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要聞
大河網訊 在鄉村,農民為了滿足生產和生活的需要,在約定的時間、約定的地點持續性地聚集並進行商品交易,就形成了“農村集市”。
5月2日,大河網記者來到駐馬店市遂平縣和興鎮張店街集市,感受鄉村集市獨特的活力。
鄉村集市熱鬧非凡
豐富“菜籃子” 裝滿“錢袋子”
在集市進行買賣,俗稱“趕集”。每個地方“趕集”時間不一樣,遂平縣和興鎮張店街集市是一年舉行一次,一次舉行7天,而今年的集市又恰逢五一節假日,更是熱鬧非凡。
遂平縣張店街集市大會上村民正在挑選商品
“我們這個叫做遂平縣張店街物資交流大會,但是家鄉的人更願意稱它為‘趕集’‘起會了’。”張店村村支書張偉告訴大河網記者,每年有會的時候,十裏八鄉的人們就早早地準備著要售賣的貨品,一大早出發到集市上各區域支攤、擺放貨物,等待著消費者們前來購買。
張偉說:“我們會把每個售賣區的區域合理分布,有服裝區、蔬菜區、小吃區、遊樂區等等,在集市的外圍還規劃了停車的地方,這樣既能讓大家開心地賣,也能讓大家舒心地買。”
4月30日7點左右,張店村集市上已熱鬧起來,集市攤點有序地一字排開。置身其間,時蔬幹貨、服裝鞋帽、農機農具、生熟肉製品等貨物一應俱全,還會有專門供孩童玩耍的充氣蹦床、石膏畫畫、套圈等遊樂設施,但最不可缺少的就是豫劇戲台。
“我們每次都會請一兩台大戲舞台,因為農村裏老人比較多,他們早上過來趕集結束剛好可以看會戲再回家。”張店街集市大會組織者張生輝說,這次的集市全長將近1000米,有一百來個商戶來售賣,產品種類很多,應有盡有。
“這都是我自己在家種的青菜,今天一大早從地裏拔出來拿來賣的。”菜農常富貴說,自己家種的菜比較多,集市離家也比較近,騎著三輪車就來了,一天下來也能有一兩百元的收入。集市上,像常富貴一樣,在家門口賣農產品的村民可不少,自種自養的綠色食品被越累越多的消費者青睞,既豐富了消費者的“菜籃子”,也增加了農民的“錢袋子”。
菜農常富貴的蔬菜攤位
除了賣東西,更多的村民來趕集買東西。家離得遠的,一次會買齊一周所需的物品;離得近的,也要來趕個熱鬧,就算什麼物品也不買,也要在集市上吃飽喝足了再回去。
在張店街集市上,你不得不感歎鄉村集市作為農村農副產品集散流通地,為村民提供買和賣的便利平台。隨著農村經濟、文化的發展,傳統的鄉村集市沒有因現代快捷的網購購物方式而變得冷清。
老手藝人受關注
鄉村集市成快節奏生活的“調味劑”
鄉村集市除了當地人參與,越來越多的城裏人也加入到了“趕集”的隊伍中,把趕集當成另一種休閑方式。家住遂平縣灈陽街道的王娜林聽說這裏有集市,下了班之後專門開車帶著孩子來集市上買菜和家禽,她說:“集市上的蔬菜、家禽都是周邊農戶自己種養的,我買的時候也放心,吃著也安心。”
商品經濟的快速發展下,一些農特產品與手工製品逐漸淡出人們視野,而在鄉村集市,這些鄉土味濃厚的物件始終占有一席之地。在張店街集市上,有幾家賣手工農具的攤位,其中數賈爭生意最火紅。
手藝人龍盼喜的手工農具攤位
在賈爭的攤位前,木材做的鏟子、鐮刀、木叉、擀麵杖在地上擺放一排,旁邊還放著製作工具,隨時都可以根據客戶的要求對農具進行現場拚裝固定。
“這都是用木材自己做的,我的工具也很多,有削薄的、有支架、有固定器……”說話的工夫,攤位前來了個買木叉的人,三言兩語的交談後,賈爭熟練地拿起手中的工具,對木叉進行現場拚裝,隻見賈爭將木棍把手放在腿上,將叉頭固定在穩定器中,手裏拿著錘子、小刀,一分鍾的時間一個結實好看的木叉就已經組裝好了。
“馬上該農忙的季節了,所以買農具的人會比較多,這兩天生意好,每天都能賣一二十個,因為是現場手工製作的,所以大家買著也放心。”賈爭說。
在集市上,和賈爭一樣的“手藝人”可不少。70歲的李馬套經營著他的街邊理發店,一把修剪刀在手,30年不漲價,來理發的老年人絡繹不絕;53歲的張裁縫,修鞋的技術技藝精湛,被他修過的鞋沒有再出現開膠開線的情況;麵前擺放著賣得僅剩四五個手工小板凳的龍盼喜,一個板凳製作程序多達10個步驟,從木頭到塑型到組裝,每個步驟都是手藝人的體現……
常大爺正在全神貫注地在給老人理發
專家:依托農村集市經濟探索鄉村特色產業發展道路
“所謂‘集市’,即為‘聚集’和‘交易’。”鄭州大學鄉村振興研究院副教授牛文濤說,“農村集市”既是鄉村社會的交往平台,也是農產品和非農產品的交易場所,更是數字鄉村情境下信息傳播的重要場域,其為本地能人和外來人才在鄉村空間追逐人生夢想提供了時代舞台。
牛文濤認為,在全麵推進鄉村振興和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語境下,基於鄉土特色文化挖掘的農村集市培育及其持續運營,已成為拓寬農民就業增收致富渠道的重要載體,也是展現社會主義大國新時代鄉村美好生活的重要窗口。
集市上的鮮花攤位
目前,部分農村集市依舊會存在規劃不到位、選址不科學、基礎設施配套跟不上等諸多現實問題,如何解決好這類問題?牛文濤提出了他的建議,首先要統籌規劃,突出特色,講好鄉村故事,實現“空間聯動—要素流動—文化互動”,最終依托農村集市探索鄉村特色產業發展的可能路徑。其次要擴權賦能,利益聯結,通過優化農村集市衍生收益的配置邏輯,逐步構築“政府引導—市場主導—農民參與”的農村集市發展範式,同時不斷提升農民群體在農村集市收益配置中的參與能力和實際獲得感。
黨的二十大明確要求“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也明確要求“培育鄉村新產業新業態”。“因此,未來農村集市應當按照鄉村特色產業培育和鄉村業態創新的重要載體,以及‘鄉村旅遊’的重要場景這一方向進行發展。”牛文濤說。
牛文濤說,伴隨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麵推進,我國鄉村場域的收益預期獲得持續改善,“農村集市”在城鄉要素雙向流動下演化為重要的就業創業平台,最終為異地人才流入、本土人才回流和傳統農戶轉型提供外部激勵,同時也為鄉村振興的全麵實現提供可能的“關鍵人才”準備。(張家祺)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大河網訊 在鄉村,農民為了滿足生產和生活的需要,在約定的時間、約定的地點持續性地聚集並進行商品交易,就形成了“農村集市”。
5月2日,大河網記者來到駐馬店市遂平縣和興鎮張店街集市,感受鄉村集市獨特的活力。
鄉村集市熱鬧非凡
豐富“菜籃子” 裝滿“錢袋子”
在集市進行買賣,俗稱“趕集”。每個地方“趕集”時間不一樣,遂平縣和興鎮張店街集市是一年舉行一次,一次舉行7天,而今年的集市又恰逢五一節假日,更是熱鬧非凡。
遂平縣張店街集市大會上村民正在挑選商品
“我們這個叫做遂平縣張店街物資交流大會,但是家鄉的人更願意稱它為‘趕集’‘起會了’。”張店村村支書張偉告訴大河網記者,每年有會的時候,十裏八鄉的人們就早早地準備著要售賣的貨品,一大早出發到集市上各區域支攤、擺放貨物,等待著消費者們前來購買。
張偉說:“我們會把每個售賣區的區域合理分布,有服裝區、蔬菜區、小吃區、遊樂區等等,在集市的外圍還規劃了停車的地方,這樣既能讓大家開心地賣,也能讓大家舒心地買。”
4月30日7點左右,張店村集市上已熱鬧起來,集市攤點有序地一字排開。置身其間,時蔬幹貨、服裝鞋帽、農機農具、生熟肉製品等貨物一應俱全,還會有專門供孩童玩耍的充氣蹦床、石膏畫畫、套圈等遊樂設施,但最不可缺少的就是豫劇戲台。
“我們每次都會請一兩台大戲舞台,因為農村裏老人比較多,他們早上過來趕集結束剛好可以看會戲再回家。”張店街集市大會組織者張生輝說,這次的集市全長將近1000米,有一百來個商戶來售賣,產品種類很多,應有盡有。
“這都是我自己在家種的青菜,今天一大早從地裏拔出來拿來賣的。”菜農常富貴說,自己家種的菜比較多,集市離家也比較近,騎著三輪車就來了,一天下來也能有一兩百元的收入。集市上,像常富貴一樣,在家門口賣農產品的村民可不少,自種自養的綠色食品被越累越多的消費者青睞,既豐富了消費者的“菜籃子”,也增加了農民的“錢袋子”。
菜農常富貴的蔬菜攤位
除了賣東西,更多的村民來趕集買東西。家離得遠的,一次會買齊一周所需的物品;離得近的,也要來趕個熱鬧,就算什麼物品也不買,也要在集市上吃飽喝足了再回去。
在張店街集市上,你不得不感歎鄉村集市作為農村農副產品集散流通地,為村民提供買和賣的便利平台。隨著農村經濟、文化的發展,傳統的鄉村集市沒有因現代快捷的網購購物方式而變得冷清。
老手藝人受關注
鄉村集市成快節奏生活的“調味劑”
鄉村集市除了當地人參與,越來越多的城裏人也加入到了“趕集”的隊伍中,把趕集當成另一種休閑方式。家住遂平縣灈陽街道的王娜林聽說這裏有集市,下了班之後專門開車帶著孩子來集市上買菜和家禽,她說:“集市上的蔬菜、家禽都是周邊農戶自己種養的,我買的時候也放心,吃著也安心。”
商品經濟的快速發展下,一些農特產品與手工製品逐漸淡出人們視野,而在鄉村集市,這些鄉土味濃厚的物件始終占有一席之地。在張店街集市上,有幾家賣手工農具的攤位,其中數賈爭生意最火紅。
手藝人龍盼喜的手工農具攤位
在賈爭的攤位前,木材做的鏟子、鐮刀、木叉、擀麵杖在地上擺放一排,旁邊還放著製作工具,隨時都可以根據客戶的要求對農具進行現場拚裝固定。
“這都是用木材自己做的,我的工具也很多,有削薄的、有支架、有固定器……”說話的工夫,攤位前來了個買木叉的人,三言兩語的交談後,賈爭熟練地拿起手中的工具,對木叉進行現場拚裝,隻見賈爭將木棍把手放在腿上,將叉頭固定在穩定器中,手裏拿著錘子、小刀,一分鍾的時間一個結實好看的木叉就已經組裝好了。
“馬上該農忙的季節了,所以買農具的人會比較多,這兩天生意好,每天都能賣一二十個,因為是現場手工製作的,所以大家買著也放心。”賈爭說。
在集市上,和賈爭一樣的“手藝人”可不少。70歲的李馬套經營著他的街邊理發店,一把修剪刀在手,30年不漲價,來理發的老年人絡繹不絕;53歲的張裁縫,修鞋的技術技藝精湛,被他修過的鞋沒有再出現開膠開線的情況;麵前擺放著賣得僅剩四五個手工小板凳的龍盼喜,一個板凳製作程序多達10個步驟,從木頭到塑型到組裝,每個步驟都是手藝人的體現……
常大爺正在全神貫注地在給老人理發
專家:依托農村集市經濟探索鄉村特色產業發展道路
“所謂‘集市’,即為‘聚集’和‘交易’。”鄭州大學鄉村振興研究院副教授牛文濤說,“農村集市”既是鄉村社會的交往平台,也是農產品和非農產品的交易場所,更是數字鄉村情境下信息傳播的重要場域,其為本地能人和外來人才在鄉村空間追逐人生夢想提供了時代舞台。
牛文濤認為,在全麵推進鄉村振興和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語境下,基於鄉土特色文化挖掘的農村集市培育及其持續運營,已成為拓寬農民就業增收致富渠道的重要載體,也是展現社會主義大國新時代鄉村美好生活的重要窗口。
集市上的鮮花攤位
目前,部分農村集市依舊會存在規劃不到位、選址不科學、基礎設施配套跟不上等諸多現實問題,如何解決好這類問題?牛文濤提出了他的建議,首先要統籌規劃,突出特色,講好鄉村故事,實現“空間聯動—要素流動—文化互動”,最終依托農村集市探索鄉村特色產業發展的可能路徑。其次要擴權賦能,利益聯結,通過優化農村集市衍生收益的配置邏輯,逐步構築“政府引導—市場主導—農民參與”的農村集市發展範式,同時不斷提升農民群體在農村集市收益配置中的參與能力和實際獲得感。
黨的二十大明確要求“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也明確要求“培育鄉村新產業新業態”。“因此,未來農村集市應當按照鄉村特色產業培育和鄉村業態創新的重要載體,以及‘鄉村旅遊’的重要場景這一方向進行發展。”牛文濤說。
牛文濤說,伴隨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麵推進,我國鄉村場域的收益預期獲得持續改善,“農村集市”在城鄉要素雙向流動下演化為重要的就業創業平台,最終為異地人才流入、本土人才回流和傳統農戶轉型提供外部激勵,同時也為鄉村振興的全麵實現提供可能的“關鍵人才”準備。(張家祺)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