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要聞
炒茶鍋裏的溫度不斷升高,滴翠的茶葉翻滾著,絲絲清香趁著春風亂溢出來,周正祥眯著眼、彎下腰,細細端詳冒著熱氣的茶葉。由於經常接觸160度高溫的鐵鍋,他的手上布滿了灼燙的痕跡。
“我的根在農村,這裏是我人生的舞台。”今年37歲的周正祥,大學畢業後毅然選擇回到自己的家鄉信陽市商城縣發展茶產業。“紮根農村不放鬆、傳承百年手工製茶技藝,這是我的初心,也是我的使命。”
周正祥向遊客展示傳統製茶工藝(受訪者供圖)
“我是手藝人,也是‘守’藝人”
在大別山北麓的金剛台峽穀,有大片的高山茶園。童年時,周正祥就聽著茶歌,跟著父輩們在茶山中穿行忙碌。2008年,大學畢業的周正祥回到這裏,開啟了他作為製茶世家第五代傳承人的茶農生涯。
“隻有紮根田間地頭、與茶農打成一片,才能與茶葉真正融合,做出高品質的茶葉。”作為高級農藝師、其鵬茶葉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周正祥說,自己夢想做一個真正的“守藝人”。
萬事開頭難。“手工製茶時,需要雙手不停炒製原料,鍋很燙,可越燙越怕,越害怕就越燙手,隻有克服了本能的身體反應,才算是入門。”回憶起初學手工製茶的日子,周正祥說,“那會兒累得站著都想睡覺,走路就像踩著棉花,暈暈乎乎的。”
但傳承手工製茶技藝,是他引以為傲的堅持。“兩個巴掌做出來的東西,有些是科技無法取代的。”他說,近年來機器炒茶已經普及,但他依然熱愛並執著於傳統的手工炒茶技藝。“父輩們一天使用超過10公斤的原料,連續作業20小時,一幹就是幾十年,他們靠的就是這份傳承的使命感。”
在第五屆全國茶葉職業技能競賽之茶葉加工(綠茶)競賽總決賽中,周正祥憑借出色的製茶技藝,用2.5公斤原料,分了10鍋連續做了10多個小時,最終獲得銅獎,並獲評為國家級製茶技師,成為商城縣家喻戶曉的青年茶人。
“每當老鄉親切地叫我‘茶把式’時,我都特別自豪,因為這是對我技術和能力的認可。”他說。
致富路上的青年“帶頭人”
“傳承不是一成不變,而是守正創新。傳統技藝有了創新能力的驅動才能行穩致遠。”周正祥深知這一點。他引進國家級茶葉良種,在製作工藝上把信陽毛尖傳統工藝拆分為12道工序,引進了小型殺青機、理條機,把綠茶生產線升級到了第六代,生產效率提升了足足24倍,實現了商城高山茶標準化、現代化生產。
“一個人隻在技藝上的成功是遠遠不夠的,能帶著老鄉們過上好日子,才是一件真正造福社會的事情。”周正祥說。
2022年春,茶葉銷售市場因疫情遇冷。周正祥就帶著茶農一起和網紅主播合作,拍攝高山茶園短視頻,在社交平台展示茶葉生長過程和茶園風光,讓更多人了解商城高山茶。冬季,他們又推出紅茶係列,其中的有機桂花紅茶在網上頗受好評。“近一個月的銷售額是8、9、10月份銷售總額的3倍。”周正祥說。
經過十餘年的不懈努力,其鵬茶葉專業合作社目前已發展成為集茶葉種植、生產、加工、科研和銷售等業務於一體的綜合性茶企,茶園麵積達8000餘畝,還通過茶旅融合,帶動合作社附近開辦30餘戶農家樂,實現增收。
此外,周正祥還建起了100畝的商城高山茶示範基地,引進5200餘萬株國家級茶葉良種提供給茶農試種;編製《商城高山茶種植規程》,每年進行5期推廣培訓,以“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帶動群眾增收,長期雇用300餘名茶農務工,輻射帶動周邊6個鄉鎮2000餘戶茶農轉化為產業工人實現增收致富。
“未來我將以商城高山茶為基礎,提升產品規模化、品牌化,實現茶旅融合,幫助茶農增收致富!”周正祥信心滿滿地說。
周正祥在茶園直播采茶(受訪者供圖)
抓住鄉村舞台上的無限可能
“冬季降溫之後,茶樹地上部分生產逐漸減緩,進入休眠期。但地下部分則逐漸活躍,並進入全年根係活動的高峰期,所以冬季要抓好土肥管理、樹冠管理、病蟲害防治和凍害預防……”在茶園裏,周正祥正通過網絡直播平台錄製視頻。他說,這已經是“茶園凍害應對”係列的第十期視頻了。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關注傳統製茶技藝和習俗,享受手工製茶的過程,這就和人生一樣,隻有經曆,才懂清香。”他說。
為了讓更多人了解製茶技藝,周正祥經常利用網絡直播的方式宣傳手工炒茶技藝,錄製視頻教程發到中國農技推廣app、微信群、視頻號等平台,廣泛傳播、線上答疑,徹底解決了農技推廣“最後一公裏”的問題。同時,對有意願學習傳統炒茶技藝的茶農每年開展2至4次的專業培訓和操作示範活動,每年使近1.2萬茶農受益。
憑借在鄉村振興舞台上的出彩貢獻,周正祥獲得了首屆“全國鄉村振興青年先鋒”“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中國最受歡迎特聘農技員”“第五屆全國茶業職業技能競賽銅獎”“河南省返鄉創業之星”“河南省五一勞動獎章”等多項榮譽稱號。
“我想給青年人樹一麵旗幟,讓大家看到鄉村有無限可能,青山綠水之間也能闖出一番新天地。”周正祥說。(王佳寧)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炒茶鍋裏的溫度不斷升高,滴翠的茶葉翻滾著,絲絲清香趁著春風亂溢出來,周正祥眯著眼、彎下腰,細細端詳冒著熱氣的茶葉。由於經常接觸160度高溫的鐵鍋,他的手上布滿了灼燙的痕跡。
“我的根在農村,這裏是我人生的舞台。”今年37歲的周正祥,大學畢業後毅然選擇回到自己的家鄉信陽市商城縣發展茶產業。“紮根農村不放鬆、傳承百年手工製茶技藝,這是我的初心,也是我的使命。”
周正祥向遊客展示傳統製茶工藝(受訪者供圖)
“我是手藝人,也是‘守’藝人”
在大別山北麓的金剛台峽穀,有大片的高山茶園。童年時,周正祥就聽著茶歌,跟著父輩們在茶山中穿行忙碌。2008年,大學畢業的周正祥回到這裏,開啟了他作為製茶世家第五代傳承人的茶農生涯。
“隻有紮根田間地頭、與茶農打成一片,才能與茶葉真正融合,做出高品質的茶葉。”作為高級農藝師、其鵬茶葉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周正祥說,自己夢想做一個真正的“守藝人”。
萬事開頭難。“手工製茶時,需要雙手不停炒製原料,鍋很燙,可越燙越怕,越害怕就越燙手,隻有克服了本能的身體反應,才算是入門。”回憶起初學手工製茶的日子,周正祥說,“那會兒累得站著都想睡覺,走路就像踩著棉花,暈暈乎乎的。”
但傳承手工製茶技藝,是他引以為傲的堅持。“兩個巴掌做出來的東西,有些是科技無法取代的。”他說,近年來機器炒茶已經普及,但他依然熱愛並執著於傳統的手工炒茶技藝。“父輩們一天使用超過10公斤的原料,連續作業20小時,一幹就是幾十年,他們靠的就是這份傳承的使命感。”
在第五屆全國茶葉職業技能競賽之茶葉加工(綠茶)競賽總決賽中,周正祥憑借出色的製茶技藝,用2.5公斤原料,分了10鍋連續做了10多個小時,最終獲得銅獎,並獲評為國家級製茶技師,成為商城縣家喻戶曉的青年茶人。
“每當老鄉親切地叫我‘茶把式’時,我都特別自豪,因為這是對我技術和能力的認可。”他說。
致富路上的青年“帶頭人”
“傳承不是一成不變,而是守正創新。傳統技藝有了創新能力的驅動才能行穩致遠。”周正祥深知這一點。他引進國家級茶葉良種,在製作工藝上把信陽毛尖傳統工藝拆分為12道工序,引進了小型殺青機、理條機,把綠茶生產線升級到了第六代,生產效率提升了足足24倍,實現了商城高山茶標準化、現代化生產。
“一個人隻在技藝上的成功是遠遠不夠的,能帶著老鄉們過上好日子,才是一件真正造福社會的事情。”周正祥說。
2022年春,茶葉銷售市場因疫情遇冷。周正祥就帶著茶農一起和網紅主播合作,拍攝高山茶園短視頻,在社交平台展示茶葉生長過程和茶園風光,讓更多人了解商城高山茶。冬季,他們又推出紅茶係列,其中的有機桂花紅茶在網上頗受好評。“近一個月的銷售額是8、9、10月份銷售總額的3倍。”周正祥說。
經過十餘年的不懈努力,其鵬茶葉專業合作社目前已發展成為集茶葉種植、生產、加工、科研和銷售等業務於一體的綜合性茶企,茶園麵積達8000餘畝,還通過茶旅融合,帶動合作社附近開辦30餘戶農家樂,實現增收。
此外,周正祥還建起了100畝的商城高山茶示範基地,引進5200餘萬株國家級茶葉良種提供給茶農試種;編製《商城高山茶種植規程》,每年進行5期推廣培訓,以“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帶動群眾增收,長期雇用300餘名茶農務工,輻射帶動周邊6個鄉鎮2000餘戶茶農轉化為產業工人實現增收致富。
“未來我將以商城高山茶為基礎,提升產品規模化、品牌化,實現茶旅融合,幫助茶農增收致富!”周正祥信心滿滿地說。
周正祥在茶園直播采茶(受訪者供圖)
抓住鄉村舞台上的無限可能
“冬季降溫之後,茶樹地上部分生產逐漸減緩,進入休眠期。但地下部分則逐漸活躍,並進入全年根係活動的高峰期,所以冬季要抓好土肥管理、樹冠管理、病蟲害防治和凍害預防……”在茶園裏,周正祥正通過網絡直播平台錄製視頻。他說,這已經是“茶園凍害應對”係列的第十期視頻了。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關注傳統製茶技藝和習俗,享受手工製茶的過程,這就和人生一樣,隻有經曆,才懂清香。”他說。
為了讓更多人了解製茶技藝,周正祥經常利用網絡直播的方式宣傳手工炒茶技藝,錄製視頻教程發到中國農技推廣app、微信群、視頻號等平台,廣泛傳播、線上答疑,徹底解決了農技推廣“最後一公裏”的問題。同時,對有意願學習傳統炒茶技藝的茶農每年開展2至4次的專業培訓和操作示範活動,每年使近1.2萬茶農受益。
憑借在鄉村振興舞台上的出彩貢獻,周正祥獲得了首屆“全國鄉村振興青年先鋒”“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中國最受歡迎特聘農技員”“第五屆全國茶業職業技能競賽銅獎”“河南省返鄉創業之星”“河南省五一勞動獎章”等多項榮譽稱號。
“我想給青年人樹一麵旗幟,讓大家看到鄉村有無限可能,青山綠水之間也能闖出一番新天地。”周正祥說。(王佳寧)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