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要聞
躍入“龍門”奏響強音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師喆
新年伊始,龍門實驗室就迎來了人才工作的“開門紅”。
一支以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穀宇為首席科學家,以4位德國籍教授為項目骨幹,由10餘位高水平人才組成的先進傳感器與智能係統科研團隊全職入駐,龍門實驗室在高層次、國際化人才引進方麵取得新突破。
麵對多家外省高端創新平台拋出的橄欖枝,穀宇為何選擇躍入“龍門”?
“我主要從事智能材料、先進傳感器與智能係統的研究,與龍門實驗室的研究方向高度契合。”穀宇介紹,科研團隊將在實驗室開展柔性植入式多模態傳感和調控器件研製及智能診療設備開發,解決柔性電子技術和植入式神經調控領域的“卡脖子”問題,打破國外的技術封鎖與產品壟斷。
“打個比方,我們可以在大腦中植入傳感器,通過對傳感器進行外部調控,幫助抑製阿爾茨海默病等神經類疾病。”穀宇說。除了新技術開發,穀宇及團隊也希望把已有的科研成果進一步在河南實現產業化落地,如通過傳感器技術在氫能等新能源產業的應用,創造經濟價值,帶來社會效益,提升龍門實驗室自我“造血”能力。
這是我省高水平人才團隊加快集聚、省實驗室體係建設全麵推進的一個縮影。2021年7月至今,嵩山實驗室等8家省實驗室相繼揭牌運行,河南在搭建一流創新平台方麵邁出堅實步伐。
以引育高端人才為中心任務,各家省實驗室製定實施人才招引和培育計劃,建立靈活開放高效的人才引育激勵機製,按照“首席科學家+學術帶頭人+中青年科研骨幹”的人才隊伍梯次體係引進組建科研團隊。
梧桐樹栽好了,金鳳凰也隨之飛來。
“河南對科技創新的重視程度和發展力度有目共睹,讓我們科技工作者感受到,來這裏是真正有用武之地的。”浙江大學畢業、日本留學歸來、曾供職於中國科學院的汪日平,如今已成為嵩山實驗室“量子信息技術應用”團隊負責人,帶領一群年輕科研人員在量子信息技術領域積極探索。
黃河實驗室確定了16位院士或學部委員擔任10個重點研究方向的指導專家;中原食品實驗室已招引11名院士、29名傑青或學者,常態化開展科研活動;中原關鍵金屬、龍湖現代免疫、龍子湖新能源等實驗室均已組建50人至70人不等的核心科研團隊……高水平實驗室已成為吸引一流人才的強大磁場,不少人表示,他們看中的是河南的創新氛圍和發展前景。
一流的人才隊伍,充滿活力的科創環境,催生出一流的創新成果。首批省實驗室運轉一年多來,創新成效開始顯現。
嵩山實驗室在鶴壁市打造的內生安全普惠金融平台已正式上線運營;神農種業實驗室新育成多個小麥、玉米、花生、棉花等作物新品種;龍湖現代免疫實驗室研發的新冠疫苗正加快推進中試生產和藥效學研究工作……越來越多的“千裏馬”奔馳在廣闊的中原大地上,今日的河南,正奏響創新發展的“最強音”。
“免申即享”精準助企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胡舒彤
“有了‘免申即享’,企業不用打報告申請,隻要符合資質,相關部門就會直接下發財政補貼。”2月6日,河南翔宇醫療設備有限公司監事會主席李治鋒說。
“免申即享”,即將“企業先報、政府再審”的被動服務模式轉變為“係統智審、確認申領”的主動服務模式。相關部門可以通過數據共享、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輔助,對企業信息和政策要素進行快速精準匹配。政策執行部門在政策兌現前將符合條件的企業名單導入平台,通過平台發送短信、企業確認信息、部門審核撥付的方式發放獎補資金,真正實現“政策找企、應享盡享、免申即享”。
2022年1月,省政府實施《支持科技創新發展若幹財政政策措施》,支持創建(重組入列)國家級創新平台,對新創建(重組入列)的國家級科技研發平台給予500萬元一次性獎勵,省財政廳以此為契機,探索實施“免申即補”獎補方式,對符合條件的企業進行獎補。
河南翔宇醫療設備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於康複理療設備和創傷治療設備研製、生產、銷售的科工貿企業,成功創建了國家級科技研發平台,符合我省財政獎補條件,去年以來,已通過“免申即享”獲得財政獎補540多萬元。該公司將獎補資金全部用於科研攻關和研發平台建設,實施了經顱磁輔助治療機器人等100多個研發項目,大幅提升了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
據了解,在2022年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布的第28批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名單中,我省4家企業成功入選。省財政按照“免申即享”政策要求,不需要企業申請,根據認定文件直接將共計2000萬元的獎補資金下達到入選的4家企業。“惠企政策的高效兌現,讓企業對未來發展更有信心。有了好政策支持,相信我們企業可以走得更遠。”李治鋒說。
但“免申”不等於“免審”。“免申即享”政策在實施前,政策執行部門要會同數據資源部門,對政策匹配所需數據的時效性、準確性進行再核查;審核審批過程中,政策執行部門要會同財政部門嚴格按照審批標準,靈活運用現場核驗、過程公示、異議處置等方式,落實部門審核審批職責;資金撥付後,政策執行部門、財政部門、審計部門要按職責分工共同負責預算績效管理和監督工作,加強績效結果應用管理,提高財政資金使用績效。
今年3月底前,以省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為支撐的“1+2+3+N”免申即享服務模式將建成並完善,未來將有更多惠企好政策通過“免申即享”直達企業。
盡早落地國家優質醫療資源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曉敏
2月6日上午,鄭州市紫寰路與鄭開大道交叉口西南角的一處工地上,工人們正在忙碌,有的在大樓內鋪地磚,有的在清理路麵、布設管線。
“總共300多名工人參與施工,正全力推進建設進度。”鄭大三附院項目辦主任徐芃說。
這處工地是鄭大三附院(河南省婦幼保健院)新區醫院項目,也是我省獲批的第四批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項目——複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河南醫院。
複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河南醫院的輸出醫院為複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依托醫院為鄭大三附院,該院占地167畝,設計床位1000張。
“爭取今年6月份投入使用,盡早把國家優質醫療資源落地河南。”鄭大三附院黨委書記吳超說。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徐芃和醫院十幾個同事輪流吃住在工地,監督、協調,想盡一切辦法推進工程進度。
建設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是我國推行分級診療製度、實現分級診療目標的一項重要措施。
2019年10月,國家發改委、國家衛健委聯合啟動了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試點建設項目,截至目前,河南省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項目達到10個。
國家區域醫療中心主要任務是負責區域內疑難危重症的診斷與治療,示範、推廣適宜有效的診療技術,輻射和引領區域內醫學發展和醫療服務能力提升,培養骨幹人才和學科帶頭人等。
目前,我省第一批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試點建設項目已經初見成效,填補了我省多項技術空白,有效帶動提升了醫療服務能力,患者跨省就醫人數明顯下降,我省正逐步實現“大病不出省”的目標。
自從2022年4月確定複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為共建單位後,鄭大三附院便成立工作專班,立即投入創建工作。一方麵積極推進新區醫院建設,力爭打造良好的就醫環境,另一方麵,雙方積極溝通派駐人員事宜。
鄭大三附院發展規劃部主任呂有標介紹,過渡期內複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擬派駐人員逐步達到62人,全部參加院內坐診及住院管理服務。同時,鄭大三附院將在5年內派出100名業務骨幹到複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進修。
鄭大三附院院長王新軍介紹,該院2022年開展新技術、新項目110項,其中3項新技術填補了省內空白。
黃河裏多了些神奇“石頭”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劉曉陽
立春雖過,黃河岸邊依然藏留著冬的氣息,寧靜而壯美。
2月6日,黃河鄭州段馬渡下延控導工程102壩。河南河務局信息中心科研人員王琴一下車,顧不上欣賞眼前美景,便一頭紮進工作中,尋找她的“老朋友”——一些特殊“石頭”。
“看,它就在那裏!”順著王琴手指的方向望去,汛期淹沒在河裏的坦石,如今裸露在外,在眾多碎石中,一塊石頭上“長”出一條黑色的線。
“這條信號線的連接處就是藏在坦石裏的‘智能石頭’。現在水量小,我們得抓緊測試它們的運行情況,為優化升級做準備。”利用忙碌的空隙,王琴逐漸為記者揭開這塊“石頭”的神秘麵紗。
“所謂的‘智能石頭’就是水下根石傳感器,這裏麵嵌入芯片和電池,當根石或壩坡發生位移或坍塌時,監測係統就會發出報警。”王琴說。
根石是黃河控導工程壩體的基礎,一旦根石走失,就會造成坦石滑動,致使壩體基礎失去穩定而坍塌。據統計,根石走失是控導工程出險的主要原因,必須做到搶早、搶小和預警預判。
黃河之險,險在河南。河南地處黃河“豆腐腰”位置,在全長711公裏的河道內,險工、控導工程有183處,對它們的出險情況提前預警預判,是確保防汛安全的關鍵。
2019年,河南河務局開始研發適合黃河河道工程的預警報警係統,為保護黃河下遊防洪工程安全提供技術支撐。河南河務局信息中心成立技術攻關小組,攻關水下根石走失傳感器關鍵技術等難點問題,按照“需求牽引、應用至上、數字賦能、提升能力”的要求,確保項目在實際運用中發揮最大效益。
4年間,經過上百次的試驗改良和迭代升級,技術攻關小組研製出以“智能石頭”為載體的壩岸險情預警係統,實時監測根石走向、位移等信息,及時發現險情、快速預警、自動推送至有關部門,並複核處置,從而實現對河道工程險情的24小時全天候實時監測預警,輔助人工查險,達到搶早、搶小的目的。
2022年6月,“智能石頭”正式在開封黑下延、柳園口和鄭州馬渡下延工程投入使用,一線巡河人員依靠一部手機,就能隨時隨地掌握壩岸地理信息和出險情況,工作效率大幅提高。
說起這塊神奇的“石頭”,惠金河務局馬渡管理班班長範早陽忍不住點讚,“可別小瞧它,發揮的作用太大了,壩坡稍有異常,它就會報警,並傳送到‘河務通’APP上,為我們巡河提供了很大便利。”
“麵對低功耗、長時間待機、防潮濕等技術難題,目前傳感器的電池續航時間已達3年以上。我們正在努力,力爭實現5年不間斷續航。同時,還要為其增加監測流速和應力功能,並嚐試運用光纖水聽器等傳感設備,以點連麵,對水下根石整體進行監測,使預警係統的運行更加精準有效……”站在壩岸上,王琴一股腦兒羅列了數條攻關目標。
“新一年才剛開始,可總感覺時間不夠用,我們得爭分奪秒。”望著波瀾不驚的河水,王琴繼續謀劃著這些“石頭”的未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躍入“龍門”奏響強音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師喆
新年伊始,龍門實驗室就迎來了人才工作的“開門紅”。
一支以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穀宇為首席科學家,以4位德國籍教授為項目骨幹,由10餘位高水平人才組成的先進傳感器與智能係統科研團隊全職入駐,龍門實驗室在高層次、國際化人才引進方麵取得新突破。
麵對多家外省高端創新平台拋出的橄欖枝,穀宇為何選擇躍入“龍門”?
“我主要從事智能材料、先進傳感器與智能係統的研究,與龍門實驗室的研究方向高度契合。”穀宇介紹,科研團隊將在實驗室開展柔性植入式多模態傳感和調控器件研製及智能診療設備開發,解決柔性電子技術和植入式神經調控領域的“卡脖子”問題,打破國外的技術封鎖與產品壟斷。
“打個比方,我們可以在大腦中植入傳感器,通過對傳感器進行外部調控,幫助抑製阿爾茨海默病等神經類疾病。”穀宇說。除了新技術開發,穀宇及團隊也希望把已有的科研成果進一步在河南實現產業化落地,如通過傳感器技術在氫能等新能源產業的應用,創造經濟價值,帶來社會效益,提升龍門實驗室自我“造血”能力。
這是我省高水平人才團隊加快集聚、省實驗室體係建設全麵推進的一個縮影。2021年7月至今,嵩山實驗室等8家省實驗室相繼揭牌運行,河南在搭建一流創新平台方麵邁出堅實步伐。
以引育高端人才為中心任務,各家省實驗室製定實施人才招引和培育計劃,建立靈活開放高效的人才引育激勵機製,按照“首席科學家+學術帶頭人+中青年科研骨幹”的人才隊伍梯次體係引進組建科研團隊。
梧桐樹栽好了,金鳳凰也隨之飛來。
“河南對科技創新的重視程度和發展力度有目共睹,讓我們科技工作者感受到,來這裏是真正有用武之地的。”浙江大學畢業、日本留學歸來、曾供職於中國科學院的汪日平,如今已成為嵩山實驗室“量子信息技術應用”團隊負責人,帶領一群年輕科研人員在量子信息技術領域積極探索。
黃河實驗室確定了16位院士或學部委員擔任10個重點研究方向的指導專家;中原食品實驗室已招引11名院士、29名傑青或學者,常態化開展科研活動;中原關鍵金屬、龍湖現代免疫、龍子湖新能源等實驗室均已組建50人至70人不等的核心科研團隊……高水平實驗室已成為吸引一流人才的強大磁場,不少人表示,他們看中的是河南的創新氛圍和發展前景。
一流的人才隊伍,充滿活力的科創環境,催生出一流的創新成果。首批省實驗室運轉一年多來,創新成效開始顯現。
嵩山實驗室在鶴壁市打造的內生安全普惠金融平台已正式上線運營;神農種業實驗室新育成多個小麥、玉米、花生、棉花等作物新品種;龍湖現代免疫實驗室研發的新冠疫苗正加快推進中試生產和藥效學研究工作……越來越多的“千裏馬”奔馳在廣闊的中原大地上,今日的河南,正奏響創新發展的“最強音”。
“免申即享”精準助企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胡舒彤
“有了‘免申即享’,企業不用打報告申請,隻要符合資質,相關部門就會直接下發財政補貼。”2月6日,河南翔宇醫療設備有限公司監事會主席李治鋒說。
“免申即享”,即將“企業先報、政府再審”的被動服務模式轉變為“係統智審、確認申領”的主動服務模式。相關部門可以通過數據共享、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輔助,對企業信息和政策要素進行快速精準匹配。政策執行部門在政策兌現前將符合條件的企業名單導入平台,通過平台發送短信、企業確認信息、部門審核撥付的方式發放獎補資金,真正實現“政策找企、應享盡享、免申即享”。
2022年1月,省政府實施《支持科技創新發展若幹財政政策措施》,支持創建(重組入列)國家級創新平台,對新創建(重組入列)的國家級科技研發平台給予500萬元一次性獎勵,省財政廳以此為契機,探索實施“免申即補”獎補方式,對符合條件的企業進行獎補。
河南翔宇醫療設備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於康複理療設備和創傷治療設備研製、生產、銷售的科工貿企業,成功創建了國家級科技研發平台,符合我省財政獎補條件,去年以來,已通過“免申即享”獲得財政獎補540多萬元。該公司將獎補資金全部用於科研攻關和研發平台建設,實施了經顱磁輔助治療機器人等100多個研發項目,大幅提升了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
據了解,在2022年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布的第28批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名單中,我省4家企業成功入選。省財政按照“免申即享”政策要求,不需要企業申請,根據認定文件直接將共計2000萬元的獎補資金下達到入選的4家企業。“惠企政策的高效兌現,讓企業對未來發展更有信心。有了好政策支持,相信我們企業可以走得更遠。”李治鋒說。
但“免申”不等於“免審”。“免申即享”政策在實施前,政策執行部門要會同數據資源部門,對政策匹配所需數據的時效性、準確性進行再核查;審核審批過程中,政策執行部門要會同財政部門嚴格按照審批標準,靈活運用現場核驗、過程公示、異議處置等方式,落實部門審核審批職責;資金撥付後,政策執行部門、財政部門、審計部門要按職責分工共同負責預算績效管理和監督工作,加強績效結果應用管理,提高財政資金使用績效。
今年3月底前,以省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為支撐的“1+2+3+N”免申即享服務模式將建成並完善,未來將有更多惠企好政策通過“免申即享”直達企業。
盡早落地國家優質醫療資源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曉敏
2月6日上午,鄭州市紫寰路與鄭開大道交叉口西南角的一處工地上,工人們正在忙碌,有的在大樓內鋪地磚,有的在清理路麵、布設管線。
“總共300多名工人參與施工,正全力推進建設進度。”鄭大三附院項目辦主任徐芃說。
這處工地是鄭大三附院(河南省婦幼保健院)新區醫院項目,也是我省獲批的第四批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項目——複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河南醫院。
複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河南醫院的輸出醫院為複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依托醫院為鄭大三附院,該院占地167畝,設計床位1000張。
“爭取今年6月份投入使用,盡早把國家優質醫療資源落地河南。”鄭大三附院黨委書記吳超說。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徐芃和醫院十幾個同事輪流吃住在工地,監督、協調,想盡一切辦法推進工程進度。
建設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是我國推行分級診療製度、實現分級診療目標的一項重要措施。
2019年10月,國家發改委、國家衛健委聯合啟動了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試點建設項目,截至目前,河南省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項目達到10個。
國家區域醫療中心主要任務是負責區域內疑難危重症的診斷與治療,示範、推廣適宜有效的診療技術,輻射和引領區域內醫學發展和醫療服務能力提升,培養骨幹人才和學科帶頭人等。
目前,我省第一批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試點建設項目已經初見成效,填補了我省多項技術空白,有效帶動提升了醫療服務能力,患者跨省就醫人數明顯下降,我省正逐步實現“大病不出省”的目標。
自從2022年4月確定複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為共建單位後,鄭大三附院便成立工作專班,立即投入創建工作。一方麵積極推進新區醫院建設,力爭打造良好的就醫環境,另一方麵,雙方積極溝通派駐人員事宜。
鄭大三附院發展規劃部主任呂有標介紹,過渡期內複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擬派駐人員逐步達到62人,全部參加院內坐診及住院管理服務。同時,鄭大三附院將在5年內派出100名業務骨幹到複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進修。
鄭大三附院院長王新軍介紹,該院2022年開展新技術、新項目110項,其中3項新技術填補了省內空白。
黃河裏多了些神奇“石頭”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劉曉陽
立春雖過,黃河岸邊依然藏留著冬的氣息,寧靜而壯美。
2月6日,黃河鄭州段馬渡下延控導工程102壩。河南河務局信息中心科研人員王琴一下車,顧不上欣賞眼前美景,便一頭紮進工作中,尋找她的“老朋友”——一些特殊“石頭”。
“看,它就在那裏!”順著王琴手指的方向望去,汛期淹沒在河裏的坦石,如今裸露在外,在眾多碎石中,一塊石頭上“長”出一條黑色的線。
“這條信號線的連接處就是藏在坦石裏的‘智能石頭’。現在水量小,我們得抓緊測試它們的運行情況,為優化升級做準備。”利用忙碌的空隙,王琴逐漸為記者揭開這塊“石頭”的神秘麵紗。
“所謂的‘智能石頭’就是水下根石傳感器,這裏麵嵌入芯片和電池,當根石或壩坡發生位移或坍塌時,監測係統就會發出報警。”王琴說。
根石是黃河控導工程壩體的基礎,一旦根石走失,就會造成坦石滑動,致使壩體基礎失去穩定而坍塌。據統計,根石走失是控導工程出險的主要原因,必須做到搶早、搶小和預警預判。
黃河之險,險在河南。河南地處黃河“豆腐腰”位置,在全長711公裏的河道內,險工、控導工程有183處,對它們的出險情況提前預警預判,是確保防汛安全的關鍵。
2019年,河南河務局開始研發適合黃河河道工程的預警報警係統,為保護黃河下遊防洪工程安全提供技術支撐。河南河務局信息中心成立技術攻關小組,攻關水下根石走失傳感器關鍵技術等難點問題,按照“需求牽引、應用至上、數字賦能、提升能力”的要求,確保項目在實際運用中發揮最大效益。
4年間,經過上百次的試驗改良和迭代升級,技術攻關小組研製出以“智能石頭”為載體的壩岸險情預警係統,實時監測根石走向、位移等信息,及時發現險情、快速預警、自動推送至有關部門,並複核處置,從而實現對河道工程險情的24小時全天候實時監測預警,輔助人工查險,達到搶早、搶小的目的。
2022年6月,“智能石頭”正式在開封黑下延、柳園口和鄭州馬渡下延工程投入使用,一線巡河人員依靠一部手機,就能隨時隨地掌握壩岸地理信息和出險情況,工作效率大幅提高。
說起這塊神奇的“石頭”,惠金河務局馬渡管理班班長範早陽忍不住點讚,“可別小瞧它,發揮的作用太大了,壩坡稍有異常,它就會報警,並傳送到‘河務通’APP上,為我們巡河提供了很大便利。”
“麵對低功耗、長時間待機、防潮濕等技術難題,目前傳感器的電池續航時間已達3年以上。我們正在努力,力爭實現5年不間斷續航。同時,還要為其增加監測流速和應力功能,並嚐試運用光纖水聽器等傳感設備,以點連麵,對水下根石整體進行監測,使預警係統的運行更加精準有效……”站在壩岸上,王琴一股腦兒羅列了數條攻關目標。
“新一年才剛開始,可總感覺時間不夠用,我們得爭分奪秒。”望著波瀾不驚的河水,王琴繼續謀劃著這些“石頭”的未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