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時政要聞 > 正文
 
     

    時政要聞

    殷墟:打造全國重點專題博物館
    更新時間:2023-3-16 21:00:00    來源:新華社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張體義

      記者從安陽市文物局獲悉,3月15日,殷墟遺址博物館陳展知識文本論證會在北京召開。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王巍,中國博物館協會理事長劉曙光,中國社科院研究員杜金鵬,河南省文物考古學會會長孫英民,首都師範大學副校長雷興山,武漢大學長江文明考古研究院副院長張昌平,南方科技大學社會科學中心教授唐際根,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劉海旺和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荊誌淳等專家參加會議。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河南省文物局局長任偉,安陽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宋偉等出席會議。

    論證會現場.jpg

      殷墟遺址博物館位於河南省安陽市殷都區洹河北岸,是殷墟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核心工程、靈魂工程,主要包括殷墟考古發掘史展廳、出土遺跡廳、殷商社會生活史展廳、甲骨文廳、玉器廳、青銅器廳及精細考古實驗室。建築方案由華南理工大學何鏡堂院士主持設計,以中華文明的國之重器--鼎為設計意向,通過對“鼎”元素的抽象、演變,四方為形,內含橫縱兩軸,在洹河之畔破土而出,形成具有殷墟文化內涵和考古學意義的“四方之極”,以及鼎立中華大地之上的文明重器。2022年8月,殷墟遺址博物館建設項目主體結構順利封頂。目前,二次結構施工、陳列展覽等各項工作正在高效推進。

      論證會上,中國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員、殷墟遺址博物館陳展知識文本編製組成員嶽占偉介紹了殷墟遺址博物館陳展知識文本編製情況,複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係係主任陸建鬆介紹了殷墟遺址博物館陳展腳本編製情況。

      與會專家對《知識文本》結構框架、殷墟價值意義和展覽定位、重點內容展示等方麵進行了深入討論,一致認為《知識文本》主題明確、框架合理、層次分明,並從專業性、科學性和大眾角度對陳展知識文本在加強殷墟價值闡釋、增強知識趣味性、深化兩岸合作研究等方麵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在文本深化完善階段,需要進一步挖掘闡釋“考古事業居功至偉”的曆史自信、文化自信和創新自信,兼顧考古遺址和博物館展覽特色,正確處理好專業性、普及性和“讓文物活起來”的時代價值和現實意義,讓觀眾深刻理解殷墟文化與商文明對中華文明乃至人類文明的偉大貢獻,增強對中華文明的深度認同,增強做中國人的誌氣、骨氣、底氣。

    殷墟博物館新館.jpg

      關強指出,要將殷墟遺址博物館作為全國重點專題博物館傾力打造。要加強對殷墟以及商代最新考古與研究成果的展示利用,係統闡釋商文明和中華文明,要既有傳承也有創新,依托數字科技和多媒體展示手段講好殷墟故事、講好中國故事。希望各級各部門高度重視、通力協作,按照專家意見建議盡快深化完善陳展知識文本,加快陳展腳本、形式設計等工作;通過廣泛吸納意見、反複論證優化、高位推進設計施工,把最具中華文明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的殷墟遺址提煉展示出來,把最具中國氣派中國風格中國特色的考古學提煉展示出來,將殷墟遺址博物館打造成為深化文明交流互鑒,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

    文章編輯:趙銀岷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殷墟:打造全國重點專題博物館
    2023-3-16 21:00:00    來源:新華社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張體義

      記者從安陽市文物局獲悉,3月15日,殷墟遺址博物館陳展知識文本論證會在北京召開。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王巍,中國博物館協會理事長劉曙光,中國社科院研究員杜金鵬,河南省文物考古學會會長孫英民,首都師範大學副校長雷興山,武漢大學長江文明考古研究院副院長張昌平,南方科技大學社會科學中心教授唐際根,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劉海旺和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荊誌淳等專家參加會議。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河南省文物局局長任偉,安陽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宋偉等出席會議。

    論證會現場.jpg

      殷墟遺址博物館位於河南省安陽市殷都區洹河北岸,是殷墟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核心工程、靈魂工程,主要包括殷墟考古發掘史展廳、出土遺跡廳、殷商社會生活史展廳、甲骨文廳、玉器廳、青銅器廳及精細考古實驗室。建築方案由華南理工大學何鏡堂院士主持設計,以中華文明的國之重器--鼎為設計意向,通過對“鼎”元素的抽象、演變,四方為形,內含橫縱兩軸,在洹河之畔破土而出,形成具有殷墟文化內涵和考古學意義的“四方之極”,以及鼎立中華大地之上的文明重器。2022年8月,殷墟遺址博物館建設項目主體結構順利封頂。目前,二次結構施工、陳列展覽等各項工作正在高效推進。

      論證會上,中國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員、殷墟遺址博物館陳展知識文本編製組成員嶽占偉介紹了殷墟遺址博物館陳展知識文本編製情況,複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係係主任陸建鬆介紹了殷墟遺址博物館陳展腳本編製情況。

      與會專家對《知識文本》結構框架、殷墟價值意義和展覽定位、重點內容展示等方麵進行了深入討論,一致認為《知識文本》主題明確、框架合理、層次分明,並從專業性、科學性和大眾角度對陳展知識文本在加強殷墟價值闡釋、增強知識趣味性、深化兩岸合作研究等方麵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在文本深化完善階段,需要進一步挖掘闡釋“考古事業居功至偉”的曆史自信、文化自信和創新自信,兼顧考古遺址和博物館展覽特色,正確處理好專業性、普及性和“讓文物活起來”的時代價值和現實意義,讓觀眾深刻理解殷墟文化與商文明對中華文明乃至人類文明的偉大貢獻,增強對中華文明的深度認同,增強做中國人的誌氣、骨氣、底氣。

    殷墟博物館新館.jpg

      關強指出,要將殷墟遺址博物館作為全國重點專題博物館傾力打造。要加強對殷墟以及商代最新考古與研究成果的展示利用,係統闡釋商文明和中華文明,要既有傳承也有創新,依托數字科技和多媒體展示手段講好殷墟故事、講好中國故事。希望各級各部門高度重視、通力協作,按照專家意見建議盡快深化完善陳展知識文本,加快陳展腳本、形式設計等工作;通過廣泛吸納意見、反複論證優化、高位推進設計施工,把最具中華文明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的殷墟遺址提煉展示出來,把最具中國氣派中國風格中國特色的考古學提煉展示出來,將殷墟遺址博物館打造成為深化文明交流互鑒,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

    文章編輯:趙銀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