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要聞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劉曉陽
農時不等人,春日勝黃金。2月28日,位於舞陽縣九街鎮何口村的高標準農田裏,農機手王曉立正熟練地操作著無人植保機,為100畝小麥噴施除草劑。
“今年俺的無人機聯了網,這單業務就是在網上拿到的。”王曉立一邊作業,一邊向記者介紹。
王曉立所說的“網上”指的是河南農機雲平台。該平台由省農機農墾發展中心和國家農機裝備創新中心聯合開發,涉及農機監管、農機調度、作業監管、合作社管理及農機運維5個模塊。有了這個平台,“網約農機”逐漸成為田間新時尚。
仔細觀察,與普通無人機相比,眼前的這台“網約農機”多了一個巴掌大的智能終端設備。該設備通過物聯網連接河南農機雲平台,二者合力,相當於給農業機械裝上了“智慧大腦”。
“每台接入平台的農機都需要安裝智能終端設備,通過運用北鬥衛星導航技術對農機位置、作業麵積、作業質量進行實時監測;針對不同農機作業類型,智能終端需搭載不同的傳感器,確保數據采集的準確度;農戶在手機上就可以查看作業軌跡回放、進行作業畝數核查。”負責平台建設的國家農機裝備創新中心大數據研究所所長馮雲鶴介紹。
3月2日,南陽市宛城區高廟鎮謝營村高標準糧田開展小麥“一噴三防”。當前小麥返青,春季管理進入關鍵時期,通過追肥、化除等方式,可減少病蟲草害的發生。崔培林 攝
去年6月,河南農機雲平台正式上線,舞陽是首個試點縣市之一,目前已裝載智能終端的農機389台,覆蓋耕種管收、設施農業和農產品初加工等8大類農業機械。
“登錄界麵,我們就可以查看到舞陽入駐平台的農機數據、作業數據。”舞陽縣農機推廣服務中心高級工程師白衛衛現場演示了農機部門使用的PC端,通過設定篩選條件,當地終端安裝車輛信息、車輛軌跡、作業記錄、津貼管理等信息一目了然。
惠農農機作業隊負責人牛虎是舞陽最早接觸河南農機雲平台的“新農人”之一。
牛虎從事大田農業社會化服務已經有7年時間,主要工作就是為農機手和農戶牽線搭橋。他告訴記者,農戶與農機手之間供需信息不對稱的問題長期存在,每到農忙季,一邊是閑置農機“沒活幹”,另一邊則是許多農戶找不到農機,農機具損壞也無法得到及時修理。
“現在找農機就像打網約車一樣方便,機手不僅能及時接活,還能拿到平台的作業補貼。”牛虎說。截至目前,惠農農機作業隊的10台無人機通過連續作業已拿到約1萬元的補貼。
科技賦能,“網約農機”實現了多方共贏。
“對農機分布作業情況做到可視化,實現農機具的科學調度,提高農機利用率。”白衛衛說。與此同時,通過傳感設備對作業狀態進行實時監測,能夠實現對農機作業質量監管,農戶從中受益;通過終端設備測量作業軌跡和作業麵積,實現作業過程監管,為探索作業補貼發放提供數據依據,也為優化農機監管體係提供數據支持。
“平台將逐步集成維修、保險、融資、托運等多項功能,實現農機從購置到報廢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馮雲鶴說,今年將在全省進一步擴大試點,不斷提升農業機械化程度,推動智能農機技術創新和轉型升級,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農業強國建設貢獻力量。
記者手記
沒有農業機械化,就沒有農業現代化。
自2004年國家推行農機購置補貼政策以來,耕種管收綜合機械化水平持續提高,有力保障了糧食安全和農民增收。目前,河南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87%,舞陽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已達96%以上。
為發揮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作用,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加大農機購置補貼力度,開展農機作業補貼。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完善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政策,探索與作業量掛鉤的補貼辦法。
農機作業量該如何計算?如何解決農機調度難的問題?作為河南農機雲平台首個試點地區之一,舞陽入駐平台的農機數量最多,使用效率最高,利用平台可以精準測算農機作業麵積和質量,為精準調度農機、探索作業補貼發放提供科學依據。
通過信息化手段,實現農機精準調度,提高農機利用率,加強農機監管力度,才能有效提升農機數字化、規範化、智能化管理水平,進而以農業機械化助推農業強省建設。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劉曉陽
農時不等人,春日勝黃金。2月28日,位於舞陽縣九街鎮何口村的高標準農田裏,農機手王曉立正熟練地操作著無人植保機,為100畝小麥噴施除草劑。
“今年俺的無人機聯了網,這單業務就是在網上拿到的。”王曉立一邊作業,一邊向記者介紹。
王曉立所說的“網上”指的是河南農機雲平台。該平台由省農機農墾發展中心和國家農機裝備創新中心聯合開發,涉及農機監管、農機調度、作業監管、合作社管理及農機運維5個模塊。有了這個平台,“網約農機”逐漸成為田間新時尚。
仔細觀察,與普通無人機相比,眼前的這台“網約農機”多了一個巴掌大的智能終端設備。該設備通過物聯網連接河南農機雲平台,二者合力,相當於給農業機械裝上了“智慧大腦”。
“每台接入平台的農機都需要安裝智能終端設備,通過運用北鬥衛星導航技術對農機位置、作業麵積、作業質量進行實時監測;針對不同農機作業類型,智能終端需搭載不同的傳感器,確保數據采集的準確度;農戶在手機上就可以查看作業軌跡回放、進行作業畝數核查。”負責平台建設的國家農機裝備創新中心大數據研究所所長馮雲鶴介紹。
3月2日,南陽市宛城區高廟鎮謝營村高標準糧田開展小麥“一噴三防”。當前小麥返青,春季管理進入關鍵時期,通過追肥、化除等方式,可減少病蟲草害的發生。崔培林 攝
去年6月,河南農機雲平台正式上線,舞陽是首個試點縣市之一,目前已裝載智能終端的農機389台,覆蓋耕種管收、設施農業和農產品初加工等8大類農業機械。
“登錄界麵,我們就可以查看到舞陽入駐平台的農機數據、作業數據。”舞陽縣農機推廣服務中心高級工程師白衛衛現場演示了農機部門使用的PC端,通過設定篩選條件,當地終端安裝車輛信息、車輛軌跡、作業記錄、津貼管理等信息一目了然。
惠農農機作業隊負責人牛虎是舞陽最早接觸河南農機雲平台的“新農人”之一。
牛虎從事大田農業社會化服務已經有7年時間,主要工作就是為農機手和農戶牽線搭橋。他告訴記者,農戶與農機手之間供需信息不對稱的問題長期存在,每到農忙季,一邊是閑置農機“沒活幹”,另一邊則是許多農戶找不到農機,農機具損壞也無法得到及時修理。
“現在找農機就像打網約車一樣方便,機手不僅能及時接活,還能拿到平台的作業補貼。”牛虎說。截至目前,惠農農機作業隊的10台無人機通過連續作業已拿到約1萬元的補貼。
科技賦能,“網約農機”實現了多方共贏。
“對農機分布作業情況做到可視化,實現農機具的科學調度,提高農機利用率。”白衛衛說。與此同時,通過傳感設備對作業狀態進行實時監測,能夠實現對農機作業質量監管,農戶從中受益;通過終端設備測量作業軌跡和作業麵積,實現作業過程監管,為探索作業補貼發放提供數據依據,也為優化農機監管體係提供數據支持。
“平台將逐步集成維修、保險、融資、托運等多項功能,實現農機從購置到報廢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馮雲鶴說,今年將在全省進一步擴大試點,不斷提升農業機械化程度,推動智能農機技術創新和轉型升級,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農業強國建設貢獻力量。
記者手記
沒有農業機械化,就沒有農業現代化。
自2004年國家推行農機購置補貼政策以來,耕種管收綜合機械化水平持續提高,有力保障了糧食安全和農民增收。目前,河南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87%,舞陽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已達96%以上。
為發揮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作用,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加大農機購置補貼力度,開展農機作業補貼。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完善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政策,探索與作業量掛鉤的補貼辦法。
農機作業量該如何計算?如何解決農機調度難的問題?作為河南農機雲平台首個試點地區之一,舞陽入駐平台的農機數量最多,使用效率最高,利用平台可以精準測算農機作業麵積和質量,為精準調度農機、探索作業補貼發放提供科學依據。
通過信息化手段,實現農機精準調度,提高農機利用率,加強農機監管力度,才能有效提升農機數字化、規範化、智能化管理水平,進而以農業機械化助推農業強省建設。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