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要聞
“‘連續6年1300億斤+’不是終點,‘豐’景不僅在一時,更在於長遠。”
□於晴
臨近年底,喜報傳來:2022年河南糧食總產量為1357.87億斤,位居全國第二。河南糧食總產量連續6年穩定在1300億斤以上,並再次邁上1350億斤台階。
豐收,對端牢中國飯碗保障糧食安全意義重大。近年來,我省堅持藏糧於地、藏糧於技,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不斷提高的背後,是不斷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大力發展現代化農業的“河南智慧”。
技術支撐讓農業穩產有底氣。在鶴壁的高質量智慧農田內,冬小麥長勢喜人。一座座金屬小房子若隱若現,這是麥田守護者——孢子捕捉器。孢子是檢測小麥病害的一個重要指標:捕捉器會對空氣中的孢子數量進行分析,一旦超過標準,就會自動預警。基於5G技術建立的農業大數據農作物及畜禽診斷知識數據庫,構建起了智能診斷數字化網絡平台,孢子捕捉器就是其中一部分。落實技術支撐措施,糧食生產便能少看天氣的“臉色”。
扛過不利天氣,扶壯弱苗,防住蟲害,今年豐收來之不易。這離不開各級政府種糧抓糧責任層層壓實,離不開中央一係列強農惠農政策支持,同樣離不開一粒粒具有科技含量的“金種子”。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如果說科技服務助力田間管理是增產的外因,那使用良種就是促進糧食增產的關鍵內因。要在有限的耕地上多產糧、產好糧,種子是關鍵。在打好種業翻身仗上展現責任擔當,河南組建神農種業實驗室,打造“中原農穀”,著力實施種質資源保護利用等六大行動,全省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超過97%,良種對糧食增產貢獻率達到45%。河南的小麥、玉米、花生育種水平均居全國領先地位。今年夏糧單產創新高,秋糧單產恢複性增長,一代更比一代強的種子,是豐收的關鍵密碼。在“三夏”期間,鄭麥136、豐德存麥20、洛旱22等品種示範方刷新紀錄,展現了河南良種的潛力和空間。
“中原糧倉”再獲豐收,為穩定宏觀經濟大盤,戰勝各種風險挑戰奠定了堅實基礎。河南是農業大省、糧食大省,始終把確保糧食安全的政治責任、民生責任記在心頭、扛在肩頭、落在田頭。“連續6年1300億斤+”不是終點,“豐”景不僅在一時,更在於長遠。當前,“三農”工作重心已轉向全麵推進鄉村振興,河南要讓糧食生產這個優勢更加彰顯、這張王牌更加閃亮,就要跑出農業現代化的“加速度”,用河南糧把“中國碗”裝得更滿、端得更牢。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連續6年1300億斤+’不是終點,‘豐’景不僅在一時,更在於長遠。”
□於晴
臨近年底,喜報傳來:2022年河南糧食總產量為1357.87億斤,位居全國第二。河南糧食總產量連續6年穩定在1300億斤以上,並再次邁上1350億斤台階。
豐收,對端牢中國飯碗保障糧食安全意義重大。近年來,我省堅持藏糧於地、藏糧於技,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不斷提高的背後,是不斷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大力發展現代化農業的“河南智慧”。
技術支撐讓農業穩產有底氣。在鶴壁的高質量智慧農田內,冬小麥長勢喜人。一座座金屬小房子若隱若現,這是麥田守護者——孢子捕捉器。孢子是檢測小麥病害的一個重要指標:捕捉器會對空氣中的孢子數量進行分析,一旦超過標準,就會自動預警。基於5G技術建立的農業大數據農作物及畜禽診斷知識數據庫,構建起了智能診斷數字化網絡平台,孢子捕捉器就是其中一部分。落實技術支撐措施,糧食生產便能少看天氣的“臉色”。
扛過不利天氣,扶壯弱苗,防住蟲害,今年豐收來之不易。這離不開各級政府種糧抓糧責任層層壓實,離不開中央一係列強農惠農政策支持,同樣離不開一粒粒具有科技含量的“金種子”。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如果說科技服務助力田間管理是增產的外因,那使用良種就是促進糧食增產的關鍵內因。要在有限的耕地上多產糧、產好糧,種子是關鍵。在打好種業翻身仗上展現責任擔當,河南組建神農種業實驗室,打造“中原農穀”,著力實施種質資源保護利用等六大行動,全省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超過97%,良種對糧食增產貢獻率達到45%。河南的小麥、玉米、花生育種水平均居全國領先地位。今年夏糧單產創新高,秋糧單產恢複性增長,一代更比一代強的種子,是豐收的關鍵密碼。在“三夏”期間,鄭麥136、豐德存麥20、洛旱22等品種示範方刷新紀錄,展現了河南良種的潛力和空間。
“中原糧倉”再獲豐收,為穩定宏觀經濟大盤,戰勝各種風險挑戰奠定了堅實基礎。河南是農業大省、糧食大省,始終把確保糧食安全的政治責任、民生責任記在心頭、扛在肩頭、落在田頭。“連續6年1300億斤+”不是終點,“豐”景不僅在一時,更在於長遠。當前,“三農”工作重心已轉向全麵推進鄉村振興,河南要讓糧食生產這個優勢更加彰顯、這張王牌更加閃亮,就要跑出農業現代化的“加速度”,用河南糧把“中國碗”裝得更滿、端得更牢。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