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要聞
3月17日,95後的張桂芳在短視頻平台分享了自己回鄉做村支書的經曆。視頻中,她調侃道,回鄉前朋友說村支書工資高,回鄉後發現村裏負債百萬。調侃歸調侃,作為村支書,她帶領村子修路、清理河道、修建公共設施等,做了不少實事。
兩天內,該視頻點讚量高達百萬,迅速爆紅網絡。截至3月18日,她的賬號粉絲量已躍至23萬。
1997年出生的張桂芳今年26歲,已經擔任三家村村支書兩年多了。2020年12月25日,剛從天津農學院畢業的張桂芳被選為河南省鶴壁市山城區石林鎮三家村村支書。2021年5月,張桂芳提出彩繪牆的設想,想以此改變村貌,吸引遊客。完工之後,三家村成為“彩虹村”,張桂芳因此出圈。正是這次契機,為三家村的發展帶來更多關注和機遇。
3月18日,澎湃新聞與張桂芳進行了對話。
張桂芳。本文圖片 受訪者供圖
以前會哭,現在不會了
澎湃新聞:是什麼樣的契機促使你返鄉當村支書?
張桂芳:2020年村裏換屆,村支書人選成了難題。年底有村幹部給我做工作,讓我回來試一試。
澎湃新聞:你父母對你做村支書是什麼態度?
張桂芳:選舉的時候,我高票當選,他們覺得很驕傲。因為我母親是遠嫁,她不希望我遠嫁,認為隻要我回到他們身邊,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什麼工作都很好。從小到大,我都是很普通的一個人,因為做村支書,父親很為我自豪。所以他們是很支持的。
澎湃新聞:最開始時順利嗎?
張桂芳:前兩個月天天哭,沒有具體原因,可能因為心理壓力大,陷入了“emo”情緒中。但我的同事都很照顧我,他們有的已經六十出頭,但非常敬業,對年輕人的想法也非常支持。
澎湃新聞:有沒有特別難的時候?
張桂芳:最難的可能是剛接手工作時,村裏沒有錢,負債百萬。現在已經克服許多困難,覺得還好,村裏債務也處理了百分之六七十。我同事經常跟我說:大事小事到跟前就了了。意思是不管什麼事隻要大家一塊去做,問題總能被克服。
能堅持到現在,最主要的還是因為大家對我的關愛。
澎湃新聞:有沒有遇見溝通問題?
張桂芳:不講理的嗎?一般邏輯上他理論不過我,我會一點一點跟他分析。最開始溝通不下來時,會哭,現在不會了,因為我哭的話,村委會士氣就弱了。如果我們占理,就要把腰板挺直,把工作做下去。
澎湃新聞:感覺什麼時候融入了村民?
張桂芳:2021年“7.20暴雨”時,我協調了許多物資,給大家發放,可能那一次贏得了大家的信任。其實不光是我協調的,政府發的也很多。發物資時,有老太太拉著我的手說,你這小姑娘真能幹,天天發東西,下一屆還讓你幹。
澎湃新聞:有什麼讓你印象很深的事嗎?
張桂芳:當時,發完物資,村民們開始自發捐錢。村裏隻有三四百人,有許多老人和孩子,他們的錢很不容易,卻捐了三四萬。災後我們號召大家自救,先把路通開。第一次廣播,就有一百多人參加。有些人白天要出去打工,也參加了勞動。有一位70多歲的老黨員,因為車禍小腿粉碎性骨折,當時還沒恢複好。他的老伴拿著他的黨徽到村委會,跟我說,雖然他人沒法到,但他的黨徽到了。老人的老伴把黨徽別上,就出去幹活了。
做短視頻
想為村民致富增收拓寬渠道
澎湃新聞:村裏什麼時候開始引起關注的?
張桂芳:2021年5月,我提出彩繪牆的設想並正式實施。7月被媒體報道後,增加了社會的關注度。
“彩虹村”三家村
澎湃新聞:媒體報道說,當時對村子影響很大?
張桂芳:是的,我們受到很多關注,也迎來一些項目。例如有人給我們捐路燈,我們的地也租出去了。其實剛做彩繪時,有些村民不理解,有人專門跑到家裏去罵我,他們覺得錢應該投到基礎建設上。被關注後,大家見到了網絡和媒體的力量,對我之後的每一個決定都很支持。
澎湃新聞:我看村裏還做了圖書館項目。
張桂芳:圖書館是把危房推倒後重建的,我們自己協調資金裝修。當時沒有裝門窗,裏外也沒有粉刷。做櫃子和書架時,村裏有位做裝修的村民,帶我們去買材料,給村裏裝書櫃,很大的書櫃隻花了1800塊。其實這樣溫暖的事很多。有一次修路,征地費用由村委會出,但村委會沒錢。一般征地款是1300塊錢一畝地,我們跟村民商量後,村民隻讓村裏支付了400塊錢。這些事情讓我感觸也很深。
三家村的孩子們在圖書館。
澎湃新聞:為什麼現在開始做短視頻?
張桂芳:我們村的地理位置、用地指標等條件,都沒有太多優勢。短視頻屬於輕資產,我們想通過這,給村裏招商引資。賬號定位以三農為主,看能不能給村裏引來一些專業的種植商。
村民們在小電影院看電影。
澎湃新聞:以前為什麼沒有做?
張桂芳:以前很多事情沒有記錄,現在回想起來很遺憾。2021年底,我們的小電影院正式投用,同事用軟件剪輯了我們一年的工作合照和日常照片,給村民看,許多村民看哭了。我現在開始做這件事,也是希望將記憶保存下來,將基層故事宣傳出去,在這個過程中,為村民致富增收拓寬渠道。
看著村裏點點滴滴的變化
覺得留下來很值
澎湃新聞:村裏受到關注後,吸引的投資多嗎?
張桂芳:投資不多,可能因為大家沒有看到實際的收益,所以我們才想把關注度和影響力做得再大一點。
澎湃新聞:村裏現在在做食用油?
張桂芳:是的,高油酸花生油。我們把種的花生賣給廠家,廠家做成油,再以出廠價給我們,我們對外出售。我們計劃整合一下村裏的農產品資源,做成規範農產品。我們希望專業的人來做,我們全力配合。當然,招商也不一定是農業,我們來者不拒。
澎湃新聞:村裏還種了許多南瓜?
張桂芳:是的。我們把土地流轉出去,吸引投資商種南瓜,解決了30多個老弱勞動力的就業問題。去年村裏發放土地流轉費18萬。
澎湃新聞:增收情況如何?
張桂芳:村民有增收,村委會沒有增收。我的理解是:集體經濟表現不隻在村裏賬上數字的增長。如果村民增收了,也是集體經濟增收。這不是官方集體經濟增收的概念,我自己是這樣理解的。
澎湃新聞:你怎麼理解你身上的標簽,例如95後,女村支書?
張桂芳:我覺得這是一個很普通的崗位,每個崗位都能發光發熱。
澎湃新聞:在農村,會影響個人問題嗎?
張桂芳:不影響。視頻發出來,有好多人要給我介紹對象。
澎湃新聞:我看你朋友圈發了條“2023民生小事”,能分享下嗎?
張桂芳:那是我前天(3月16日)給村民拍婚紗照,我拍了一些,找攝影老師拍了一些。主要是前些天聽村民說,他們沒拍過婚紗照。很多老人一生中可能隻有一張大相,就是遺像。我之前就想給老人們拍全家福,後來沒協調到資源。這次正好有拍婚紗照的機會,就跟村民們說,想拍婚紗照的話都可以來拍。
張桂芳組織的“2023民生小事”為村民拍婚紗照。
澎湃新聞:那些婚紗照看起來很幸福。
張桂芳:我也幹不了大事,就幹點小事。給大家拍照的時候,我覺得很幸福,被大家的幸福”羞紅“了臉。
澎湃新聞:有沒有覺得,回村是一件很正確的事情?
張桂芳:每次回家,走在路上,看著自己帶領大家裝的太陽能路燈,看著村裏點點滴滴的變化,都覺得留下來非常值得。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3月17日,95後的張桂芳在短視頻平台分享了自己回鄉做村支書的經曆。視頻中,她調侃道,回鄉前朋友說村支書工資高,回鄉後發現村裏負債百萬。調侃歸調侃,作為村支書,她帶領村子修路、清理河道、修建公共設施等,做了不少實事。
兩天內,該視頻點讚量高達百萬,迅速爆紅網絡。截至3月18日,她的賬號粉絲量已躍至23萬。
1997年出生的張桂芳今年26歲,已經擔任三家村村支書兩年多了。2020年12月25日,剛從天津農學院畢業的張桂芳被選為河南省鶴壁市山城區石林鎮三家村村支書。2021年5月,張桂芳提出彩繪牆的設想,想以此改變村貌,吸引遊客。完工之後,三家村成為“彩虹村”,張桂芳因此出圈。正是這次契機,為三家村的發展帶來更多關注和機遇。
3月18日,澎湃新聞與張桂芳進行了對話。
張桂芳。本文圖片 受訪者供圖
以前會哭,現在不會了
澎湃新聞:是什麼樣的契機促使你返鄉當村支書?
張桂芳:2020年村裏換屆,村支書人選成了難題。年底有村幹部給我做工作,讓我回來試一試。
澎湃新聞:你父母對你做村支書是什麼態度?
張桂芳:選舉的時候,我高票當選,他們覺得很驕傲。因為我母親是遠嫁,她不希望我遠嫁,認為隻要我回到他們身邊,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什麼工作都很好。從小到大,我都是很普通的一個人,因為做村支書,父親很為我自豪。所以他們是很支持的。
澎湃新聞:最開始時順利嗎?
張桂芳:前兩個月天天哭,沒有具體原因,可能因為心理壓力大,陷入了“emo”情緒中。但我的同事都很照顧我,他們有的已經六十出頭,但非常敬業,對年輕人的想法也非常支持。
澎湃新聞:有沒有特別難的時候?
張桂芳:最難的可能是剛接手工作時,村裏沒有錢,負債百萬。現在已經克服許多困難,覺得還好,村裏債務也處理了百分之六七十。我同事經常跟我說:大事小事到跟前就了了。意思是不管什麼事隻要大家一塊去做,問題總能被克服。
能堅持到現在,最主要的還是因為大家對我的關愛。
澎湃新聞:有沒有遇見溝通問題?
張桂芳:不講理的嗎?一般邏輯上他理論不過我,我會一點一點跟他分析。最開始溝通不下來時,會哭,現在不會了,因為我哭的話,村委會士氣就弱了。如果我們占理,就要把腰板挺直,把工作做下去。
澎湃新聞:感覺什麼時候融入了村民?
張桂芳:2021年“7.20暴雨”時,我協調了許多物資,給大家發放,可能那一次贏得了大家的信任。其實不光是我協調的,政府發的也很多。發物資時,有老太太拉著我的手說,你這小姑娘真能幹,天天發東西,下一屆還讓你幹。
澎湃新聞:有什麼讓你印象很深的事嗎?
張桂芳:當時,發完物資,村民們開始自發捐錢。村裏隻有三四百人,有許多老人和孩子,他們的錢很不容易,卻捐了三四萬。災後我們號召大家自救,先把路通開。第一次廣播,就有一百多人參加。有些人白天要出去打工,也參加了勞動。有一位70多歲的老黨員,因為車禍小腿粉碎性骨折,當時還沒恢複好。他的老伴拿著他的黨徽到村委會,跟我說,雖然他人沒法到,但他的黨徽到了。老人的老伴把黨徽別上,就出去幹活了。
做短視頻
想為村民致富增收拓寬渠道
澎湃新聞:村裏什麼時候開始引起關注的?
張桂芳:2021年5月,我提出彩繪牆的設想並正式實施。7月被媒體報道後,增加了社會的關注度。
“彩虹村”三家村
澎湃新聞:媒體報道說,當時對村子影響很大?
張桂芳:是的,我們受到很多關注,也迎來一些項目。例如有人給我們捐路燈,我們的地也租出去了。其實剛做彩繪時,有些村民不理解,有人專門跑到家裏去罵我,他們覺得錢應該投到基礎建設上。被關注後,大家見到了網絡和媒體的力量,對我之後的每一個決定都很支持。
澎湃新聞:我看村裏還做了圖書館項目。
張桂芳:圖書館是把危房推倒後重建的,我們自己協調資金裝修。當時沒有裝門窗,裏外也沒有粉刷。做櫃子和書架時,村裏有位做裝修的村民,帶我們去買材料,給村裏裝書櫃,很大的書櫃隻花了1800塊。其實這樣溫暖的事很多。有一次修路,征地費用由村委會出,但村委會沒錢。一般征地款是1300塊錢一畝地,我們跟村民商量後,村民隻讓村裏支付了400塊錢。這些事情讓我感觸也很深。
三家村的孩子們在圖書館。
澎湃新聞:為什麼現在開始做短視頻?
張桂芳:我們村的地理位置、用地指標等條件,都沒有太多優勢。短視頻屬於輕資產,我們想通過這,給村裏招商引資。賬號定位以三農為主,看能不能給村裏引來一些專業的種植商。
村民們在小電影院看電影。
澎湃新聞:以前為什麼沒有做?
張桂芳:以前很多事情沒有記錄,現在回想起來很遺憾。2021年底,我們的小電影院正式投用,同事用軟件剪輯了我們一年的工作合照和日常照片,給村民看,許多村民看哭了。我現在開始做這件事,也是希望將記憶保存下來,將基層故事宣傳出去,在這個過程中,為村民致富增收拓寬渠道。
看著村裏點點滴滴的變化
覺得留下來很值
澎湃新聞:村裏受到關注後,吸引的投資多嗎?
張桂芳:投資不多,可能因為大家沒有看到實際的收益,所以我們才想把關注度和影響力做得再大一點。
澎湃新聞:村裏現在在做食用油?
張桂芳:是的,高油酸花生油。我們把種的花生賣給廠家,廠家做成油,再以出廠價給我們,我們對外出售。我們計劃整合一下村裏的農產品資源,做成規範農產品。我們希望專業的人來做,我們全力配合。當然,招商也不一定是農業,我們來者不拒。
澎湃新聞:村裏還種了許多南瓜?
張桂芳:是的。我們把土地流轉出去,吸引投資商種南瓜,解決了30多個老弱勞動力的就業問題。去年村裏發放土地流轉費18萬。
澎湃新聞:增收情況如何?
張桂芳:村民有增收,村委會沒有增收。我的理解是:集體經濟表現不隻在村裏賬上數字的增長。如果村民增收了,也是集體經濟增收。這不是官方集體經濟增收的概念,我自己是這樣理解的。
澎湃新聞:你怎麼理解你身上的標簽,例如95後,女村支書?
張桂芳:我覺得這是一個很普通的崗位,每個崗位都能發光發熱。
澎湃新聞:在農村,會影響個人問題嗎?
張桂芳:不影響。視頻發出來,有好多人要給我介紹對象。
澎湃新聞:我看你朋友圈發了條“2023民生小事”,能分享下嗎?
張桂芳:那是我前天(3月16日)給村民拍婚紗照,我拍了一些,找攝影老師拍了一些。主要是前些天聽村民說,他們沒拍過婚紗照。很多老人一生中可能隻有一張大相,就是遺像。我之前就想給老人們拍全家福,後來沒協調到資源。這次正好有拍婚紗照的機會,就跟村民們說,想拍婚紗照的話都可以來拍。
張桂芳組織的“2023民生小事”為村民拍婚紗照。
澎湃新聞:那些婚紗照看起來很幸福。
張桂芳:我也幹不了大事,就幹點小事。給大家拍照的時候,我覺得很幸福,被大家的幸福”羞紅“了臉。
澎湃新聞:有沒有覺得,回村是一件很正確的事情?
張桂芳:每次回家,走在路上,看著自己帶領大家裝的太陽能路燈,看著村裏點點滴滴的變化,都覺得留下來非常值得。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