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時政要聞 > 正文

時政要聞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十大戰略”進行時丨推進全鏈條現代農業科技支撐
更新時間:2023-3-2 9:24:40    來源:河南日報

  我省是農業大省,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產量居全國前列,但人多地少、農業生產率低、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等矛盾突出,建設農業強省,必須破解這些重大約束,歸根結底要靠科技創新,特別是全鏈條現代農業科技創新。


  科技創新成效顯著

  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把實施創新驅動、科教興省、人才強省戰略放在“十大戰略”首要位置,全力建設國家創新高地。過去一年多來,省委、省政府采取超常規措施,狠抓科技創新,取得了顯著成效。

  科技創新能力穩步提升。2022年,全省研發經費突破1100億元,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預計達到1.9%左右,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覆蓋率達到52%;全年財政科技支出411.09億元,同比增長24.9%。根據《中國區域科技創新評價報告2022》,2022年我省創新指數得分62.31,在全國排名第17位,比2021年提升2位;科技活動人力投入指數排名比2021年提升4位。

  創新平台體係日益完善。全省新建設7家省實驗室,組建運行28個省中試基地、12個省實驗室基地,基本完成省科學院重建重振架梁立柱,推動信陽高新區、許昌高新區獲批國家高新區,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分別突破1萬家、2.2萬家,同比分別增長29.6%、45.3%。截至2022年底,全省國家重點實驗室達到16家、國家級高新區達到9家。

  科技成果轉化實現突破。形成了多方協同推進支持科技成果轉化的良好生態。2022年,全省技術合同成交額1025億元,同比增長68%,首次突破1000億元,其中鄭州實現技術合同成交額509.24億元,占全省的49.7%;洛陽和南陽技術合同成交額分別同比增長34.8%和181%。

  “中原農穀”建設高效推進。聚焦農業現代化建設的短板領域和薄弱環節,加強頂層設計,規劃建設麵積為1476平方千米“中原農穀”,出台《“中原農穀”建設方案》《關於加快建設“中原農穀”種業基地的意見》,打出政策組合拳,加快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神農種業實驗室等重大項目建設,推動“中原農穀”由規劃進入建設快車道。

  以科技創新助推農業“彎道超車”

  縱觀全球,農業強國無一例外都是農業科技創新強國。我省農業強省建設,根本出路在農業科技創新,“彎道超車”的關鍵突破口也在農業科技創新。

  打造全球種業創新高地。近年來,國際種業市場集中度持續提高,拜耳、科迪華、先正達、巴斯夫和利馬格蘭等五大種業巨頭全球市場占有率達到52%,玉米、大豆、各類蔬菜、花卉等良種供給占據絕對優勢。河南是產種、用種、供種大省,但種業優勢單一,種企“弱、小、散”特征明顯,蔬菜、瓜果和重要畜產品等育種距離國際領先水平差距較大。一方麵,打造“中原農穀”全球一流育種基地。依托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神農種業實驗室等高能級平台,打造小麥、玉米等優勢作物種業創新高地;大力提升花生、芝麻、蔬菜、食用菌、瓜果等優勢農產品育種水平,力爭進入全國乃至全球第一方陣。另一方麵,打造種業“航母”型企業。重點支持1—2家種業龍頭企業,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鼓勵社會資本投入,采取兼並、整合、上市、混營等方式,組建大型育繁推一體化種業集團。

  推動現代農業科技轉化和應用。農業強國在先進農業科技的研發、應用和輸出等方麵引領全球,如:荷蘭是全球最大的溫室農業技術輸出國;澳大利亞飼料加工、農業減排、廢棄物利用等專利技術世界領先;以色列低壓滴灌和自動控製技術獨步全球。對我省而言,第一,大力推廣保溫育苗、品種改良、農藥和化肥改良等先進科技,提升農作物畝均產量;在相對有限的一般耕地中大力推廣溫室技術,因地製宜發展立體化、集約化、智能化設施農業,提高農業效益。第二,在生豬、肉牛、家禽等規模化生產中,推廣農業減排、廢棄物利用等新技術,發展低碳農業、循環農業。第三,利用數字技術大力發展智慧農業。在高標準農田中,全麵推廣自動化采收裝備、病蟲害監測預警、水肥一體化、無人機飛防等技術,發展精準高效農業;在設施農業中,實施滴灌節水、輪作休耕監管、動植物疫病遠程診斷、農業機器人等精細種養。

  前瞻推動現代農業高新技術研發和應用。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驅動下,國際農業科技前沿愈加重視生物技術、基因編輯、人工智能、生態環境等先進農業科技的研發和應用。如:韓國提出以智能農業和生物技術推動未來農業全產業高值化發展;以色列高度重視人工智能與基因編輯技術的融合使用;英國研發碳監測技術發展“淨零排放”農業。我省建設農業強省,必須緊跟現代農業科技發展前沿,結合省情特點,研發具有世界領先水準的農業高新技術,減少土地資源依賴和碳排放。一是在生物技術上發力,推動基因編輯技術與雜交改良、無融合生殖、單倍體誘導等傳統育種技術的結合,豐富育種類型;二是在植物工廠上突破,通過增加光照、改變“光配方”、改善營養液成分等,實現對植物生長周期和生長狀態的控製,提升產出效益;三是在功能食品上搶先,加強植物、微生物以及動物細胞提取高品質蛋白技術開發,以工廠方式培育高產、抗逆、綠色、營養且具有特種功能的新品種,滿足不同消費者需要。

  推動農業先進裝備全領域突破。順應世界農機裝備智能化、精準化、高效化、服務化、新能源化發展趨勢,一方麵,大力推動全程機械化。圍繞“耕、種、管、收”全程作業,堅持內培外引,推廣基於北鬥、5G的自動駕駛、遠程監控、新能源驅動等技術,加快發展播種、施肥施藥、收獲等環節的高端智能農機裝備,縮小與發達國家的代差。另一方麵,寬領域研發專用裝備。圍繞設施園藝、畜禽水產養殖等領域,加快發展采摘機器人、跨物種收獲機器人、無人喂養機器人等集高精度定位、大數據分析、智能識別於一體的專用農機裝備;圍繞果蔬、畜禽、茶葉、中藥材等特色農產品,發展預冷、保鮮、碾磨、混合調製、切分幹製、精選分級等加工機械。

  構建全鏈條農業科技創新服務體係。農業強國往往占據全球農業科技創新的前沿,主要得益於相互支撐的“全域創新”服務體係。我省建設農業強省,必須解決好科技創新在農業各環節各自為戰、低水平重複、轉化率不高的問題。第一,搭建農業科技服務和推廣平台,大力開展專業化、體係化、精準化技術服務,構建“前端創新信息共享、中端高效服務創新、後端推動成果轉化”覆蓋全鏈條生態體係。第二,推動涉農高校、科研院所與各地、農業農村、涉農企業等,完善協同創新機製,推動創新資源共享,深入開展農業基礎性、前沿性研究。第三,深化農業科研體製改革,引進、培養一批引領農業科技前沿、推動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高層次農業科技人才,實現農業人才鏈、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的四鏈融合。

  (作者單位:河南省發展戰略和產業創新研究院)


文章編輯:施筱雯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十大戰略”進行時丨推進全鏈條現代農業科技支撐
2023-3-2 9:24:40    來源:河南日報

  我省是農業大省,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產量居全國前列,但人多地少、農業生產率低、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等矛盾突出,建設農業強省,必須破解這些重大約束,歸根結底要靠科技創新,特別是全鏈條現代農業科技創新。


  科技創新成效顯著

  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把實施創新驅動、科教興省、人才強省戰略放在“十大戰略”首要位置,全力建設國家創新高地。過去一年多來,省委、省政府采取超常規措施,狠抓科技創新,取得了顯著成效。

  科技創新能力穩步提升。2022年,全省研發經費突破1100億元,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預計達到1.9%左右,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覆蓋率達到52%;全年財政科技支出411.09億元,同比增長24.9%。根據《中國區域科技創新評價報告2022》,2022年我省創新指數得分62.31,在全國排名第17位,比2021年提升2位;科技活動人力投入指數排名比2021年提升4位。

  創新平台體係日益完善。全省新建設7家省實驗室,組建運行28個省中試基地、12個省實驗室基地,基本完成省科學院重建重振架梁立柱,推動信陽高新區、許昌高新區獲批國家高新區,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分別突破1萬家、2.2萬家,同比分別增長29.6%、45.3%。截至2022年底,全省國家重點實驗室達到16家、國家級高新區達到9家。

  科技成果轉化實現突破。形成了多方協同推進支持科技成果轉化的良好生態。2022年,全省技術合同成交額1025億元,同比增長68%,首次突破1000億元,其中鄭州實現技術合同成交額509.24億元,占全省的49.7%;洛陽和南陽技術合同成交額分別同比增長34.8%和181%。

  “中原農穀”建設高效推進。聚焦農業現代化建設的短板領域和薄弱環節,加強頂層設計,規劃建設麵積為1476平方千米“中原農穀”,出台《“中原農穀”建設方案》《關於加快建設“中原農穀”種業基地的意見》,打出政策組合拳,加快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神農種業實驗室等重大項目建設,推動“中原農穀”由規劃進入建設快車道。

  以科技創新助推農業“彎道超車”

  縱觀全球,農業強國無一例外都是農業科技創新強國。我省農業強省建設,根本出路在農業科技創新,“彎道超車”的關鍵突破口也在農業科技創新。

  打造全球種業創新高地。近年來,國際種業市場集中度持續提高,拜耳、科迪華、先正達、巴斯夫和利馬格蘭等五大種業巨頭全球市場占有率達到52%,玉米、大豆、各類蔬菜、花卉等良種供給占據絕對優勢。河南是產種、用種、供種大省,但種業優勢單一,種企“弱、小、散”特征明顯,蔬菜、瓜果和重要畜產品等育種距離國際領先水平差距較大。一方麵,打造“中原農穀”全球一流育種基地。依托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神農種業實驗室等高能級平台,打造小麥、玉米等優勢作物種業創新高地;大力提升花生、芝麻、蔬菜、食用菌、瓜果等優勢農產品育種水平,力爭進入全國乃至全球第一方陣。另一方麵,打造種業“航母”型企業。重點支持1—2家種業龍頭企業,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鼓勵社會資本投入,采取兼並、整合、上市、混營等方式,組建大型育繁推一體化種業集團。

  推動現代農業科技轉化和應用。農業強國在先進農業科技的研發、應用和輸出等方麵引領全球,如:荷蘭是全球最大的溫室農業技術輸出國;澳大利亞飼料加工、農業減排、廢棄物利用等專利技術世界領先;以色列低壓滴灌和自動控製技術獨步全球。對我省而言,第一,大力推廣保溫育苗、品種改良、農藥和化肥改良等先進科技,提升農作物畝均產量;在相對有限的一般耕地中大力推廣溫室技術,因地製宜發展立體化、集約化、智能化設施農業,提高農業效益。第二,在生豬、肉牛、家禽等規模化生產中,推廣農業減排、廢棄物利用等新技術,發展低碳農業、循環農業。第三,利用數字技術大力發展智慧農業。在高標準農田中,全麵推廣自動化采收裝備、病蟲害監測預警、水肥一體化、無人機飛防等技術,發展精準高效農業;在設施農業中,實施滴灌節水、輪作休耕監管、動植物疫病遠程診斷、農業機器人等精細種養。

  前瞻推動現代農業高新技術研發和應用。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驅動下,國際農業科技前沿愈加重視生物技術、基因編輯、人工智能、生態環境等先進農業科技的研發和應用。如:韓國提出以智能農業和生物技術推動未來農業全產業高值化發展;以色列高度重視人工智能與基因編輯技術的融合使用;英國研發碳監測技術發展“淨零排放”農業。我省建設農業強省,必須緊跟現代農業科技發展前沿,結合省情特點,研發具有世界領先水準的農業高新技術,減少土地資源依賴和碳排放。一是在生物技術上發力,推動基因編輯技術與雜交改良、無融合生殖、單倍體誘導等傳統育種技術的結合,豐富育種類型;二是在植物工廠上突破,通過增加光照、改變“光配方”、改善營養液成分等,實現對植物生長周期和生長狀態的控製,提升產出效益;三是在功能食品上搶先,加強植物、微生物以及動物細胞提取高品質蛋白技術開發,以工廠方式培育高產、抗逆、綠色、營養且具有特種功能的新品種,滿足不同消費者需要。

  推動農業先進裝備全領域突破。順應世界農機裝備智能化、精準化、高效化、服務化、新能源化發展趨勢,一方麵,大力推動全程機械化。圍繞“耕、種、管、收”全程作業,堅持內培外引,推廣基於北鬥、5G的自動駕駛、遠程監控、新能源驅動等技術,加快發展播種、施肥施藥、收獲等環節的高端智能農機裝備,縮小與發達國家的代差。另一方麵,寬領域研發專用裝備。圍繞設施園藝、畜禽水產養殖等領域,加快發展采摘機器人、跨物種收獲機器人、無人喂養機器人等集高精度定位、大數據分析、智能識別於一體的專用農機裝備;圍繞果蔬、畜禽、茶葉、中藥材等特色農產品,發展預冷、保鮮、碾磨、混合調製、切分幹製、精選分級等加工機械。

  構建全鏈條農業科技創新服務體係。農業強國往往占據全球農業科技創新的前沿,主要得益於相互支撐的“全域創新”服務體係。我省建設農業強省,必須解決好科技創新在農業各環節各自為戰、低水平重複、轉化率不高的問題。第一,搭建農業科技服務和推廣平台,大力開展專業化、體係化、精準化技術服務,構建“前端創新信息共享、中端高效服務創新、後端推動成果轉化”覆蓋全鏈條生態體係。第二,推動涉農高校、科研院所與各地、農業農村、涉農企業等,完善協同創新機製,推動創新資源共享,深入開展農業基礎性、前沿性研究。第三,深化農業科研體製改革,引進、培養一批引領農業科技前沿、推動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高層次農業科技人才,實現農業人才鏈、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的四鏈融合。

  (作者單位:河南省發展戰略和產業創新研究院)


文章編輯:施筱雯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