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要聞
殷切囑托
“南水北調工程是重大戰略性基礎設施,功在當代,利在千秋。要從守護生命線的政治高度,切實維護南水北調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質安全。”
“吃水不忘挖井人,要繼續加大對庫區的支持幫扶。”
“要做好守正創新、傳承發展工作,積極推進中醫藥科研和創新,注重用現代科學解讀中醫藥學原理,推動傳統中醫藥和現代科學相結合、相促進,推動中西醫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優質的健康服務。”
“地方特色產業發展潛力巨大,要善於挖掘和利用本地優勢資源,加強地方優質品種保護,推進產學研有機結合,統籌做好產業、科技、文化這篇大文章。”
春意盎然南陽城。 李梔子 攝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孟向東 刁良梓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王娟 司馬連竹
2021年5月12日至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南陽考察調研,從古樸的醫聖祠到繁花似錦的月季博覽園,從艾香撲鼻的艾草車間到豐收在望的麥田,從碧波奔湧的陶岔渠首到綠樹掩映的鄒莊村,腳印串串,步步情牽;從中醫藥事業到特色產業發展,從鄉村振興到水源地生態環境建設,從移民增收致富到南水北調後續工程高質量發展,殷殷囑托,重若千鈞。
近兩年來,南陽人民牢記囑托,以初心為筆、以實幹為墨,奮筆疾書高質量發展的時代答卷。
陶岔渠首。 李梔子 攝
渠美水清見
擔當淅川縣丹江口水庫碧波蕩漾,大批紅嘴鷗、白鷺翩翩起舞,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觀賞。
生態好不好,鳥兒最知道。優質生態環境背後,是淅川縣守好一庫碧水、確保一泓清水永續北送的不懈努力。
“我們牢記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常態化加強庫區巡查監管執法,有效遏製庫區各類違規違法行為。”3月24日,淅川縣庫區執法大隊副隊長劉宇介紹,去年以來,淅川縣全麵開展“守好一庫碧水”專項整治行動,拆除庫區違建,恢複有效庫容530萬立方米。同時,開展濕地生態修複係統治理試點1萬餘畝,采取水係連通、生境營造、基底修複、植物群落修複等措施,使沙石灘重現生機盎然,從“單一綠”走向“多彩美”。
特殊的區位決定了丹江口庫區生態保護的特殊性,不僅要當好保水護水的“生態衛士”,還要打造富民強縣的“綠色銀行”。
踏訪丹江兩岸,既讚歎於淅川“能綠盡綠”的拚勁,更驚訝於其“點綠成金”的巧勁:石漠化嚴重的荒坡綠化,既儲備木材又涵養水源,築起清水北送的綠色屏障;環湖村莊的山頭,春風一過綻芳華,近郊遊、鄉村遊熱起來;庫區沿線的鄉鎮,以軟籽石榴、核桃、杏李為主導,托起群眾致富希望。
目前,淅川縣每年以10萬畝以上的速度推進植樹造林,累計提升軟籽石榴、杏李等標準化果園8萬餘畝,培育鄉村旅遊示範村36個,建成林旅融合示範園40個,庫區10萬群眾依靠“綠水青山”端上了“金飯碗”,丹江口水庫水質穩定保持Ⅱ類標準。
確保一泓清水永續北送是南陽人的擔當,移民群眾過得好不好,總書記十分牽掛。
3月22日,春日融融,淅川縣九重鎮鄒莊村迎來了一撥又一撥遊客,大家沿著總書記的足跡,看鄒莊村新變化,采摘草莓、體驗農家樂趣……
今年,鄒莊村引進當地文旅公司,打造紅色旅遊線路,開發集紅色研學、農耕文化研學、農旅休閑等於一體的特色旅遊觀光項目,“經過前期對接,鄒莊村已成為南水北調幹部學院的教育實踐基地,試運行期間,累計接待遊客1萬餘人次。”鄒莊村村委會副主任鄒會彥說。
2021年5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鄒莊村考察時強調,要繼續做好移民安置後續幫扶工作,全麵推進鄉村振興,種田務農、外出務工、發展新業態一起抓,多措並舉暢通增收渠道,確保搬遷群眾穩得住、能發展、可致富。
鄒莊村是一座僅有700多人的小村莊,土地稀缺、產業薄弱成為製約其發展的主要因素。為了更好地支持鄒莊村發展,淅川縣提出建設“大鄒莊”,以鄒莊村為核心,聯動下孔、孔北、水寨3個村,成立大鄒莊示範區,按照產業一體化規劃抱團發展草莓產業。
鄒莊村依托整合後的土地以及產業發展資金,建設了375座溫室大棚,其中,310座租給農業公司發展草莓、苕尖輪作種植,65座由村民入股的掘井人農業合作社經營,在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的同時,讓村民有了地租、務工、分紅三份收入。
健全利益聯結機製是鄒莊村在確定產業發展方向時就明確的目標。為此,村裏為入股村民提供保底收益,並將草莓種植收益的80%分給村民。2022年,鄒莊村草莓種植為村集體經濟增收50萬元,戶均增收2萬元。
目前是大棚草莓的盛果期,村民鄒新曾正把新鮮的草莓分揀打包,“俺們移民的日子越來越好了!”
南陽醫聖祠。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王錚 攝
仲景光耀南陽城
3月26日,位於南陽市宛城區仲景路上的醫聖祠裏,遊人如織。
從祠前獨具特色的漢闕下拾級而上,一路穿行過三進院落,在醫聖祠大殿內牆壁上展示的白雲閣藏本木刻版《傷寒雜病論》前,張仲景博物館副館長楊磊回憶起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醫聖祠的情景時,仍然非常激動:“總書記強調,中醫藥學包含著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其實踐經驗,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和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
從醫聖祠大殿前向北眺望,一座巍峨大氣的漢代風格樓宇與原有建築群落遙相呼應。張仲景博物館館長劉海燕告訴記者,2021年,南陽市正式啟動了醫聖祠文化園項目建設,將其作為打造“全球中醫聖地、世界中醫之窗、世界中醫藥文化地標”的標誌性工程。在加強保護醫聖祠原有風貌基礎上,醫聖祠文化園一期項目依次建設仲景書院、中醫藥文化長廊、張仲景博物院主館、仲景國醫館等十八大景觀,園區將聚焦“仲景、中醫、文化”三大關鍵要素傳承中醫藥文化,打造出一個特色鮮明、功能豐富的中醫藥文化傳承園區。
目前,醫聖祠文化園項目建設如火如荼。今年以來,醫聖祠文化園一期項目的中軸線主體建築已經完成建設,園區從醫聖祠原18畝麵積擴展至689畝,初步形成集館、院、祠於一體的風貌。
劉海燕介紹,去年,張仲景博物館獲批建設國家中醫藥服務出口基地,南陽將以此為平台,發揮中醫藥文化、資源、產業、科研等方麵的優勢,優化中醫藥服務出口模式,提升中醫藥服務國際影響力,助推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南陽圍繞建設中醫藥強市、做強中醫藥文化,不斷開出謀發展、促騰飛的“良方益藥”。
今年,張伯禮院士受聘擔任張仲景國醫大學(籌建)學科建設指導委員會主任和張仲景實驗室(籌)戰略谘詢委員會主任,南陽著力打造的張仲景國醫複建工程、張仲景實驗室兩大重點工程邁入快車道。此外,以張仲景醫藥文化節為平台,南陽還將籌備舉辦首屆“中國中醫藥上市公司峰會”,以會為媒加速推進中醫藥產業轉型升級,助推南陽市中醫藥產業事業發展邁上新高度。
南陽月季綻放。 李梔子 攝
特色產業競芬芳
3月28日,走進南陽月季博覽園,花苞掛滿枝頭,各色月季靜待花開。“地方特色產業發展潛力巨大”,南陽人民牢記囑托,不斷做大做強以月季、艾草種植為代表的特色產業,點燃富民增收“主引擎”。
目前,南陽擁有月季花卉企業491家,月季種植麵積15.5萬畝,年出圃苗木16億株,已開發出月季花茶、玫瑰精油等衍生產品。月季苗木遠銷德國、荷蘭、日本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量占全國的70%,苗木供應量占國內市場的80%,是全國最大的月季苗木繁育基地。全市超過15萬人從事月季生產,年產值達27億元,月季已成為名副其實的“致富花”。
產業鏈不斷拉長,以艾草加工、艾灸製品生產為核心的南陽艾產業正朝著千億級規模不斷邁進。3月27日,在藥益寶艾草製品有限公司的產品展銷大廳,記者看到,從傳統的艾條、艾柱到按摩精油、洗護產品和艾絨家紡、艾灸家具等,艾草產品琳琅滿目。
該公司電商負責人王海帶領大學生主播團隊,通過淘寶、抖音等平台推介艾草產品,訂單量不斷上漲。
藥益寶所在的臥龍區七裏園鄉達士營村,有規上艾草製品企業7家、電商162戶,帶動了周邊群眾3000多人從事與艾草相關行業,實現了村民在家門口就業和致富增收。
“作為一名回鄉創業者,總書記的殷殷囑托,鼓舞著我擼起袖子加油幹,帶領鄉親們奔著幸福富足的好日子努力奮鬥。”藥益寶公司董事長查洪付說,近兩年來,在政府的指導規劃下,企業經營規模、研發能力等都實現了大幅提升,“藥益寶”已經從達士營一個村的“領頭羊”,成長為臥龍區艾草產業的龍頭企業。
去年,該公司生產的艾條製品被省藥監部門核準使用“藥”字號,意味著“南陽艾”品牌繼獲批國家道地藥材認證後,又向產業的正規化邁進一大步。
去年以來,藥益寶先後完成了製絨車間技術改造和製絨生產線更新,還引進了新型環保高效脈衝除塵設備,提升了艾絨檔次。“我們整合了兩家本地企業、一家種植合作社後,企業規模比之前擴大了兩倍,正在向三產融合發展、集團化推進。”查洪付表示,今年起,他們已入駐南陽市臥龍艾草產業園,南陽產投集團與藥益寶合作成立合資公司,在市、區各級部門的大力推動下,他有信心把南陽艾草品牌做大做強,讓艾草成為實現鄉村振興和農民致富的“黃金草”。
肩負使命再出發,波瀾壯闊又一程。千萬南陽人民牢記囑托,奮勇爭先,寫下水源地高質量跨越發展的精彩答卷。
記者手記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孟向東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王娟
踏著春天的腳步,行走在南陽的田野上,一株株麥苗正在蓄積力量、蓬勃生長,和這些麥苗一樣厚積薄發的是南陽跨越崛起、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強大力量。
總書記考察調研南陽,殷殷囑托猶在耳邊。南陽踔厲奮發,邁入了發展新征程——
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孜孜不倦,生態建設修複的“兩山”實踐持續推動,走好“綠色崛起、美麗富民”跨越發展之路篤行不怠……
大力弘揚傳承仲景醫藥文化,醫聖祠文化園項目建設日新月異,宛藥振興和“中醫藥+”等計劃全麵實施,中醫藥強市建設深入推進……
月季花開四季,既有顏值更有經濟價值,艾產業蓬勃發展,滿城“花盛草香”的產業之美帶富了一方群眾、托舉起美好生活……
南陽,正向著“建強副中心、奔向新輝煌”的目標勇毅邁進!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殷切囑托
“南水北調工程是重大戰略性基礎設施,功在當代,利在千秋。要從守護生命線的政治高度,切實維護南水北調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質安全。”
“吃水不忘挖井人,要繼續加大對庫區的支持幫扶。”
“要做好守正創新、傳承發展工作,積極推進中醫藥科研和創新,注重用現代科學解讀中醫藥學原理,推動傳統中醫藥和現代科學相結合、相促進,推動中西醫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優質的健康服務。”
“地方特色產業發展潛力巨大,要善於挖掘和利用本地優勢資源,加強地方優質品種保護,推進產學研有機結合,統籌做好產業、科技、文化這篇大文章。”
春意盎然南陽城。 李梔子 攝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孟向東 刁良梓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王娟 司馬連竹
2021年5月12日至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南陽考察調研,從古樸的醫聖祠到繁花似錦的月季博覽園,從艾香撲鼻的艾草車間到豐收在望的麥田,從碧波奔湧的陶岔渠首到綠樹掩映的鄒莊村,腳印串串,步步情牽;從中醫藥事業到特色產業發展,從鄉村振興到水源地生態環境建設,從移民增收致富到南水北調後續工程高質量發展,殷殷囑托,重若千鈞。
近兩年來,南陽人民牢記囑托,以初心為筆、以實幹為墨,奮筆疾書高質量發展的時代答卷。
陶岔渠首。 李梔子 攝
渠美水清見
擔當淅川縣丹江口水庫碧波蕩漾,大批紅嘴鷗、白鷺翩翩起舞,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觀賞。
生態好不好,鳥兒最知道。優質生態環境背後,是淅川縣守好一庫碧水、確保一泓清水永續北送的不懈努力。
“我們牢記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常態化加強庫區巡查監管執法,有效遏製庫區各類違規違法行為。”3月24日,淅川縣庫區執法大隊副隊長劉宇介紹,去年以來,淅川縣全麵開展“守好一庫碧水”專項整治行動,拆除庫區違建,恢複有效庫容530萬立方米。同時,開展濕地生態修複係統治理試點1萬餘畝,采取水係連通、生境營造、基底修複、植物群落修複等措施,使沙石灘重現生機盎然,從“單一綠”走向“多彩美”。
特殊的區位決定了丹江口庫區生態保護的特殊性,不僅要當好保水護水的“生態衛士”,還要打造富民強縣的“綠色銀行”。
踏訪丹江兩岸,既讚歎於淅川“能綠盡綠”的拚勁,更驚訝於其“點綠成金”的巧勁:石漠化嚴重的荒坡綠化,既儲備木材又涵養水源,築起清水北送的綠色屏障;環湖村莊的山頭,春風一過綻芳華,近郊遊、鄉村遊熱起來;庫區沿線的鄉鎮,以軟籽石榴、核桃、杏李為主導,托起群眾致富希望。
目前,淅川縣每年以10萬畝以上的速度推進植樹造林,累計提升軟籽石榴、杏李等標準化果園8萬餘畝,培育鄉村旅遊示範村36個,建成林旅融合示範園40個,庫區10萬群眾依靠“綠水青山”端上了“金飯碗”,丹江口水庫水質穩定保持Ⅱ類標準。
確保一泓清水永續北送是南陽人的擔當,移民群眾過得好不好,總書記十分牽掛。
3月22日,春日融融,淅川縣九重鎮鄒莊村迎來了一撥又一撥遊客,大家沿著總書記的足跡,看鄒莊村新變化,采摘草莓、體驗農家樂趣……
今年,鄒莊村引進當地文旅公司,打造紅色旅遊線路,開發集紅色研學、農耕文化研學、農旅休閑等於一體的特色旅遊觀光項目,“經過前期對接,鄒莊村已成為南水北調幹部學院的教育實踐基地,試運行期間,累計接待遊客1萬餘人次。”鄒莊村村委會副主任鄒會彥說。
2021年5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鄒莊村考察時強調,要繼續做好移民安置後續幫扶工作,全麵推進鄉村振興,種田務農、外出務工、發展新業態一起抓,多措並舉暢通增收渠道,確保搬遷群眾穩得住、能發展、可致富。
鄒莊村是一座僅有700多人的小村莊,土地稀缺、產業薄弱成為製約其發展的主要因素。為了更好地支持鄒莊村發展,淅川縣提出建設“大鄒莊”,以鄒莊村為核心,聯動下孔、孔北、水寨3個村,成立大鄒莊示範區,按照產業一體化規劃抱團發展草莓產業。
鄒莊村依托整合後的土地以及產業發展資金,建設了375座溫室大棚,其中,310座租給農業公司發展草莓、苕尖輪作種植,65座由村民入股的掘井人農業合作社經營,在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的同時,讓村民有了地租、務工、分紅三份收入。
健全利益聯結機製是鄒莊村在確定產業發展方向時就明確的目標。為此,村裏為入股村民提供保底收益,並將草莓種植收益的80%分給村民。2022年,鄒莊村草莓種植為村集體經濟增收50萬元,戶均增收2萬元。
目前是大棚草莓的盛果期,村民鄒新曾正把新鮮的草莓分揀打包,“俺們移民的日子越來越好了!”
南陽醫聖祠。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王錚 攝
仲景光耀南陽城
3月26日,位於南陽市宛城區仲景路上的醫聖祠裏,遊人如織。
從祠前獨具特色的漢闕下拾級而上,一路穿行過三進院落,在醫聖祠大殿內牆壁上展示的白雲閣藏本木刻版《傷寒雜病論》前,張仲景博物館副館長楊磊回憶起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醫聖祠的情景時,仍然非常激動:“總書記強調,中醫藥學包含著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其實踐經驗,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和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
從醫聖祠大殿前向北眺望,一座巍峨大氣的漢代風格樓宇與原有建築群落遙相呼應。張仲景博物館館長劉海燕告訴記者,2021年,南陽市正式啟動了醫聖祠文化園項目建設,將其作為打造“全球中醫聖地、世界中醫之窗、世界中醫藥文化地標”的標誌性工程。在加強保護醫聖祠原有風貌基礎上,醫聖祠文化園一期項目依次建設仲景書院、中醫藥文化長廊、張仲景博物院主館、仲景國醫館等十八大景觀,園區將聚焦“仲景、中醫、文化”三大關鍵要素傳承中醫藥文化,打造出一個特色鮮明、功能豐富的中醫藥文化傳承園區。
目前,醫聖祠文化園項目建設如火如荼。今年以來,醫聖祠文化園一期項目的中軸線主體建築已經完成建設,園區從醫聖祠原18畝麵積擴展至689畝,初步形成集館、院、祠於一體的風貌。
劉海燕介紹,去年,張仲景博物館獲批建設國家中醫藥服務出口基地,南陽將以此為平台,發揮中醫藥文化、資源、產業、科研等方麵的優勢,優化中醫藥服務出口模式,提升中醫藥服務國際影響力,助推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南陽圍繞建設中醫藥強市、做強中醫藥文化,不斷開出謀發展、促騰飛的“良方益藥”。
今年,張伯禮院士受聘擔任張仲景國醫大學(籌建)學科建設指導委員會主任和張仲景實驗室(籌)戰略谘詢委員會主任,南陽著力打造的張仲景國醫複建工程、張仲景實驗室兩大重點工程邁入快車道。此外,以張仲景醫藥文化節為平台,南陽還將籌備舉辦首屆“中國中醫藥上市公司峰會”,以會為媒加速推進中醫藥產業轉型升級,助推南陽市中醫藥產業事業發展邁上新高度。
南陽月季綻放。 李梔子 攝
特色產業競芬芳
3月28日,走進南陽月季博覽園,花苞掛滿枝頭,各色月季靜待花開。“地方特色產業發展潛力巨大”,南陽人民牢記囑托,不斷做大做強以月季、艾草種植為代表的特色產業,點燃富民增收“主引擎”。
目前,南陽擁有月季花卉企業491家,月季種植麵積15.5萬畝,年出圃苗木16億株,已開發出月季花茶、玫瑰精油等衍生產品。月季苗木遠銷德國、荷蘭、日本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量占全國的70%,苗木供應量占國內市場的80%,是全國最大的月季苗木繁育基地。全市超過15萬人從事月季生產,年產值達27億元,月季已成為名副其實的“致富花”。
產業鏈不斷拉長,以艾草加工、艾灸製品生產為核心的南陽艾產業正朝著千億級規模不斷邁進。3月27日,在藥益寶艾草製品有限公司的產品展銷大廳,記者看到,從傳統的艾條、艾柱到按摩精油、洗護產品和艾絨家紡、艾灸家具等,艾草產品琳琅滿目。
該公司電商負責人王海帶領大學生主播團隊,通過淘寶、抖音等平台推介艾草產品,訂單量不斷上漲。
藥益寶所在的臥龍區七裏園鄉達士營村,有規上艾草製品企業7家、電商162戶,帶動了周邊群眾3000多人從事與艾草相關行業,實現了村民在家門口就業和致富增收。
“作為一名回鄉創業者,總書記的殷殷囑托,鼓舞著我擼起袖子加油幹,帶領鄉親們奔著幸福富足的好日子努力奮鬥。”藥益寶公司董事長查洪付說,近兩年來,在政府的指導規劃下,企業經營規模、研發能力等都實現了大幅提升,“藥益寶”已經從達士營一個村的“領頭羊”,成長為臥龍區艾草產業的龍頭企業。
去年,該公司生產的艾條製品被省藥監部門核準使用“藥”字號,意味著“南陽艾”品牌繼獲批國家道地藥材認證後,又向產業的正規化邁進一大步。
去年以來,藥益寶先後完成了製絨車間技術改造和製絨生產線更新,還引進了新型環保高效脈衝除塵設備,提升了艾絨檔次。“我們整合了兩家本地企業、一家種植合作社後,企業規模比之前擴大了兩倍,正在向三產融合發展、集團化推進。”查洪付表示,今年起,他們已入駐南陽市臥龍艾草產業園,南陽產投集團與藥益寶合作成立合資公司,在市、區各級部門的大力推動下,他有信心把南陽艾草品牌做大做強,讓艾草成為實現鄉村振興和農民致富的“黃金草”。
肩負使命再出發,波瀾壯闊又一程。千萬南陽人民牢記囑托,奮勇爭先,寫下水源地高質量跨越發展的精彩答卷。
記者手記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孟向東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王娟
踏著春天的腳步,行走在南陽的田野上,一株株麥苗正在蓄積力量、蓬勃生長,和這些麥苗一樣厚積薄發的是南陽跨越崛起、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強大力量。
總書記考察調研南陽,殷殷囑托猶在耳邊。南陽踔厲奮發,邁入了發展新征程——
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孜孜不倦,生態建設修複的“兩山”實踐持續推動,走好“綠色崛起、美麗富民”跨越發展之路篤行不怠……
大力弘揚傳承仲景醫藥文化,醫聖祠文化園項目建設日新月異,宛藥振興和“中醫藥+”等計劃全麵實施,中醫藥強市建設深入推進……
月季花開四季,既有顏值更有經濟價值,艾產業蓬勃發展,滿城“花盛草香”的產業之美帶富了一方群眾、托舉起美好生活……
南陽,正向著“建強副中心、奔向新輝煌”的目標勇毅邁進!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