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要聞
本報記者 譚勇 歸欣
冬日的豫東平原,大片麥田滿眼油綠,孕育著來年的豐收。
沃野之上,一條藍色動脈橫亙,嶄新的渠道,奔湧的水流,宛如玉帶。
12月30日,繼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之後,國內規模最大的跨流域引調水工程——引江濟淮工程實現全線試通水。
“引江濟淮工程(河南段)建成通水,是我省加快構建興利除害的現代水網體係的生動實踐,更是治水興水保障民生的具體體現。”省水利廳黨組書記劉正才表示。
解水資源短缺之困
當天上午,一泓清流跨過安徽,湧入我省鄲城縣清水河。
袁橋泵站是引江濟淮工程(河南段)第一個梯級泵站,是河南段的“總開關”。當天,自安徽境內奔湧而來的長江水,經袁橋泵站流入我省,將為豫東平原870多萬人民送去源頭活水。
“聽說這水跟南水北調水一樣,都是長江水,希望一樣甘甜。”家住鹿邑的周傳良充滿期待。
近些年,豫東平原的商丘市和周口市常年糧食總產量穩定在230億斤以上,是名副其實的“豫東糧倉”。然而,長期以來,周口、商丘卻結構性缺水,地下水資源匱乏,加之過量開采地下水,引發地下水位持續下降。引江濟淮工程(河南段)正是以城鄉供水為主,兼顧改善水生態環境。
“不僅是豫東地區,整個河南都麵臨水資源短缺之困。”鄭州大學水利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左其亭坦言,雖是中國唯一地跨長江、淮河、黃河、海河四大流域的省份,河南總體上是水資源緊缺省份。
在左其亭看來,建設區域之間、流域之間骨幹水係連通工程,完善水利基礎設施網絡,增強水資源統籌調配能力,是解決河南水資源短缺之困的有效途徑。
壯現代水網之“骨”
“事實上,我國跨流域跨區域引調水的探索由來已久,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建成了一批跨流域跨區域重大引調水工程。”省水利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祝雲憲說,隨著南水北調中線供水效益不斷擴大,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貫穿京津冀豫,形成了水係互聯、互通、共濟的供水格局。
引江濟淮工程則是由長江下遊向淮河中遊地區跨流域補水的重大水資源配置工程,溝通長江、淮河兩大水係,地跨皖豫2省、15市、55縣(市、區),輸水線路總長723公裏。
“從奔騰向東的長江引水,跨過淮河,將每年6億立方米的長江水引入豫東平原的6縣(市)3區。”河南省引江濟淮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馬全力說,作為河南現代水網的重要組成部分,引江濟淮工程(河南段)構建起豫東骨幹水網,讓河南現代水網的骨架更加結實。
“引江濟淮工程(河南段)實現東部長江水、北部黃河水、南部潁河水的互調互補水網格局和內聯外通、旱引澇排、上灌下補的供水網絡體係,將有效保障城鄉生活及工業生產供水,緩解豫東地區水資源短缺、水生態修複、水環境改善等問題。”祝雲憲說。
潤廣袤中原之“地”
“我省跨流域調水工程主要是引黃調水、南水北調和引江濟淮。”祝雲憲說,在全省十大水利工程中,就有五大調水工程。
2018年年初,省委、省政府為解決新老水問題,創新性提出“四水同治”,在實施“四水同治”首批推進的十大水利工程中,除引江濟淮工程外,有四處是引黃調水工程。“四處工程建成後,平均年引黃河水量8.33億立方米,可新增有效灌溉麵積近400萬畝,年可新增糧食產量約8億斤以上。”省水利廳水利工程建設處處長石海波給記者算了一筆賬。
我省已經有多個跨流域跨區域調水工程潤澤中原大地:人民勝利渠開灌70年來,共引(供)水400多億立方米;紅旗渠灌溉麵積54萬畝,有效解決了當時67萬人口和3.7萬頭家畜的吃水問題;趙口引黃灌區一期工程開灌以來,累計引水77億立方米,年產糧食4.3億斤,解決了6.2萬餘農村人口的吃水問題……
“隨著越來越多重大水利工程建成投用,河南興利除害的現代水網體係日益豐滿,最終通過南水北調中線總幹渠、黃河、淮河等上聯國家水網,通過拓展輸配水通道下接市縣水網,實現四個流域互聯貫通,長淮黃海‘四水’調配。”劉正才說。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本報記者 譚勇 歸欣
冬日的豫東平原,大片麥田滿眼油綠,孕育著來年的豐收。
沃野之上,一條藍色動脈橫亙,嶄新的渠道,奔湧的水流,宛如玉帶。
12月30日,繼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之後,國內規模最大的跨流域引調水工程——引江濟淮工程實現全線試通水。
“引江濟淮工程(河南段)建成通水,是我省加快構建興利除害的現代水網體係的生動實踐,更是治水興水保障民生的具體體現。”省水利廳黨組書記劉正才表示。
解水資源短缺之困
當天上午,一泓清流跨過安徽,湧入我省鄲城縣清水河。
袁橋泵站是引江濟淮工程(河南段)第一個梯級泵站,是河南段的“總開關”。當天,自安徽境內奔湧而來的長江水,經袁橋泵站流入我省,將為豫東平原870多萬人民送去源頭活水。
“聽說這水跟南水北調水一樣,都是長江水,希望一樣甘甜。”家住鹿邑的周傳良充滿期待。
近些年,豫東平原的商丘市和周口市常年糧食總產量穩定在230億斤以上,是名副其實的“豫東糧倉”。然而,長期以來,周口、商丘卻結構性缺水,地下水資源匱乏,加之過量開采地下水,引發地下水位持續下降。引江濟淮工程(河南段)正是以城鄉供水為主,兼顧改善水生態環境。
“不僅是豫東地區,整個河南都麵臨水資源短缺之困。”鄭州大學水利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左其亭坦言,雖是中國唯一地跨長江、淮河、黃河、海河四大流域的省份,河南總體上是水資源緊缺省份。
在左其亭看來,建設區域之間、流域之間骨幹水係連通工程,完善水利基礎設施網絡,增強水資源統籌調配能力,是解決河南水資源短缺之困的有效途徑。
壯現代水網之“骨”
“事實上,我國跨流域跨區域引調水的探索由來已久,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建成了一批跨流域跨區域重大引調水工程。”省水利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祝雲憲說,隨著南水北調中線供水效益不斷擴大,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貫穿京津冀豫,形成了水係互聯、互通、共濟的供水格局。
引江濟淮工程則是由長江下遊向淮河中遊地區跨流域補水的重大水資源配置工程,溝通長江、淮河兩大水係,地跨皖豫2省、15市、55縣(市、區),輸水線路總長723公裏。
“從奔騰向東的長江引水,跨過淮河,將每年6億立方米的長江水引入豫東平原的6縣(市)3區。”河南省引江濟淮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馬全力說,作為河南現代水網的重要組成部分,引江濟淮工程(河南段)構建起豫東骨幹水網,讓河南現代水網的骨架更加結實。
“引江濟淮工程(河南段)實現東部長江水、北部黃河水、南部潁河水的互調互補水網格局和內聯外通、旱引澇排、上灌下補的供水網絡體係,將有效保障城鄉生活及工業生產供水,緩解豫東地區水資源短缺、水生態修複、水環境改善等問題。”祝雲憲說。
潤廣袤中原之“地”
“我省跨流域調水工程主要是引黃調水、南水北調和引江濟淮。”祝雲憲說,在全省十大水利工程中,就有五大調水工程。
2018年年初,省委、省政府為解決新老水問題,創新性提出“四水同治”,在實施“四水同治”首批推進的十大水利工程中,除引江濟淮工程外,有四處是引黃調水工程。“四處工程建成後,平均年引黃河水量8.33億立方米,可新增有效灌溉麵積近400萬畝,年可新增糧食產量約8億斤以上。”省水利廳水利工程建設處處長石海波給記者算了一筆賬。
我省已經有多個跨流域跨區域調水工程潤澤中原大地:人民勝利渠開灌70年來,共引(供)水400多億立方米;紅旗渠灌溉麵積54萬畝,有效解決了當時67萬人口和3.7萬頭家畜的吃水問題;趙口引黃灌區一期工程開灌以來,累計引水77億立方米,年產糧食4.3億斤,解決了6.2萬餘農村人口的吃水問題……
“隨著越來越多重大水利工程建成投用,河南興利除害的現代水網體係日益豐滿,最終通過南水北調中線總幹渠、黃河、淮河等上聯國家水網,通過拓展輸配水通道下接市縣水網,實現四個流域互聯貫通,長淮黃海‘四水’調配。”劉正才說。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