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時政要聞 > 正文

時政要聞

用5G技術種辣椒的“新農人”
更新時間:2023-3-17 20:25:49    來源:中工網

“手裏有兩把刷子,心裏有一杆秤砣,用自己的真本事為家鄉建設添磚加瓦,這才是‘新農人’的擔當!”河南省漯河市臨潁縣現代農業產業園服務中心負責人王偌飛說。

曾經夢想走出農村的“農三代”王偌飛,怎麼也沒想到自己會因為種辣椒,辭掉年薪一百五六十萬的企業高管職位,從深圳返回故鄉,並帶領父老鄉親闖出了一條辣椒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的好路子。

圖1

王偌飛在麥田裏檢查小麥生長情況(受訪者供圖)

用5G技術種辣椒

在臨潁縣5G智慧辣椒種植應用基地,一排排“燈塔”狀的水肥傳感器矗立田間,無人植保機忙著給辣椒追肥,多功能氣象站隨時監測著天氣狀況。

“5G技術就像是作物的大腦和眼睛。”王偌飛介紹,通過5G網絡,將多功能氣象站、水肥一體機、近地遙感無人機等物聯網設備數據上傳至大數據平台,就能實現作物管理和收獲的自動化。

“返鄉前,我們公司的主要產品是智能傳感器。隨著智慧農業的深入發展,我覺得這一新興技術在農業應用上大有可為。”王偌飛說。

2019年5月,王偌飛帶領團隊從深圳回到漯河,創立河南益民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裏,該團隊運用數字化技術,探索出“5G+智能化設備+大數據計算+精細化服務”的大數據精準農業解決方案,建成上千畝的5G智慧辣椒種植應用基地,實現了辣椒種植的規模化發展、數字化升級。

2020年,專家測產驗收小組對“5G+辣椒”的模式進行現場測產:鮮椒平均畝產759千克,提高30%以上;壞果率降低40%以上;每畝經濟效益預計提高35%以上。同時,水、肥、農藥、人工等成本降低了約50%。

“我的夢想,就是讓全世界都吃上我們用5G技術種的辣椒!”王偌飛興奮地說。

“把老鄉們從苦累中解放出來”

臨潁縣王崗鎮素有“中國辣椒第一鎮”之譽,這裏有30年“麥椒套種”的傳統。

“以往種辣椒苦得很!”臨潁縣王崗鎮的辣椒種植戶王會嬋說道,“移栽辣椒時,麥穗兒已長得老高,彎著腰跪在地上,麥芒紮得臉生疼,膝蓋套著墊布也磨得紅腫。”因長期受到辣素腐蝕,她的指甲已嚴重變形。同時,由於辣椒種植管理成本高,需先育苗、再移栽,收獲期每人一天最多摘半畝。

“我是地地道道農民的子孫,家中世代務農,因此深知椒農的艱辛與不易。”王偌飛暗下決心:一定要把老鄉從苦、累、窮中解放出來!

經過4年的努力,如今,在臨潁縣第二村級集體經濟工業園裏,簇新的二代無人播種機、施肥機、收割機等一字排開。這些聯合洛陽一拖等公司共同攻關研發的特種農機設備,是王偌飛團隊艱辛得來的“戰果”。

“我們在全國率先實現無人播種機直播,老鄉們不用再受苦了!”王偌飛神采奕奕地說,“一台辣椒直播機,每天可播種60畝以上,地膜和滴灌帶鋪設一次性完成,比原來的人工分步鋪設效率提高80倍以上!”

除了播種收獲機械化外,他帶領的團隊圍繞“種、管、收、加、儲、銷、服”七大環節,推動辣椒全產業鏈數字化升級,實現了管理、初加工、儲存等全過程的機械化、智能化。

圖2

王偌飛在田地裏勞作(受訪者供圖)

“新農人”的力量

“辣椒一茬接著一茬長,智慧農業也需要新一代農民為其注入活力。”王偌飛說。

通過對家鄉辣椒種植業的調研,王偌飛發現,現在的辣椒種植戶年齡偏大、文化水平偏低,接受新知識困難。“種地的人不會用設備,導致建好的智慧平台難以大顯身手。”

因此,從2020年起,王偌飛陸續引進多名高學曆年輕技術人員,投身智慧農田管理。次年,臨潁縣現代農業產業園服務中心又啟動“零元創業人人持證”項目,以發工資和分紅的形式,提高返鄉青年收入,讓其回得來、留得住。

“80後”陳邦兵就是返鄉創業的“新農人”之一。“自己本就是從農村走出來的,能利用先進技術減輕農民辛苦、促進農民增收,也算是為鄉村振興做了一些實事。”他說。

另外,在王偌飛的主導下,產業園區開展托管服務帶農增收,把農戶從土地上解放了出來。

“農戶通過村集體將土地托管給服務中心,農戶隻負責種和收,服務中心包攬水、肥、藥等管理,實現了‘農戶幹兩頭、企業管中間、集體托兩家’。”臨潁縣王崗鎮梁崗村黨支部書記胡學民介紹,在王偌飛探索的“三方分享”聯帶模式下,農戶和村集體還能拿到二次分紅,分享到了更多的發展紅利。

“返鄉創業就是為了讓農民獲益,他們得了實惠,我才踏實!”王偌飛說。

普通農戶從“責任田”解放出來,大有可為;返鄉創業的新型青年農民,運用現代技術輕鬆種地。就這樣,一畝畝良田吸吮著陽光奮力生長,拉開了新一年豐收的序幕。(王佳寧)

文章編輯:劉鳴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用5G技術種辣椒的“新農人”
    2023-3-17 20:25:49    來源:中工網

    “手裏有兩把刷子,心裏有一杆秤砣,用自己的真本事為家鄉建設添磚加瓦,這才是‘新農人’的擔當!”河南省漯河市臨潁縣現代農業產業園服務中心負責人王偌飛說。

    曾經夢想走出農村的“農三代”王偌飛,怎麼也沒想到自己會因為種辣椒,辭掉年薪一百五六十萬的企業高管職位,從深圳返回故鄉,並帶領父老鄉親闖出了一條辣椒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的好路子。

    圖1

    王偌飛在麥田裏檢查小麥生長情況(受訪者供圖)

    用5G技術種辣椒

    在臨潁縣5G智慧辣椒種植應用基地,一排排“燈塔”狀的水肥傳感器矗立田間,無人植保機忙著給辣椒追肥,多功能氣象站隨時監測著天氣狀況。

    “5G技術就像是作物的大腦和眼睛。”王偌飛介紹,通過5G網絡,將多功能氣象站、水肥一體機、近地遙感無人機等物聯網設備數據上傳至大數據平台,就能實現作物管理和收獲的自動化。

    “返鄉前,我們公司的主要產品是智能傳感器。隨著智慧農業的深入發展,我覺得這一新興技術在農業應用上大有可為。”王偌飛說。

    2019年5月,王偌飛帶領團隊從深圳回到漯河,創立河南益民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裏,該團隊運用數字化技術,探索出“5G+智能化設備+大數據計算+精細化服務”的大數據精準農業解決方案,建成上千畝的5G智慧辣椒種植應用基地,實現了辣椒種植的規模化發展、數字化升級。

    2020年,專家測產驗收小組對“5G+辣椒”的模式進行現場測產:鮮椒平均畝產759千克,提高30%以上;壞果率降低40%以上;每畝經濟效益預計提高35%以上。同時,水、肥、農藥、人工等成本降低了約50%。

    “我的夢想,就是讓全世界都吃上我們用5G技術種的辣椒!”王偌飛興奮地說。

    “把老鄉們從苦累中解放出來”

    臨潁縣王崗鎮素有“中國辣椒第一鎮”之譽,這裏有30年“麥椒套種”的傳統。

    “以往種辣椒苦得很!”臨潁縣王崗鎮的辣椒種植戶王會嬋說道,“移栽辣椒時,麥穗兒已長得老高,彎著腰跪在地上,麥芒紮得臉生疼,膝蓋套著墊布也磨得紅腫。”因長期受到辣素腐蝕,她的指甲已嚴重變形。同時,由於辣椒種植管理成本高,需先育苗、再移栽,收獲期每人一天最多摘半畝。

    “我是地地道道農民的子孫,家中世代務農,因此深知椒農的艱辛與不易。”王偌飛暗下決心:一定要把老鄉從苦、累、窮中解放出來!

    經過4年的努力,如今,在臨潁縣第二村級集體經濟工業園裏,簇新的二代無人播種機、施肥機、收割機等一字排開。這些聯合洛陽一拖等公司共同攻關研發的特種農機設備,是王偌飛團隊艱辛得來的“戰果”。

    “我們在全國率先實現無人播種機直播,老鄉們不用再受苦了!”王偌飛神采奕奕地說,“一台辣椒直播機,每天可播種60畝以上,地膜和滴灌帶鋪設一次性完成,比原來的人工分步鋪設效率提高80倍以上!”

    除了播種收獲機械化外,他帶領的團隊圍繞“種、管、收、加、儲、銷、服”七大環節,推動辣椒全產業鏈數字化升級,實現了管理、初加工、儲存等全過程的機械化、智能化。

    圖2

    王偌飛在田地裏勞作(受訪者供圖)

    “新農人”的力量

    “辣椒一茬接著一茬長,智慧農業也需要新一代農民為其注入活力。”王偌飛說。

    通過對家鄉辣椒種植業的調研,王偌飛發現,現在的辣椒種植戶年齡偏大、文化水平偏低,接受新知識困難。“種地的人不會用設備,導致建好的智慧平台難以大顯身手。”

    因此,從2020年起,王偌飛陸續引進多名高學曆年輕技術人員,投身智慧農田管理。次年,臨潁縣現代農業產業園服務中心又啟動“零元創業人人持證”項目,以發工資和分紅的形式,提高返鄉青年收入,讓其回得來、留得住。

    “80後”陳邦兵就是返鄉創業的“新農人”之一。“自己本就是從農村走出來的,能利用先進技術減輕農民辛苦、促進農民增收,也算是為鄉村振興做了一些實事。”他說。

    另外,在王偌飛的主導下,產業園區開展托管服務帶農增收,把農戶從土地上解放了出來。

    “農戶通過村集體將土地托管給服務中心,農戶隻負責種和收,服務中心包攬水、肥、藥等管理,實現了‘農戶幹兩頭、企業管中間、集體托兩家’。”臨潁縣王崗鎮梁崗村黨支部書記胡學民介紹,在王偌飛探索的“三方分享”聯帶模式下,農戶和村集體還能拿到二次分紅,分享到了更多的發展紅利。

    “返鄉創業就是為了讓農民獲益,他們得了實惠,我才踏實!”王偌飛說。

    普通農戶從“責任田”解放出來,大有可為;返鄉創業的新型青年農民,運用現代技術輕鬆種地。就這樣,一畝畝良田吸吮著陽光奮力生長,拉開了新一年豐收的序幕。(王佳寧)

    文章編輯:劉鳴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