豬優良肉質性狀解析及新品種選育開展研究。
首先是要摸清種群的親緣關係。以前的黑豬都是農戶散養,親緣關係不明確,我們通過微衛星標記等方式,準確得到豬群的遺傳結構圖譜,為指導淮南豬育種奠定了科學基礎。隨後,隨著省級淮南豬保種場獲批,我們以規模化散養新模式生產的優質淮南豬為基礎,創建了“嘿豬”品牌,打開了淮南豬高端生態肉品市場。
生物育種是現代農業的“芯片”,中國人要想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生物育種行業就必須實現自立自強、自主可控。生豬育種是個長期的過程,在前期準備充足的情況下,育成一個新品種至少需要8年時間。未來,我們將向著育種更深處前行,做好淮南豬新品種的培育,力爭讓淮南豬肉食品香飄萬裏。(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師喆整理)
“五四”青年節前夕,鄭州地鐵軌道青年檢修工人在地鐵軌道內進行軌道設備檢修、鋼軌打磨和探傷工作,他們守護在寂靜的隧道中,與580攝氏度的火花“共舞”,守護地鐵運營安全。 聶冬晗 劉彥峰 攝
“回村是正確的選擇”
講述者鶴壁市山城區石林鎮三家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 張桂芳
“95後的你,為啥會選擇放棄城市的工作回來當村支書?”這是我回村以來,被問及最多的問題。
1997年出生的我,為啥要當村支書?我也曾多次問過自己。隨著在村裏工作的時間越來越長,我的答案也越發清晰:因為責任,一份青年人回饋家鄉應有的責任和擔當。
我的家鄉三家村位於石林鎮西北部,常住人口隻有400多人,其中60歲以上的老人占多數。產業基礎差、村集體債務多、村莊事務難處理……當選後,一係列“疑難雜症”一股腦地擺在我麵前,對於村子該如何發展,我絲毫沒有頭緒,前倆月幾乎天天哭。
哭,明顯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在同事們的幫助下,我慢慢調整好自己的狀態,開始逐一解決村裏的曆史遺留問題,並為三家村的發展謀求新的出路。
聽說輝縣市張村鄉小屯村靠繪製塗鴉牆出了名,我也萌生了把三家村打造成“彩虹村”、以鄉村旅遊帶動鄉村發展的念頭。在征得村民們的同意後,我們說幹就幹。
2021年5月,在鄰村畫師的助力下,三家村從“灰頭土臉”變得“五彩斑斕”,成了“彩虹村”。當年7月被媒體報道後,我們村不僅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打卡,也吸引一些項目,其中包括村裏目前的重點產業——蜜本南瓜種植。
去年,我們正式引進了蜜本南瓜種植,共流轉了村內400多畝土地,大部分是撂荒的土地,這是三家村第一次實現規模化、規範化種植,還為村民提供了30多個就業崗位。僅去年,村裏就給村民發放土地流轉費18萬元。
嚐到網絡“甜頭”的我,於今年3月份在短視頻平台分享了自己回鄉當村支書的經曆。視頻一經發布,短短兩天內點讚量便高達百萬次,不少網友私信我,幫助我為村子的發展出謀劃策。目前,我們與一位鄉賢達成合作意向,計劃在村內流轉100畝土地用於種植小米。
看著村裏的變化,我覺得回村是一個很正確的選擇。未來,我希望帶領三家村走上現代農業發展之路,讓村民的腰包鼓起來、生活美起來!(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陳晨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蔣曉芳整理)
“為鄉親們打開通向新世界的大門”
講述者2023年“河南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商城縣原耕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總經理 楊淑娟
這個“五一”節,我過得格外開心,很榮幸獲得了2023年“河南青年五四獎章”,這個榮譽是給我這個回鄉創業的“90後”最好的褒獎。
我從學校畢業後就職於阿裏巴巴從事電商工作,2016年,抱著為家鄉做點事情的想法,我和幾位小夥伴回到商城縣創業。這裏地處大別山腹地,生態優良,物產豐富,農副產品品質好,我們相信能做出點成績。
當時,鄉親們對電商還不太熟悉,我們的到來為鄉親們打開了通向新世界的大門,僅僅一年多時間,我們就通過電商將幾十種優質農產品銷售到全國各地,提升了商城地方特色農產品的價值,為農戶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
公司發展壯大的時候,正逢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關鍵階段,我們打造“互聯網+合作社+農戶”模式,為當地建設扶貧車間、培育電商人才,建立標準化生產線、舉辦農產品展銷會,讓商城縣電商遍地開花。
有個例子能看出電商的作用。商城縣的糍粑、老鴨湯非常有名,但過去都是各家農戶自己生產,沒有檢測認證,我們籌建了標準化生產線,辦理了食品生產許可證,讓消費者買得放心,吃得安心,從而讓商城特色農產品暢銷全國,從根本上解決農產品外銷難題。
還有一件特別自豪的事,就是為家鄉培育了“稻鴨米”。3年前我和團隊結合本地生態優勢,謀劃了“稻鴨共作”產業項目,建立標準化稻鴨共作示範基地,引進優質稻米品種,打造高端米品牌。目前已發展“稻鴨米”1.2萬畝,全部實現訂單式種植,全程可溯,每公斤“稻鴨米”可以賣到20元以上,“稻鴨共作”成為商城縣脫貧致富惠民產業。
電商不僅僅是在網上賣貨,還有很強的綜合帶動作用。我們去年在當地發起建設了一個電商產業園,涵蓋了電商上下遊產業鏈,目前已入駐16家企業,年銷售額超過2億元。
美麗鄉村建設離不開年輕人的參與,我很自豪選擇了回鄉創業,能夠把個人的發展融入鄉村振興的大潮,讓自己的青春別樣紅。(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陳輝整理)
“誌願者一直是我不變的身份”
講述者周口市青年誌願者協會會長 王歡
2008年起,我就紮根在誌願服務工作一線。
2016年,在到西華縣葉埠口鄉棗崗村開展愛心幫扶時,我有幸和這裏的村民結緣。2018年,我被村民們選為村黨支部書記。進村工作的第一天,我就決心要做些有意義的事情,對得起村民們的信任、配得上自己身上的紅馬甲。
在征求村民意見的基礎上,我帶領村民通過“農戶+黨支部+合作社”模式,成立了“西華縣青創蛋雞養殖合作社”,幫助36名年輕人返鄉創業的同時,還吸引了216戶村民加入,一起致富奔小康。
這些年,不論工作崗位如何變化,誌願者一直是我不變的身份。我帶領誌願者組織開展了“周伴童行——幸福童年關懷計劃一對一物質資助加情感關懷”誌願助學活動,使100多名困境兒童和家庭得到資助;帶領誌願者開展“讓夢起航——特殊群體創業就業誌願服務項目”,為殘障群體提供就業培訓,3年幫助近300名殘障人士成功就業。
隻要有時間,我就會走進學校、醫院、鄉鎮(街道),義務為共青團幹部、社區幹部、醫務工作者等講解誌願服務理念、解讀誌願服務條例、進行誌願服務培訓,幫助他們設計誌願服務項目,使更多人加入誌願服務工作中。
在幫助他人的同時,我也有幸獲得了第24屆河南青年五四獎章、第十一屆中國青年誌願者優秀個人獎、2021年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2022年河南省最美誌願者等榮譽,我所帶領的團隊還獲得了河南省學雷鋒誌願服務“四個100”優秀誌願服務組織等稱號。
幫助他人,快樂自己。我和團隊的誌願者們將一往無前,踐行誌願精神、貢獻青春力量,用更多有意義的誌願行動展現新時代青年的責任擔當。(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金京藝整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