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時政要聞 > 正文

時政要聞

【寫意中國探尋漢字起源】鄭州登封觀星台:石表寓精心 星台留古製
更新時間:2023-2-22 21:18:42    來源:大河網

  國際在線河南頻道消息(張雨晴):“石表寓精心,氤氳南北變寒暑。星台留古製,會合陰陽交雨風。” 2月21日下午,在位於鄭州登封的觀星台景區,“寫意中國——探尋漢字起源” 網絡主題宣傳活動采訪團成員見到了這樣一副對聯。

  據了解,此副對聯貼在觀星台的大門外,高度概括了觀星台“晝測日影,夜觀極星”預測天氣變化和周公測影台“正日景,驗四時”的作用,同時也說明了它們的科學價值。

【原創】【寫意中國探尋漢字起源】鄭州登封觀星台:石表寓精心 星台留古製_fororder_圖片29

周公測景台 攝影 張雨晴

  觀星台景區位於登封市告成鎮告成村,包含周公測景台、元代觀星台兩處天文文物。這裏四季分明、農業發達、地理位置居中,是中國古代天文活動的中心。

  周公測景(通“影”)台是西周文王四字、周公(姬旦)營建洛陽時,在登封告成以土圭之法測日影、求地中、驗四時季節變化的古天文儀器。唐玄宗開元十一年,太史監南宮說(悅)仿周公舊製,將原土台木表改為石台石表。

  周公測景台是我國古代天文曆法圭表側影的重要實物見證,也讓登封成為二十四節氣農耕、民俗等文化的核心發源地。

【原創】【寫意中國探尋漢字起源】鄭州登封觀星台:石表寓精心 星台留古製_fororder_圖片30

觀星台 攝影 張雨晴

  “我身後的觀星台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天文台。元朝統一中國後,為了恢複農業生產,任用郭守敬進行曆法改革。郭守敬在觀星台采集數據、製作儀器,通過多方努力,於1280年製定出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一部曆法——《授時曆》。”登封市旅遊服務中心副主任朱建平介紹說,在《授時曆》中,中國古聖先賢準確測得一個太陽年的長度為365天5時49分12秒。這一數據結果,與302年後的公曆(指1582年《格裏高利曆》)僅差25.92秒。

  伴隨著源遠流長、生生不息的中華文明,觀星台下的圭表默默走過了千年歲月。在現在、在未來,它仍將堅守於此,通過身上或長或短的日影,將聖人先賢的智慧結晶傳達給世人。

文章編輯:趙銀岷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寫意中國探尋漢字起源】鄭州登封觀星台:石表寓精心 星台留古製
2023-2-22 21:18:42    來源:大河網

  國際在線河南頻道消息(張雨晴):“石表寓精心,氤氳南北變寒暑。星台留古製,會合陰陽交雨風。” 2月21日下午,在位於鄭州登封的觀星台景區,“寫意中國——探尋漢字起源” 網絡主題宣傳活動采訪團成員見到了這樣一副對聯。

  據了解,此副對聯貼在觀星台的大門外,高度概括了觀星台“晝測日影,夜觀極星”預測天氣變化和周公測影台“正日景,驗四時”的作用,同時也說明了它們的科學價值。

【原創】【寫意中國探尋漢字起源】鄭州登封觀星台:石表寓精心 星台留古製_fororder_圖片29

周公測景台 攝影 張雨晴

  觀星台景區位於登封市告成鎮告成村,包含周公測景台、元代觀星台兩處天文文物。這裏四季分明、農業發達、地理位置居中,是中國古代天文活動的中心。

  周公測景(通“影”)台是西周文王四字、周公(姬旦)營建洛陽時,在登封告成以土圭之法測日影、求地中、驗四時季節變化的古天文儀器。唐玄宗開元十一年,太史監南宮說(悅)仿周公舊製,將原土台木表改為石台石表。

  周公測景台是我國古代天文曆法圭表側影的重要實物見證,也讓登封成為二十四節氣農耕、民俗等文化的核心發源地。

【原創】【寫意中國探尋漢字起源】鄭州登封觀星台:石表寓精心 星台留古製_fororder_圖片30

觀星台 攝影 張雨晴

  “我身後的觀星台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天文台。元朝統一中國後,為了恢複農業生產,任用郭守敬進行曆法改革。郭守敬在觀星台采集數據、製作儀器,通過多方努力,於1280年製定出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一部曆法——《授時曆》。”登封市旅遊服務中心副主任朱建平介紹說,在《授時曆》中,中國古聖先賢準確測得一個太陽年的長度為365天5時49分12秒。這一數據結果,與302年後的公曆(指1582年《格裏高利曆》)僅差25.92秒。

  伴隨著源遠流長、生生不息的中華文明,觀星台下的圭表默默走過了千年歲月。在現在、在未來,它仍將堅守於此,通過身上或長或短的日影,將聖人先賢的智慧結晶傳達給世人。

文章編輯:趙銀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