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要聞
大河網訊 20天、1232萬人、87億元,這一組數字是今年4月1日至20日期間,洛陽文旅取得的喜人成績。司馬光以“欲問古今興廢事,請君隻看洛陽城”一句美譽開啟東方文明第一縷曙光的洛陽,白居易寫“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稱讚大唐洛陽的熙熙攘攘。古有萬國來朝,今有出圈洛“young”,為何一眼千年的神都頻頻煥發嶄新活力?洛陽的文旅成績又可否在別處重現再造?
活動現場
4月24—25日,由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組織的“行走河南·讀懂中國”入境遊產品研發工作營一行人走進了“花開時節動京城”的“網紅打卡城市”洛陽。
從一襲漢服憶十三朝輝煌
兼並包容讓千年古都再次青春登場
“應天門一眼千年,洛陽城古今輝映。”這是“行走河南·讀懂中國”入境遊產品研發工作營受邀港澳、東南亞等境外旅行商初到洛陽的第一印象。
每當洛邑古城華燈初上之時,青磚鋪就的小街人頭攢動,許多年輕姑娘換上了各式漢服,她們手持團扇,紅袖舞動,步履輕搖,宛若李白筆下的“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甚至有土生土長的洛陽市民表示道:“出門坐個公交車就我一個現代人,這不是大唐的萬國來朝嘛!”
沉浸式國風情景劇《瑤光賦之神都夜宴》
“往年在春節和三月之間有一段旅遊的淡季,但今年不一樣,接待的遊客一直都很多。”洛陽龍門石窟國際旅行社研學部沈亞蘭告訴記者,洛陽一直努力走在研發文旅產品的第一方陣。最近,洛陽推出了全國首個曆史人文類博物館“夜宿”項目,還創新了沉浸式劇本殺“神都奇幻誌”,但在洛陽的文旅消費市場上,最為出圈的還是最受年輕遊客喜愛的漢服體驗。
九州池內漢服遊客
據美團數據顯示,4月以來,洛陽旅遊訂單同比增長245%,以漢服體驗為特色的洛邑古城排在同城熱門景區第一,日均客流量達2.5萬人次。
對於漢服體驗的火爆,擁有多年文旅業從業經驗的沈亞蘭認為,這源自更高價值體驗的追求與兼容並包的城市文化。“漢服的複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視為年輕人對傳統文化的重新認知和重視,以前的人旅遊以打卡為主,偏向走馬觀花式旅遊,現在大家更看重精神追求,不僅要看點景色,還要學文化。而且,漢服獨特的設計、工藝、顏色、圖案等方麵的精細和考究,足以讓年輕人對蘊含其中的中式美學產生極大的興趣和追求。”同時,沈亞蘭認為,兼並包容的城市文化也是漢服體驗火爆的原因之一,在洛陽,任何人不必拘泥或羞於嚐試漢服,甚至當地還有穿漢服免門票的景區鼓勵你去體驗這襲厚重與浪漫碰撞的華裳。
古時,河洛文化隨絲綢、瓷器傳播至西域各國,海運航道的興盛帶來了文明的交彙。如今,包容與開發的發展底色,再次讓洛陽煥發活力。
從一朵牡丹花賞詩詞華章
文化底蘊讓洛陽有實力打造“花”樣經濟
周敦頤寫“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歐陽修賦詩句“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記者隨“行走河南·讀懂中國”入境遊產品研發工作營一行人在洛陽的大街小巷裏看見,街道上、公園裏,四月洛陽城的暖陽將空氣中的牡丹花香散入春風,由恬淡煨至香濃。
活動現場
據沈亞蘭介紹,“洛陽牡丹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栽培史,牡丹在洛陽的栽培,始於隋盛於唐,名甲天下於北宋。直到現在,每至春暖花開時白居易筆下的‘帝城春欲暮,喧喧車馬度。共道牡丹時,相隨買花去’便會成為洛陽的亮麗景觀,有大量的詩詞歌賦寫盡了牡丹的姿色萬千。”如今,洛陽牡丹種植麵積已達10餘萬畝,1100多個品種,牡丹遍布全城園林景點、街頭花壇和城郊園圃。早在1992年7月時,洛陽還建立了我國目前唯一的國家級牡丹基因庫。
綻放於中國國花園錦繡館的牡丹花
相較於別處生長的牡丹花,沈亞蘭認為文化底蘊深厚的洛陽牡丹更具觀賞性,但由於最佳賞花期僅在二十天左右,這一時限性也讓洛陽為世人留下牡丹花做足了“花”樣經濟的功課。
牡丹瓷、牡丹花酒、牡丹花茶、牡丹畫、牡丹餅、牡丹油......洛陽的能工匠人們依托牡丹花的藥用價值、美學價值、實用價值研發出了數量可觀的產品吸引了省內外消費者。據介紹,以受遊客歡迎的牡丹花全茶為例,做花茶時一般會選擇盛開在即的白鳳丹牡丹的鮮花,並且要在晨曦微露時分采摘,經科學加工,將花瓣、花蕊、花粉完整入茶,以此保持牡丹花的完整花型。
當洛陽牡丹變成一種文學意象,當其中所蘊含的文化價值推進創造財富、促進就業的產業形成,當這種文化產業發展向好時,必然會拉動區域文旅消費更加穩定地持續增長。
從一處石窟群看“最早的中國”
文脈傳承讓研學遊成洛陽文旅新業態
龍門石窟 盧舍那大佛
“如果帶著香港的中小學生們來洛陽研學,我會組織他們提前查閱武則天的曆史資料,再帶著他們在洛陽一一求證哪些為真、哪些為偽,我想這樣一來,香港的孩子們在很小的年紀時就能對我們中國的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在龍門石窟觀賞完盧舍那大佛的香港旅遊學庫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關錦智認為,龍門地區的石窟與佛龕代表了中國石刻藝術的最高峰,而且龍門又是由大禹(夏朝天子)治水時所開鑿。每一處景點其實都包含了值得探究的文化內涵,非常希望香港的孩子們能來實地觸摸國家的曆史。
何為研學遊?關錦智向記者舉例說明,“如果要帶香港的中小學生去中國文字博物館了解甲骨文,單純給他們看圖片,他們可能不能理解為什麼一個文字要這樣書寫。那麼我們就把這些小朋友分組,每組分一句話的任務,讓他們在博物館去尋找到對應的甲骨文拚湊句子,完成他們的任務。”換言之,研學遊就是讀萬卷書也行萬裏路,由學校組織學生通過集體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園,在與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視野、豐富知識,加深與自然和文化的親近感。
記者還了解到,2015年時關錦智就開始籌劃與大陸省份開展研學遊活動,他來到的一個省份就是河南,因為這裏見證著“最早的中國”。
關林,關羽形象深受港澳同胞喜愛。
據悉,近年來洛陽以其厚重曆史文化為脈絡,針對港澳青少年的特點和文化需求,開展的港澳青少年遊學洛陽係列活動也在不斷推陳出新。下一步,洛陽市將進一步豐富研學旅行產品,將研學旅行與親子教育結合,開發自然科普、人文涵養、勞動教育、紅色文化等題材的研學課程,推出優質研學類旅遊產品;強化研學遊管理、評價體係,加強研學遊人才培養,加快推動洛陽研學旅行產業騰飛。
“過去香港每年有15萬~20萬人次前來內地展開研學遊,我相信未來每年一定可以突破40萬人次。”關錦智希望香港和內地的中小學生可以一起參與研學活動,共同在體驗中尋找文脈傳承。
隋唐洛陽城國家遺址公園
成為“網紅城市”的洛陽絕非偶然,在洛陽,一幀一畫都浸潤著東方美學意蘊,一人一事都傳承著中國文化精神。現如今,文旅複蘇之風又起神都,且靜讀慢賞這古老又年輕的洛陽。(董蕾)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大河網訊 20天、1232萬人、87億元,這一組數字是今年4月1日至20日期間,洛陽文旅取得的喜人成績。司馬光以“欲問古今興廢事,請君隻看洛陽城”一句美譽開啟東方文明第一縷曙光的洛陽,白居易寫“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稱讚大唐洛陽的熙熙攘攘。古有萬國來朝,今有出圈洛“young”,為何一眼千年的神都頻頻煥發嶄新活力?洛陽的文旅成績又可否在別處重現再造?
活動現場
4月24—25日,由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組織的“行走河南·讀懂中國”入境遊產品研發工作營一行人走進了“花開時節動京城”的“網紅打卡城市”洛陽。
從一襲漢服憶十三朝輝煌
兼並包容讓千年古都再次青春登場
“應天門一眼千年,洛陽城古今輝映。”這是“行走河南·讀懂中國”入境遊產品研發工作營受邀港澳、東南亞等境外旅行商初到洛陽的第一印象。
每當洛邑古城華燈初上之時,青磚鋪就的小街人頭攢動,許多年輕姑娘換上了各式漢服,她們手持團扇,紅袖舞動,步履輕搖,宛若李白筆下的“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甚至有土生土長的洛陽市民表示道:“出門坐個公交車就我一個現代人,這不是大唐的萬國來朝嘛!”
沉浸式國風情景劇《瑤光賦之神都夜宴》
“往年在春節和三月之間有一段旅遊的淡季,但今年不一樣,接待的遊客一直都很多。”洛陽龍門石窟國際旅行社研學部沈亞蘭告訴記者,洛陽一直努力走在研發文旅產品的第一方陣。最近,洛陽推出了全國首個曆史人文類博物館“夜宿”項目,還創新了沉浸式劇本殺“神都奇幻誌”,但在洛陽的文旅消費市場上,最為出圈的還是最受年輕遊客喜愛的漢服體驗。
九州池內漢服遊客
據美團數據顯示,4月以來,洛陽旅遊訂單同比增長245%,以漢服體驗為特色的洛邑古城排在同城熱門景區第一,日均客流量達2.5萬人次。
對於漢服體驗的火爆,擁有多年文旅業從業經驗的沈亞蘭認為,這源自更高價值體驗的追求與兼容並包的城市文化。“漢服的複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視為年輕人對傳統文化的重新認知和重視,以前的人旅遊以打卡為主,偏向走馬觀花式旅遊,現在大家更看重精神追求,不僅要看點景色,還要學文化。而且,漢服獨特的設計、工藝、顏色、圖案等方麵的精細和考究,足以讓年輕人對蘊含其中的中式美學產生極大的興趣和追求。”同時,沈亞蘭認為,兼並包容的城市文化也是漢服體驗火爆的原因之一,在洛陽,任何人不必拘泥或羞於嚐試漢服,甚至當地還有穿漢服免門票的景區鼓勵你去體驗這襲厚重與浪漫碰撞的華裳。
古時,河洛文化隨絲綢、瓷器傳播至西域各國,海運航道的興盛帶來了文明的交彙。如今,包容與開發的發展底色,再次讓洛陽煥發活力。
從一朵牡丹花賞詩詞華章
文化底蘊讓洛陽有實力打造“花”樣經濟
周敦頤寫“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歐陽修賦詩句“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記者隨“行走河南·讀懂中國”入境遊產品研發工作營一行人在洛陽的大街小巷裏看見,街道上、公園裏,四月洛陽城的暖陽將空氣中的牡丹花香散入春風,由恬淡煨至香濃。
活動現場
據沈亞蘭介紹,“洛陽牡丹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栽培史,牡丹在洛陽的栽培,始於隋盛於唐,名甲天下於北宋。直到現在,每至春暖花開時白居易筆下的‘帝城春欲暮,喧喧車馬度。共道牡丹時,相隨買花去’便會成為洛陽的亮麗景觀,有大量的詩詞歌賦寫盡了牡丹的姿色萬千。”如今,洛陽牡丹種植麵積已達10餘萬畝,1100多個品種,牡丹遍布全城園林景點、街頭花壇和城郊園圃。早在1992年7月時,洛陽還建立了我國目前唯一的國家級牡丹基因庫。
綻放於中國國花園錦繡館的牡丹花
相較於別處生長的牡丹花,沈亞蘭認為文化底蘊深厚的洛陽牡丹更具觀賞性,但由於最佳賞花期僅在二十天左右,這一時限性也讓洛陽為世人留下牡丹花做足了“花”樣經濟的功課。
牡丹瓷、牡丹花酒、牡丹花茶、牡丹畫、牡丹餅、牡丹油......洛陽的能工匠人們依托牡丹花的藥用價值、美學價值、實用價值研發出了數量可觀的產品吸引了省內外消費者。據介紹,以受遊客歡迎的牡丹花全茶為例,做花茶時一般會選擇盛開在即的白鳳丹牡丹的鮮花,並且要在晨曦微露時分采摘,經科學加工,將花瓣、花蕊、花粉完整入茶,以此保持牡丹花的完整花型。
當洛陽牡丹變成一種文學意象,當其中所蘊含的文化價值推進創造財富、促進就業的產業形成,當這種文化產業發展向好時,必然會拉動區域文旅消費更加穩定地持續增長。
從一處石窟群看“最早的中國”
文脈傳承讓研學遊成洛陽文旅新業態
龍門石窟 盧舍那大佛
“如果帶著香港的中小學生們來洛陽研學,我會組織他們提前查閱武則天的曆史資料,再帶著他們在洛陽一一求證哪些為真、哪些為偽,我想這樣一來,香港的孩子們在很小的年紀時就能對我們中國的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在龍門石窟觀賞完盧舍那大佛的香港旅遊學庫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關錦智認為,龍門地區的石窟與佛龕代表了中國石刻藝術的最高峰,而且龍門又是由大禹(夏朝天子)治水時所開鑿。每一處景點其實都包含了值得探究的文化內涵,非常希望香港的孩子們能來實地觸摸國家的曆史。
何為研學遊?關錦智向記者舉例說明,“如果要帶香港的中小學生去中國文字博物館了解甲骨文,單純給他們看圖片,他們可能不能理解為什麼一個文字要這樣書寫。那麼我們就把這些小朋友分組,每組分一句話的任務,讓他們在博物館去尋找到對應的甲骨文拚湊句子,完成他們的任務。”換言之,研學遊就是讀萬卷書也行萬裏路,由學校組織學生通過集體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園,在與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視野、豐富知識,加深與自然和文化的親近感。
記者還了解到,2015年時關錦智就開始籌劃與大陸省份開展研學遊活動,他來到的一個省份就是河南,因為這裏見證著“最早的中國”。
關林,關羽形象深受港澳同胞喜愛。
據悉,近年來洛陽以其厚重曆史文化為脈絡,針對港澳青少年的特點和文化需求,開展的港澳青少年遊學洛陽係列活動也在不斷推陳出新。下一步,洛陽市將進一步豐富研學旅行產品,將研學旅行與親子教育結合,開發自然科普、人文涵養、勞動教育、紅色文化等題材的研學課程,推出優質研學類旅遊產品;強化研學遊管理、評價體係,加強研學遊人才培養,加快推動洛陽研學旅行產業騰飛。
“過去香港每年有15萬~20萬人次前來內地展開研學遊,我相信未來每年一定可以突破40萬人次。”關錦智希望香港和內地的中小學生可以一起參與研學活動,共同在體驗中尋找文脈傳承。
隋唐洛陽城國家遺址公園
成為“網紅城市”的洛陽絕非偶然,在洛陽,一幀一畫都浸潤著東方美學意蘊,一人一事都傳承著中國文化精神。現如今,文旅複蘇之風又起神都,且靜讀慢賞這古老又年輕的洛陽。(董蕾)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