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要聞
編者按
近期,省委十一屆四次全會召開,審議通過《中共河南省委關於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河南的決定》。頂端新聞、《黨的生活》雜誌聯合策劃推出“新時代新征程·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河南”專題,激發全省上下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在新征程上凝聚起團結奮鬥的磅礴力量。
頂端新聞特約專家 張道明
河南省委十一屆四次全會提出,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加快推進村莊規劃編製,提升鄉襯道路、供水等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水平,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深化農村土地製度改革,穩慎推進農村宅基地改革,穩妥有序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賦予農民更加充分的財產權益。
貫徹落實省委十一屆四次全會精神,要把推動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作為一項重大任務,堅持問題導向,創新體製機製,補齊融合短板,促進資金、技術、人才等生產要素在城鄉之間自由流動,為接續推進鄉村全麵振興、加快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增添新動能,注入新動力。
△夏邑縣現代農業示範基地龍港灣智慧園區的空中草莓館 圖源:河南日報
聚焦產業興旺,著力在城鄉產業融合發展上下功夫
鄉村振興,產業是關鍵。構建布局合理、資源互補、綠色生態、高質高效、鏈條完整的鄉村產業發展體係,是實現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標誌。
合理規劃城鄉產業發展布局。根據城鄉資源稟賦差異,取長補短,突出特色,堅持把資源型產品開發、農產品初加工和一些勞動密集型產業更多地布局到廣大農村,降低生產成本,增加農村就業機會;把特色小鎮作為城鄉產業融合的重要載體,完善小城鎮聯結城鄉功能,打造特色產業現代園區,集聚資源要素,發揮示範功能。
推動鄉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圍繞發展現代農業培育新產業新業態,完善農企利益緊密聯結機製,實現鄉村產業多元化、全產業鏈發展。推動農業與旅遊、教育、文化、康養等產業融合,挖掘綠水青山、田園風光、鄉土文化等資源優勢,打造一批休閑觀光農業特色村莊和精品線路。培育智慧農業、創意農業等新業態,推動農業與互聯網、物聯網技術融合,積極發展“互聯網+”現代農業和農村電子商務。
聚焦雙向流動,著力在城鄉要素合理配置上下功夫
破除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和平等交換的體製機製壁壘,促進人才、土地、資金、信息等各類要素更多向鄉村流動,是實現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支撐。
持續深化農村土地製度改革。保持農村土地承包關係穩定並長久不變,鼓勵土地經營權入股從事農業產業化經營。優化村莊用地布局,有效利用鄉村零星分散存量建設用地。推動城中村、城邊村、村級工業園等連片開發區域土地依法合規整治入市。
持續推動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持續深化戶籍製度改革,推動農民工有序融入城市。統籌推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增強中小城市人口承載力和吸引力。建立城市人才入鄉激勵機製,鼓勵高素質人才“上山下鄉”,培育更多鄉土人才,解人才振興瓶頸問題。
持續完善鄉村金融服務體係。加大開發性和政策性金融支持力度,通過市場化方式設立城鄉融合發展基金,引導社會資本廣泛參與城鄉融合重大項目建設和後續經營。建立健全農業信貸擔保體係,加快完善農業保險製度,降低鄉村產業發展風險。
聚焦普惠共享,著力在城鄉公共服務一體化上下功夫
推動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社會事業向農村覆蓋,健全全民覆蓋、普惠共享、城鄉一體的基本公共服務體係,是實現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保證。
鄉村教育上,優先發展農村教育事業,推動教師資源向鄉村傾斜和優質教育資源城鄉共享。多渠道增加鄉村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推行城鄉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和寄宿製學校建設。
醫療衛生上,全麵建立分級診療製度,持續改善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條件,積極探索縣醫院與鄉鎮衛生院建立縣域醫共體、城市大醫院與縣醫院建立對口幫扶、巡回醫療和遠程醫療機製。
公共文化上,統籌城鄉公共文化設施布局、服務提供、隊伍建設,推動文化資源重點向鄉村傾斜。積極建立文化結對幫扶機製,推動文化工作者和誌願者等投身鄉村文化建設。
社會保障上,進一步完善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和基本養老保險製度,構建多層次農村養老保障體係。全麵實施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製度,建立健全殘疾人福利製度和服務體係。
聚焦共同富裕,著力在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縮小上下功夫
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促進農民收入持續增長,持續縮小城鄉居民生活水平差距,讓農民小步快跑跟上共同富裕步伐,是實現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基礎。
提高農民工資性收入。完善城鄉平等的就業製度和公共就業服務體係,千方百計擴大農民就業機會,幫助更多的農村居民向高層次行業、高收入崗位轉移就業,不斷提高農村居民就業質量和勞動報酬水平。
提高農民經營性收入。完善財稅、信貸、保險、用地等政策,加強高素質農民培訓,培育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高規模經營效益。加快實施農村創業富民行動計劃,積極落實各類創業扶持政策,帶動農民就業增收。
提高農民財產性收入。加快推進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製改革,將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以股份或者份額形式量化到本集體成員,讓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不斷提高農民財產性收入。
提高農民轉移性收入。完善對農民直接補貼政策,健全生產者補貼製度,逐步擴大覆蓋範圍。在統籌整合涉農資金基礎上,探索建立普惠性農民補貼長效機製。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建立健全社會保障托底網絡,逐步降低農民社會保障性支出。
張道明∣河南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經濟評價體係首席專家,河南省農村社會事業發展服務中心(河南省農業對外經濟合作中心)主任,河南省青年理論宣講專家
來源:頂端新聞&河南商報
編輯:黃蓓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編者按
近期,省委十一屆四次全會召開,審議通過《中共河南省委關於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河南的決定》。頂端新聞、《黨的生活》雜誌聯合策劃推出“新時代新征程·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河南”專題,激發全省上下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在新征程上凝聚起團結奮鬥的磅礴力量。
頂端新聞特約專家 張道明
河南省委十一屆四次全會提出,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加快推進村莊規劃編製,提升鄉襯道路、供水等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水平,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深化農村土地製度改革,穩慎推進農村宅基地改革,穩妥有序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賦予農民更加充分的財產權益。
貫徹落實省委十一屆四次全會精神,要把推動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作為一項重大任務,堅持問題導向,創新體製機製,補齊融合短板,促進資金、技術、人才等生產要素在城鄉之間自由流動,為接續推進鄉村全麵振興、加快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增添新動能,注入新動力。
△夏邑縣現代農業示範基地龍港灣智慧園區的空中草莓館 圖源:河南日報
聚焦產業興旺,著力在城鄉產業融合發展上下功夫
鄉村振興,產業是關鍵。構建布局合理、資源互補、綠色生態、高質高效、鏈條完整的鄉村產業發展體係,是實現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標誌。
合理規劃城鄉產業發展布局。根據城鄉資源稟賦差異,取長補短,突出特色,堅持把資源型產品開發、農產品初加工和一些勞動密集型產業更多地布局到廣大農村,降低生產成本,增加農村就業機會;把特色小鎮作為城鄉產業融合的重要載體,完善小城鎮聯結城鄉功能,打造特色產業現代園區,集聚資源要素,發揮示範功能。
推動鄉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圍繞發展現代農業培育新產業新業態,完善農企利益緊密聯結機製,實現鄉村產業多元化、全產業鏈發展。推動農業與旅遊、教育、文化、康養等產業融合,挖掘綠水青山、田園風光、鄉土文化等資源優勢,打造一批休閑觀光農業特色村莊和精品線路。培育智慧農業、創意農業等新業態,推動農業與互聯網、物聯網技術融合,積極發展“互聯網+”現代農業和農村電子商務。
聚焦雙向流動,著力在城鄉要素合理配置上下功夫
破除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和平等交換的體製機製壁壘,促進人才、土地、資金、信息等各類要素更多向鄉村流動,是實現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支撐。
持續深化農村土地製度改革。保持農村土地承包關係穩定並長久不變,鼓勵土地經營權入股從事農業產業化經營。優化村莊用地布局,有效利用鄉村零星分散存量建設用地。推動城中村、城邊村、村級工業園等連片開發區域土地依法合規整治入市。
持續推動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持續深化戶籍製度改革,推動農民工有序融入城市。統籌推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增強中小城市人口承載力和吸引力。建立城市人才入鄉激勵機製,鼓勵高素質人才“上山下鄉”,培育更多鄉土人才,解人才振興瓶頸問題。
持續完善鄉村金融服務體係。加大開發性和政策性金融支持力度,通過市場化方式設立城鄉融合發展基金,引導社會資本廣泛參與城鄉融合重大項目建設和後續經營。建立健全農業信貸擔保體係,加快完善農業保險製度,降低鄉村產業發展風險。
聚焦普惠共享,著力在城鄉公共服務一體化上下功夫
推動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社會事業向農村覆蓋,健全全民覆蓋、普惠共享、城鄉一體的基本公共服務體係,是實現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保證。
鄉村教育上,優先發展農村教育事業,推動教師資源向鄉村傾斜和優質教育資源城鄉共享。多渠道增加鄉村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推行城鄉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和寄宿製學校建設。
醫療衛生上,全麵建立分級診療製度,持續改善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條件,積極探索縣醫院與鄉鎮衛生院建立縣域醫共體、城市大醫院與縣醫院建立對口幫扶、巡回醫療和遠程醫療機製。
公共文化上,統籌城鄉公共文化設施布局、服務提供、隊伍建設,推動文化資源重點向鄉村傾斜。積極建立文化結對幫扶機製,推動文化工作者和誌願者等投身鄉村文化建設。
社會保障上,進一步完善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和基本養老保險製度,構建多層次農村養老保障體係。全麵實施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製度,建立健全殘疾人福利製度和服務體係。
聚焦共同富裕,著力在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縮小上下功夫
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促進農民收入持續增長,持續縮小城鄉居民生活水平差距,讓農民小步快跑跟上共同富裕步伐,是實現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基礎。
提高農民工資性收入。完善城鄉平等的就業製度和公共就業服務體係,千方百計擴大農民就業機會,幫助更多的農村居民向高層次行業、高收入崗位轉移就業,不斷提高農村居民就業質量和勞動報酬水平。
提高農民經營性收入。完善財稅、信貸、保險、用地等政策,加強高素質農民培訓,培育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高規模經營效益。加快實施農村創業富民行動計劃,積極落實各類創業扶持政策,帶動農民就業增收。
提高農民財產性收入。加快推進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製改革,將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以股份或者份額形式量化到本集體成員,讓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不斷提高農民財產性收入。
提高農民轉移性收入。完善對農民直接補貼政策,健全生產者補貼製度,逐步擴大覆蓋範圍。在統籌整合涉農資金基礎上,探索建立普惠性農民補貼長效機製。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建立健全社會保障托底網絡,逐步降低農民社會保障性支出。
張道明∣河南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經濟評價體係首席專家,河南省農村社會事業發展服務中心(河南省農業對外經濟合作中心)主任,河南省青年理論宣講專家
來源:頂端新聞&河南商報
編輯:黃蓓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