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時政要聞 > 正文

時政要聞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丨請喝一杯信陽茶——寫在第31屆信陽茶文化節開幕之際
更新時間:2023-4-27 9:28:57    來源:大河網-河南日報

全民飲茶日暨穀雨茶會上,信陽“茶仙子”準備奉茶。劉宏冰 攝

信陽毛尖香甜可口老少皆愛。劉宏冰 攝

  □本報記者 胡巨成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劉宏冰

  “請喝一杯茶呀請喝一杯茶,信陽的毛尖甜又香……”

  一曲《請喝一杯信陽茶》,瞬間將人們拉回到1992年5月15日舉辦的首屆信陽茶葉節開幕式的舞台上。

  著名歌唱家李穀一應邀來到信陽,被大別山老區的革命曆史和茶鄉群眾的深情厚誼深深感動,趕寫並演唱了這首《請喝一杯信陽茶》,讓茶鄉兒女深受鼓舞,這首歌也一直傳唱至今,經久不衰。

  又是一年茶飄香,美好生活看信陽。第31屆信陽茶文化節尚未啟幕,隨著中國(信陽)會展產業峰會、中國(潢川)稻米粉食品產業發展大會、首屆中國信陽菜·美食大賽、“千年靈山”羅山非遺民俗文化節、首屆雞公山瑜伽健身節等活動的接連舉辦,熱情好客的老區人民,早已爭先恐後地捧出香茶,備好美食,誠邀四海賓朋、喜迎八方來客了。

  好山好水出好茶

  商城縣伏山鄉楓香樹村“90後”青年楚印遠考上中國地質大學時,家裏人甭提多高興了。

  讓所有人沒想到的是,大學畢業後,他卻放棄了到大城市發展的機會,義無反顧地選擇回鄉創業。種香菇、黑木耳,收購豫南黑豬、商城高山茶……一路摸爬滾打,他最終選擇創辦文峰茶業,開始潛心種茶、製茶、賣茶。

  “好山好水出好茶!紮根大山深處,創辦文峰茶業,就是為了把好茶賣到山外去,讓更多的人喝到品質上乘的商城高山茶。”4月25日,雨後初晴,站在簪子河村美麗的茶山頂上,楚印遠指著四周充滿希望地說,“你看,這裏多美!”

  此時隻見紅日初升、雲霧蒸騰,遠山近水、若隱若現,蓄綠疊翠的高山茶園,宛若仙境。

  信陽依大別、臨長淮,地處南北地理分界線,素有“江南北國、北國江南”之美譽。這裏山清水秀,生態優異,種茶曆史悠久,出產的茶葉自古名揚天下。

  2022年4月,浙江大學CARD中國農業品牌研究中心揭曉當年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評估研究結果,信陽毛尖以75.72億元的品牌價值,連續13年位居全國前三位。

  “信陽是茶的故鄉,茶是信陽的象征。”信陽市茶產業發展中心主任邱常自豪地說,茶產業是信陽市的傳統特色優勢產業,也是競爭力強、前景廣闊的生態產業、富民產業,截至2022年年底,全市已發展茶園216萬畝,年產幹茶8.2萬噸,總產值達153億元,茶葉從業人員達120萬人。茶產業已成為信陽發展特色農業經濟的支柱產業。

  好茶片片可溯源

  家在溮河區溮河港鎮龍潭村猴兒石村民組的董梅,在美麗的溮河南岸溮河1號小區丁香閣開了一家“怡人茶社”,將父母哥嫂和鄉親們種出的大山茶帶到了城裏。

  憑著信陽毛尖核心產區“白龍潭”出產茶葉的優異品質,還有其誠信為本、重情重義的經營理念,怡人茶社的回頭客越來越多。

  然而讓董梅一直感到困惑的是,每每遇到初到信陽的外地顧客,盡管她費盡口舌從信陽茶的曆史說到信陽毛尖的核心產區,也無法讓人信服她家的茶葉比別人家的好。

  “這下好了,政府建起了信陽毛尖521區塊鏈溯源體係,我家的高山茶呀,有了專屬‘身份證’!”董梅興奮地拿出手機,打開“山水溮河、雲賞毛尖”區塊鏈溯源服務平台APP,熟練地調出哥哥董萬軍申請的“信陽毛尖名茶山頭(茶園)經營權證”,高興地說,“你看看,茶園66.48畝,核定產量1196.64斤。今年有了這個,不到一個月我已經做成十多單‘生客’的生意了。”

  自古以信陽“八大名山頭”著稱的“五雲兩潭一寨”,包括溮河區董家河鎮的車雲山、集雲山、天雲山、連雲山、雲霧山,以及溮河港鎮的黑龍潭、白龍潭和何家寨,被認為是信陽毛尖核心產區的核心,從生態環境、氣候特點到炒製技藝、口感滋味等均別具一格,是信陽毛尖高端綠茶的典型代表。董梅家茶園所在的龍潭村猴兒石茶山,就在“白龍潭”的核準範圍之內。

  3月24日,“山水溮河、雲賞毛尖”信陽毛尖521區塊鏈溯源體係正式上線。根據《溮河區“八大名山頭信陽毛尖”溯源碼(標識)管理辦法》,采用摘自“五雲兩潭一寨”八大名山頭,且海拔高度在300米以上、兩年內未使用化肥農藥的茶園的茶青炒製的信陽毛尖,才有資格申請“名茶山頭毛尖”溯源碼(電子標識)。

  從那以後,包括董梅家茶園在內的“八大名山頭”的2.4萬畝茶園出產的每一片茶葉,都有了專屬“身份證”。此舉也讓全國各地喜愛信陽毛尖的顧客買得更放心、喝得更安心。

  品質回歸是本真

  4月2日上午,隨著信陽市委書記蔡鬆濤和化身為“春申君”的青年舞蹈家黃琛迪,在信手拈來好“采”頭——2023年信陽毛尖茶開采儀式共同“鳴鑼開采”,備受關注的信陽毛尖在明媚的春光中,拉開了全麵開采的大幕。

  開采儀式上,信陽市茶產業協會會長、信陽市文新茶葉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劉文新,向全市涉茶從業者發出倡議,提出“正本清源,回歸品質”,倡導“一芽一葉”“一芽兩葉”茶葉生產。

  在世代做茶的董梅一家看來,信陽毛尖的“大清濃”“小渾淡”之爭,不過是近幾年部分茶商為了迎合市場需求才出現的紛爭。

  “市場有需求,自然就會出現滿足需求的茶產品。”董梅坦言,她家多年始終堅持生產“一芽一葉、湯清味濃”的傳統信陽毛尖,當然也少不了炒製一部分采摘費工費時、卻一直有顧客喜歡的“芽頭茶”。

  而在眾多商城茶人眼裏,商城高山茶茶園海拔普遍較高,春茶開采多在清明之後,因此無論是茶農還是茶企,從不生產“小渾淡”的芽頭茶。“那樣不僅浪費寶貴的鮮葉資源,也會損害商城高山茶的品質和口感,最終得不償失。”楚印遠說。

  邱常在接受媒體記者采訪時表示,信陽毛尖最終是要流到消費者的杯中,茶企生產自然是以消費者的需求為出發點,生產適合消費者的產品,才能讓信陽毛尖走得更遠。倡導“一芽一葉”的信陽毛尖生產,符合市場規律,也能提升產量。

  信陽盛產茶,信陽人酷愛茶。一片碧綠的葉子,承載著無數信陽人的夢想,也給老區人民的生活帶來巨變。“外形細圓緊直,色澤翠綠,白毫顯露,湯色嫩綠明亮,滋味鮮爽回甘,香氣馥鬱持久”的信陽毛尖,一年又一年傳遞著大自然的饋贈。

  尋一處寧靜之地,泡一杯毛尖香茗,看茶葉舒展,聞茶香氤氳。美好生活看信陽,請喝一杯信陽茶!

文章編輯:劉鳴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丨請喝一杯信陽茶——寫在第31屆信陽茶文化節開幕之際
    2023-4-27 9:28:57    來源:大河網-河南日報

    全民飲茶日暨穀雨茶會上,信陽“茶仙子”準備奉茶。劉宏冰 攝

    信陽毛尖香甜可口老少皆愛。劉宏冰 攝

      □本報記者 胡巨成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劉宏冰

      “請喝一杯茶呀請喝一杯茶,信陽的毛尖甜又香……”

      一曲《請喝一杯信陽茶》,瞬間將人們拉回到1992年5月15日舉辦的首屆信陽茶葉節開幕式的舞台上。

      著名歌唱家李穀一應邀來到信陽,被大別山老區的革命曆史和茶鄉群眾的深情厚誼深深感動,趕寫並演唱了這首《請喝一杯信陽茶》,讓茶鄉兒女深受鼓舞,這首歌也一直傳唱至今,經久不衰。

      又是一年茶飄香,美好生活看信陽。第31屆信陽茶文化節尚未啟幕,隨著中國(信陽)會展產業峰會、中國(潢川)稻米粉食品產業發展大會、首屆中國信陽菜·美食大賽、“千年靈山”羅山非遺民俗文化節、首屆雞公山瑜伽健身節等活動的接連舉辦,熱情好客的老區人民,早已爭先恐後地捧出香茶,備好美食,誠邀四海賓朋、喜迎八方來客了。

      好山好水出好茶

      商城縣伏山鄉楓香樹村“90後”青年楚印遠考上中國地質大學時,家裏人甭提多高興了。

      讓所有人沒想到的是,大學畢業後,他卻放棄了到大城市發展的機會,義無反顧地選擇回鄉創業。種香菇、黑木耳,收購豫南黑豬、商城高山茶……一路摸爬滾打,他最終選擇創辦文峰茶業,開始潛心種茶、製茶、賣茶。

      “好山好水出好茶!紮根大山深處,創辦文峰茶業,就是為了把好茶賣到山外去,讓更多的人喝到品質上乘的商城高山茶。”4月25日,雨後初晴,站在簪子河村美麗的茶山頂上,楚印遠指著四周充滿希望地說,“你看,這裏多美!”

      此時隻見紅日初升、雲霧蒸騰,遠山近水、若隱若現,蓄綠疊翠的高山茶園,宛若仙境。

      信陽依大別、臨長淮,地處南北地理分界線,素有“江南北國、北國江南”之美譽。這裏山清水秀,生態優異,種茶曆史悠久,出產的茶葉自古名揚天下。

      2022年4月,浙江大學CARD中國農業品牌研究中心揭曉當年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評估研究結果,信陽毛尖以75.72億元的品牌價值,連續13年位居全國前三位。

      “信陽是茶的故鄉,茶是信陽的象征。”信陽市茶產業發展中心主任邱常自豪地說,茶產業是信陽市的傳統特色優勢產業,也是競爭力強、前景廣闊的生態產業、富民產業,截至2022年年底,全市已發展茶園216萬畝,年產幹茶8.2萬噸,總產值達153億元,茶葉從業人員達120萬人。茶產業已成為信陽發展特色農業經濟的支柱產業。

      好茶片片可溯源

      家在溮河區溮河港鎮龍潭村猴兒石村民組的董梅,在美麗的溮河南岸溮河1號小區丁香閣開了一家“怡人茶社”,將父母哥嫂和鄉親們種出的大山茶帶到了城裏。

      憑著信陽毛尖核心產區“白龍潭”出產茶葉的優異品質,還有其誠信為本、重情重義的經營理念,怡人茶社的回頭客越來越多。

      然而讓董梅一直感到困惑的是,每每遇到初到信陽的外地顧客,盡管她費盡口舌從信陽茶的曆史說到信陽毛尖的核心產區,也無法讓人信服她家的茶葉比別人家的好。

      “這下好了,政府建起了信陽毛尖521區塊鏈溯源體係,我家的高山茶呀,有了專屬‘身份證’!”董梅興奮地拿出手機,打開“山水溮河、雲賞毛尖”區塊鏈溯源服務平台APP,熟練地調出哥哥董萬軍申請的“信陽毛尖名茶山頭(茶園)經營權證”,高興地說,“你看看,茶園66.48畝,核定產量1196.64斤。今年有了這個,不到一個月我已經做成十多單‘生客’的生意了。”

      自古以信陽“八大名山頭”著稱的“五雲兩潭一寨”,包括溮河區董家河鎮的車雲山、集雲山、天雲山、連雲山、雲霧山,以及溮河港鎮的黑龍潭、白龍潭和何家寨,被認為是信陽毛尖核心產區的核心,從生態環境、氣候特點到炒製技藝、口感滋味等均別具一格,是信陽毛尖高端綠茶的典型代表。董梅家茶園所在的龍潭村猴兒石茶山,就在“白龍潭”的核準範圍之內。

      3月24日,“山水溮河、雲賞毛尖”信陽毛尖521區塊鏈溯源體係正式上線。根據《溮河區“八大名山頭信陽毛尖”溯源碼(標識)管理辦法》,采用摘自“五雲兩潭一寨”八大名山頭,且海拔高度在300米以上、兩年內未使用化肥農藥的茶園的茶青炒製的信陽毛尖,才有資格申請“名茶山頭毛尖”溯源碼(電子標識)。

      從那以後,包括董梅家茶園在內的“八大名山頭”的2.4萬畝茶園出產的每一片茶葉,都有了專屬“身份證”。此舉也讓全國各地喜愛信陽毛尖的顧客買得更放心、喝得更安心。

      品質回歸是本真

      4月2日上午,隨著信陽市委書記蔡鬆濤和化身為“春申君”的青年舞蹈家黃琛迪,在信手拈來好“采”頭——2023年信陽毛尖茶開采儀式共同“鳴鑼開采”,備受關注的信陽毛尖在明媚的春光中,拉開了全麵開采的大幕。

      開采儀式上,信陽市茶產業協會會長、信陽市文新茶葉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劉文新,向全市涉茶從業者發出倡議,提出“正本清源,回歸品質”,倡導“一芽一葉”“一芽兩葉”茶葉生產。

      在世代做茶的董梅一家看來,信陽毛尖的“大清濃”“小渾淡”之爭,不過是近幾年部分茶商為了迎合市場需求才出現的紛爭。

      “市場有需求,自然就會出現滿足需求的茶產品。”董梅坦言,她家多年始終堅持生產“一芽一葉、湯清味濃”的傳統信陽毛尖,當然也少不了炒製一部分采摘費工費時、卻一直有顧客喜歡的“芽頭茶”。

      而在眾多商城茶人眼裏,商城高山茶茶園海拔普遍較高,春茶開采多在清明之後,因此無論是茶農還是茶企,從不生產“小渾淡”的芽頭茶。“那樣不僅浪費寶貴的鮮葉資源,也會損害商城高山茶的品質和口感,最終得不償失。”楚印遠說。

      邱常在接受媒體記者采訪時表示,信陽毛尖最終是要流到消費者的杯中,茶企生產自然是以消費者的需求為出發點,生產適合消費者的產品,才能讓信陽毛尖走得更遠。倡導“一芽一葉”的信陽毛尖生產,符合市場規律,也能提升產量。

      信陽盛產茶,信陽人酷愛茶。一片碧綠的葉子,承載著無數信陽人的夢想,也給老區人民的生活帶來巨變。“外形細圓緊直,色澤翠綠,白毫顯露,湯色嫩綠明亮,滋味鮮爽回甘,香氣馥鬱持久”的信陽毛尖,一年又一年傳遞著大自然的饋贈。

      尋一處寧靜之地,泡一杯毛尖香茗,看茶葉舒展,聞茶香氤氳。美好生活看信陽,請喝一杯信陽茶!

    文章編輯:劉鳴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