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時政要聞 > 正文

時政要聞

如何讓“中國碗”多盛“河南糧”|焦點網談
更新時間:2023-4-26 9:07:47    來源:今豫網言

一道菜,既讓河南企業集體出海贏世界,又讓來自美國、泰國、柬埔寨等國家的行業巨頭爭相采購。
一個穀,承載民族種業複興、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夢想和重任。
菜者,預製菜也。今年,它第一次出現在中央一號文件中。穀者,中原農穀也。河南省委、省政府牢記領袖囑托,高規格、高配置強力推進建設,成為實現農業強省的先手棋。
“豫”製菜其味香而無窮,中原農穀其勢正當其時。




“中國碗”怎麼多盛“河南糧”?“菜籃子”怎麼變成“菜盤子”?
高標準農田是核心要素。4月26日,新鄉平原示範區舉辦“高質量發展看河南:聚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農業芯’——中原農穀”網絡媒體采訪活動,在媒體記者的鏡頭裏會是這樣的景象:
萬畝麥田拔節生長,綠波蕩蕩,陽光下一望無際,田邊一台台灌溉和監測設備正將各項數據發送到農田管理的數字大腦——高標準農田綜合監管服務平台。這個平台,就是一個數字大腦,一套基於高標準農田全流程全鏈條全生命周期的監管服務係統。

通俗地說,通過係統裏的“慧農碼”,農產品從育種、種植,到收獲、加工,再到供銷、售後,實現食品全鏈條安全追溯,讓百姓買得放心、吃得安心;此外,它以培育中原農穀農業數據要素市場為目標,通過標準規範體係的重塑,將農業數據資源轉變為可量化的數字資產,最終轉化為生產力。
中原農穀的背後是產業政策的東風浩蕩。
虎年四月,省委、省政府發出了在新鄉布局建設中原農穀的號令。這一年,從“一方案”到“一意見”,省字號政策密集出台,省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掛帥建設領導小組組長,12個相關部門“一把手”擔任成員……
癸卯年春日,全國兩會期間河南代表團提出3個全團建議、涉及中原農穀占兩個,全省高標準農田示範區暨中原農穀建設推進會在新鄉召開,中原農穀預製菜國際博覽會暨產業發展論壇吸引200多家全球行業巨頭、400位各路精英、延攬235億元投資和交易……
神農種業實驗室裏,一群群育種人日夜兼程,隻為挑出“最靚的種子”;阡陌縱橫的麥田,裝載了數字大腦的百萬畝高標準農田示範區,生發著無限勃勃生機;北交所的鍾聲清脆而悠揚,為中原農穀首個農機裝備企業而響。
從繁花燦爛的春天,到飛雪漫天的冬日,再到五彩斑斕的今天,一年來,建設中原農穀的步伐鏗鏘而堅實。

悠悠萬事,吃飯為大。20多年前,美國學者寫了一篇文章,發出“誰來養活中國”之問。
從過去4億人吃不飽,到今天14億多人吃得好,就是最有力的回答。
農業大省、糧食生產大省——河南,主動擔當、積極作為,扛起了糧食安全這個“國之大者”!762.61億斤,全國第一!這是2022年的河南夏糧總產量。還有這樣一組數據更為鮮明——
河南用全國1/16的耕地,生產了全國1/10的糧食、1/4的小麥,不僅解決了自身1億人的吃飯問題,每年還調出原糧及其製成品600億斤左右,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不僅如此,全國1/3的方便麵、1/4的饅頭、3/5的湯圓、7/10的水餃,從河南出發,走向億萬家庭餐桌。

中原大地,國之糧倉,世人廚房,誠哉斯言。
習近平總書記對河南糧食生產高度重視,黨的十八大以來無論是視察河南,還是參加全國兩會河南代表團審議討論,每次必講“三農”、必講糧食,強調糧食生產是河南的一大優勢、一張王牌,這個優勢、這張王牌任何時候都不能丟。
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
何以保證糧食安全?根本在耕地,出路在科技,而這個“技”,最集中、最突出、最關鍵表現在種子領域,“保證糧食安全必須把種子牢牢攥在自己手中”。
沒有好種子,就打不出好莊稼。種子就是農業的“芯片”。
河南是種業大省,小麥育種界有這樣一個形象的表達:中國人每吃8個饅頭、5碗麵條,就有1個、1碗來自新鄉培育的小麥品種,讓中國人從吃得飽到吃得好、吃得健康。
新中國成立以來,作為我國小麥領域的三大標誌性品種,“百農3217”“百農矮抗58”“百農207”小麥品種,均在新鄉誕生。鄭麥9023、矮抗58斬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打出種業振興“組合拳”,實現科研、生產、產業等多要素融合共生,中原農穀被賦予了非同尋常的新使命!

以中原來命名,以農穀為使命,中原農穀為何落位在黃河北岸的新鄉?
從資源稟賦看,極具生態價值。新鄉市北依太行、南臨黃河,地處黃淮海平原的核心區和“南北分界過渡帶”,全年無霜期220天,日照時間2300個小時,是我國南北物種交叉種植和繁育的最佳試驗場所。獨特的區位和氣候,形成了極具生態價值的天然糧倉,孕育了“中國第一麥”“中國第一米”等全國農業品牌,“延津小麥”品牌價值超100億元。2022年,新鄉市糧食總產達95.7億斤,再創曆史新高,夏糧畝產(485.1公斤、增長0.5%)和總產(56.5億斤、增長0.55%)增幅均居河南省第1位,延津縣冬小麥千畝方單產達到907.12公斤,刷新全國記錄。
從科研基礎看,創新能力領跑。新鄉市涉農科研院所眾多,擁有中國農科院萬畝試驗基地、中國科學院封丘農業生態實驗站、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等重點實驗室和技術中心48家、院士工作站7家,具備較強的農業科技創新基礎,小麥、水稻、棉花等主要農作物育種水平居全國領先地位。“矮抗58”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是全國推廣麵積最多的小麥品種;“百農207”“新麥26”獲得河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從產業發展看,龍頭企業集中。“中國小麥看河南,河南小麥看新鄉!”新鄉聚集了先正達、杜邦先鋒、拜耳、中農發、牧原公司等一批國內外知名種業巨頭,茅台、中糧、正大、首農、魯花、五得利、克明、百威等農業龍頭企業在新鄉建有生產基地或原料基地。現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40家,農產品加工業營業收入441億元,形成了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產業鏈。

那麼,兼具“天時地利人和”的中原農穀又將如何全麵起勢、快速成勢?一言概之:方向要對,強度要夠,即使跌跌撞撞也能一路“躥”上去!
先說方向。中原農穀總體規劃麵積約1612平方公裏,涵蓋“一核三區”。“一核”指平原示範區,麵積約342平方公裏,打造國際一流農科“芯”城。“三區”分別指以延津縣498平方公裏區域為主的東區,打造糧油產業經濟集聚地;以新鄉縣、獲嘉縣473平方公裏區域為主的西區,打造高新技術轉化集成地;以原陽縣298平方公裏區域為主的南區,打造食品加工產業示範區。

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瞄準世界科技前沿,聚焦國家種業、糧食安全重大需求,圍繞種子、種苗、種畜(禽)三大主攻方向,舉全省之力,在新鄉市規劃建設中原農穀,打造以種業為突出特征的農業創新高地和農業科技新城,為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積極貢獻。
再說強度。毫無疑問,方向既定,唯有不懈奮進。立足河南、服務全國、麵向全球,按照“一年打基礎、三年見成效、五年成高地、十年進入全球一流”的目標,2025年前突破一批育種關鍵技術,種業總產值達到100億元以上;到2035年,建成貫通種業領域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成果轉移轉化、企業孵化培育的全鏈條產業體係,打造千億級種業產業集群,推動中原農穀成為國家區域性農業創新核心力量。
同時,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係列產業政策、金融政策、人才政策、財政支持政策、科技創新政策、要素保障政策等,努力打造“政策窪地”“服務高地”。
“萬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戰略對頭,經過努力就一定能贏:打好種業翻身仗,實現農業強省目標,一定能夠實現“中國碗主要裝中國糧,中國糧主要用中國種”的戰略目標。

文章編輯:陳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如何讓“中國碗”多盛“河南糧”|焦點網談
    2023-4-26 9:07:47    來源:今豫網言

    一道菜,既讓河南企業集體出海贏世界,又讓來自美國、泰國、柬埔寨等國家的行業巨頭爭相采購。
    一個穀,承載民族種業複興、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夢想和重任。
    菜者,預製菜也。今年,它第一次出現在中央一號文件中。穀者,中原農穀也。河南省委、省政府牢記領袖囑托,高規格、高配置強力推進建設,成為實現農業強省的先手棋。
    “豫”製菜其味香而無窮,中原農穀其勢正當其時。




    “中國碗”怎麼多盛“河南糧”?“菜籃子”怎麼變成“菜盤子”?
    高標準農田是核心要素。4月26日,新鄉平原示範區舉辦“高質量發展看河南:聚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農業芯’——中原農穀”網絡媒體采訪活動,在媒體記者的鏡頭裏會是這樣的景象:
    萬畝麥田拔節生長,綠波蕩蕩,陽光下一望無際,田邊一台台灌溉和監測設備正將各項數據發送到農田管理的數字大腦——高標準農田綜合監管服務平台。這個平台,就是一個數字大腦,一套基於高標準農田全流程全鏈條全生命周期的監管服務係統。

    通俗地說,通過係統裏的“慧農碼”,農產品從育種、種植,到收獲、加工,再到供銷、售後,實現食品全鏈條安全追溯,讓百姓買得放心、吃得安心;此外,它以培育中原農穀農業數據要素市場為目標,通過標準規範體係的重塑,將農業數據資源轉變為可量化的數字資產,最終轉化為生產力。
    中原農穀的背後是產業政策的東風浩蕩。
    虎年四月,省委、省政府發出了在新鄉布局建設中原農穀的號令。這一年,從“一方案”到“一意見”,省字號政策密集出台,省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掛帥建設領導小組組長,12個相關部門“一把手”擔任成員……
    癸卯年春日,全國兩會期間河南代表團提出3個全團建議、涉及中原農穀占兩個,全省高標準農田示範區暨中原農穀建設推進會在新鄉召開,中原農穀預製菜國際博覽會暨產業發展論壇吸引200多家全球行業巨頭、400位各路精英、延攬235億元投資和交易……
    神農種業實驗室裏,一群群育種人日夜兼程,隻為挑出“最靚的種子”;阡陌縱橫的麥田,裝載了數字大腦的百萬畝高標準農田示範區,生發著無限勃勃生機;北交所的鍾聲清脆而悠揚,為中原農穀首個農機裝備企業而響。
    從繁花燦爛的春天,到飛雪漫天的冬日,再到五彩斑斕的今天,一年來,建設中原農穀的步伐鏗鏘而堅實。

    悠悠萬事,吃飯為大。20多年前,美國學者寫了一篇文章,發出“誰來養活中國”之問。
    從過去4億人吃不飽,到今天14億多人吃得好,就是最有力的回答。
    農業大省、糧食生產大省——河南,主動擔當、積極作為,扛起了糧食安全這個“國之大者”!762.61億斤,全國第一!這是2022年的河南夏糧總產量。還有這樣一組數據更為鮮明——
    河南用全國1/16的耕地,生產了全國1/10的糧食、1/4的小麥,不僅解決了自身1億人的吃飯問題,每年還調出原糧及其製成品600億斤左右,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不僅如此,全國1/3的方便麵、1/4的饅頭、3/5的湯圓、7/10的水餃,從河南出發,走向億萬家庭餐桌。

    中原大地,國之糧倉,世人廚房,誠哉斯言。
    習近平總書記對河南糧食生產高度重視,黨的十八大以來無論是視察河南,還是參加全國兩會河南代表團審議討論,每次必講“三農”、必講糧食,強調糧食生產是河南的一大優勢、一張王牌,這個優勢、這張王牌任何時候都不能丟。
    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
    何以保證糧食安全?根本在耕地,出路在科技,而這個“技”,最集中、最突出、最關鍵表現在種子領域,“保證糧食安全必須把種子牢牢攥在自己手中”。
    沒有好種子,就打不出好莊稼。種子就是農業的“芯片”。
    河南是種業大省,小麥育種界有這樣一個形象的表達:中國人每吃8個饅頭、5碗麵條,就有1個、1碗來自新鄉培育的小麥品種,讓中國人從吃得飽到吃得好、吃得健康。
    新中國成立以來,作為我國小麥領域的三大標誌性品種,“百農3217”“百農矮抗58”“百農207”小麥品種,均在新鄉誕生。鄭麥9023、矮抗58斬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打出種業振興“組合拳”,實現科研、生產、產業等多要素融合共生,中原農穀被賦予了非同尋常的新使命!

    以中原來命名,以農穀為使命,中原農穀為何落位在黃河北岸的新鄉?
    從資源稟賦看,極具生態價值。新鄉市北依太行、南臨黃河,地處黃淮海平原的核心區和“南北分界過渡帶”,全年無霜期220天,日照時間2300個小時,是我國南北物種交叉種植和繁育的最佳試驗場所。獨特的區位和氣候,形成了極具生態價值的天然糧倉,孕育了“中國第一麥”“中國第一米”等全國農業品牌,“延津小麥”品牌價值超100億元。2022年,新鄉市糧食總產達95.7億斤,再創曆史新高,夏糧畝產(485.1公斤、增長0.5%)和總產(56.5億斤、增長0.55%)增幅均居河南省第1位,延津縣冬小麥千畝方單產達到907.12公斤,刷新全國記錄。
    從科研基礎看,創新能力領跑。新鄉市涉農科研院所眾多,擁有中國農科院萬畝試驗基地、中國科學院封丘農業生態實驗站、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等重點實驗室和技術中心48家、院士工作站7家,具備較強的農業科技創新基礎,小麥、水稻、棉花等主要農作物育種水平居全國領先地位。“矮抗58”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是全國推廣麵積最多的小麥品種;“百農207”“新麥26”獲得河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從產業發展看,龍頭企業集中。“中國小麥看河南,河南小麥看新鄉!”新鄉聚集了先正達、杜邦先鋒、拜耳、中農發、牧原公司等一批國內外知名種業巨頭,茅台、中糧、正大、首農、魯花、五得利、克明、百威等農業龍頭企業在新鄉建有生產基地或原料基地。現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40家,農產品加工業營業收入441億元,形成了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產業鏈。

    那麼,兼具“天時地利人和”的中原農穀又將如何全麵起勢、快速成勢?一言概之:方向要對,強度要夠,即使跌跌撞撞也能一路“躥”上去!
    先說方向。中原農穀總體規劃麵積約1612平方公裏,涵蓋“一核三區”。“一核”指平原示範區,麵積約342平方公裏,打造國際一流農科“芯”城。“三區”分別指以延津縣498平方公裏區域為主的東區,打造糧油產業經濟集聚地;以新鄉縣、獲嘉縣473平方公裏區域為主的西區,打造高新技術轉化集成地;以原陽縣298平方公裏區域為主的南區,打造食品加工產業示範區。

    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瞄準世界科技前沿,聚焦國家種業、糧食安全重大需求,圍繞種子、種苗、種畜(禽)三大主攻方向,舉全省之力,在新鄉市規劃建設中原農穀,打造以種業為突出特征的農業創新高地和農業科技新城,為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積極貢獻。
    再說強度。毫無疑問,方向既定,唯有不懈奮進。立足河南、服務全國、麵向全球,按照“一年打基礎、三年見成效、五年成高地、十年進入全球一流”的目標,2025年前突破一批育種關鍵技術,種業總產值達到100億元以上;到2035年,建成貫通種業領域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成果轉移轉化、企業孵化培育的全鏈條產業體係,打造千億級種業產業集群,推動中原農穀成為國家區域性農業創新核心力量。
    同時,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係列產業政策、金融政策、人才政策、財政支持政策、科技創新政策、要素保障政策等,努力打造“政策窪地”“服務高地”。
    “萬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戰略對頭,經過努力就一定能贏:打好種業翻身仗,實現農業強省目標,一定能夠實現“中國碗主要裝中國糧,中國糧主要用中國種”的戰略目標。

    文章編輯:陳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