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要聞
河南日報記者 謝建曉 李旭兵
種業是農業發展的“芯片”。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指出要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
前不久,由安陽市農業科學院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廣適、優質、高產穀子新品種豫穀18選育及應用”喜獲2022年度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在獲獎消息公布之餘,一組數字引發記者的關注:近3年來,豫穀18及係列品種推廣麵積958萬畝,全國覆蓋率20%,新增社會經濟效益35.5億元;我省推廣麵積143萬畝,覆蓋率70%。全國以豫穀18為親本,育成新品種(係)150個,其中62個已完成農業農村部品種登記,顯著提升了全國穀子的育種水平,解決了我國穀子種源“卡脖子”的難題。
“中國種”再添“安陽芯”!豫穀18是如何培育出來的,一路走來,又經曆了哪些過程和曲折的故事?日前,記者走進了安陽市農科院一探究竟。
2022年,劉金榮在吉林市察看豫穀18高產示範田。劉永莉 攝
每年過“兩個夏季”
隻為育出中國好穀種
安陽市農科院穀子研究所的辦公室就在農科院五樓,這裏也是河南省穀子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辦公室對麵就是種子資源庫。中心主任、研究所所長劉金榮打開種子資源庫的大門,穀子散發出的香味撲麵而來。室內陳列著一串串穀粒飽滿、黃澄澄的穀穗。房間的架子上有成排、成摞的筐子,一個個裝有穀物種子樣本的小袋整整齊齊地摞著,無聲訴說著育種工作的不易。
1980年,劉金榮進入河南農學院植保專業學習,畢業後他從穀子鏽病防治研究做起,到如今已成為我國穀物育種頂級專家。他幾十年如一日堅守科研一線,見證並參與了我國穀物良種培育的發展曆程。
在劉金榮的辦公室,除了裝滿書櫃的圖書,一頂鬥笠、一個挎包、一個記載本,就是他最寶貴的“家當”。穀子育種工作異常辛苦,“備播、試驗田區劃、播種、記載各種農藝性狀、優選穗、脫殼鑒米色……進入測產試驗時,還要進行碾米、評鑒小米商品性和食用性等多道程序。”劉金榮如數家珍,“安陽屬於華北夏穀區,一般是收割完小麥後,才開始種穀子試驗。那時候天熱到40多攝氏度,曬得頭皮都是熱乎乎的,中暑是常有的事。”
到了冬季,劉金榮又像候鳥一樣奔赴海南試驗基地,身上被蚊蟲叮咬、起泡、紅腫是家常便飯。在試驗田裏觀察記載,每天來回走動六七個小時,人常常累得腰痛腿酸,去試驗田時穿著幹淨的工作服,回來時後背不知冒出多少“雲彩”。
劉金榮開玩笑說,夏季,因為天氣炎熱,汗水常順著額頭流過臉頰掉進地裏,一天要比坐在辦公室裏多喝幾斤水。但這一切阻擋不了育種人要出品種、快出品種、出好品種的決心。
幾十年如一日,劉金榮秉承“紮根泥土,誓把穀穗變金穗”的理念,帶領10餘人的團隊,經過不懈攻關,先後選育出豫穀11、豫穀12等30多個穀子新品種。豫穀18是他們選育的劃時代品種,被同行專家稱為“穀子界魁首”,連續多年被農業農村部作為全國穀子主導推廣品種。
多年來,為了提高豫穀種子的廣適性,劉金榮的足跡遍布黃河以北,從吉林的鬆花湖到烏蘭哈達的丘陵山區,從山東昌樂古火山口到新疆的瑪納斯河,他走過的地方都撒下了“豫穀的種子”。豫穀18不僅成為我國貧困地區人口脫貧致富和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更為百姓餐桌提供了健康美食。
創新方法
加速培育品相俱佳普適好品種
2009年10月,劉金榮看到安陽的菜農用大棚溫室種植反季節蔬菜,受到啟發:利用溫棚加速培育良種。說幹就幹,劉金榮在當地的大棚裏種起了穀子,搞試驗。
為培育優質、高產、抗病、抗倒、適應性強的“完美”穀子品種,劉金榮在田間選育穀子品種時,除了吃飯、睡覺,就在穀子地裏忙活,掂掂穀穗重量,將穀穗在手中搓揉,一粒粒地看,仔細觀察顆粒是否飽滿鮮黃。
農科院五樓有一間麵積像教室一樣大的房間,中間的大桌子上放有300多個小碟子,裏麵都是試驗田中篩選出來的優質小米,一旁還有10個電飯鍋專門用來熬小米粥。劉金榮解釋,培育優質穀子品種,不僅要看產量、看抗病等等,還要看色澤、嚐口感、聞香味,最終培育出農民和消費者都喜愛的小米品種。
在安陽西部丘陵旱地的馬投澗、洪河屯等地,種上“豫穀18”之後,收成格外好,穀子脫殼加工出的小米金燦燦的,成了市場的搶手貨。穀殼可以作飼料,帶動養殖業發展;小米還可以做成鍋巴或提取小米油,延長了產業鏈,提高穀子附加值。
廣適、優質、高產是豫穀18的特點,它是目前全國唯一通過國家穀子華北夏穀區、西北中晚熟春穀區、東北春穀區、西北春穀早熟區四個生態區鑒定的穀子品種,並在華北夏穀區實現一畝地增產48.6公斤。豫穀18還在第八屆全國優質米評選中獲得總分第一名,適合我國90%主要產區推廣種植。
“我國穀子年種植麵積約1500萬畝,在確保國家區域糧食安全、實現農民脫貧致富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豫穀18能夠榮獲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並連續多年被農業農村部列為我國穀子生產的主導品種,讓我們倍感振奮和鼓舞。”安陽市農科院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進一步加大與高等院校、高層次科研單位合作力度,加強分子機理解析,為申報國家級科技進步獎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同時,加強農作物育種的核心技術攻關,培育出產量更高、品質更優、抗性更強的優質農業新品種,讓“中國種”裝上更多“河南芯”,為保障國家種業安全和糧食安全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河南日報記者 謝建曉 李旭兵
種業是農業發展的“芯片”。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指出要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
前不久,由安陽市農業科學院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廣適、優質、高產穀子新品種豫穀18選育及應用”喜獲2022年度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在獲獎消息公布之餘,一組數字引發記者的關注:近3年來,豫穀18及係列品種推廣麵積958萬畝,全國覆蓋率20%,新增社會經濟效益35.5億元;我省推廣麵積143萬畝,覆蓋率70%。全國以豫穀18為親本,育成新品種(係)150個,其中62個已完成農業農村部品種登記,顯著提升了全國穀子的育種水平,解決了我國穀子種源“卡脖子”的難題。
“中國種”再添“安陽芯”!豫穀18是如何培育出來的,一路走來,又經曆了哪些過程和曲折的故事?日前,記者走進了安陽市農科院一探究竟。
2022年,劉金榮在吉林市察看豫穀18高產示範田。劉永莉 攝
每年過“兩個夏季”
隻為育出中國好穀種
安陽市農科院穀子研究所的辦公室就在農科院五樓,這裏也是河南省穀子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辦公室對麵就是種子資源庫。中心主任、研究所所長劉金榮打開種子資源庫的大門,穀子散發出的香味撲麵而來。室內陳列著一串串穀粒飽滿、黃澄澄的穀穗。房間的架子上有成排、成摞的筐子,一個個裝有穀物種子樣本的小袋整整齊齊地摞著,無聲訴說著育種工作的不易。
1980年,劉金榮進入河南農學院植保專業學習,畢業後他從穀子鏽病防治研究做起,到如今已成為我國穀物育種頂級專家。他幾十年如一日堅守科研一線,見證並參與了我國穀物良種培育的發展曆程。
在劉金榮的辦公室,除了裝滿書櫃的圖書,一頂鬥笠、一個挎包、一個記載本,就是他最寶貴的“家當”。穀子育種工作異常辛苦,“備播、試驗田區劃、播種、記載各種農藝性狀、優選穗、脫殼鑒米色……進入測產試驗時,還要進行碾米、評鑒小米商品性和食用性等多道程序。”劉金榮如數家珍,“安陽屬於華北夏穀區,一般是收割完小麥後,才開始種穀子試驗。那時候天熱到40多攝氏度,曬得頭皮都是熱乎乎的,中暑是常有的事。”
到了冬季,劉金榮又像候鳥一樣奔赴海南試驗基地,身上被蚊蟲叮咬、起泡、紅腫是家常便飯。在試驗田裏觀察記載,每天來回走動六七個小時,人常常累得腰痛腿酸,去試驗田時穿著幹淨的工作服,回來時後背不知冒出多少“雲彩”。
劉金榮開玩笑說,夏季,因為天氣炎熱,汗水常順著額頭流過臉頰掉進地裏,一天要比坐在辦公室裏多喝幾斤水。但這一切阻擋不了育種人要出品種、快出品種、出好品種的決心。
幾十年如一日,劉金榮秉承“紮根泥土,誓把穀穗變金穗”的理念,帶領10餘人的團隊,經過不懈攻關,先後選育出豫穀11、豫穀12等30多個穀子新品種。豫穀18是他們選育的劃時代品種,被同行專家稱為“穀子界魁首”,連續多年被農業農村部作為全國穀子主導推廣品種。
多年來,為了提高豫穀種子的廣適性,劉金榮的足跡遍布黃河以北,從吉林的鬆花湖到烏蘭哈達的丘陵山區,從山東昌樂古火山口到新疆的瑪納斯河,他走過的地方都撒下了“豫穀的種子”。豫穀18不僅成為我國貧困地區人口脫貧致富和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更為百姓餐桌提供了健康美食。
創新方法
加速培育品相俱佳普適好品種
2009年10月,劉金榮看到安陽的菜農用大棚溫室種植反季節蔬菜,受到啟發:利用溫棚加速培育良種。說幹就幹,劉金榮在當地的大棚裏種起了穀子,搞試驗。
為培育優質、高產、抗病、抗倒、適應性強的“完美”穀子品種,劉金榮在田間選育穀子品種時,除了吃飯、睡覺,就在穀子地裏忙活,掂掂穀穗重量,將穀穗在手中搓揉,一粒粒地看,仔細觀察顆粒是否飽滿鮮黃。
農科院五樓有一間麵積像教室一樣大的房間,中間的大桌子上放有300多個小碟子,裏麵都是試驗田中篩選出來的優質小米,一旁還有10個電飯鍋專門用來熬小米粥。劉金榮解釋,培育優質穀子品種,不僅要看產量、看抗病等等,還要看色澤、嚐口感、聞香味,最終培育出農民和消費者都喜愛的小米品種。
在安陽西部丘陵旱地的馬投澗、洪河屯等地,種上“豫穀18”之後,收成格外好,穀子脫殼加工出的小米金燦燦的,成了市場的搶手貨。穀殼可以作飼料,帶動養殖業發展;小米還可以做成鍋巴或提取小米油,延長了產業鏈,提高穀子附加值。
廣適、優質、高產是豫穀18的特點,它是目前全國唯一通過國家穀子華北夏穀區、西北中晚熟春穀區、東北春穀區、西北春穀早熟區四個生態區鑒定的穀子品種,並在華北夏穀區實現一畝地增產48.6公斤。豫穀18還在第八屆全國優質米評選中獲得總分第一名,適合我國90%主要產區推廣種植。
“我國穀子年種植麵積約1500萬畝,在確保國家區域糧食安全、實現農民脫貧致富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豫穀18能夠榮獲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並連續多年被農業農村部列為我國穀子生產的主導品種,讓我們倍感振奮和鼓舞。”安陽市農科院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進一步加大與高等院校、高層次科研單位合作力度,加強分子機理解析,為申報國家級科技進步獎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同時,加強農作物育種的核心技術攻關,培育出產量更高、品質更優、抗性更強的優質農業新品種,讓“中國種”裝上更多“河南芯”,為保障國家種業安全和糧食安全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