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要聞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劉曉陽
節氣不等人,春日勝黃金。眼下,位於新鄉市平原城鄉一體化示範區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的一塊試驗田裏,上萬份小麥種質材料長勢良好,未來的小麥新品種將從這裏誕生。
“這可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小麥,這是俺的‘心頭肉’。”正在田間組織人員為這些“潛力股”澆水的省農科院小麥研究所所長雷振生說,希望培育出的新品種能在優質前提下實現高產,在高產基礎上實現優質。
在這一育種目標引領下,雷振生團隊已先後培育出多個高產優質小麥品種,其中,“鄭麥379”年應用麵積超1000萬畝,已連續四年成為河南省種植麵積第一的優質品種;“鄭麥136”經受住了近年來多種自然災害和病蟲害的考驗,有望成為新一代主導品種。
麵積4150畝的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試驗田裏,還有多個糧食和重要農產品新品種,種業創新的版圖不斷擴大。
種業是農業的“芯片”,是國家戰略性、基礎性核心產業。種業創新為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的穩定安全供給提供了有力支撐。2022年,由神農種業實驗室芝麻團隊選育的宜機收芝麻新品種“豫芝NS610”和“豫芝ND837”開始大規模示範推廣,配套芝麻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徹底改變了以往人工收割芝麻費時費力且易損失的局麵,標誌著我國芝麻生產開始走向全程機械化。
剛運行一年多的神農種業實驗室,目前已組建小麥、玉米、花生、棉花、芝麻、畜禽等6支核心研發團隊,發掘了3個優異新基因,育成了4個小麥新品種。在河南,像這樣的省部級以上農業領域創新平台已經超過50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4.9%,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超過97%,位於全國第一方陣。
剛剛召開的省委農村工作會議提出建設農業強省的目標任務,並指出要用好科技這一利器,加快推進種業振興等。目前,我省種業科技正蓄勢增能,神農種業實驗室、國家生物育種創新中心建成投用,“中原農穀”建設順利,小麥育種邁入生物育種、分子育種與常規育種相結合的階段,一批優質專用小麥品種正在加速培育,夯實糧食產能基礎。
“育種是一個產業鏈。”雷振生認為,小麥育種涉及很多基礎研究,還有遺傳育種、植保、栽培、加工、示範等,隻有“兵團式”作戰,才更有利於育種成果的快速轉化。
不久前,省政府印發的《關於加快建設“中原農穀”種業基地的意見》提出,到2035年,力爭在“中原農穀”建成貫通種業領域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成果轉移轉化、企業孵化培育的全鏈條產業體係,打造千億級種業產業集群。
目前,“中原農穀”正在圍繞打造“四大中心、兩個示範區”的總定位,集成政策、集聚要素、集中布局,推動全省農、科、教、研等資源整合進駐,加快構建種業基礎研究、品種選育、繁種製種全產業鏈,加快“穀城院”融合發展,打造國家現代農業科技創新高地。
“讓中國糧用上更多河南‘芯’,要著力抓好基礎研究‘最初一公裏’與推廣應用‘最後一公裏’,切實為解決種業‘卡脖子’問題提供強有力支撐,把扛穩糧食安全的主動權牢牢攥在自己手中。”省農業農村廳相關人士表示。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劉曉陽
節氣不等人,春日勝黃金。眼下,位於新鄉市平原城鄉一體化示範區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的一塊試驗田裏,上萬份小麥種質材料長勢良好,未來的小麥新品種將從這裏誕生。
“這可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小麥,這是俺的‘心頭肉’。”正在田間組織人員為這些“潛力股”澆水的省農科院小麥研究所所長雷振生說,希望培育出的新品種能在優質前提下實現高產,在高產基礎上實現優質。
在這一育種目標引領下,雷振生團隊已先後培育出多個高產優質小麥品種,其中,“鄭麥379”年應用麵積超1000萬畝,已連續四年成為河南省種植麵積第一的優質品種;“鄭麥136”經受住了近年來多種自然災害和病蟲害的考驗,有望成為新一代主導品種。
麵積4150畝的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試驗田裏,還有多個糧食和重要農產品新品種,種業創新的版圖不斷擴大。
種業是農業的“芯片”,是國家戰略性、基礎性核心產業。種業創新為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的穩定安全供給提供了有力支撐。2022年,由神農種業實驗室芝麻團隊選育的宜機收芝麻新品種“豫芝NS610”和“豫芝ND837”開始大規模示範推廣,配套芝麻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徹底改變了以往人工收割芝麻費時費力且易損失的局麵,標誌著我國芝麻生產開始走向全程機械化。
剛運行一年多的神農種業實驗室,目前已組建小麥、玉米、花生、棉花、芝麻、畜禽等6支核心研發團隊,發掘了3個優異新基因,育成了4個小麥新品種。在河南,像這樣的省部級以上農業領域創新平台已經超過50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4.9%,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超過97%,位於全國第一方陣。
剛剛召開的省委農村工作會議提出建設農業強省的目標任務,並指出要用好科技這一利器,加快推進種業振興等。目前,我省種業科技正蓄勢增能,神農種業實驗室、國家生物育種創新中心建成投用,“中原農穀”建設順利,小麥育種邁入生物育種、分子育種與常規育種相結合的階段,一批優質專用小麥品種正在加速培育,夯實糧食產能基礎。
“育種是一個產業鏈。”雷振生認為,小麥育種涉及很多基礎研究,還有遺傳育種、植保、栽培、加工、示範等,隻有“兵團式”作戰,才更有利於育種成果的快速轉化。
不久前,省政府印發的《關於加快建設“中原農穀”種業基地的意見》提出,到2035年,力爭在“中原農穀”建成貫通種業領域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成果轉移轉化、企業孵化培育的全鏈條產業體係,打造千億級種業產業集群。
目前,“中原農穀”正在圍繞打造“四大中心、兩個示範區”的總定位,集成政策、集聚要素、集中布局,推動全省農、科、教、研等資源整合進駐,加快構建種業基礎研究、品種選育、繁種製種全產業鏈,加快“穀城院”融合發展,打造國家現代農業科技創新高地。
“讓中國糧用上更多河南‘芯’,要著力抓好基礎研究‘最初一公裏’與推廣應用‘最後一公裏’,切實為解決種業‘卡脖子’問題提供強有力支撐,把扛穩糧食安全的主動權牢牢攥在自己手中。”省農業農村廳相關人士表示。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