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要聞
河南日報記者 劉曉陽 本報通訊員 王東風
古都開封東南角的繁塔旁邊,矗立著一棵古樹——國槐,距今已有1100餘年,它是目前開封市1號古樹名木。經過科學保護,這棵見證了千年曆史變遷和自然興衰的國槐仍然生機勃勃。
古樹名木被譽為“綠色文物”“活化石”,在維護生物多樣性、生態平衡和環境保護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我省下好“繡花功”,像保護文物一樣保護古樹名木,眾多古樹實現了“老有所養”,並煥發出新的光彩。
總數超過50萬株,河南家底豐厚
古樹名木是自然界與前人保留下來的珍貴遺產,具有極其重要的曆史、文化、生態、科研價值。它們是一個地區、一個城市悠久曆史與文化的象征,在生態文明建設中具有獨特地位。
我省是古樹名木資源較為豐富的省份,總數超過50萬株,排名位於全國前列。
經過全麵收集、走訪、登記和普查,我省共建檔古樹名木30179株,其中古樹29968株、名木211株;一級古樹3907株,二級古樹5639株,三級古樹20422株;古樹群615處,株數501588株。
掛牌、認養、複壯,讓古樹名木“老有所養”
初冬時節,新縣香山湖管理區水塝村層林盡染,楓樹、銀杏、麻櫟、紫藤、三角槭……整個村子被參天古樹環繞,樹齡最長的達千年之久。
水塝村是新縣十大古村落之一,村裏建有古樹名木博物館,吸引著不少遊客前來遊玩。據了解,新縣共有古樹名木8086株,其中國家一級古樹852株,數量和種類均居全省各縣(市、區)首位,有“中原古樹第一縣”的美譽。
“每棵古樹身上都有標牌,樹齡、養護責任人等信息一目了然。”新縣林茶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新縣專門印發了《古樹名木管理辦法》,實施古樹認養活動,設立古樹保護基金,讓更多人參與到古樹保護中來。
近年來,我省多地依據實際,對古樹名木進行各具特色的保護。鄭州於今年1月1日起施行的《鄭州市古樹名木及古樹後備資源保護條例》為古樹保護立法,明確將樹齡在50年以上不滿100年的古樹後備資源納入保護範圍;洛陽對古樹名木進行GPS定位,統一格式掛牌保護,一樹一照片,建立檔案,同時實行動態管理,適時更新古樹數據庫。
通過強化立法保護,開展掛牌保護,建立統一的古樹信息管理係統,組織搶救複壯,有針對性地采取保護措施,我省逐步實現了古樹名木保護標準化、科學化和規範化。
保護尚存技術難點,還需政策資金支持
盡管各地在努力為古樹名木撐起“保護傘”,但現實中,古樹名木的保護仍有不少問題亟待解決。
參與河南省第二輪古樹名木普查工作的河南林業職業學院副教授陳德成在調研時發現,城鎮區域內的古樹因道路硬化、局部環境變化容易出現長勢衰微的問題,而野外散生古樹則麵臨山洪、火災、雷擊等自然災害的威脅,且由於缺少專人管護,更易被盜伐破壞。
“古樹複壯尚存技術難點,尤其對古樹病蟲害、生理衰弱等狀況,缺少係統性研究,需要法律法規、政策資金等方麵的支持。”陳德成表示,珍愛這些有生命的稀世珍寶,是當代人義不容辭的責任,更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應有之義,我們每個人都應盡可能地去嗬護它們。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河南日報記者 劉曉陽 本報通訊員 王東風
古都開封東南角的繁塔旁邊,矗立著一棵古樹——國槐,距今已有1100餘年,它是目前開封市1號古樹名木。經過科學保護,這棵見證了千年曆史變遷和自然興衰的國槐仍然生機勃勃。
古樹名木被譽為“綠色文物”“活化石”,在維護生物多樣性、生態平衡和環境保護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我省下好“繡花功”,像保護文物一樣保護古樹名木,眾多古樹實現了“老有所養”,並煥發出新的光彩。
總數超過50萬株,河南家底豐厚
古樹名木是自然界與前人保留下來的珍貴遺產,具有極其重要的曆史、文化、生態、科研價值。它們是一個地區、一個城市悠久曆史與文化的象征,在生態文明建設中具有獨特地位。
我省是古樹名木資源較為豐富的省份,總數超過50萬株,排名位於全國前列。
經過全麵收集、走訪、登記和普查,我省共建檔古樹名木30179株,其中古樹29968株、名木211株;一級古樹3907株,二級古樹5639株,三級古樹20422株;古樹群615處,株數501588株。
掛牌、認養、複壯,讓古樹名木“老有所養”
初冬時節,新縣香山湖管理區水塝村層林盡染,楓樹、銀杏、麻櫟、紫藤、三角槭……整個村子被參天古樹環繞,樹齡最長的達千年之久。
水塝村是新縣十大古村落之一,村裏建有古樹名木博物館,吸引著不少遊客前來遊玩。據了解,新縣共有古樹名木8086株,其中國家一級古樹852株,數量和種類均居全省各縣(市、區)首位,有“中原古樹第一縣”的美譽。
“每棵古樹身上都有標牌,樹齡、養護責任人等信息一目了然。”新縣林茶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新縣專門印發了《古樹名木管理辦法》,實施古樹認養活動,設立古樹保護基金,讓更多人參與到古樹保護中來。
近年來,我省多地依據實際,對古樹名木進行各具特色的保護。鄭州於今年1月1日起施行的《鄭州市古樹名木及古樹後備資源保護條例》為古樹保護立法,明確將樹齡在50年以上不滿100年的古樹後備資源納入保護範圍;洛陽對古樹名木進行GPS定位,統一格式掛牌保護,一樹一照片,建立檔案,同時實行動態管理,適時更新古樹數據庫。
通過強化立法保護,開展掛牌保護,建立統一的古樹信息管理係統,組織搶救複壯,有針對性地采取保護措施,我省逐步實現了古樹名木保護標準化、科學化和規範化。
保護尚存技術難點,還需政策資金支持
盡管各地在努力為古樹名木撐起“保護傘”,但現實中,古樹名木的保護仍有不少問題亟待解決。
參與河南省第二輪古樹名木普查工作的河南林業職業學院副教授陳德成在調研時發現,城鎮區域內的古樹因道路硬化、局部環境變化容易出現長勢衰微的問題,而野外散生古樹則麵臨山洪、火災、雷擊等自然災害的威脅,且由於缺少專人管護,更易被盜伐破壞。
“古樹複壯尚存技術難點,尤其對古樹病蟲害、生理衰弱等狀況,缺少係統性研究,需要法律法規、政策資金等方麵的支持。”陳德成表示,珍愛這些有生命的稀世珍寶,是當代人義不容辭的責任,更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應有之義,我們每個人都應盡可能地去嗬護它們。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