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時政要聞 > 正文

時政要聞

鄉村振興看河南丨與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簽訂合同 沈丘這個村發展訂單農業走上致富路
更新時間:2022-12-24 23:07:34    來源:大河網

閱讀提示: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紮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是關鍵。即日起,大河網推出專題報道,聚焦桐柏、光山、沈丘等地特色產業,展現河南弘揚脫貧攻堅精神,不斷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麵推進鄉村振興的典型案例。

  大河網記者 宋向樂

  中原腹地的一個小山村竟與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簽訂了合同。這事兒發生在周口沈丘縣李寨村。

  “發展訂單農業,李寨全村土地實現流轉,成立紅酥梨、黃花菜等種植合作社,依托科研技術服務部門或規模化種植技術發展訂單農業。廣泛宣傳推介產品,依托企業、駐村工作隊和政府部門積極融入‘訂單式’消費。”12月23日,提起李寨村的發展,縣鄉村振興局的聞局長告訴記者。

  十年過去,村民人均收入達21560元翻了8倍,成為遠近聞名的“億元村”

  剛走進沈丘縣李寨村,200畝150個大棚整齊地排在田間,日光棚內的水果番茄已經掛果,在太陽的折射下有的像紅瑪瑙、有的像青玻璃球,一個個晶瑩剔透。臨著番茄小鎮的是千畝香酥梨園,剛摘過梨的千畝梨園區依然鬱鬱蔥蔥像莊稼地裏的青春衛士。

  “今年旱情雖然比較嚴重,但我們園區內有機井、自動灌溉設備等成熟的灌溉係統,產量一點也沒有受影響,一棵樹就摘了100多斤果實,一畝地能產10000多斤,紅香酥每斤售價1.9元,秋月每斤售價3.6元,平均每斤以2.7額價格被黃淮大市場收購,我承包了50畝,今年除去成本收入了20多萬元,以前我想都沒有想過,這都得益於國家的好政策,特別是我們村的李書記回來後,我們村變化很大。”承包戶王爭林興奮地說。

圖片說明:李寨村支前糧扶貧車間

  王爭林口中的變化來源於自己的親身感受。

  十年前,李寨村還是一個偏僻、落後的典型貧困村,3200多口人,3400多畝地,資源匱乏,基礎設施落後,集體經濟為零,2012年村人均收入不足2700元,2014年建檔立卡貧困戶125戶608人。

  十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正確領導下,李寨村堅持黨建引領,著力調整農業結構,積極培育帶農產業,在群眾增收上做文章,在壯大村集體經濟上求突破,在“五星支部”創建上下功夫。

  經過十年脫貧攻堅的接續奮鬥,李寨村由2012年的人均收入不足2700元,村集體經濟和資產為零蝶變為人均收入達21560元,是十年前的8倍,集體資產超億元的全麵小康村。先後被評為“全國美麗鄉村建設試點村”、“全國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保障基本示範村”。

  黨建+支部+機製,黨員聚在產業鏈上,群眾富在產業鏈上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辦好農村的事情,實現鄉村振興,關鍵在黨。農民成功企業家李士強牢記總書記的囑托,帶著為民服務的情懷和鄉愁,辭職返鄉擔任了村黨支部書記。

圖片說明:李寨村農產品分揀車間

  十年來,他秉承“建強一個黨支部、理出一個發展路子、形成一個好機製”的理念,強化黨建統領,突出黨員帶頭,建強兩委班子,結合工作實際設置了7個黨小組,並把黨組織建在產業鏈上,黨員聚在產業鏈上,群眾富在產業鏈上。

  同時,嚴格黨員管理,注重評比考核,激勵黨員傳承弘揚優良作風,主動擔當作為,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黨支部發揮村中德高望重的“五老一新”(老黨員、老幹部、老教師、老軍人、老模範、新鄉賢)的作用,形成黨支部引領,黨員帶頭,“五老一新”助力的良好局麵,形成了116歲有68年黨齡的黨員王子英仍然堅持參加村內黨員組織生活的好習慣、好機製。

  “千頭繁育牛場”、“千畝供港蔬菜大棚”和“番茄小鎮”成為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

  鞏固脫貧成果,推進鄉村振興,產業是基礎。

  李寨村建設運營了優質紅薯、珍稀苗木、五穀雜糧、精品果園、食用菌生產等 7個“種養加”合作社和三粉加工廠、服裝加工廠、支前糧加工場、養牛場4個村集體經濟實體。始終堅持“突出質量、突出效益,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依托李寨地理標誌性黑土地資源稟賦和氣候特點,布局生產高效益、高附加值的優質紅薯、優質五穀、優質黃花菜、有機西瓜、有機蜜瓜、酥香梨等,通過三粉加工廠、五穀包裝車間進行再加工、品牌化包裝,形成了“古李寨”、“支前糧”、“馮營黑土地”等係列品牌的56個農特產品,讓產業附加值提升3~5倍,畝產效益達到1萬~2萬元,網絡營銷打響“李寨品牌”。

圖片說明:千頭肉牛繁育養殖場

  銜接期內,李寨村完成投入資金3300萬元,啟動建設了“千頭繁育牛場”、“千畝供港蔬菜大棚”和“番茄小鎮”產業項目。“千頭肉牛繁育養殖場”現有存欄700頭,年出欄500頭,通過進一步創新養殖模式,擴大養殖規模,兩年內將達到存欄規模2000~3000頭、年出欄規模1000~1500頭,並建成輻射豫皖兩省交界50公裏的“肉牛交易驛站”。

  “我入股20萬元,除了每年合作社按照12%的年化率分紅收入2.4萬元外,還每月在合作社獲取3000元左右的務工收入。”入股李寨牛養殖專業合作社的村民劉建中說,像他這樣的入股到規模化養殖合作社的農戶有51戶。

  “千畝供粵港澳大灣區蔬菜大棚基地”已建成600畝,實現瓜果蔬菜多品種、多茬次種植;“500畝番茄小鎮項目”一期種植200畝,番茄種植品類豐富,銷售渠道多,附加值高,畝產效益由過去的500-1000元達到2萬到5萬元。

  “就業+創業+分紅”,年底村集體經濟產業產值將突破4000萬元

  返鄉創業的華盛服飾公司負責人王巧說,“以前在江蘇服裝廠幹領班,由於疫情原因,回到家鄉自己辦服裝加工廠,租用村裏的幫扶車間做廠房,手續由村裏全程代辦,省了很多心,帶動本村和附近村100多人在家門口務工,務工農戶最高每月可獲得6000多元的工資。”像王巧這樣的聯農帶農就業增收的加工車間,在李寨村還有3個。

圖片說明:航拍中的李寨村

  鞏固脫貧成果,推進鄉村振興,最關鍵的是讓村民有穩定的就業保障、防返貧的兜底機製和管長遠的增收機製。

  李寨村以“萬企興萬村”結對幫扶為依托,以壯大集體經濟為目標,建立聯農帶農增收致富機製,把全村3500畝土地全部流轉,成立七個專業合作社,將合作社跟龍頭企業和農戶緊緊綁在一起,構建村民“五重收益保障”。

  如今,李寨村堅持黨建引領,產業興旺乘勢而起。初步形成了以優質種植、肉牛養殖和農產品深加工為主導產業的產業鏈,通過產業化、規模化、品牌化經營,不斷延伸產業鏈、打造供應鏈、提升價值鏈,預計2022年底村集體經濟產業產值將突破4000萬元。

  目前,李寨村集體經濟成立7個專業合作社和4個種植基地,可以吸納1100多人務工,年人均增收可達25000元,村民生活越來越富裕。

文章編輯:劉鳴捷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鄉村振興看河南丨與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簽訂合同 沈丘這個村發展訂單農業走上致富路
2022-12-24 23:07:34    來源:大河網

閱讀提示: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紮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是關鍵。即日起,大河網推出專題報道,聚焦桐柏、光山、沈丘等地特色產業,展現河南弘揚脫貧攻堅精神,不斷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麵推進鄉村振興的典型案例。

  大河網記者 宋向樂

  中原腹地的一個小山村竟與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簽訂了合同。這事兒發生在周口沈丘縣李寨村。

  “發展訂單農業,李寨全村土地實現流轉,成立紅酥梨、黃花菜等種植合作社,依托科研技術服務部門或規模化種植技術發展訂單農業。廣泛宣傳推介產品,依托企業、駐村工作隊和政府部門積極融入‘訂單式’消費。”12月23日,提起李寨村的發展,縣鄉村振興局的聞局長告訴記者。

  十年過去,村民人均收入達21560元翻了8倍,成為遠近聞名的“億元村”

  剛走進沈丘縣李寨村,200畝150個大棚整齊地排在田間,日光棚內的水果番茄已經掛果,在太陽的折射下有的像紅瑪瑙、有的像青玻璃球,一個個晶瑩剔透。臨著番茄小鎮的是千畝香酥梨園,剛摘過梨的千畝梨園區依然鬱鬱蔥蔥像莊稼地裏的青春衛士。

  “今年旱情雖然比較嚴重,但我們園區內有機井、自動灌溉設備等成熟的灌溉係統,產量一點也沒有受影響,一棵樹就摘了100多斤果實,一畝地能產10000多斤,紅香酥每斤售價1.9元,秋月每斤售價3.6元,平均每斤以2.7額價格被黃淮大市場收購,我承包了50畝,今年除去成本收入了20多萬元,以前我想都沒有想過,這都得益於國家的好政策,特別是我們村的李書記回來後,我們村變化很大。”承包戶王爭林興奮地說。

圖片說明:李寨村支前糧扶貧車間

  王爭林口中的變化來源於自己的親身感受。

  十年前,李寨村還是一個偏僻、落後的典型貧困村,3200多口人,3400多畝地,資源匱乏,基礎設施落後,集體經濟為零,2012年村人均收入不足2700元,2014年建檔立卡貧困戶125戶608人。

  十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正確領導下,李寨村堅持黨建引領,著力調整農業結構,積極培育帶農產業,在群眾增收上做文章,在壯大村集體經濟上求突破,在“五星支部”創建上下功夫。

  經過十年脫貧攻堅的接續奮鬥,李寨村由2012年的人均收入不足2700元,村集體經濟和資產為零蝶變為人均收入達21560元,是十年前的8倍,集體資產超億元的全麵小康村。先後被評為“全國美麗鄉村建設試點村”、“全國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保障基本示範村”。

  黨建+支部+機製,黨員聚在產業鏈上,群眾富在產業鏈上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辦好農村的事情,實現鄉村振興,關鍵在黨。農民成功企業家李士強牢記總書記的囑托,帶著為民服務的情懷和鄉愁,辭職返鄉擔任了村黨支部書記。

圖片說明:李寨村農產品分揀車間

  十年來,他秉承“建強一個黨支部、理出一個發展路子、形成一個好機製”的理念,強化黨建統領,突出黨員帶頭,建強兩委班子,結合工作實際設置了7個黨小組,並把黨組織建在產業鏈上,黨員聚在產業鏈上,群眾富在產業鏈上。

  同時,嚴格黨員管理,注重評比考核,激勵黨員傳承弘揚優良作風,主動擔當作為,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黨支部發揮村中德高望重的“五老一新”(老黨員、老幹部、老教師、老軍人、老模範、新鄉賢)的作用,形成黨支部引領,黨員帶頭,“五老一新”助力的良好局麵,形成了116歲有68年黨齡的黨員王子英仍然堅持參加村內黨員組織生活的好習慣、好機製。

  “千頭繁育牛場”、“千畝供港蔬菜大棚”和“番茄小鎮”成為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

  鞏固脫貧成果,推進鄉村振興,產業是基礎。

  李寨村建設運營了優質紅薯、珍稀苗木、五穀雜糧、精品果園、食用菌生產等 7個“種養加”合作社和三粉加工廠、服裝加工廠、支前糧加工場、養牛場4個村集體經濟實體。始終堅持“突出質量、突出效益,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依托李寨地理標誌性黑土地資源稟賦和氣候特點,布局生產高效益、高附加值的優質紅薯、優質五穀、優質黃花菜、有機西瓜、有機蜜瓜、酥香梨等,通過三粉加工廠、五穀包裝車間進行再加工、品牌化包裝,形成了“古李寨”、“支前糧”、“馮營黑土地”等係列品牌的56個農特產品,讓產業附加值提升3~5倍,畝產效益達到1萬~2萬元,網絡營銷打響“李寨品牌”。

圖片說明:千頭肉牛繁育養殖場

  銜接期內,李寨村完成投入資金3300萬元,啟動建設了“千頭繁育牛場”、“千畝供港蔬菜大棚”和“番茄小鎮”產業項目。“千頭肉牛繁育養殖場”現有存欄700頭,年出欄500頭,通過進一步創新養殖模式,擴大養殖規模,兩年內將達到存欄規模2000~3000頭、年出欄規模1000~1500頭,並建成輻射豫皖兩省交界50公裏的“肉牛交易驛站”。

  “我入股20萬元,除了每年合作社按照12%的年化率分紅收入2.4萬元外,還每月在合作社獲取3000元左右的務工收入。”入股李寨牛養殖專業合作社的村民劉建中說,像他這樣的入股到規模化養殖合作社的農戶有51戶。

  “千畝供粵港澳大灣區蔬菜大棚基地”已建成600畝,實現瓜果蔬菜多品種、多茬次種植;“500畝番茄小鎮項目”一期種植200畝,番茄種植品類豐富,銷售渠道多,附加值高,畝產效益由過去的500-1000元達到2萬到5萬元。

  “就業+創業+分紅”,年底村集體經濟產業產值將突破4000萬元

  返鄉創業的華盛服飾公司負責人王巧說,“以前在江蘇服裝廠幹領班,由於疫情原因,回到家鄉自己辦服裝加工廠,租用村裏的幫扶車間做廠房,手續由村裏全程代辦,省了很多心,帶動本村和附近村100多人在家門口務工,務工農戶最高每月可獲得6000多元的工資。”像王巧這樣的聯農帶農就業增收的加工車間,在李寨村還有3個。

圖片說明:航拍中的李寨村

  鞏固脫貧成果,推進鄉村振興,最關鍵的是讓村民有穩定的就業保障、防返貧的兜底機製和管長遠的增收機製。

  李寨村以“萬企興萬村”結對幫扶為依托,以壯大集體經濟為目標,建立聯農帶農增收致富機製,把全村3500畝土地全部流轉,成立七個專業合作社,將合作社跟龍頭企業和農戶緊緊綁在一起,構建村民“五重收益保障”。

  如今,李寨村堅持黨建引領,產業興旺乘勢而起。初步形成了以優質種植、肉牛養殖和農產品深加工為主導產業的產業鏈,通過產業化、規模化、品牌化經營,不斷延伸產業鏈、打造供應鏈、提升價值鏈,預計2022年底村集體經濟產業產值將突破4000萬元。

  目前,李寨村集體經濟成立7個專業合作社和4個種植基地,可以吸納1100多人務工,年人均增收可達25000元,村民生活越來越富裕。

文章編輯:劉鳴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