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時政要聞 > 正文

時政要聞

全國政協委員單崇新:加強科普工作 助力鄉村振興
更新時間:2023-3-11 10:01:48    來源:大河網

大河網訊(記者 祝傳鵬)“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作為人口大省、農業大省,提升農村居民科學素質,有利於實現鄉村全麵振興。”3月9日,全國政協委員、鄭州大學副校長單崇新在接受大河網記者采訪時說。

科學技術普及(以下簡稱科普)是普及科學技術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的活動。近年來多部門出台文件支持我國科普工作的開展,例如國家“十四五”規劃提出要“廣泛開展科學普及活動,加強青少年科學興趣引導和培養”;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新時代進一步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的意見》指出“厚植創新沃土,以科普高質量發展更好服務黨和國家中心工作”等。

問題丨廣大農村地區科普資源匱乏

“在以上措施的激勵下,‘十三五’期間,我國科普工作取得顯著進展,各類科普活動參與人數不斷攀升,科普人才隊伍持續壯大,一批科普場館相繼興建,科技創新和科學普及‘兩翼齊飛’的格局初步建立。”單崇新說,但是,與“科技創新”這一翼相比,我國的科普工作還存在以下問題:

首先是科普資源的區域分布不均衡。大量的科普專家、科普場館、科普資源集中在大城市或發達地區,而廣大農村地區則科普資源和科技人員相對匱乏。讓偏遠地區的孩子們感受到科學精神的洗禮,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

其次,科技人員參與科普的程度不足。近年來我國的科技創新工作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據《中國科技論文統計報告》顯示,2022年我國發表國際頂尖期刊論文數量世界排名繼續保持在第2位,高水平國際期刊論文數量排名保持在第1位。高校和科研院所蘊藏著豐富的科教資源和條件。但是由於缺乏明確的激勵措施,這些科教資源對公眾開放不多,科研人員參與科普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仍有待進一步提高。

此外,單崇新認為,科普活動的實效性和長效性有待提升。科普活動是促進公眾理解科學的重要載體,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公眾對科學文化的需求越來越多、要求也越來越高。但我國科普公共服務水平還不高,市場活力沒有被充分調動起來,科普資源缺少互聯互通和高效配置,“碎片化”“孤島”現象普遍突出。

建議丨科普小屋向貧困地區布局 引導青少年追“科技星”

針對以上問題,為了進一步加強科普工作,助力鄉村振興,單崇新建議:在偏遠或貧困地區布局科普小屋或工作站。將科學普及工作與鄉村振興戰略緊密結合起來,讓群眾在家門口都能接觸到科技或科普資源,讓農村的孩子們足不出戶也能接觸到科學的成果,感受到科學的魅力,在其心中種下科學的種子,激發青少年科學的興趣,為其長大後走上科技創新之路奠定基礎。

鼓勵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員積極投身科普工作。科技工作在納稅人的資助下開展科學研究,理應讓公眾了解科研的進展或成果。因此,開展科普工作是科技工作者的職責所在。鼓勵高校或科研院所的科技工作者組成科普宣講團或在農村或偏遠地區設立科普工作站,定期到偏遠地區進行科普展示或宣講,讓公眾能夠近距離了解科研人員的科研成果、科研思想,從而一方麵提升公眾的科學知識和科學素養;另一方麵也可以提升科研人員的公眾認可度和社會責任感,引導青少年追“科技星”,而不是“娛樂星”。

發揮專業媒體優勢,打造科普融媒矩陣。在報紙、電視、微博、融媒體上開辟科普專欄,邀請知名科學家開講,打造精品科普欄目。借助專業團隊進行宣傳運營管理,突出信息化平台和手段在科普宣傳方麵的重要作用,利用新媒體傳播規律,選擇大眾喜愛或易於接受的方式進行宣傳和推廣,並結合公眾對科普活動的評價,提升和創新服務內容和形式,提升科普活動的時效性和長效性,促進科普活動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文章編輯:趙銀岷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全國政協委員單崇新:加強科普工作 助力鄉村振興
2023-3-11 10:01:48    來源:大河網

大河網訊(記者 祝傳鵬)“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作為人口大省、農業大省,提升農村居民科學素質,有利於實現鄉村全麵振興。”3月9日,全國政協委員、鄭州大學副校長單崇新在接受大河網記者采訪時說。

科學技術普及(以下簡稱科普)是普及科學技術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的活動。近年來多部門出台文件支持我國科普工作的開展,例如國家“十四五”規劃提出要“廣泛開展科學普及活動,加強青少年科學興趣引導和培養”;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新時代進一步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的意見》指出“厚植創新沃土,以科普高質量發展更好服務黨和國家中心工作”等。

問題丨廣大農村地區科普資源匱乏

“在以上措施的激勵下,‘十三五’期間,我國科普工作取得顯著進展,各類科普活動參與人數不斷攀升,科普人才隊伍持續壯大,一批科普場館相繼興建,科技創新和科學普及‘兩翼齊飛’的格局初步建立。”單崇新說,但是,與“科技創新”這一翼相比,我國的科普工作還存在以下問題:

首先是科普資源的區域分布不均衡。大量的科普專家、科普場館、科普資源集中在大城市或發達地區,而廣大農村地區則科普資源和科技人員相對匱乏。讓偏遠地區的孩子們感受到科學精神的洗禮,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

其次,科技人員參與科普的程度不足。近年來我國的科技創新工作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據《中國科技論文統計報告》顯示,2022年我國發表國際頂尖期刊論文數量世界排名繼續保持在第2位,高水平國際期刊論文數量排名保持在第1位。高校和科研院所蘊藏著豐富的科教資源和條件。但是由於缺乏明確的激勵措施,這些科教資源對公眾開放不多,科研人員參與科普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仍有待進一步提高。

此外,單崇新認為,科普活動的實效性和長效性有待提升。科普活動是促進公眾理解科學的重要載體,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公眾對科學文化的需求越來越多、要求也越來越高。但我國科普公共服務水平還不高,市場活力沒有被充分調動起來,科普資源缺少互聯互通和高效配置,“碎片化”“孤島”現象普遍突出。

建議丨科普小屋向貧困地區布局 引導青少年追“科技星”

針對以上問題,為了進一步加強科普工作,助力鄉村振興,單崇新建議:在偏遠或貧困地區布局科普小屋或工作站。將科學普及工作與鄉村振興戰略緊密結合起來,讓群眾在家門口都能接觸到科技或科普資源,讓農村的孩子們足不出戶也能接觸到科學的成果,感受到科學的魅力,在其心中種下科學的種子,激發青少年科學的興趣,為其長大後走上科技創新之路奠定基礎。

鼓勵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員積極投身科普工作。科技工作在納稅人的資助下開展科學研究,理應讓公眾了解科研的進展或成果。因此,開展科普工作是科技工作者的職責所在。鼓勵高校或科研院所的科技工作者組成科普宣講團或在農村或偏遠地區設立科普工作站,定期到偏遠地區進行科普展示或宣講,讓公眾能夠近距離了解科研人員的科研成果、科研思想,從而一方麵提升公眾的科學知識和科學素養;另一方麵也可以提升科研人員的公眾認可度和社會責任感,引導青少年追“科技星”,而不是“娛樂星”。

發揮專業媒體優勢,打造科普融媒矩陣。在報紙、電視、微博、融媒體上開辟科普專欄,邀請知名科學家開講,打造精品科普欄目。借助專業團隊進行宣傳運營管理,突出信息化平台和手段在科普宣傳方麵的重要作用,利用新媒體傳播規律,選擇大眾喜愛或易於接受的方式進行宣傳和推廣,並結合公眾對科普活動的評價,提升和創新服務內容和形式,提升科普活動的時效性和長效性,促進科普活動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文章編輯:趙銀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