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時政要聞 > 正文

時政要聞

寫意中國探尋漢字起源 淇河畔看“詩河”裏的漢字魅力
更新時間:2023-2-24 21:04:52    來源:新華社

位於河南省鶴壁市淇濱區的悠悠淇水河畔,見證了漢字記錄下的文化足跡,從一首用甲骨文形式展示的《麥秀歌》開始。這裏以《詩經》為主題,以淇河為載體,共收錄了1500首詩歌,淇河又被稱為“詩河”。

“目前已知《詩經·國風》的《邶》《鄘》《衛》三‘風’中直接歌詠淇河衛地人物、景物、事件的詩歌有39首,采自淇河衛地的詩歌有44篇,與淇河衛地曆史人物和事件相關的詩歌有61篇。”鶴壁市文聯委員、鶴壁市朗誦協會主席樊青戈說,由於漢字的產生和發展,人類的思想、文化藝術和科學技術才得以記載和流傳至今,別看鶴壁是個小城市,組成《詩經》的一個個漢字可藏著深厚的文化底蘊。

據介紹,淇河岸邊的淇水詩苑按照曆史朝代順序,以詩歌長廊為主線,由北向南,按時間節點分五個篇章,即先秦篇、秦漢篇、唐宋篇、明清篇、現代篇,融淇河詩文化、淇河風情、鶴壁人文於一體,展示中華民族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文化。

帶著詩意的淇水緩緩流過商都朝歌,流過許穆夫人的裙邊,流過詩仙李白的筆尖……曾經,淇河流域是文化重地,見證了20000多首詩歌的誕生。如今,淇河兩岸讀書聲琅琅,“蒹葭蒼蒼,白露為霜”“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的《詩經》文化口口相傳。(韓紀欽)

文章編輯:趙銀岷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寫意中國探尋漢字起源 淇河畔看“詩河”裏的漢字魅力
2023-2-24 21:04:52    來源:新華社

位於河南省鶴壁市淇濱區的悠悠淇水河畔,見證了漢字記錄下的文化足跡,從一首用甲骨文形式展示的《麥秀歌》開始。這裏以《詩經》為主題,以淇河為載體,共收錄了1500首詩歌,淇河又被稱為“詩河”。

“目前已知《詩經·國風》的《邶》《鄘》《衛》三‘風’中直接歌詠淇河衛地人物、景物、事件的詩歌有39首,采自淇河衛地的詩歌有44篇,與淇河衛地曆史人物和事件相關的詩歌有61篇。”鶴壁市文聯委員、鶴壁市朗誦協會主席樊青戈說,由於漢字的產生和發展,人類的思想、文化藝術和科學技術才得以記載和流傳至今,別看鶴壁是個小城市,組成《詩經》的一個個漢字可藏著深厚的文化底蘊。

據介紹,淇河岸邊的淇水詩苑按照曆史朝代順序,以詩歌長廊為主線,由北向南,按時間節點分五個篇章,即先秦篇、秦漢篇、唐宋篇、明清篇、現代篇,融淇河詩文化、淇河風情、鶴壁人文於一體,展示中華民族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文化。

帶著詩意的淇水緩緩流過商都朝歌,流過許穆夫人的裙邊,流過詩仙李白的筆尖……曾經,淇河流域是文化重地,見證了20000多首詩歌的誕生。如今,淇河兩岸讀書聲琅琅,“蒹葭蒼蒼,白露為霜”“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的《詩經》文化口口相傳。(韓紀欽)

文章編輯:趙銀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