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要聞
立冬,萬物盡收鋒芒,全省8500多萬畝小麥陸續破土而出。青青麥苗,孕育來年豐收的希望。
悠悠萬事,吃飯為大。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全麵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牢牢守住十八億畝耕地紅線”“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端牢中國飯碗,離不開河南的歲稔年豐。《河南省“十四五”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明確提出構建“一區兩帶三山”空間發展布局,奮力實現“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走在全國前列”的目標。一個蒼勁有力的“豐”字正在中原大地上書寫。
2022年,河南夏糧總產量繼續保持全國第一;抵禦高溫幹旱,秋糧再獲豐收。“米袋子”保障有力,“菜籃子”供給充裕,“果盤子”豐富多樣……為應對各種風險挑戰增添充足底氣。
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中原沃野一派日新月異好“豐”景!
連年豐收,中國飯碗端得更牢
11月10日,商水縣5萬畝高標準農田示範區內,種糧大戶邱守先的2000畝小麥已經長出嫩葉,“今年玉米大豐收,畝產1000多斤,收完玉米壓茬種了優質麥,剛種下就簽了買家,來年的饅頭有指望!”
糧食生產是河南的一大優勢、一張王牌。從2017年起,河南糧食總產量連續5年穩定在1300億斤以上,不僅解決了全省1億人吃飯問題,每年還調出原糧及其製成品600億斤左右,為穩定全國經濟大盤作出突出貢獻。
河南扛穩糧食安全重任,黨政同責層層壓實,堅持藏糧於地、藏糧於技,在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上開辟新途徑、挖掘新空間、培育新優勢。
邱守先輕輕按下手機上的按鈕,麥田裏200米長的自走式噴灌機緩緩移動,3小時就可以將半徑400米內的農田澆灌一遍,一畝地澆地的成本從80元降到了3元。
類似這樣的高標準農田,我省已累計建成7580萬畝,總麵積位居全國第二。在這裏,物聯網、大數據、高效節水、氣象服務等現代化農業設施一應俱全,越來越多的“望天田”變成“高產田”。
農業現代化,種子是基礎。目前,河南育成小麥品種數量和質量均居全國領先水平,種植的小麥85%以上都是自育品種,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超過97%。在“中原農穀”裏,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神農種業實驗室等重大科研機構聚力打造種業創新高地。
推進“三鏈同構”,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河南凝心聚力建設新時代糧食生產核心區,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上展現新擔當新作為。
供給向優,百姓餐桌豐富多彩
霜降過後,黃河之濱的靈寶寺河山,微風拂過,紅彤彤的蘋果“跳躍”於枝頭葉間,展現出一幅迷人的豐收畫卷。
深秋時節,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源頭淅川丹江口庫區,漁民們抓緊時間捕撈,收獲最令人期待的豐收。
坐擁大山大河大平原的河南,不僅是天下糧倉,更是多彩田園——
食用菌總產量、生豬存欄量、農產品初加工數量均居全國首位,蔬菜總產量、肉製品產量居全國前列。河南農業正由大轉強,農產品供給加快從“有沒有”向“好不好”升級,百姓餐桌日益豐富多彩。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樹立大食物觀,發展設施農業,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係。
踐行大食物觀,河南主動作為、大有作為。
大別山區,光山打造茶旅融合、油茶全鏈條產業,小小油茶果成為增收致富的“幸福果”;
伏牛腹地,西峽堅持“三鏈同構”、三產融合,一朵香菇香飄“一帶一路”;
太行之南,溫縣發展綠色化、優質化、品牌化特色產業,鐵棍山藥“土裏生金”;
……
立足不同區域的資源稟賦,優化農業農村發展空間布局,河南構建“一區兩帶三山”空間發展布局。覆蓋多數糧食生產大縣的黃淮海平原和南陽盆地現代化糧食生產功能區,確保糧食、畜禽、油料、蔬菜等重要農產品供給。沿黃和南水北調中線幹渠沿線著力打造農業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範帶,發展綠色生態農業。大別山、伏牛山、太行山特色產業優勢區,把特色資源做成支柱產業。
因地製宜、因勢利導,促進要素向優勢區域布局,“信陽毛尖”“靈寶蘋果”“新鄭大棗”,一個個地理標誌農產品如同河南豐收交響樂中歡快的音符。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合格率保持在97%以上,越來越多的綠色優質農產品擺上百姓餐桌。特色產業提質增效,河南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連續9年高於城鎮居民。
美麗鄉村,物阜民豐安居樂業
門口有竹、門頭掛匾、院裏設茶,雖是農家民宿,信陽新縣田鋪大壪“老家寒舍”卻透著雅致。小院主人韓光瑩眼中有光,“每年純收入10多萬元,守著田園,還能為家鄉建設出一份力。”
“三山”地區特色農業、生態、文旅、紅色資源豐富,是我省重要的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和生態屏障。我省依托資源優勢,不僅發展特色產業,還把旅遊資源變成金字招牌,鼓起農民的錢袋子。
開封祥符區朱仙鎮,精致的涼亭、牆壁上活靈活現的木版年畫,成為一道獨特、亮麗的風景線。
孟州西虢鎮莫溝村打造上中下三層空間結構,上層空間村民住,建有村史館、咖啡廳,中層空間修複100多孔明清時期窯洞,建成窯洞圖書館,下層空間打造水係,“老家莫溝”實現美麗蝶變。
我省保護和利用優秀曆史文化和自然生態資源,通過優勢再造,推動鄉村振興,打造美麗鄉村示範帶。
錢袋子鼓起來,老家美起來,農村更宜居、鄉風更淳樸。
“為了追求新生活,垌頭村民愛唱歌。黨和國家恩情深啊,歌聲飛出心窩窩……”登封市大冶鎮垌頭村村民愛唱歌,已有百餘人登上了中央電視台的舞台。文明鄉風、淳樸民風,如習習春風,吹拂河南的村村寨寨,吹開了農民的笑臉。
五穀豐登端牢中國飯碗,多彩田園豐富百姓餐桌,特色產業豐美農民生活,全麵推進鄉村振興的道路上,中原兒女腳步鏗鏘!
(記者 劉曉波 劉曉陽)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立冬,萬物盡收鋒芒,全省8500多萬畝小麥陸續破土而出。青青麥苗,孕育來年豐收的希望。
悠悠萬事,吃飯為大。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全麵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牢牢守住十八億畝耕地紅線”“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端牢中國飯碗,離不開河南的歲稔年豐。《河南省“十四五”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明確提出構建“一區兩帶三山”空間發展布局,奮力實現“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走在全國前列”的目標。一個蒼勁有力的“豐”字正在中原大地上書寫。
2022年,河南夏糧總產量繼續保持全國第一;抵禦高溫幹旱,秋糧再獲豐收。“米袋子”保障有力,“菜籃子”供給充裕,“果盤子”豐富多樣……為應對各種風險挑戰增添充足底氣。
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中原沃野一派日新月異好“豐”景!
連年豐收,中國飯碗端得更牢
11月10日,商水縣5萬畝高標準農田示範區內,種糧大戶邱守先的2000畝小麥已經長出嫩葉,“今年玉米大豐收,畝產1000多斤,收完玉米壓茬種了優質麥,剛種下就簽了買家,來年的饅頭有指望!”
糧食生產是河南的一大優勢、一張王牌。從2017年起,河南糧食總產量連續5年穩定在1300億斤以上,不僅解決了全省1億人吃飯問題,每年還調出原糧及其製成品600億斤左右,為穩定全國經濟大盤作出突出貢獻。
河南扛穩糧食安全重任,黨政同責層層壓實,堅持藏糧於地、藏糧於技,在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上開辟新途徑、挖掘新空間、培育新優勢。
邱守先輕輕按下手機上的按鈕,麥田裏200米長的自走式噴灌機緩緩移動,3小時就可以將半徑400米內的農田澆灌一遍,一畝地澆地的成本從80元降到了3元。
類似這樣的高標準農田,我省已累計建成7580萬畝,總麵積位居全國第二。在這裏,物聯網、大數據、高效節水、氣象服務等現代化農業設施一應俱全,越來越多的“望天田”變成“高產田”。
農業現代化,種子是基礎。目前,河南育成小麥品種數量和質量均居全國領先水平,種植的小麥85%以上都是自育品種,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超過97%。在“中原農穀”裏,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神農種業實驗室等重大科研機構聚力打造種業創新高地。
推進“三鏈同構”,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河南凝心聚力建設新時代糧食生產核心區,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上展現新擔當新作為。
供給向優,百姓餐桌豐富多彩
霜降過後,黃河之濱的靈寶寺河山,微風拂過,紅彤彤的蘋果“跳躍”於枝頭葉間,展現出一幅迷人的豐收畫卷。
深秋時節,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源頭淅川丹江口庫區,漁民們抓緊時間捕撈,收獲最令人期待的豐收。
坐擁大山大河大平原的河南,不僅是天下糧倉,更是多彩田園——
食用菌總產量、生豬存欄量、農產品初加工數量均居全國首位,蔬菜總產量、肉製品產量居全國前列。河南農業正由大轉強,農產品供給加快從“有沒有”向“好不好”升級,百姓餐桌日益豐富多彩。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樹立大食物觀,發展設施農業,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係。
踐行大食物觀,河南主動作為、大有作為。
大別山區,光山打造茶旅融合、油茶全鏈條產業,小小油茶果成為增收致富的“幸福果”;
伏牛腹地,西峽堅持“三鏈同構”、三產融合,一朵香菇香飄“一帶一路”;
太行之南,溫縣發展綠色化、優質化、品牌化特色產業,鐵棍山藥“土裏生金”;
……
立足不同區域的資源稟賦,優化農業農村發展空間布局,河南構建“一區兩帶三山”空間發展布局。覆蓋多數糧食生產大縣的黃淮海平原和南陽盆地現代化糧食生產功能區,確保糧食、畜禽、油料、蔬菜等重要農產品供給。沿黃和南水北調中線幹渠沿線著力打造農業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範帶,發展綠色生態農業。大別山、伏牛山、太行山特色產業優勢區,把特色資源做成支柱產業。
因地製宜、因勢利導,促進要素向優勢區域布局,“信陽毛尖”“靈寶蘋果”“新鄭大棗”,一個個地理標誌農產品如同河南豐收交響樂中歡快的音符。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合格率保持在97%以上,越來越多的綠色優質農產品擺上百姓餐桌。特色產業提質增效,河南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連續9年高於城鎮居民。
美麗鄉村,物阜民豐安居樂業
門口有竹、門頭掛匾、院裏設茶,雖是農家民宿,信陽新縣田鋪大壪“老家寒舍”卻透著雅致。小院主人韓光瑩眼中有光,“每年純收入10多萬元,守著田園,還能為家鄉建設出一份力。”
“三山”地區特色農業、生態、文旅、紅色資源豐富,是我省重要的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和生態屏障。我省依托資源優勢,不僅發展特色產業,還把旅遊資源變成金字招牌,鼓起農民的錢袋子。
開封祥符區朱仙鎮,精致的涼亭、牆壁上活靈活現的木版年畫,成為一道獨特、亮麗的風景線。
孟州西虢鎮莫溝村打造上中下三層空間結構,上層空間村民住,建有村史館、咖啡廳,中層空間修複100多孔明清時期窯洞,建成窯洞圖書館,下層空間打造水係,“老家莫溝”實現美麗蝶變。
我省保護和利用優秀曆史文化和自然生態資源,通過優勢再造,推動鄉村振興,打造美麗鄉村示範帶。
錢袋子鼓起來,老家美起來,農村更宜居、鄉風更淳樸。
“為了追求新生活,垌頭村民愛唱歌。黨和國家恩情深啊,歌聲飛出心窩窩……”登封市大冶鎮垌頭村村民愛唱歌,已有百餘人登上了中央電視台的舞台。文明鄉風、淳樸民風,如習習春風,吹拂河南的村村寨寨,吹開了農民的笑臉。
五穀豐登端牢中國飯碗,多彩田園豐富百姓餐桌,特色產業豐美農民生活,全麵推進鄉村振興的道路上,中原兒女腳步鏗鏘!
(記者 劉曉波 劉曉陽)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