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要聞
地處中原腹地,提起河南,很多人會首先想到人口大省、農業大省。最近幾年,河南糧食總產量穩定在1300億斤左右,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發揮了“壓艙石”作用。
但實際上,河南還是工業大省,製造業總量穩居全國第5位。而最近10年來,在整個中西部地區,河南的外貿進出口也一直都排在“頭部”。河南是如何做到的?作為經濟大省,又將在未來展現怎樣的擔當?先去看看今年以來,河南在傳統陣地——農業領域發生的新變化。
隆冬時節,河南神農種業實驗室裏依舊繁忙,研究員們正抓緊給小麥做“DNA基因篩選”,研發新的小麥種子。
國家小麥產業技術體係崗位科學家 齊學禮:現階段,我們在神農種業實驗室一流課題的支持下,開展了基因編輯技術的研發,這項技術可以實現對優異基因的定向改良,比如說我們創製適用於糖尿病人食用的小麥。
這個剛運行一年多的省級種業實驗室,已經組建了小麥、玉米、花生、棉花、芝麻、畜禽等6支核心研發團隊,發掘到了3個優異新基因,育成了4個小麥新品種。目前,河南像這樣的省部級以上農業領域創新平台已經超過50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4.1%,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超過97%,位於全國第一方陣。
河南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 王俊忠:種業是農業的“芯片”,我們正在全力打造種業強省。建設一批農作物、畜禽、水產等良種繁育基地,形成分工合作、緊密銜接的現代種業發展格局,促進河南農業的大發展。
種業興則農業興,2022年河南糧食總產量為1357.87億斤,位居全國第二,比上年增產49.03億斤,增長3.7%。與此同時,河南還在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建設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係。
今年4月,總規劃麵積為1476平方千米的“中原農穀”建設方案正式印發,河南開始全力打造千億級種業和糧食產業集群。
在河南鎮平縣想念食品智能產業園裏,無人值守的收儲係統實現了小麥收購24小時全自動化;電子麥粒色選機可精準剔除病斑異色的小麥;自動化麵粉磨製生產車間,可根據需求將小麥轉化成4種不同成分的麵粉,再進行組合搭配。
想念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 常旭東:一粒小麥可以給它分成137個不同的出粉部位,再根據每一個出粉部位的粉質特性不同,我們進行一個同質合並,從而滿足了不同消費群體的不同需求。
這家河南的農業龍頭企業,持續加大科研投入,承擔了多項省級重大科技項目,研發了近400個單品,已擁有90多項生產技術專利。今年前11個月,銷售額超過了20億。
壯大市場主體,圍繞農產品精深加工,河南加快培育一批農業龍頭企業、領軍企業,高效承接科研成果轉移轉化,帶動全省農業產業鏈延伸、價值鏈提升。目前,河南創建農業科技綜合示範縣23個,建設國家農業科技園區14家、省級農業科技園區50家。今年前三季度,河南第一產業增加值為4539.94億元,增長4.7%。
除了農業,盾構機、大型拖拉機、特高壓裝備,這些高端產品,被稱為“中國製造”皇冠上的明珠,都已經成為河南的新名片。
如今的河南,已經形成裝備製造、電子信息、汽車製造和新材料等優勢產業鏈。然而“大而不強、全而不精”的問題依然突出。要實現從“製造大省”向“製造強省”的跨越,如何破解難題,邁過這道坎?來看製造大省河南在創新突破領域的努力。
在位於鄭州的黃河超算中心,利用衛星遙感和物聯網感知等先進技術,科研團隊把黃河“裝進”了計算機,也為黃河保護治理裝上了“最強大腦”。這是黃河實驗室自去年年底成立以來最重要的成果。實驗室整合了全國多家科研力量,開發出一係列智能防汛係統,把防汛決策時間從2到3天縮短到半天。
黃河水利科學研究院信息工程中心主任 夏潤亮:它將這個“產、學、研、用”的資源進行了一個有效的整合,大家在一起各自發揮技術所長,把物理流域的全要素和水利管理活動的全過程,進行數字化模擬和智慧化決策。
在河南,“創新”正在以集群化、平台化的方式發展。今年以來,河南加快推進省級實驗室體係的重構重塑:掛牌運行7家省級實驗室,新組建6個研究所、15個省級產業研究院,形成以實驗室為核心、優質高端創新資源協同創新的新格局。
創新能力不斷提升,助力製造業跑出“加速度”。
臨近年底,位於鄭州的這家工廠裏機器轟鳴,熱火朝天。工人正在進行設備的安裝調試。眼前這台大型硬岩掘進機將在年底前完成所有組裝,交付韓國客戶。
在這家企業裏,誕生過世界首台馬蹄形盾構機、世界最大直徑矩形盾構機、世界首台豎井硬岩掘進機,而這背後,都離不開創新的力量。
中鐵工程裝備集團科技部科長 郝素峰:每年的科研投入4億元,針對隧道掘進機關鍵核心基礎部件“卡脖子”技術難題,成立了重大專項研究院,在中央和河南省政府的支持下,持續開展科技攻關。
需要解決“卡脖子”難題的不止這一家企業。針對盾構機、新能源、智能傳感器等12個行業領域裏的“卡脖子”技術難題,河南牽頭成立了12家創新聯合體,開展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和產業化應用,深度融合高校、科研院所,帶動產業鏈上中下遊、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促進形成千萬級的產業鏈集群。而今年以來,真金白銀也在加速投向創新領域。
河南科技廳廳長 陳向平:今年前11個月全省財政科技支出304億元,增長15.6%;全省的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突破1萬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達2.2萬家,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覆蓋率接近52%,一批麵向國家重大需求的關鍵核心技術也不斷取得突破,科技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顯著增強。
如今,河南已經擁有裝備製造和食品加工兩個萬億級產業和18個千億級產業集群,培育出207個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麵向未來,河南省正在實施先進製造業集群培育五年行動計劃,全力打造10大集群、30個重點產業鏈。
不沿邊、不靠海、不臨江,河南的外貿總量卻連續10年位居中部第一位,2022年,在外部需求持續走弱的不利情況下,河南的外貿表現依然十分搶眼。
內陸省份變身為開放“前沿”,來看河南如何抓住機遇,打造對外開放的新優勢。
在鄭州機場,滿載服裝、鞋帽的國際貨運航班準時起飛,飛往巴黎,機艙內搭載的是3天前佛山企業剛剛完成的海外訂單。
河南夢龍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關務經理 董華帥:9月份跨境電商專線開通以來,每天有10萬個包裹,將近100噸貨物,從鄭州的機場發往全球各地。我們選擇把服裝供應鏈重心放在鄭州機場,主要就是看中鄭州現在國內和國際雙重綜合區位優勢。
今年以來,新增了鄭州到巴西、智利、加拿大、俄羅斯航線,通航國外城市已達46個,跨境電商包機實現每周21班,成為全國服裝快銷品、跨境電商、快郵件、汽車零配件的重要進出口口岸。
不隻是航空,依托中部的地域優勢,今年以來,河南不斷加大物流樞紐建設,目前已經建成鄭州陸港型、南陽商貿服務型、洛陽生產服務型等六大國家物流樞紐,數量上穩居全國第一。目前,這些國家物流樞紐已經覆蓋40多個國家140多個城市,打造出數字班列、恒溫班列等河南特色,境內外合作夥伴超過6000家。
與此同時,河南圍繞促進對外貿易便利化,加大口岸創新升級,提高運轉效率,降低成本。在鄭州國際陸港,“自動運抵”“網上調撥”“全景AR鷹眼”等係統研發上線,讓貨物出口的通關時間從平均2小時壓縮到了平均30分鍾。
鄭州車站海關關長 田豔萍:出口提前申報、運抵自動放行,縮短場內等待時長24小時。允許進口貨物多種分撥路線,運輸成本減少425元每箱,時間減少3小時。壓縮貨物場站堆存時間,場站周轉率提升了30%。
不斷創新升級的口岸樞紐優勢、高效運轉模式,讓越來越多的外貿進出口企業落戶河南,截至2022年底,有進出口實績的企業總數超過了1萬家。今年前11個月,河南外貿進出口總值7709.3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長8%。對其他RCEP成員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保持快速增長。
鄭州海關黨委書記 於洋:目前,河南省已經建成了航空、鐵路三個國家一類口岸和藥品、汽車等10個功能性口岸,空、陸、海、網四條“絲路”通達全球,推動河南省更好融入全球經濟大循環,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河南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
2022年,中國經濟發展所經曆的考驗前所未有。但河南經濟主要指標增速,高於全國、好於預期,保持了穩定向好、穩中提質的良好態勢。前三季度初步核算河南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3.7%,高出全國0.7個百分點,預計全年經濟總量將躍上6萬億元的新台階。
經濟大省帶頭“打樣”拚經濟,河南正在用責無旁貸的責任擔當和實實在在的行動,為國家經濟運行和經濟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總台央視記者 嶽群 丁雅妮 朱繼華 袁圓 張芷旖 齊鶴 謝岩鵬 曹梓 樊兵山 刁傑 趙磊 河南台 鄭州台 漯河台)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地處中原腹地,提起河南,很多人會首先想到人口大省、農業大省。最近幾年,河南糧食總產量穩定在1300億斤左右,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發揮了“壓艙石”作用。
但實際上,河南還是工業大省,製造業總量穩居全國第5位。而最近10年來,在整個中西部地區,河南的外貿進出口也一直都排在“頭部”。河南是如何做到的?作為經濟大省,又將在未來展現怎樣的擔當?先去看看今年以來,河南在傳統陣地——農業領域發生的新變化。
隆冬時節,河南神農種業實驗室裏依舊繁忙,研究員們正抓緊給小麥做“DNA基因篩選”,研發新的小麥種子。
國家小麥產業技術體係崗位科學家 齊學禮:現階段,我們在神農種業實驗室一流課題的支持下,開展了基因編輯技術的研發,這項技術可以實現對優異基因的定向改良,比如說我們創製適用於糖尿病人食用的小麥。
這個剛運行一年多的省級種業實驗室,已經組建了小麥、玉米、花生、棉花、芝麻、畜禽等6支核心研發團隊,發掘到了3個優異新基因,育成了4個小麥新品種。目前,河南像這樣的省部級以上農業領域創新平台已經超過50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4.1%,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超過97%,位於全國第一方陣。
河南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 王俊忠:種業是農業的“芯片”,我們正在全力打造種業強省。建設一批農作物、畜禽、水產等良種繁育基地,形成分工合作、緊密銜接的現代種業發展格局,促進河南農業的大發展。
種業興則農業興,2022年河南糧食總產量為1357.87億斤,位居全國第二,比上年增產49.03億斤,增長3.7%。與此同時,河南還在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建設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係。
今年4月,總規劃麵積為1476平方千米的“中原農穀”建設方案正式印發,河南開始全力打造千億級種業和糧食產業集群。
在河南鎮平縣想念食品智能產業園裏,無人值守的收儲係統實現了小麥收購24小時全自動化;電子麥粒色選機可精準剔除病斑異色的小麥;自動化麵粉磨製生產車間,可根據需求將小麥轉化成4種不同成分的麵粉,再進行組合搭配。
想念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 常旭東:一粒小麥可以給它分成137個不同的出粉部位,再根據每一個出粉部位的粉質特性不同,我們進行一個同質合並,從而滿足了不同消費群體的不同需求。
這家河南的農業龍頭企業,持續加大科研投入,承擔了多項省級重大科技項目,研發了近400個單品,已擁有90多項生產技術專利。今年前11個月,銷售額超過了20億。
壯大市場主體,圍繞農產品精深加工,河南加快培育一批農業龍頭企業、領軍企業,高效承接科研成果轉移轉化,帶動全省農業產業鏈延伸、價值鏈提升。目前,河南創建農業科技綜合示範縣23個,建設國家農業科技園區14家、省級農業科技園區50家。今年前三季度,河南第一產業增加值為4539.94億元,增長4.7%。
除了農業,盾構機、大型拖拉機、特高壓裝備,這些高端產品,被稱為“中國製造”皇冠上的明珠,都已經成為河南的新名片。
如今的河南,已經形成裝備製造、電子信息、汽車製造和新材料等優勢產業鏈。然而“大而不強、全而不精”的問題依然突出。要實現從“製造大省”向“製造強省”的跨越,如何破解難題,邁過這道坎?來看製造大省河南在創新突破領域的努力。
在位於鄭州的黃河超算中心,利用衛星遙感和物聯網感知等先進技術,科研團隊把黃河“裝進”了計算機,也為黃河保護治理裝上了“最強大腦”。這是黃河實驗室自去年年底成立以來最重要的成果。實驗室整合了全國多家科研力量,開發出一係列智能防汛係統,把防汛決策時間從2到3天縮短到半天。
黃河水利科學研究院信息工程中心主任 夏潤亮:它將這個“產、學、研、用”的資源進行了一個有效的整合,大家在一起各自發揮技術所長,把物理流域的全要素和水利管理活動的全過程,進行數字化模擬和智慧化決策。
在河南,“創新”正在以集群化、平台化的方式發展。今年以來,河南加快推進省級實驗室體係的重構重塑:掛牌運行7家省級實驗室,新組建6個研究所、15個省級產業研究院,形成以實驗室為核心、優質高端創新資源協同創新的新格局。
創新能力不斷提升,助力製造業跑出“加速度”。
臨近年底,位於鄭州的這家工廠裏機器轟鳴,熱火朝天。工人正在進行設備的安裝調試。眼前這台大型硬岩掘進機將在年底前完成所有組裝,交付韓國客戶。
在這家企業裏,誕生過世界首台馬蹄形盾構機、世界最大直徑矩形盾構機、世界首台豎井硬岩掘進機,而這背後,都離不開創新的力量。
中鐵工程裝備集團科技部科長 郝素峰:每年的科研投入4億元,針對隧道掘進機關鍵核心基礎部件“卡脖子”技術難題,成立了重大專項研究院,在中央和河南省政府的支持下,持續開展科技攻關。
需要解決“卡脖子”難題的不止這一家企業。針對盾構機、新能源、智能傳感器等12個行業領域裏的“卡脖子”技術難題,河南牽頭成立了12家創新聯合體,開展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和產業化應用,深度融合高校、科研院所,帶動產業鏈上中下遊、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促進形成千萬級的產業鏈集群。而今年以來,真金白銀也在加速投向創新領域。
河南科技廳廳長 陳向平:今年前11個月全省財政科技支出304億元,增長15.6%;全省的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突破1萬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達2.2萬家,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覆蓋率接近52%,一批麵向國家重大需求的關鍵核心技術也不斷取得突破,科技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顯著增強。
如今,河南已經擁有裝備製造和食品加工兩個萬億級產業和18個千億級產業集群,培育出207個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麵向未來,河南省正在實施先進製造業集群培育五年行動計劃,全力打造10大集群、30個重點產業鏈。
不沿邊、不靠海、不臨江,河南的外貿總量卻連續10年位居中部第一位,2022年,在外部需求持續走弱的不利情況下,河南的外貿表現依然十分搶眼。
內陸省份變身為開放“前沿”,來看河南如何抓住機遇,打造對外開放的新優勢。
在鄭州機場,滿載服裝、鞋帽的國際貨運航班準時起飛,飛往巴黎,機艙內搭載的是3天前佛山企業剛剛完成的海外訂單。
河南夢龍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關務經理 董華帥:9月份跨境電商專線開通以來,每天有10萬個包裹,將近100噸貨物,從鄭州的機場發往全球各地。我們選擇把服裝供應鏈重心放在鄭州機場,主要就是看中鄭州現在國內和國際雙重綜合區位優勢。
今年以來,新增了鄭州到巴西、智利、加拿大、俄羅斯航線,通航國外城市已達46個,跨境電商包機實現每周21班,成為全國服裝快銷品、跨境電商、快郵件、汽車零配件的重要進出口口岸。
不隻是航空,依托中部的地域優勢,今年以來,河南不斷加大物流樞紐建設,目前已經建成鄭州陸港型、南陽商貿服務型、洛陽生產服務型等六大國家物流樞紐,數量上穩居全國第一。目前,這些國家物流樞紐已經覆蓋40多個國家140多個城市,打造出數字班列、恒溫班列等河南特色,境內外合作夥伴超過6000家。
與此同時,河南圍繞促進對外貿易便利化,加大口岸創新升級,提高運轉效率,降低成本。在鄭州國際陸港,“自動運抵”“網上調撥”“全景AR鷹眼”等係統研發上線,讓貨物出口的通關時間從平均2小時壓縮到了平均30分鍾。
鄭州車站海關關長 田豔萍:出口提前申報、運抵自動放行,縮短場內等待時長24小時。允許進口貨物多種分撥路線,運輸成本減少425元每箱,時間減少3小時。壓縮貨物場站堆存時間,場站周轉率提升了30%。
不斷創新升級的口岸樞紐優勢、高效運轉模式,讓越來越多的外貿進出口企業落戶河南,截至2022年底,有進出口實績的企業總數超過了1萬家。今年前11個月,河南外貿進出口總值7709.3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長8%。對其他RCEP成員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保持快速增長。
鄭州海關黨委書記 於洋:目前,河南省已經建成了航空、鐵路三個國家一類口岸和藥品、汽車等10個功能性口岸,空、陸、海、網四條“絲路”通達全球,推動河南省更好融入全球經濟大循環,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河南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
2022年,中國經濟發展所經曆的考驗前所未有。但河南經濟主要指標增速,高於全國、好於預期,保持了穩定向好、穩中提質的良好態勢。前三季度初步核算河南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3.7%,高出全國0.7個百分點,預計全年經濟總量將躍上6萬億元的新台階。
經濟大省帶頭“打樣”拚經濟,河南正在用責無旁貸的責任擔當和實實在在的行動,為國家經濟運行和經濟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總台央視記者 嶽群 丁雅妮 朱繼華 袁圓 張芷旖 齊鶴 謝岩鵬 曹梓 樊兵山 刁傑 趙磊 河南台 鄭州台 漯河台)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