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要聞
2月24日,“逐夢寰宇問蒼穹”中國載人航天工程30年成就展在國家博物館開展,展廳裏的一件件展品,都是中國載人航天追求卓越、不斷創新的印跡。在成就展上,這些展品不斷被觀眾用相機記錄下來,合影留念、上傳分享。許多觀眾不僅看“熱鬧”,還要看看裏麵的門道。
駐足中國空間站模型看天宮夢近在眼前
來到展區正中央,映入眼簾的是天宮空間站和天和核心艙模型。
準備進入核心艙模型內部參觀的現場觀眾已經排起了長隊。天和核心艙作為中國空間站的管理和控製中心,也是航天員在軌工作生活的主要場所,具備開展交會對接、轉位與停泊、乘組長期駐留、航天員出艙、保障空間科學實驗等能力。
置身於展覽的核心艙模型中,航天員休息時使用的睡袋、餐飲區擺放的食物等多個細節觸手可及,艙內配置等工作區、睡眠區、就餐區、鍛煉區等多個區域清晰可見,令觀眾大飽眼福。
展覽中,抬頭可見的中國空間站模型吸引了觀眾們的目光。在地麵,科研人員可以通過空間站的“孿生兄弟”——數字空間站,對空間站在太空中的狀態進行監測,確保空間站長期在軌安全穩定運行。
駐足再生式環控生保係統展區看航天員長期安全駐留的法寶
在空間站模型的對麵,能夠看到再生式環控生保係統展區。
現場展出的二氧化碳去除裝置、微量有害氣體去除裝置等展品讓很多觀眾駐足,大家對航天員在太空舒適生活背後的秘密非常感興趣。航天員長期安全駐留的背後,是一套叫作再生式環控生保的複雜係統,讓中國空間站第一次實現了航天員在軌環境資源的再生利用。
包括水和氧氣的再生,二氧化碳的收集、濃縮、還原等,在中國空間站裏幾乎是一次完成的,特別是在尿處理、水處理方麵,部分已經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例如,在整個環控生保係統中,如何將尿液轉換成飲用水是一個難題。設計人員在5年時間內,調整優化方案,增加去除雜質的組件,實現了設備的長時間運行,解決了水的問題。又花費兩年時間,保證了氣體資源的回收利用。
駐足空間應用展區看可升級太空實驗室
空間站裏到底能做什麼?展覽現場,空間應用展區裏的展品讓大家非常好奇。
目前,中國空間站裏的科學實驗機櫃已經達到了16台,它們不僅能夠探索宇宙粒子活動的基本規律,也能幫助我們了解太空中植物開花、結果與地麵的不同之處。
這些機櫃實際上是可更換式的,機櫃裏的內容、科學裝置可以根據研究的對象、目標不同進行更換,預計未來將有上千項的項目應用。此外,創新的設計讓中國空間站本身也可以像有機生命體那樣,依靠航天員進行“新陳代謝”。
在中國空間站,許多關鍵設備都有雙備份甚至是三備份,來保證空間站安全穩定運行和可維修性。三機分體式結構就是為了滿足空間站在軌維修的需求,航天員可以對任意一個單機進行在軌更換,不影響任務的執行。
作為中國的第一個空間站,現在的三艙構型隻是基本形態,將來還可以進一步擴展,形成中國空間站所獨有的,以空間站為核心的太空母港模式,甚至可以采取伴飛的模式,不斷提升中國空間探索的能力。
駐足載人月球探測展區看後續太空探索計劃
在展覽現場,還第一次展出了包括新一代載人飛船、月麵著陸器等模型,它們將帶著中國航天員去往更遠的地方,中國載人航天下一步獨立自主的太空探索計劃也已經越來越清晰。
當前載人航天工程進入到一個新的曆史起點,後續將實施空間站應用與發展和載人月球探測兩大任務。按照計劃,登月階段的研製建設任務將於今年全麵實施。
火箭的推力有多大,中國載人航天的舞台就有多大。目前,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已經將3個20噸級的空間站艙段送入軌道,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每年運送兩個乘組的航天員進入空間站,長征七號運載火箭每年將托舉一到兩艘貨運飛船升空,為航天員送去物資補給。接下來,用於載人月球探測的長征十號運載火箭即將加入其中,新一代載人飛船及月麵著陸器等航天器也將在不久的將來大展身手。
大眾從看“熱鬧”到懂門道,背後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30年來的探索創新,尤其是新時代十年以來快速的發展。目前,“逐夢寰宇問蒼穹——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三十年成就展”已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展,歡迎廣大載人航天愛好者預約參觀!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2月24日,“逐夢寰宇問蒼穹”中國載人航天工程30年成就展在國家博物館開展,展廳裏的一件件展品,都是中國載人航天追求卓越、不斷創新的印跡。在成就展上,這些展品不斷被觀眾用相機記錄下來,合影留念、上傳分享。許多觀眾不僅看“熱鬧”,還要看看裏麵的門道。
駐足中國空間站模型看天宮夢近在眼前
來到展區正中央,映入眼簾的是天宮空間站和天和核心艙模型。
準備進入核心艙模型內部參觀的現場觀眾已經排起了長隊。天和核心艙作為中國空間站的管理和控製中心,也是航天員在軌工作生活的主要場所,具備開展交會對接、轉位與停泊、乘組長期駐留、航天員出艙、保障空間科學實驗等能力。
置身於展覽的核心艙模型中,航天員休息時使用的睡袋、餐飲區擺放的食物等多個細節觸手可及,艙內配置等工作區、睡眠區、就餐區、鍛煉區等多個區域清晰可見,令觀眾大飽眼福。
展覽中,抬頭可見的中國空間站模型吸引了觀眾們的目光。在地麵,科研人員可以通過空間站的“孿生兄弟”——數字空間站,對空間站在太空中的狀態進行監測,確保空間站長期在軌安全穩定運行。
駐足再生式環控生保係統展區看航天員長期安全駐留的法寶
在空間站模型的對麵,能夠看到再生式環控生保係統展區。
現場展出的二氧化碳去除裝置、微量有害氣體去除裝置等展品讓很多觀眾駐足,大家對航天員在太空舒適生活背後的秘密非常感興趣。航天員長期安全駐留的背後,是一套叫作再生式環控生保的複雜係統,讓中國空間站第一次實現了航天員在軌環境資源的再生利用。
包括水和氧氣的再生,二氧化碳的收集、濃縮、還原等,在中國空間站裏幾乎是一次完成的,特別是在尿處理、水處理方麵,部分已經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例如,在整個環控生保係統中,如何將尿液轉換成飲用水是一個難題。設計人員在5年時間內,調整優化方案,增加去除雜質的組件,實現了設備的長時間運行,解決了水的問題。又花費兩年時間,保證了氣體資源的回收利用。
駐足空間應用展區看可升級太空實驗室
空間站裏到底能做什麼?展覽現場,空間應用展區裏的展品讓大家非常好奇。
目前,中國空間站裏的科學實驗機櫃已經達到了16台,它們不僅能夠探索宇宙粒子活動的基本規律,也能幫助我們了解太空中植物開花、結果與地麵的不同之處。
這些機櫃實際上是可更換式的,機櫃裏的內容、科學裝置可以根據研究的對象、目標不同進行更換,預計未來將有上千項的項目應用。此外,創新的設計讓中國空間站本身也可以像有機生命體那樣,依靠航天員進行“新陳代謝”。
在中國空間站,許多關鍵設備都有雙備份甚至是三備份,來保證空間站安全穩定運行和可維修性。三機分體式結構就是為了滿足空間站在軌維修的需求,航天員可以對任意一個單機進行在軌更換,不影響任務的執行。
作為中國的第一個空間站,現在的三艙構型隻是基本形態,將來還可以進一步擴展,形成中國空間站所獨有的,以空間站為核心的太空母港模式,甚至可以采取伴飛的模式,不斷提升中國空間探索的能力。
駐足載人月球探測展區看後續太空探索計劃
在展覽現場,還第一次展出了包括新一代載人飛船、月麵著陸器等模型,它們將帶著中國航天員去往更遠的地方,中國載人航天下一步獨立自主的太空探索計劃也已經越來越清晰。
當前載人航天工程進入到一個新的曆史起點,後續將實施空間站應用與發展和載人月球探測兩大任務。按照計劃,登月階段的研製建設任務將於今年全麵實施。
火箭的推力有多大,中國載人航天的舞台就有多大。目前,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已經將3個20噸級的空間站艙段送入軌道,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每年運送兩個乘組的航天員進入空間站,長征七號運載火箭每年將托舉一到兩艘貨運飛船升空,為航天員送去物資補給。接下來,用於載人月球探測的長征十號運載火箭即將加入其中,新一代載人飛船及月麵著陸器等航天器也將在不久的將來大展身手。
大眾從看“熱鬧”到懂門道,背後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30年來的探索創新,尤其是新時代十年以來快速的發展。目前,“逐夢寰宇問蒼穹——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三十年成就展”已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展,歡迎廣大載人航天愛好者預約參觀!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