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要聞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高質量發展】
日前,河南省心髒重構與移植重點實驗室主任聘任儀式在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舉行。實驗室主任、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教授孫愛軍說:“我真切感受到河南的創新力度、招才誠意。我們將著力攻破關鍵核心技術,形成代表河南水平、業內同行認可、在心血管領域擁有話語權的技術創新實力。”
近年來,河南把創新擺在發展的邏輯起點、現代化建設的核心位置,以“重建重振科學院”和建設重點實驗室為龍頭帶動,聚焦重大產業需求,集成發力重點技術方向,不斷變革機製、完善政策、優化服務,讓中原大地成為英才向往之地、創新奔湧之地、企業發展之地。
河南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以科技創新為關鍵、以暢通經濟循環為核心、以擴內需為戰略基點,奮力譜寫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河南篇章。
1.鉚足幹勁拚經濟,跑出高質量發展“加速度”
在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上汽集團鄭州發動機分公司4萬平方米生產車間內,到處是規模化、智能化、自動化設備。從一個毛坯上線,經過十幾道工序,到成品下線,平均1分鍾多就能生產1台發動機。
春日勃發。上汽新能源二期、奇瑞新能源二期等項目快速推進……一個個重大項目如同埋進土壤的種子,孕育希望與未來。今年,河南汽車產業將踏上新賽道。預計2025年,河南全省汽車產業產值有望突破萬億元。
行走在中原大地,到處是拚經濟、拚發展的火熱場景。
在河南義馬市北露天礦區,一座能夠容納300多萬噸的巨型鋼結構大棚佇立在眼前,工人正忙碌著做掃尾工作。這是河南豫西煤炭儲備基地項目建設現場。該項目是全國八大儲備煤基地之一,也是河南省最大的煤炭儲備中心,可提供就業崗位5000餘個,為全省及地方經濟發展注入強勁活力。
“三門峽以轉型發展為主線,堅持以實體經濟為主體、科技和金融為兩翼、新材料和裝備製造為主攻方向,做大增量、做優存量、主動減量、防範變量、提高質量,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係。”三門峽市委書記範付中說。
“2022年河南省市場主體數量突破1000萬戶,今年將繼續圍繞培育壯大市場主體這一主線,在企業市場準入、公平競爭、優化營商環境等方麵持續發力。”河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局長景勁鬆說。
從廣袤農村到繁華都市,河南各地鉚足幹勁、力爭上遊,跑出發展“加速度”,拚搶經濟“開門紅”,持續鍛長板、補短板、固底板,推動經濟發展質量更高、效益更好、速度更快。
中信重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車間內正在吊運出口的直徑9米礦用磨機齒圈。黃正偉攝/光明圖片
2.全力以赴強創新,加快提升核心競爭力
“作為‘入地’利器,盾構機是大國建設不可缺少的核心裝備。”中國中鐵工程裝備集團有限公司首席專家王杜娟說。作為國內領先、國際先進的隧道掘進機製造企業,位於河南鄭州的中鐵工程裝備集團盾構製造有限公司以“智造”帶“製造”,不斷攀登世界技術高峰,自主研發的盾構機已暢銷至30多個國家和地區。
國產盾構機由無到有,繼續向由有到強、躋身世界前列邁進,離不開技術持續創新。“2022年,我們自主研製的世界首台礦用機動型TBM‘涼都號’、國內首台大傾角斜井TBM‘永寧號’、用於高原高寒鐵路的大直徑硬岩掘進機‘高原先鋒號’等創新產品順利下線。”王杜娟說。
為解決創新資源與經濟規模不匹配、產業升級與創新支撐矛盾較突出的問題,近年來,河南出台一係列法規和政策性文件,堅定推動創新發展,更多一流創新人才和團隊紮根河南、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實現突破、頭部企業加速湧現、“專精特新”企業蓬勃生長,創新發展這一現代化河南建設的主旋律、最強音更加雄渾激昂。
3月16日,記者在三門峽市寶武鋁業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看到自動化設備高速運轉,一卷卷鋁卷、一塊塊鋁合金板整齊排列,等待包裝出廠。
據了解,該公司積極構建“工程集成”“研究開發”“持續改進”環環相扣的科技創新生態體係,啟動三門峽市高性能鋁基新材料開發與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引進一批鋁合金專業化研發團隊,加大高端產品的研發投入和生產試製力度。
“努力將汽車板、易拉罐、電池殼、彩塗基板生產領域的19項科技成果轉化,形成企業的核心自主知識產權。”三門峽市寶武鋁業總經理、黨委副書記劉斌介紹。
在義馬市,寶宜新材料有限公司自動化不定型澆注料生產線旁,100多種原料經過基配、上料、配料、混合等工序,僅需6分鍾,一袋重達1噸、能承受1580攝氏度高溫的澆注料就能吊裝而出。“2022年產量達26500噸,產值達1.5億元。”公司總經理趙偉強表示,科技創新鑄就“硬功”。
河南已初步建成全球重要的智能終端製造基地,農機裝備、航空軸承、診斷試劑等研發和產業化處於全國上遊水平,盾構機、新能源客車、光通信芯片、超硬材料、流感疫苗等領域技術全國領先。
3.堅定不移促改革,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在河南開封,關注平行進口汽車、做外貿業務的呂波拿到“電子彙總征稅保函”後,進口60輛汽車,直接到鄭州清關。“過去先報稅再賣車,現在先賣車再報稅;過去10多天通關,現在變為‘秒通關’。”呂波直言“營商環境持續優化,變化太大了”。
河南開封通許縣聚焦企業和群眾眼中的“一件事”,持續“減時間、減環節、減材料、減跑動、優流程”,建立數據共享、業務協同、線上線下融合的“一件事一次辦”新機製。優化服務流程,實行“一次告知、一次辦好、N項保障”的“1+1+N”工作法,在服務大廳設置有訴即辦服務專區,設立“谘詢”、“幫辦代辦”、縣紀委監委“辦不成事”監督窗口,現場解決群眾和企業訴求。
如今,河南構建優化營商環境政策體係,省市縣審批服務事項超90%網上可辦;建成省級金融服務共享平台,用大數據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題,持續釋放發展活力。從“辦事不求人”到“最多跑一次”,從提供“保姆式服務”到政府要做“店小二”,河南各地上演優化營商環境比學趕超擂台賽。
《河南省“十四五”營商環境和社會信用體係發展規劃》提出,河南省要進一步清除“路障”、拆除“門檻”、破除“隱形門”“旋轉門”“天花板”,保障各類市場主體公平參與競爭,大力發展信用經濟,為中小微企業和農業農村融資難問題提供新的解決方案,全麵激發創新創業發展活力;政務服務線上線下融合互通、跨層級跨地區跨部門協同辦理水平不斷提高,“全省通辦”“豫事快辦”“跨省通辦”場景應用領域全國領先。
河南省商丘市夏邑縣太平鎮龍港灣田園綜合體員工在管理“空中草莓”。韓豐攝/光明圖片
4.持之以恒抓黨建,引領保障高質量發展
2月14日至18日,河南省委舉辦全省市廳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研討班上,學員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在學思踐悟中紮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南實踐。
“要深刻理解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內涵和本質,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切實把黨的創新理論貫徹落實到學院工作各方麵全過程。”研討班學員、洛陽理工學院黨委書記陳岩表示。
抓黨建是第一責任,抓發展是第一要務,河南深入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堅持嚴的主基調,弘揚自我革命精神,以黨建高質量推動發展高質量。
河南省委書記樓陽生強調,要發揚徹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把嚴的基調、嚴的措施、嚴的氛圍長期堅持下去,持續糾治“四風”,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堅持嚴管和厚愛結合、激勵和約束並重,加快建設清廉河南。
蓬勃發展的河南鄭州龍湖金融島。聶冬晗攝/光明圖片
據悉,河南圍繞中央和省委重大決策部署落地情況,采取“四不兩直”的方式常態化開展督查,形成閉環落實機製。持之以恒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堅決糾治“四風”,著力構建“親”“清”政商關係、“簡”“減”同誌關係、“嚴”“嚴”組織關係。
風正時濟,自當破浪前行;任重道遠,更需砥礪奮進。河南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切囑托,以改革創新激發活力,以團結奮鬥開創未來,奮力譜寫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絢麗篇章,為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河南力量。(記者 王勝昔 崔誌堅 丁豔)
【長鏡頭】
河南濟源:王屋山下,創新發展熱潮湧
春回王屋山,地處山腳下的河南省濟源產城融合示範區河南金利集團金利金鋅有限公司生產車間裏,智能化控製設備高效運轉,數據傳感、溫度控製等全線生產狀態實時顯示在大屏幕上,處處湧動著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的蓬勃朝氣。
作為當地有色金屬傳統優勢產業的重點企業,近年來,該公司加快科技創新步伐,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實現價值鏈躍升、產業鏈優化、競爭力重塑,企業高質量發展、循環發展水平上升到一個新台階。
“金利自主研發設計的鉛基多金屬固廢協同強化冶煉產業化示範及鋅資源綜合利用項目,特點是‘鉛鋅聯產、係統互補、吃幹榨淨’,可實現省內有色冶煉產生的危廢直接變廢為寶,實現固廢資源化、可利用化。”該公司綜合管理辦公室負責人王冬冬說。
咬定目標、苦幹實幹,曆經“普轉優”“優轉特”“特轉精”三級跳之後,誕生於20世紀中葉的河南濟源鋼鐵(集團)有限公司,成功實現了由建築用鋼向工業用鋼、由普通鋼向優特鋼的轉型,著力開發出包括軸承鋼、彈簧鋼、冷鐓鋼、石油用鋼等17大係列、200餘個鋼種在內的優特鋼品種,成功進入中國優特鋼企業第一梯隊。
近年來,濟源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先進製造業作為轉型發展的主攻方向,持續優化產業結構,延長產業鏈條,努力實現優勢再造、換道領跑,推動“濟源製造”向“濟源智造”轉變,為濟源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不斷注入新動能。
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同時,新興產業也在加快培育壯大。納米新材料產業,是濟源新興產業培育的重點。在濟源納米材料產業園河南海博瑞矽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智能化生產線正按指令生產出具有不同功能的納米二氧化矽產品。
“1納米等於10的負9次方米,相當於1根頭發絲直徑的六萬分之一。輪胎、化妝品、陶瓷、電子產品等領域都會用到納米材料。”該公司科研人員劉培鬆談到納米時滔滔不絕,“今年春季,公司研發的矽橡膠用特種功能納米二氧化矽和飼料添加劑、絕熱材料、電池隔板產品在市場上供不應求。”
和海博瑞產銷兩旺的形勢一樣,目前,濟源納米材料產業園內的一批納米材料生產企業,都搶抓機遇,乘著市場複蘇的東風,把科技創新成果加速“變現”。
瞄準新材料,開辟新賽道,塑造新優勢。近年來,濟源通過科研院所引進、實驗室培育、專利申請、成果轉讓、初創孵化等方式,探索形成“小試+中試+初創孵化+產業化”全鏈條遞進式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新模式,實現“小納米”撬動“大產業”。錨定2035年實現千億級納米材料產業集群的遠景目標,濟源納米材料產業園和初創園將入駐項目100個以上,總產值有望突破千億元。納米產業將成為濟源繼有色、鋼鐵、化工等產業之後,又一支柱型產業。
把創新擺在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位置,濟源不斷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快培育創新主體、創新平台、創新人才、創新生態,積極推動創新機構和創新企業倍增發展,努力打造一流創新生態。
據了解,2022年濟源全年科技支出2.73億元,比2021年增長85.1%,增幅位居全省第一;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覆蓋率達62.4%,居全省前列;擁有省級創新平台101家,市級創新平台達151家,重大新型研發機構數量位居全省第一方陣。
發揚愚公移山精神,濟源正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培育壯大科技創新主體,持續優化科技創新環境,重塑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新高地。(記者 崔誌堅 王勝昔 通訊員 侯琪琳)
【一線講述】
“藏糧於技”築高產
我生在農村,從小就學會了幹各種農活,改變農村麵貌的願望植根心底。高考毫不猶豫報考了農業院校,1987年從百泉農專畢業後,毅然回到家鄉焦作市修武縣,從鄉裏幹起,工作輾轉三個鄉鎮後擔任縣農業局局長,再到現在的崗位,36年來始終圍著“農”字轉,追逐糧食高產的夢想也終於在新時代放飛。
難舍難棄的農業農村情懷,佐以專業積澱,讓我在糧食高產上不斷探索成功之路。我改變農技推廣老模式,采取農技人員直接到戶、良種良法直接到田、技術要領直接到人的“一竿子插到底”的新辦法。
培育高產示範戶,我不走尋常路,先看地塊位置,必須緊臨大路,便於過往人員看到;再看土地質量,人勤地肥,土壤越肥沃越好;最後見人麵談,必須勤快厚道、接受能力強、樂於推介推廣。
要想高產,種子先行,我們率先試種“中麥875”“百農418”等小麥新品種,實打實收畝產多次破全國紀錄。我們還與中國農科院、河南農業大學等10多家單位保持良好合作關係。在播種方式上,我從實踐中總結出多施各類農家肥、普用土壤調理菌、定產測土施底肥等“小麥高產八句話”,以及“甩手橫撒施肥法”“微灌補墒苗齊法”等聽得懂、用得上的“好方子”。14年前,我患上嚴重的雙側股骨頭壞死,為方便到田間指導,我就隨身帶個小板凳坐下講給農民聽,他們都叫我“板凳專家”。
焦作全市有小麥、玉米萬畝示範片、千畝示範方、百畝高產攻關田,1000多個高產示範戶。推動焦作小麥生產再上新台階,我倍感重任在肩。
科技賦能小麥生產,我們深入落實“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焦作正在成為各級育種專家挖掘新品種潛力的試驗場、各級栽培專家驗證新技術效果的數據庫。
我將高產創建經驗推廣到全市,以秸稈速腐配方施肥+精量均勻抗濕播種+穩氮增磷以墒定水+葉麵定向超量調控+微生物病蟲害防控等措施為核心的一體化小麥高產技術模式,以及寬窄行精播勻播、超常量噴施磷酸二氫鉀、磁化水灌溉、微生物幹預植物減害等新技術正全麵應用實施,並取得顯著效果。
2022年,修武縣王屯鄉東黃村小麥高產攻關田實打實收畝產981.1公斤,再創全國高產新紀錄。這幾年經過精心調理身體已大有好轉,我將繼續全身心地投入“種業芯片”創新和高產創建工作中,為我國糧食安全作出新貢獻。(記者 崔誌堅、王勝昔采訪整理)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高質量發展】
日前,河南省心髒重構與移植重點實驗室主任聘任儀式在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舉行。實驗室主任、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教授孫愛軍說:“我真切感受到河南的創新力度、招才誠意。我們將著力攻破關鍵核心技術,形成代表河南水平、業內同行認可、在心血管領域擁有話語權的技術創新實力。”
近年來,河南把創新擺在發展的邏輯起點、現代化建設的核心位置,以“重建重振科學院”和建設重點實驗室為龍頭帶動,聚焦重大產業需求,集成發力重點技術方向,不斷變革機製、完善政策、優化服務,讓中原大地成為英才向往之地、創新奔湧之地、企業發展之地。
河南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以科技創新為關鍵、以暢通經濟循環為核心、以擴內需為戰略基點,奮力譜寫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河南篇章。
1.鉚足幹勁拚經濟,跑出高質量發展“加速度”
在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上汽集團鄭州發動機分公司4萬平方米生產車間內,到處是規模化、智能化、自動化設備。從一個毛坯上線,經過十幾道工序,到成品下線,平均1分鍾多就能生產1台發動機。
春日勃發。上汽新能源二期、奇瑞新能源二期等項目快速推進……一個個重大項目如同埋進土壤的種子,孕育希望與未來。今年,河南汽車產業將踏上新賽道。預計2025年,河南全省汽車產業產值有望突破萬億元。
行走在中原大地,到處是拚經濟、拚發展的火熱場景。
在河南義馬市北露天礦區,一座能夠容納300多萬噸的巨型鋼結構大棚佇立在眼前,工人正忙碌著做掃尾工作。這是河南豫西煤炭儲備基地項目建設現場。該項目是全國八大儲備煤基地之一,也是河南省最大的煤炭儲備中心,可提供就業崗位5000餘個,為全省及地方經濟發展注入強勁活力。
“三門峽以轉型發展為主線,堅持以實體經濟為主體、科技和金融為兩翼、新材料和裝備製造為主攻方向,做大增量、做優存量、主動減量、防範變量、提高質量,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係。”三門峽市委書記範付中說。
“2022年河南省市場主體數量突破1000萬戶,今年將繼續圍繞培育壯大市場主體這一主線,在企業市場準入、公平競爭、優化營商環境等方麵持續發力。”河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局長景勁鬆說。
從廣袤農村到繁華都市,河南各地鉚足幹勁、力爭上遊,跑出發展“加速度”,拚搶經濟“開門紅”,持續鍛長板、補短板、固底板,推動經濟發展質量更高、效益更好、速度更快。
中信重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車間內正在吊運出口的直徑9米礦用磨機齒圈。黃正偉攝/光明圖片
2.全力以赴強創新,加快提升核心競爭力
“作為‘入地’利器,盾構機是大國建設不可缺少的核心裝備。”中國中鐵工程裝備集團有限公司首席專家王杜娟說。作為國內領先、國際先進的隧道掘進機製造企業,位於河南鄭州的中鐵工程裝備集團盾構製造有限公司以“智造”帶“製造”,不斷攀登世界技術高峰,自主研發的盾構機已暢銷至30多個國家和地區。
國產盾構機由無到有,繼續向由有到強、躋身世界前列邁進,離不開技術持續創新。“2022年,我們自主研製的世界首台礦用機動型TBM‘涼都號’、國內首台大傾角斜井TBM‘永寧號’、用於高原高寒鐵路的大直徑硬岩掘進機‘高原先鋒號’等創新產品順利下線。”王杜娟說。
為解決創新資源與經濟規模不匹配、產業升級與創新支撐矛盾較突出的問題,近年來,河南出台一係列法規和政策性文件,堅定推動創新發展,更多一流創新人才和團隊紮根河南、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實現突破、頭部企業加速湧現、“專精特新”企業蓬勃生長,創新發展這一現代化河南建設的主旋律、最強音更加雄渾激昂。
3月16日,記者在三門峽市寶武鋁業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看到自動化設備高速運轉,一卷卷鋁卷、一塊塊鋁合金板整齊排列,等待包裝出廠。
據了解,該公司積極構建“工程集成”“研究開發”“持續改進”環環相扣的科技創新生態體係,啟動三門峽市高性能鋁基新材料開發與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引進一批鋁合金專業化研發團隊,加大高端產品的研發投入和生產試製力度。
“努力將汽車板、易拉罐、電池殼、彩塗基板生產領域的19項科技成果轉化,形成企業的核心自主知識產權。”三門峽市寶武鋁業總經理、黨委副書記劉斌介紹。
在義馬市,寶宜新材料有限公司自動化不定型澆注料生產線旁,100多種原料經過基配、上料、配料、混合等工序,僅需6分鍾,一袋重達1噸、能承受1580攝氏度高溫的澆注料就能吊裝而出。“2022年產量達26500噸,產值達1.5億元。”公司總經理趙偉強表示,科技創新鑄就“硬功”。
河南已初步建成全球重要的智能終端製造基地,農機裝備、航空軸承、診斷試劑等研發和產業化處於全國上遊水平,盾構機、新能源客車、光通信芯片、超硬材料、流感疫苗等領域技術全國領先。
3.堅定不移促改革,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在河南開封,關注平行進口汽車、做外貿業務的呂波拿到“電子彙總征稅保函”後,進口60輛汽車,直接到鄭州清關。“過去先報稅再賣車,現在先賣車再報稅;過去10多天通關,現在變為‘秒通關’。”呂波直言“營商環境持續優化,變化太大了”。
河南開封通許縣聚焦企業和群眾眼中的“一件事”,持續“減時間、減環節、減材料、減跑動、優流程”,建立數據共享、業務協同、線上線下融合的“一件事一次辦”新機製。優化服務流程,實行“一次告知、一次辦好、N項保障”的“1+1+N”工作法,在服務大廳設置有訴即辦服務專區,設立“谘詢”、“幫辦代辦”、縣紀委監委“辦不成事”監督窗口,現場解決群眾和企業訴求。
如今,河南構建優化營商環境政策體係,省市縣審批服務事項超90%網上可辦;建成省級金融服務共享平台,用大數據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題,持續釋放發展活力。從“辦事不求人”到“最多跑一次”,從提供“保姆式服務”到政府要做“店小二”,河南各地上演優化營商環境比學趕超擂台賽。
《河南省“十四五”營商環境和社會信用體係發展規劃》提出,河南省要進一步清除“路障”、拆除“門檻”、破除“隱形門”“旋轉門”“天花板”,保障各類市場主體公平參與競爭,大力發展信用經濟,為中小微企業和農業農村融資難問題提供新的解決方案,全麵激發創新創業發展活力;政務服務線上線下融合互通、跨層級跨地區跨部門協同辦理水平不斷提高,“全省通辦”“豫事快辦”“跨省通辦”場景應用領域全國領先。
河南省商丘市夏邑縣太平鎮龍港灣田園綜合體員工在管理“空中草莓”。韓豐攝/光明圖片
4.持之以恒抓黨建,引領保障高質量發展
2月14日至18日,河南省委舉辦全省市廳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研討班上,學員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在學思踐悟中紮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南實踐。
“要深刻理解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內涵和本質,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切實把黨的創新理論貫徹落實到學院工作各方麵全過程。”研討班學員、洛陽理工學院黨委書記陳岩表示。
抓黨建是第一責任,抓發展是第一要務,河南深入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堅持嚴的主基調,弘揚自我革命精神,以黨建高質量推動發展高質量。
河南省委書記樓陽生強調,要發揚徹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把嚴的基調、嚴的措施、嚴的氛圍長期堅持下去,持續糾治“四風”,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堅持嚴管和厚愛結合、激勵和約束並重,加快建設清廉河南。
蓬勃發展的河南鄭州龍湖金融島。聶冬晗攝/光明圖片
據悉,河南圍繞中央和省委重大決策部署落地情況,采取“四不兩直”的方式常態化開展督查,形成閉環落實機製。持之以恒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堅決糾治“四風”,著力構建“親”“清”政商關係、“簡”“減”同誌關係、“嚴”“嚴”組織關係。
風正時濟,自當破浪前行;任重道遠,更需砥礪奮進。河南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切囑托,以改革創新激發活力,以團結奮鬥開創未來,奮力譜寫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絢麗篇章,為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河南力量。(記者 王勝昔 崔誌堅 丁豔)
【長鏡頭】
河南濟源:王屋山下,創新發展熱潮湧
春回王屋山,地處山腳下的河南省濟源產城融合示範區河南金利集團金利金鋅有限公司生產車間裏,智能化控製設備高效運轉,數據傳感、溫度控製等全線生產狀態實時顯示在大屏幕上,處處湧動著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的蓬勃朝氣。
作為當地有色金屬傳統優勢產業的重點企業,近年來,該公司加快科技創新步伐,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實現價值鏈躍升、產業鏈優化、競爭力重塑,企業高質量發展、循環發展水平上升到一個新台階。
“金利自主研發設計的鉛基多金屬固廢協同強化冶煉產業化示範及鋅資源綜合利用項目,特點是‘鉛鋅聯產、係統互補、吃幹榨淨’,可實現省內有色冶煉產生的危廢直接變廢為寶,實現固廢資源化、可利用化。”該公司綜合管理辦公室負責人王冬冬說。
咬定目標、苦幹實幹,曆經“普轉優”“優轉特”“特轉精”三級跳之後,誕生於20世紀中葉的河南濟源鋼鐵(集團)有限公司,成功實現了由建築用鋼向工業用鋼、由普通鋼向優特鋼的轉型,著力開發出包括軸承鋼、彈簧鋼、冷鐓鋼、石油用鋼等17大係列、200餘個鋼種在內的優特鋼品種,成功進入中國優特鋼企業第一梯隊。
近年來,濟源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先進製造業作為轉型發展的主攻方向,持續優化產業結構,延長產業鏈條,努力實現優勢再造、換道領跑,推動“濟源製造”向“濟源智造”轉變,為濟源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不斷注入新動能。
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同時,新興產業也在加快培育壯大。納米新材料產業,是濟源新興產業培育的重點。在濟源納米材料產業園河南海博瑞矽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智能化生產線正按指令生產出具有不同功能的納米二氧化矽產品。
“1納米等於10的負9次方米,相當於1根頭發絲直徑的六萬分之一。輪胎、化妝品、陶瓷、電子產品等領域都會用到納米材料。”該公司科研人員劉培鬆談到納米時滔滔不絕,“今年春季,公司研發的矽橡膠用特種功能納米二氧化矽和飼料添加劑、絕熱材料、電池隔板產品在市場上供不應求。”
和海博瑞產銷兩旺的形勢一樣,目前,濟源納米材料產業園內的一批納米材料生產企業,都搶抓機遇,乘著市場複蘇的東風,把科技創新成果加速“變現”。
瞄準新材料,開辟新賽道,塑造新優勢。近年來,濟源通過科研院所引進、實驗室培育、專利申請、成果轉讓、初創孵化等方式,探索形成“小試+中試+初創孵化+產業化”全鏈條遞進式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新模式,實現“小納米”撬動“大產業”。錨定2035年實現千億級納米材料產業集群的遠景目標,濟源納米材料產業園和初創園將入駐項目100個以上,總產值有望突破千億元。納米產業將成為濟源繼有色、鋼鐵、化工等產業之後,又一支柱型產業。
把創新擺在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位置,濟源不斷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快培育創新主體、創新平台、創新人才、創新生態,積極推動創新機構和創新企業倍增發展,努力打造一流創新生態。
據了解,2022年濟源全年科技支出2.73億元,比2021年增長85.1%,增幅位居全省第一;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覆蓋率達62.4%,居全省前列;擁有省級創新平台101家,市級創新平台達151家,重大新型研發機構數量位居全省第一方陣。
發揚愚公移山精神,濟源正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培育壯大科技創新主體,持續優化科技創新環境,重塑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新高地。(記者 崔誌堅 王勝昔 通訊員 侯琪琳)
【一線講述】
“藏糧於技”築高產
我生在農村,從小就學會了幹各種農活,改變農村麵貌的願望植根心底。高考毫不猶豫報考了農業院校,1987年從百泉農專畢業後,毅然回到家鄉焦作市修武縣,從鄉裏幹起,工作輾轉三個鄉鎮後擔任縣農業局局長,再到現在的崗位,36年來始終圍著“農”字轉,追逐糧食高產的夢想也終於在新時代放飛。
難舍難棄的農業農村情懷,佐以專業積澱,讓我在糧食高產上不斷探索成功之路。我改變農技推廣老模式,采取農技人員直接到戶、良種良法直接到田、技術要領直接到人的“一竿子插到底”的新辦法。
培育高產示範戶,我不走尋常路,先看地塊位置,必須緊臨大路,便於過往人員看到;再看土地質量,人勤地肥,土壤越肥沃越好;最後見人麵談,必須勤快厚道、接受能力強、樂於推介推廣。
要想高產,種子先行,我們率先試種“中麥875”“百農418”等小麥新品種,實打實收畝產多次破全國紀錄。我們還與中國農科院、河南農業大學等10多家單位保持良好合作關係。在播種方式上,我從實踐中總結出多施各類農家肥、普用土壤調理菌、定產測土施底肥等“小麥高產八句話”,以及“甩手橫撒施肥法”“微灌補墒苗齊法”等聽得懂、用得上的“好方子”。14年前,我患上嚴重的雙側股骨頭壞死,為方便到田間指導,我就隨身帶個小板凳坐下講給農民聽,他們都叫我“板凳專家”。
焦作全市有小麥、玉米萬畝示範片、千畝示範方、百畝高產攻關田,1000多個高產示範戶。推動焦作小麥生產再上新台階,我倍感重任在肩。
科技賦能小麥生產,我們深入落實“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焦作正在成為各級育種專家挖掘新品種潛力的試驗場、各級栽培專家驗證新技術效果的數據庫。
我將高產創建經驗推廣到全市,以秸稈速腐配方施肥+精量均勻抗濕播種+穩氮增磷以墒定水+葉麵定向超量調控+微生物病蟲害防控等措施為核心的一體化小麥高產技術模式,以及寬窄行精播勻播、超常量噴施磷酸二氫鉀、磁化水灌溉、微生物幹預植物減害等新技術正全麵應用實施,並取得顯著效果。
2022年,修武縣王屯鄉東黃村小麥高產攻關田實打實收畝產981.1公斤,再創全國高產新紀錄。這幾年經過精心調理身體已大有好轉,我將繼續全身心地投入“種業芯片”創新和高產創建工作中,為我國糧食安全作出新貢獻。(記者 崔誌堅、王勝昔采訪整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